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蝴蝶
定价:85.00元
作者:总 主 郑光美 李志毅 黎雪 本册 武春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537079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各册图书以国家动物博物馆各展厅的主题为划分依据,并增加了其他重要的内容。每本书侧重点不同、论述角度不同,各有千秋,缺一不可。
2、本系列由动物学家郑光美院士担任总主编,并全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完成,有120余位野生动物专业摄影师及动物摄影爱好者为图书提供了珍贵照片和图片。
3、本套图书不仅仅是一系列精品项目的简单展示,避免了大百科式的内容堆砌,在讲述动物知识的同时,纳入公众关注的话题,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编排方式,构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人与动物对话的舞台。
4、集中展示我国动物研究和动物保护的**研究成果,体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与保护野生动物相协调的**实践与研究,代表我国动物研究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水平,弘扬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理念。
5、野外摄影师为了本项目,经常在野外几个月,获得高水准的原创照片,这些照片非常专业,非常珍贵,这样密集的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立体再现动物的精彩瞬间和生存百态,无疑是本系列图书的精彩看点之一。
内容提要
依托国家动物博物馆出版的《中国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系列图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国家动物博物馆馆藏的动物珍品,对展示我国动物研究的*成果、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丛书不仅仅是一系列精品的简单展示,更是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编排方式,构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人与动物对话的舞台。内容有独特性、罕见性、珍贵性;图文并茂极具视觉冲击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绝对是可以用“震撼”来形容的。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蝴蝶的书籍,但都没有这本书来得如此精美和写实。每一张蝴蝶的照片都堪称是艺术品,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即使是蝴蝶翅膀上那些微小的鳞片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不同光照条件下蝴蝶色彩表现的记录,有些蝴蝶在阳光下是耀眼的金属光泽,而在阴影中则呈现出深邃的蓝紫色,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足以看出作者团队的专业性和耐心。除了照片,书中的插画也相当出色。虽然以图片为主,但对于一些难以拍摄到高质量照片的蝴蝶种类,或者需要展示其解剖结构、生活史的阶段时,插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插画线条流畅,色彩柔和,既保留了科学的准确性,又增添了一丝艺术的灵动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一些具有特殊迁徙习性的蝴蝶时,还配有详细的迁徙路线图,这些地图的绘制非常精细,标注了迁徙的距离、时间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让我对蝴蝶的生命旅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曾试着比对书中的蝴蝶,在野外观察,虽然我没有摄影设备,但这本书也极大地提升了我辨识蝴蝶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枯燥或难以理解。相反,它以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将关于蝴蝶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它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的巧妙安排。从宏观的蝴蝶分类体系,到微观的翅膀结构和鳞片解析,再到更深层次的生态学、行为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每一个部分都衔接得非常自然,层层递进。书中对于蝴蝶形态的描述,细致入微,甚至连触角的形态、口器的结构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并配有专业的解剖图。这对于想要学习蝴蝶形态学和鉴定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资源。我还注意到,本书在介绍每一种蝴蝶时,都会对其在不同地理区域的亚种差异进行说明,这体现了研究的精细度和对物种变异的深入理解。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和研究数据,使得其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性。我曾尝试着用本书来鉴定我自己在野外观察到的一些蝴蝶,发现它提供的鉴定特征非常准确和全面,极大地帮助了我。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能够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关于蝴蝶的书籍。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望,甚至超出了预期。《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蝴蝶》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探索和一次情感的共鸣之旅。我尤其赞赏书中对蝴蝶生态学部分的详尽阐述。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蝴蝶的形态特征,而是深入探讨了蝴蝶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它们作为传粉者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与特定植物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书中关于蝴蝶幼虫食性多样性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有些蝴蝶的幼虫只取食某一种特定的植物,这种高度的特异性,体现了自然界演化的奇妙。此外,本书对于蝴蝶的生境和分布的描述也十分详尽,结合了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和物种分布模型,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蝴蝶栖息地地图。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地区特有的蝴蝶种类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其面临的生存挑战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使得本书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更具有现实的紧迫感和保护意义。阅读这些内容,让我对这些美丽的生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关于蝴蝶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它让我看到了蝴蝶身上蕴含的无穷生命力,看到了它们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看到了它们与大自然之间紧密的联系。书中关于蝴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的讨论,让我深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当书中介绍到一些因环境破坏而濒临灭绝的蝴蝶种类时,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惋惜和不安。然而,书中也并非只有忧虑,它还介绍了许多科学家和环保人士在蝴蝶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一些成功的保护案例,这又给了我希望。这些内容让我明白,保护蝴蝶,不仅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我曾带着这本书去野外观察蝴蝶,对照书中的描述,我能更准确地辨识蝴蝶的种类,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走进了奇妙的蝴蝶世界,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我一直对昆虫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蝴蝶,它们翩跹的舞姿和绚丽的色彩,总能唤起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绝对不是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它的体量就足以说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翻开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首先,这本书的学术背景非常扎实,由国家动物博物馆出品,并由郑光美、李志毅、黎雪、武春等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联袂打造,这本身就赋予了它极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分类学上的严谨性,每一种蝴蝶的科、属、种都标注得一丝不苟,而且还附带了简明的分类特征描述,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蝴蝶科学分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难得的是,本书并没有将内容枯燥地罗列,而是巧妙地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融为一体。在介绍每一种蝴蝶时,不仅仅是提供冷冰冰的学术数据,还会穿插一些关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甚至是一些关于它们在人类文化中象征意义的讨论。例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地区的蝴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蝴蝶的生存状况,其实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健康度的重要指标。还有关于濒危蝴蝶的保护措施的介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堪称艺术品级别的。它采用了大开本,使得每一幅蝴蝶的图片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色彩的还原度非常高,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蝴蝶世界。文字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我特别注意到,在介绍一些重要的蝴蝶种类时,书中会用较大的篇幅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配以多角度的高清图片,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该物种的特征。同时,对于一些分布广泛、较为常见的蝴蝶,则采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片进行介绍,避免了冗余。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每种蝴蝶的学名、俗名、科属等信息,都清晰地标注在图片旁边,且字体大小与正文相协调,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方便读者查阅。书中的一些插图,也设计得非常精美,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艺术的灵动感,为本书增添了不少亮点。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让人赏心悦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相当细腻的蝴蝶翅膀纹理浮雕工艺,在灯光下会折射出变幻的光泽,仿佛真的有蝴蝶停驻在书页之上。配色上,选取了一种沉静而又不失活力的孔雀蓝作为主色调,配以烫金的“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和“蝴蝶”两个大字,显得既有学术的厚重感,又不失艺术的优雅。书本的尺寸适中,拿在手中很有分量,纸张的选用也相当考究,不是那种光滑得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带有微微哑光的特种纸,触感温润,印刷的色彩饱和度很高,蝴蝶的斑纹细节都被清晰地展现出来,即便是微小的鳞粉颗粒感也能被捕捉到。我特别喜欢它在内容编排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每一种蝴蝶的学名、俗名、分布、生境以及生活习性都用了小巧而清晰的字体标注在图片旁边,不会喧宾夺主,但又能提供最核心的信息。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由郑光美、李志毅、黎雪、武春等大家撰写的导读和解读,他们的文字风格各异,有的严谨科普,有的则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蝴蝶生命的感悟,这种人文的温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部关于蝴蝶的百科全书和情书。我曾花了好几个小时,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图片,就被深深吸引,甚至忘了时间。那些高清的、近乎完美的蝴蝶照片,每一张都像是摄影师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艺术品,色彩的过渡、光影的把握,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我甚至发现,有些蝴蝶的翅膀纹路,用肉眼仔细观察,都能看到那种精妙的几何排列,这本书把这些都放大到了极致,让我对这些小小的生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的语言,而是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情感的色彩。虽然作者们都是顶级的科学家,但他们的文字却非常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野外考察经历的片段,这些片段描绘了科学家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追寻蝴蝶的足迹,那种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例如,书中对某个偏远地区一种罕见蝴蝶的发现过程的描述,简直像是一部精彩的探险小说,充满了悬念和惊喜。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关于蝴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讨论,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蝴蝶常常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而这与蝴蝶本身所代表的生命力、蜕变和自由的精神不谋而合。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也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蝴蝶。我常常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神秘的森林,与蝴蝶一同翩跹起舞,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评分这本书的编撰团队可以说是星光熠熠,汇聚了国内在蝴蝶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这使得本书在学术深度和研究的前沿性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我了解到,郑光美、李志毅、黎雪、武春等学者都拥有多年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研究经验,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研究成果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书在物种的描述上,不仅提供了准确的形态学特征,还结合了最新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对一些分类学上的争议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并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蝴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章节,这些研究揭示了蝴蝶在漫长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地理隔离、适应性演化等过程,让我对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最新的研究发现,例如关于蝴蝶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以及它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等,这些内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蝴蝶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也让我对这些小小的飞舞精灵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捧着一本珍贵的画册,一边欣赏精美的图片,一边品味着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它并没有急于灌输知识,而是以一种舒缓的节奏,引导读者去发现蝴蝶世界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蝴蝶生活习性的描绘。比如,对蝴蝶求偶行为的细致观察,它们如何通过翅膀的图案、颜色的闪耀来吸引配偶,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都写得生动有趣。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蝴蝶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为原本严谨的科学内容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也让我感受到了蝴蝶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曾被书中描述的一个关于蝴蝶化茧成蝶的故事深深感动,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现象,更是一个关于生命蜕变、希望与重生的象征。这种人文关怀的融入,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学读物,更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