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虚空:宇宙源起何处
定价:29.00元
作者:【英】弗兰克克洛斯 Frank Close,羊奕伟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2496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前副会长,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RAL)理论物理部部长,欧洲核子中心(CERN)公众推广部主任,粒子物理学家、作家,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院弗兰克·克洛斯教授科普。
所有科学都是基于存在的研究,但是存在并非理所当然。
存在即有,有生于无,无又生于何?
科学与佛道学的完美契合。
我们时间和空间可能并非我们所感受的如此简单,时空概念其实更加深刻。
宇宙之前的虚空世界,是人类研究的科学领域。
由浅入深,为读者打开通往虚空世界的大门,
这可能是你一生遇到过的,对*晦涩难懂的科学领域的科普回答!内容提要
世间万物从何而来?时间和空间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假设我们从一个空间范围内移走了所有的物质,那么这个空间会回到*原始的“无”的状态吗?真空是真的空吗?学术界关于“无”的认识和讨论经历哪些变革呢?波、电磁场、以太、相和组织、力和希格斯真空等众多重要物理概念的出现带来哪些意义?本书将打开一扇宇宙之前的虚空之门,从浅入深带领读者进入玄妙的虚空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
弗兰克?克洛斯(Frank Close)
英国人,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员,曾任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部门负责人,曾荣获了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英国物理学会开尔文奖。他还担任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共教育和通讯部的负责人,因其在促进物理学的公众理解和科普写作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英国媒体评出的2007年*科普写作奖(“Sygenta Prize”)。他的其他作品有:《路西法的遗产》(2000)、《奥德赛粒子》(2002)、《虚空》(2007)等。
◎ 译者简介
羊奕伟
四川人,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领域主要为核物理及高能物理。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它,不如说是“体验”它。弗兰克·克洛斯教授的《虚空:宇宙源起何处》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识冒险。我一直对宇宙学充满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理论都显得过于遥远和抽象。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最前沿的物理学概念,如量子场论、宇宙弦、真空能等等,呈现在我眼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这些复杂理论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清晰度。 书中关于“真空”的定义,彻底颠覆了我长久以来的固有观念。我之前一直以为“真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但克洛斯教授却将它描述成一个极其活跃、充满量子涨落的“海洋”,粒子在这种海洋中不断产生又迅速湮灭。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也让我对“存在”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开始理解,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物质实体,可能只是这个动态量子海洋中,暂时稳定下来的“涟漪”。这种视角,既让我感到谦卑,也让我对宇宙的创造力充满了敬畏。
评分《虚空:宇宙源起何处》这本书,我可以说是在我过去十年阅读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作品。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宇宙起源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存在”本身的方式。在阅读之前,我总是觉得“虚无”或者“空无”是一种绝对的否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克洛斯教授通过他对量子场论的细致解读,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他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真空”,一个在微观层面不断涌现、湮灭粒子的活跃空间,这个“虚空”并非空洞,而是蕴藏着一切可能性的“基石”。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消化书中关于量子涨落、零点能的章节。这些概念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起初有些难以理解,但我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去感受那种在最微小尺度上发生的、宏大而又精妙的宇宙活动。我甚至开始想象,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物质,从最微小的原子到最庞大的星系,都可能源于这个“虚空”中的一次次“偶然”的能量波动。这种想法既令人感到渺小,又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壮丽。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场思维的革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对宇宙最深处的好奇心的一次极致满足。弗兰克·克洛斯教授的《虚空:宇宙源起何处》,以其严谨又不失优雅的笔触,带领我踏上了一段探索宇宙起源的奇妙旅程。我一直对宇宙的“第一因”充满疑问,而这本书则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对“量子真空”的描绘,让我意识到,“虚无”并非真正的“虚无”,而是一个充满潜能的、动态的“场”。 书中关于粒子对产生与湮灭的描述,让我惊叹于宇宙在最基本层面上的“自给自足”能力。仿佛一切物质,都源于这虚空的“能量海洋”中的一次次“涟漪”。我反复咀嚼了关于“对称性破缺”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何宇宙会从一个高度统一的状态,演化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万千形态。这种“有序的失序”,充满了哲学意味,也让我对宇宙的演化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克洛斯教授的叙述方式,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诗意,让我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宇宙的壮丽与神秘。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打开了宇宙奥秘之门的钥匙。《虚空:宇宙源起何处》,我毫不夸张地说,它在我脑海中种下了一颗对宇宙学的种子,并且浇灌了它,让它生根发芽。弗兰克·克洛斯教授在书中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量子真空”的描述所震撼。在此之前,“真空”对我而言,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粒子不断地产生与湮灭的场所。 这种“无中生有”的奇妙景象,让我对“存在”的定义产生了全新的思考。我开始理解,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或许只是这个量子海洋中,暂时稳定的“波峰”或“波谷”。书中对于对称性破缺的阐述,更是将这种“虚空”的活跃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宇宙从一种高度对称的状态,逐渐失去平衡,演化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时,那是一种何等壮丽的“创世”过程!我感觉自己仿佛亲历了宇宙最初的几个瞬间,那种震撼是难以言表的。
评分《虚空:宇宙源起何处》这本书,让我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宇宙诞生大爆炸现场的沉浸感。克洛斯教授的文字,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一种情绪的引导,将读者带入到一种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之中。他对于早期宇宙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场论的解读,让我对“无”与“有”之间的界限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在我过去的认知里,“虚空”意味着空无一物,但书中却描绘了一个动态的、充满潜能的量子真空,它是万物得以产生的温床。 我对书中关于粒子对产生与湮灭的描述尤为着迷。这种在极短时间内、以极高的频率发生的微观活动,竟然是构成我们宏观世界的基础。这就像是一种看不见的、却又无处不在的“生命力”,在驱动着宇宙的演化。我反复琢磨了关于“对称性”的概念,以及它在宇宙起源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当宇宙从一种高度对称的状态过渡到我们今天看到的非对称状态时,粒子、力以及我们所熟悉的一切物理定律便应运而生。这种“破缺”的过程,在我看来,既是宇宙的“创世纪”,也是它演化的必然。
评分《虚空:宇宙源起何处》这本书,让我重新定义了“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空”的理解,停留在一种绝对的、什么都不存在的概念上。然而,弗兰克·克洛斯教授通过极其精妙的物理学理论,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虚空”——一个充满能量、粒子不断诞生又迅速湮灭的动态宇宙。他对于量子场论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在最微小的尺度上,宇宙是如何自我创造的。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真空涨落”的描述所吸引。这种在“空无一物”的空间中,能量的微小波动竟然能够产生粒子对,然后又互相湮灭,这简直就是一种奇迹。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感知的“实在”,是否只是这些短暂存在的粒子涟漪的集合。克洛斯教授将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宏大叙事。这本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对宇宙的起源和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虚空:宇宙源起何处》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智力上的过山车”。克洛斯教授以他非凡的才华,将一个极其深奥的科学主题——宇宙的起源,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之前对“虚空”这个概念的理解,停留在哲学层面,而这本书则将它带入到了物理学的核心。他对于量子场论的介绍,让我开始理解,我们所感知的“空间”,并非是空无一物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能量、粒子不断诞生和湮灭的动态场所。 让我感到特别着迷的是,书中对于宇宙大爆炸初期,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下,各种基本粒子如何从能量中“涌现”的描述。这就像是在观看一场宇宙级的“炼金术”,能量转化为物质,基本对称性被打破,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克洛斯教授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量子涨落比作“水面的涟漪”,将粒子的产生比作“能量的凝结”,这些都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那些晦涩的概念。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
评分《虚空:宇宙源起何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弗兰克·克洛斯教授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将那些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如量子场论、宇宙暴胀等,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清晰度和感染力呈现出来。在此之前,我对宇宙的起源,总觉得是一个遥不可及、充满谜团的领域。但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未知的心灵。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真空”的重新定义印象深刻。克洛斯教授描绘的“量子真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一片死寂,而是一个充满能量、粒子不断产生与湮灭的动态舞台。这种“无中生有”的景象,让我对“存在”的本质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我开始理解,我们所观察到的物质世界,或许只是这个量子“海洋”中,一连串短暂而稳定的“波纹”。书中对于宇宙大爆炸初期,从一个极小的、高能量的奇点,如何通过暴胀迅速扩张,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庞大宇宙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创世纪”之中,感受到了宇宙最原始的活力。
评分读完《虚空:宇宙源起何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弗兰克·克洛斯教授以一种极其清晰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现代物理学在探索宇宙起源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那些依然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宇宙暴胀理论的阐述所吸引。想象一下,在宇宙诞生之初,那极短瞬间内发生的指数级膨胀,它如何解释了我们今天所观测到的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如均匀性和各向同性。这简直就像是在为一幅宏伟的画卷,勾勒出最早期、最关键的几笔。 而且,这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克洛斯教授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类比,将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比如,他用“泡泡”来形容宇宙的诞生,用“皱纹”来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小差异。这些比喻让我这个对物理学了解不深的人,也能大致领会到其中的精髓。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书中并没有将这些前沿理论描绘成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是充满了科学探索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提问,去相信科学的力量能够不断揭示宇宙的奥秘。
评分终于读完了弗兰克·克洛斯的《虚空:宇宙源起何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探索宇宙最深层秘密的史诗级旅程。从最初对“虚空”这个概念的模糊理解,到如今对其宇宙起源扮演角色的深刻洞察,我的认知边界被一次又一次地拓宽。克洛斯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将那些复杂抽象的物理学理论,比如量子场论、对称性破缺、希格斯机制等等,娓娓道来。我尤其惊叹于他如何将这些高深的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巧妙地联系起来,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妙。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回避那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反而将这些“未知”视为宇宙魅力的一部分,鼓励读者一同思考和探索。他谈到了暗物质、暗能量,这些构成宇宙绝大部分但我们却知之甚少的神秘物质,以及它们可能对宇宙演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充满未解之谜的宇宙图景,这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科学探索的敬畏。克洛斯教授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这比任何一个固定的结论都更加宝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