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宇宏 著
图书标签:
  • AutoCAD
  • AutoCAD 2014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D
  • 绘图
  • 教程
  • 中文版
  • 软件操作
  • 机械制图
  • 建筑设计
  • 自学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5782
商品编码:2951315952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
作者 史宇宏
定价 99.00元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9787115425782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2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以AutoCAD 2014中文版为平台,通过“知识点 实例 疑难解答 经验分享”的形式全面介绍AutoCAD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并结合建筑设计领域及机械设计领域大量的工程设计案例,详细讲解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装饰装潢布置图、建筑装饰装潢吊顶图、建筑空间装饰立面图,以及机械零件三视图、三维图和轴测图等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绘制技巧,旨在帮助读者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熟练掌握运用AutoCAD 2014进行建筑及机械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快速提高独立进行建筑及机械设计的能力。本书配套一张3GB的DVD光盘,其主要内容有:长达18小时共413集的与书内容同步的高清自学视频,帮助读者有效提高实战能力;长达5小时共129集的难点教学视频,帮助读者快速解决学习及设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书中所有案例的素材文件、效果文件和图块文件,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内容。此外,还附赠了涵盖3大设计领域的205个图块文件和121套设计图纸,便于读者扩展学习。本书适合所有AutoCAD用户阅读,尤其适合零基础的读者自学。同时,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 熟悉工作环境与基本操作 001

1.1 了解AutoCAD 2014的工作空间 002

1.1.1 初始用户工作空间—“草图与注释”工作空间 003

1.1.2 继承传统—“AutoCAD经典”工作空间 004

1.1.3 三维绘图基础—“三维基础”工作空间 004

1.1.4 三维设计进级—“三维建模”工作空间 005

1.1.5 疑难解答—AutoCAD 2014工作空间的其他切换方法 006

1.1.6 疑难解答—“菜鸟级”AutoCAD2014用户使用哪种工作空间比较合适? 007

1.2 “AutoCAD经典”工作空间详解 008

1.2.1 快速操作的好帮手—应用程序菜单 008

1.2.2 确实实用—标题栏 009

1.2.3 绘图好助手—菜单栏 010

1.2.4 图形设计利器—工具栏 011

1.2.5 疑难解答—如何调出其他工具栏? 011

1.2.6 认识您的绘图纸与绘图笔—绘图区与光标 013

1.2.7 疑难解答—绘图区下方的3个标签有什么作用? 015

1.2.8 用户与程序交流的桥梁—命令行及文本窗口 015

1.2.9 疑难解答—在命令行输入错误命令或参数怎么办 017

1.2.10 绘图—状态栏与辅助绘图功能 017

1.3 AutoCAD 2014绘图文件的基本操作 018

1.3.1 准备一张绘图纸—新建绘图文件 018

1.3.2 疑难解答—“样板”文件与“无样本”文件有什么区别? 020

1.3.3 疑难解答—新建文件时的“公制”与“英制”有什么区别? 020

1.3.4 图形文件的存储—保存与另存 020

1.3.5 疑难解答—如何选择图形文件的存储格式? 021

1.3.6 图形文件的查看与编辑—打开 022

1.3.7 使您的AutoCAD运行更顺畅—清理垃圾文件 023

1.4 AutoCAD 2014绘图命令的启动方式 023

1.4.1 传统方式启动绘图命令—菜单栏与右键菜单 024

1.4.2 快速启动绘图命令—工具栏与命令功能区 025

1.4.3 表达式启动绘图命令—输入英文命令 025

1.4.4 时髦的启动方式—功能键与快捷键 026

1.5 AutoCAD 2014视图的调控 027

1.5.1 实时调控视图 028

1.5.2 实时恢复与平移视图 030

1.6 AutoCAD 2014图形的基本控制与操作 030

1.6.1 选取单个图形对象—点选 031

1.6.2 疑难解答—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点选”方式选择对象 031

1.6.3 疑难解答—能否使用“点选”方式选择多个对象? 032

1.6.4 疑难解答—编辑模式和非编辑模式下选择对象的显示状态为何不同? 032

1.6.5 选取多个对象—窗口选择 033

1.6.6 其他选择方式—窗交选择 033

1.6.7 调整对象的位置—移动对象 034

1.6.8 疑难解答—如何移动对象? 034

1.6.9 还原操作—放弃、重做与删除 035

1.7 综合自测 036

1.7.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036

1.7.2 软件操作入门—切换工作空间 036

第2章 | 绘图设置与绘图基础 037

2.1 绘图环境设置 038

2.1.1 打造个性化的工作界面—“显示”设置 039

2.1.2 使您的文件更安全、使用范围更广—“保存”设置 043

2.1.3 绘图的关键—“绘图”设置 047

2.2 绘图区域设置 050

2.2.1 设置合适的绘图范围—绘图界限 050

2.2.2 疑难解答—设置绘图界限后为什么没有变化? 051

2.2.3 疑难解答—设置绘图界限后要在该界限内绘图吗? 052

2.2.4 疑难解答—如何保证只在绘图界限内绘图? 052

2.2.5 疑难解答—在绘图界限外绘图对图形有什么影响? 053

2.3 绘图单位与精度设置 053

2.3.1 选择合适的绘图类型—单位类型 054

2.3.2 绘图的保证—精度与角度方向 055

2.4 捕捉设置 056

2.4.1 设置光标的捕捉距离—步长捕捉 057

2.4.2 显示图形界限—启用栅格 058

2.4.3 捕捉对象特征点—对象捕捉 060

2.4.4 疑难解答—设置对象捕捉后为什么不能捕捉? 061

2.5 临时捕捉 062

2.5.1 端点捕捉—绘制图形对角线 063

2.5.2 中点捕捉—绘制中心线 064

2.5.3 交点捕捉—绘制对角线 065

2.5.4 捕捉图形外的点—外观交点与延长线捕捉 066

2.5.5 垂足捕捉—绘制矩形对角线的垂线 066

2.5.6 平行线捕捉—绘制矩形对角线的平行线 067

2.5.7 其他捕捉功能—圆心、象限点、切点、插入点、节点与近点

捕捉 068

2.6 追踪设置 069

2.6.1 正交模式—绘制水平、垂直图线的良方 070

2.6.2 疑难解答—不启用“正交”模式能否绘制水平或垂直的图线? 071

2.6.3 极轴追踪—绘制30°角的直线 072

2.6.4 疑难解答—如何设置其他角度的极轴追踪角? 073

2.6.5 疑难解答—如何设置系统预设外的极轴追踪角度? 074

2.6.6 疑难解答—新建增量角后如何使用系统预设的增量角? 074

2.6.7 实例—绘制边长为120的等边三角形 074

2.6.8 疑难解答—为什么设置的极轴角度与实际中使用的角度不同? 076

2.6.9 疑难解答—如何设置绘制方式是角度负方向的三角形其他边的角度? 076

2.6.10 不可不用—对象捕捉追踪 077

2.7 其他捕捉与追踪功能 078

2.7.1 相对点捕捉—“自”功能 078

2.7.2 临时追踪点 079

2.7.3 捕捉两点之间的中点—两点之间的中点 080

2.8 直线 081

2.8.1 简单的二维图形—直线 081

2.8.2 疑难解答—如何使用[直线]命令绘制闭合图形? 082

2.9 坐标与坐标输入 083

2.9.1 图形的关键—坐标系与坐标输入 083

2.9.2 坐标输入—直角坐标与极坐标 084

2.9.3 疑难解答—极坐标输入中的参数问题 087

2.9.4 疑难解答—如何知道矩形对角线长度和对角线与边线的夹角角度? 087

2.9.5 相对坐标输入—相对直角坐标与相对极坐标 087

2.9.6 坐标输入的另一种功能—动态输入 089

2.10 综合自测 090

2.10.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090

2.10.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简单图形 091

第3章 | 图形对象的管理与控制 092

3.1 图层及其基本操作 093

3.1.1 管理图层的利器—图层 094

3.1.2 获取图层的方法—新建图层 096

3.1.3 有效规划管理图形—重命名图层 097

3.1.4 丢弃多余图层—删除图层 098

3.1.5 设置当前图层—切换图层 098

3.2 图层的状态控制 099

3.2.1 显示、隐藏图形对象—开关图层 100

3.2.2 疑难解答—关闭图层对图形对象有什么影响?如何显示被隐藏的图形对象? 101

3.2.3 冻结、解冻图形对象—冻结与解冻图层 101

3.2.4 疑难解答—冻结图层对图形有什么影响? 103

3.2.5 防止误操作好的办法—锁定图层 103

3.3 图层的特性设置 104

3.3.1 设置图层颜色特性—修改建筑平面图中门窗的颜色 105

3.3.2 设置图层线型特性—创建垫片中心线 107

3.3.3 设置图层线宽特性— 修改垫片轮廓线线宽 108

3.4 综合实例—设置工程图中的常用图层 110

3.4.1 绘图思路 110

3.4.2 绘图步骤 110

3.5 图层的过滤 113

3.5.1 根据图层特性分组图层—图层特性过滤器 114

3.5.2图层特性过滤器的知识拓展 115

3.5.3 人为分组图层—图层组过滤器 117

3.6 图层的规划管理 118

3.6.1 快速更改对象到目标图层—图层匹配 118

3.6.2 快速更改对象到当前图层—更改当前图层 119

3.6.3 实例—规划管理零件图 120

3.7 图形特性与特性匹配 123

3.7.1 设置图形特性的利器—【特性】窗口 123

3.7.2 实例—设置矩形厚度和宽度几何特性 126

3.7.3 实例—将矩形特性匹配给多边形 127

3.8 快速选择 128

3.8.1 实例—快速删除建筑平面图中的图块文件 128

3.8.2 认识【快速选择】对话框 130

3.9 综合自测 131

3.9.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131

3.9.2 软件操作入门—快速删除传动轴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 131

3.9.3 应用技能提升—为建筑墙体轴线图加载线型 132

第4章 | 绘制点、线图元 134

4.1 绘制点图元 135

4.1.1 绘制点—单点、多点与点样式的设置 136

4.1.2 定数等分—使用点将对象等分为相同的段数 137

4.1.3定距等分—使用点将对象等分为相等的段数 138

4.1.4 疑难解答—【定数等分】与【定距等分】有何区别?二者各适用于何种情况? 138

4.1.5 疑难解答—使用【定距等分】所得到的距离相等吗? 139

4.1.6 疑难解答—使用【定距等分】时如何确定鼠标的单击位置? 139

4.1.7 实例—完善吊顶图灯具 139

4.2 绘制构造线 143

4.2.1 水平、垂直构造线—绘制水平、垂直构造线 143

4.2.2 疑难解答—不激活【水平】或【垂直】选项还能绘制水平或垂直构造线吗? 144

4.2.3 偏移构造线—通过偏移绘制构造线 145

4.2.4 疑难解答—创建偏移构造线时鼠标单击的方向和位置有要求吗? 147

4.2.5 角度构造线—绘制特定角度的构造线 147

4.2.6 疑难解答—不启用【角度】选项能创建特定角度的构造线吗? 148

4.3 绘制多段线 149

4.3.1 直线型多段线—绘制由直线段组成的多段线 150

4.3.2 疑难解答—多段线绘制过程中的“单击指定下一点”是什么

意思? 150

4.3.3 圆弧多段线—绘制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多段线 151

4.3.4 疑难解答—多段线的其他选项有何作用? 152

4.3.5 宽度多段线—绘制具有宽度的多段线 152

4.3.6 实例—绘制沙发平面图 154

4.4 绘制多线 156

4.4.1 多线—绘制多线 157

4.4.2 实例—绘制立面柜 157

4.4.3 疑难解答—多线的“比例”有什么作用? 159

4.4.4 疑难解答—多线的“对正”有什么作用? 159

4.4.5 多线样式—设置多线样式 159

4.4.6 实例—新建墙线和窗线样式 162

4.4.7 编辑多线—通过编辑多线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163

4.4.8 疑难解答—编辑多线时,多线的选择顺序对编辑结果有什么影响? 166

4.4.9 疑难解答—实际工作中如何判断多线的选择顺序? 166

4.5 综合实例—绘制建筑墙体平面图 167

4.5.1 绘图思路 167

4.5.2 绘制墙线 167

4.5.3 绘制窗线 171

4.5.4 绘制阳台线 174

4.6 综合自测 176

4.6.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176

4.6.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立面窗户 177

4.6.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建筑墙体图 177

第5章 | 绘制基本图形 178

5.1 绘制圆 179

5.1.1 常用的画圆方式—半径、直径 180

5.1.2 疑难解答—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可以使用【半径】或【直径】方式绘制圆? 181

5.1.3 实例—绘制法兰盘 181

5.1.4 随意的画圆方式—三点 184

5.1.5 疑难解答—为什么“三点”方式是随意的画圆方式? 185

5.1.6 简单的画圆方式—两点 186

5.1.7 疑难解答—“两点”方式与“直径”方式有什么区别? 186

5.1.8 疑难解答—什么情况下适用“两点”方式或“直径”方式画圆? 187

5.1.9 复杂的画圆方式—切点、切点、半径 187

5.1.10 疑难解答—“三点”方式与“相切、相切、相切”方式有什么区别? 188

5.2 绘制标准矩形 189

5.2.1 默认方式—绘制300×200的标准矩形 189

5.2.2 面积方式—绘制面积为50000的标准矩形 190

5.2.3 尺寸方式—绘制长度为300、宽度为250的标准矩形 190

5.2.4 倾斜方式—绘制倾斜度为30°的标准矩形 191

5.3 绘制特殊矩形 191

5.3.1 倒角矩形—绘制100x100倒角距离为20的矩形 192

5.3.2 疑难解答—倒角矩形中的两个倒角参数必须相同吗? 193

5.3.3 疑难解答—只能使用默认方式绘制倒角矩形吗? 193

5.3.4 圆角矩形—绘制200×200、圆角半径为30的矩形 193

5.3.5 实例—绘制垫片零件图 194

5.3.6 厚度矩形—绘制厚度为50的圆角矩形 198

5.3.7 宽度矩形—绘制宽度为10的圆角矩形 199

5.4 绘制多边形 200

5.4.1 “内接于圆”方式—绘制内接圆半径为100的五边形 201

5.4.2 “外切于圆”方式—绘制外切圆半径为150的八边形 202

5.4.3 疑难解答—“内接于圆”与“外切于圆”方式绘制的多边形有何不同? 202

5.4.4 实例—绘制螺母 203

5.4.5 “边”方式—绘制边长为50的五边形 204

5.5 绘制椭圆 205

5.5.1 轴端点方式—绘制长轴为150、短轴为60的椭圆 205

5.5.2 疑难解答—为什么绘制椭圆时输入的短轴值是实际尺寸的一半? 206

5.5.3 疑难解答—椭圆长轴尺寸要大于短轴尺寸吗? 206

5.5.4 中心点方式—绘制绘制长轴为100、短轴为60的椭圆 206

5.5.5 疑难解答—为什么“中心点方式”绘制椭圆时输入的长轴和短轴参数都是实际尺寸的一半? 207

5.6 绘制圆弧 207

5.6.1 简单的画弧方式方式—三点 208

5.6.2 疑难解答—圆弧的3个点位于特定位置时如何使用三点方式

绘制? 208

5.6.3 常用的画弧方式—起点、圆心 209

5.6.4 疑难解答—利用“起点、圆心”方式绘制圆弧时如何确定起点的圆心位置? 210

5.6.5 常用的画弧方式—起点、端点 211

5.6.6 常用的画弧方式—圆心、起点 213

5.7 综合实例—绘制手柄 214

5.7.1 绘图思路 215

5.7.2 绘图步骤 215

5.8 综合自测 220

5.8.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220

5.8.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螺栓平面图 221

5.8.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轴平面图 221

第6章 | 编辑基本图形 222

6.1 修剪图线 223

6.1.1 了解图线的相交状态—实际相交与延伸线相交 224

6.1.2 实际相交线的修剪 225

6.1.3 疑难解答—什么是修剪边界? 226

6.1.4 疑难解答—修剪图形时单击位置如何确定? 226

6.1.5 疑难解答—如何修剪两条图线之间的图线? 226

6.1.6 疑难解答—如何使用一条边界修剪两条图线? 227

6.1.7 隐含交点图线的修剪 228

6.1.8 疑难解答—隐含交点图线的修剪边界如何确定? 229

6.1.9 实例—绘制垫片 229

6.2 延伸图线 232

6.2.1 延伸—使图线实际相交 232

6.2.2 延伸—使图线的延伸线相交 233

6.2.3 实例—创建栏杆 234

6.3 拉长图线 235

6.3.1 增加尺寸拉长—增量 236

6.3.2 疑难解答—能否通过【增量】缩短图线? 237

6.3.3 实例—创建垫片中心线 238

6.3.4 总长度的百分数—【百分数】拉长 241

6.3.5 疑难解答—【百分数】拉长图线时百分数值如何设置? 242

6.3.6 总长度—【】拉长 243

6.3.7 疑难解答—【百分数】拉长与【】拉长有什么区别? 243

6.3.8 任意长度—【动态】拉长 244

6.4 拉伸图形 245

6.4.1 拉伸—将矩形拉伸为长方形 245

6.4.2 疑难解答—什么是影响拉伸结果的关键因素? 246

6.4.3 疑难解答—拉伸对象时可否使用点选方式选择对象? 247

6.4.4 实例—创建双人沙发 247

6.5 打断图线 249

6.5.1 实例—从200mm线段中删除长度为50mm的线段 249

6.5.2 疑难解答—如何在图线的中间位置删除一段图线? 250

6.5.3 疑难解答—操作中常用到的【自】的作用是什么? 251

6.5.4 实例—在建筑墙体轴线网上创建门洞和窗洞 251

6.6 图线的倒角处理 254

6.6.1 实例—通过【距离】创建图线倒角 255

6.6.2 疑难解答—距离倒角时,个倒角距离与第2个倒角距离是否要相同? 256

6.6.3 疑难解答—能否对非平行切不相交的图线进行倒角? 256

6.6.4 疑难解答—能否对十字相交的图线进行倒角? 257

6.6.5 疑难解答—距离倒角值能否为负值或0? 257

6.6.6 实例—创建键 257

6.6.7 实例—通过【角度】创建图形倒角 259

6.6.8 实例—创建销 259

6.6.9 实例—通过【多段线】创建矩形倒角 261

6.7 图线的圆角处理 262

6.7.1 实例—创建图线圆角 263

6.7.2 圆角操作的模式—修剪 264

6.7.3 相邻角的同时处理—“多段线”圆角 265

6.7.4 多个角的同时处理—“多个”圆角 266

6.7.5 疑难解答—如何判断一个图线是否是多段线? 267

6.7.6 疑难解答—能否将非多段线转换为多段线? 268

6.7.7 疑难解答—圆角处理平行线时需要设置圆角半径吗? 268

6.7.8 疑难解答—如何将“不修剪”效果编辑为“修剪”效果? 268

6.8 综合实例—绘制阀盖零件主视图 269

6.8.1 绘图思路 269

6.8.2 绘制阀盖零件主视图 270

6.9 综合自测 274

6.9.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274

6.9.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垫片平面图 275

6.9.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拨叉轮平面图 275

第7章 | 创建复合图形 276

7.1 偏移 277

7.1.1 距离偏移——创建同心圆 278

7.1.2 疑难解答—能否对其他图形进行偏移? 279

7.1.3 疑难解答—偏移时是对源图线进行偏移,还是对偏移后的图线进行偏移? 279

7.1.4 疑难解答—如何对源图线偏移达到等距排列的偏移效果? 279

7.1.5 定点偏移—偏移直径以创建圆的切线 280

7.1.6 疑难解答—为什么定点偏移时不用输入偏移距离? 281

7.1.7 “图层”偏移—通过图层偏移创建图形中心线 281

7.1.8 疑难解答—图层设置错误时怎么解决? 283

7.1.9 删除偏移—快速创建圆的直径 283

7.1.10 实例—创建支撑臂俯视图 284

7.2 复制 288

7.2.1 获取多个图形的佳方法—复制 288

7.2.2 实例—复制间距为100mm的多个多边形对象 289

7.2.3 疑难解答—复制距离与实际输入距离值为何不同? 290

7.2.4 疑难解答—复制时如何知道图形本身的尺寸? 290

7.2.5 疑难解答—有没有更简便的复制图形的方法? 290

7.2.6 疑难解答—复制图形时的捕捉点有要求吗? 291

7.2.7 实例—通过复制完善机械零件图 291

7.2.8 疑难解答—实例操作中输入的参数是什么参数?怎么得到的? 292

7.2.9 疑难解答—参数中的“@”表示什么意思? 292

7.3 旋转 293

7.3.1 旋转—创建-30°角放置的矩形 293

7.3.2 疑难解答—旋转角度对旋转方向有影响吗? 294

7.3.3 疑难解答—不输入角度能否对图形进行旋转? 294

7.3.4 复制—通过旋转创建另一个对象 295

7.3.5 疑难解答—能否通过旋转创建多个相同对象? 296

7.3.6 参照—未知角度旋转对象 296

7.3.7 实例—布置室内平面椅 297

7.4 镜像 299

7.4.1 镜像—创建相对位置的图形 300

7.4.2 疑难解答—如何使镜像后的图形与源图形保持的距离? 301

7.4.3 疑难解答—实例中镜像轴的两个坐标是如何得到的? 301

7.4.4 疑难解答—镜像中如何删除源对象? 301

7.4.5 实例—镜像创建建筑平面图 302

7.5 矩形阵列 303

7.5.1 实例—矩形阵列创建多个图形对象 304

7.5.2 疑难解答—为什么在创建矩形阵列的过程中输入的间距值与实际值不同? 304

7.5.3 疑难解答—如何通过矩形阵列创建单行或单列对象? 305

7.5.4 实例—创建矮柜立面图 305

7.6 极轴阵列 307

7.6.1 实例—极轴阵列创建圆桌椅子 307

7.6.2 疑难解答—如何找到 “极轴阵列”按钮? 308

7.6.3 疑难解答—如何通过极轴阵列创建不同数目的对象? 308

7.6.4 疑难解答—如何创建任意填充角度的阵列效果? 308

7.6.5 疑难解答—如何避免极轴阵列中对象重叠? 309

7.6.6 实例—创建地板拼花图 310

7.7 路径阵列 311

7.7.1 定数等分—沿路径创建阵列对象 311

7.7.2 疑难解答—如何找到“路径阵列”按钮? 312

7.7.3 疑难解答—如何避免路径阵列中出现的随意效果? 312

7.7.4 定距等分—沿路径创建距离相同的阵列对象 313

7.7.5 实例—快速布置拱形桥栏杆 314

7.8 缩放 315

7.8.1 比例—将矩形放大两倍 316

7.8.2 参照—参照其他图形缩放源对象 316

7.8.3 复制—通过缩放创建另一个对象 317

7.8.4 疑难解答—如何通过参照缩放复制图形对象? 318

7.9 综合实例—根据零件主视图绘制零件俯视图 319

7.9.1 绘图思路 319

7.9.2 绘图步骤 320

7.10 综合自测 325

7.10.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325

7.10.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轴承剖视图 325

7.10.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泵盖俯视图和左视图 326

第8章 | 创建特殊图形 327

8.1 定义边界 328

8.1.1 定义边界—从零件图中定义边界 329

8.1.2 疑难解答—为什么定义边界后边界无变化? 329

8.1.3 实例—创建齿轮截面图形 330

8.1.4 疑难解答—能否在非闭合区域内定义边界? 332

8.1.5 疑难解答—为什么定义的边界是一个整体?如何单独编辑边界的各元素? 332

8.2 转换面域 332

8.2.1 转换面域—从齿轮截面图中创建实体模型 333

8.2.2 疑难解答—如何查看创建的面域? 333

8.2.3 实例—创建椭圆压板表面模型 334

8.3 图案填充 337

8.3.1 预定义—向图形中填充系统预设图案 338

8.3.2 认识预定义图案与设置 338

8.3.3 实例—完善支撑臂俯视图 340

8.3.4 系统预设的另一种特殊图案—用户定义图案 342

8.3.5 实例—填充建筑平面图地面材质 343

8.3.6 填充的另一种图案—渐变色 346

8.3.7 图案填充的完善—孤岛检测与其他设置 347

8.4 夹点编辑 350

8.4.1 复制—通过夹点创建多个图形对象 351

8.4.2 移动—通过夹点调整图形位置 352

8.4.3 旋转—通过夹点旋转图形对象 352

8.4.4 旋转复制—通过夹点旋转复制图形对象 353

8.4.5 缩放—通过夹点缩放图形对象 353

8.4.6 缩放复制—通过夹点缩放复制图形对象 354

8.4.7 镜像—通过夹点镜像图形对象 355

8.4.8 镜像复制—通过夹点镜像复制图形对象 355

8.4.9 实例—绘制广场地面拼花 356

8.5 综合实例—根据零件俯视图绘制零件主视图 361

8.5.1 绘图思路 361

8.5.2 绘图步骤 362

8.6 综合自测 368

8.6.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368

8.6.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短轴机械零件俯视图 369

8.6.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短轴机械零件局部剖视图 369

第9章 | 创建、管理与应用图形资源 370

9.1 图块 371

9.1.1 内部块—将单人沙发创建为内部块 372

9.1.2 疑难解答—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图块文件? 373

9.1.3 应用内部图块资源—插入 373

9.1.4 疑难解答—如何按照特定角度插入图块文件? 374

9.1.5 使块用途更广泛—外部块 374

9.1.6 疑难解答—能否将图形直接创建为外部块? 375

9.1.7 实例—为建筑墙体平面图插入单开门 376

9.2 属性 380

9.2.1 定义属性—创建标记为X的属性 380

9.2.2 疑难解答—如何修改属性的标记、默认值等参数? 381

9.2.3 编辑属性—定义属性块 382

9.2.4 疑难解答—如何编辑属性块的特性? 383

9.2.5 实例—标注别墅立面图轴标号 384

9.3 查看、管理与共享图块资源 387

9.3.1 管理图块资源的工具—设计中心 388

9.3.2 在【设计中心】窗口查看图块资源 391

9.3.3 共享图形资源—向绘图窗口插入“双人床”图块 392

9.3.4 应用图块资源的另一个工具—工具选项板 393

9.3.5 使用【工具选项板】应用图块资源 395

9.4 综合实例—布置建筑平面图室内用具 396

9.4.1 绘图思路 396

9.4.2使用【插入】命令布置客厅室内用具 397

9.4.3 使用【设计中心】窗口布置主卧室内用具 399

9.4.4 使用【工具选项板】面板布置书内用具 400

9.4.5布置其他房间用具 401

9.4.6 绘制橱柜并完善厨房操作台 402

9.5 综合自测 403

9.5.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403

9.5.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浴缸平面图 404

9.5.3 应用技能提升—创建并插入图块文件 404

0章 | 图形的尺寸标注与编辑 405

10.1 尺寸标注及其方法 406

10.1.1 尺寸标注及其重要性 407

10.1.2 标注尺寸的方法—标注矩形长宽尺寸和圆的半径尺寸 407

10.2 新建标注样式 408

10.2.1 标注前的首要操作—新建标注样式 409

10.2.2 疑难解答—如何修改新建的标注样式? 411

10.2.3 疑难解答—什么是临时替代值?如何使用当前标注样式的临时替代值? 411

10.2.4 疑难解答—什么是“比较”?它有何作用? 412

10.3 设置标注样式 413

10.3.1 标注中的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线”设置 414

10.3.2 疑难解答—“Bylayer”与“ByBlock”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区别? 415

10.3.3 标注中的符号—“符号和箭头”设置 415

10.3.4 标注内容的外观与位置—“文字”设置 417

10.3.5 标注内容的大小与位置—“调整”设置 419

10.3.6 标注的精度—“主单位”设置 420

10.3.7 标注内容的换算单位—“换算单位”设置 421

10.3.8 公差标注— “公差”设置 422

10.3.9 设置当前标注样式 422

10.3.10 实例—设置建筑工程图标注样式 423

10.4 标注基本尺寸 426

10.4.1 常用的标注—“线性”标注 427

10.4.2 疑难解答—线性标注时如何手动输入标注内容? 428

10.4.3 疑难解答—如何在尺寸标注中添加文字说明? 429

10.4.4 疑难解答—如何标注内容的角度? 429

10.4.5 标注倾斜图线的尺寸—“对齐”标注 430

10.4.6 标注点—“坐标”标注 431

10.4.7 标注圆弧尺寸—“弧长”标注 432

10.4.8 标注角度—“角度”标注 433

10.4.9 标注圆图形—“半径”和“直径” 433

10.5 其他标注技能 434

10.5.1 在现有尺寸基础上快速标注其他尺寸—“基线”标注 435

10.5.2 疑难解答—没有基准尺寸时如何标注基线尺寸 435

10.5.3 疑难解答—标注基线尺寸时选择的尺寸界线有什么要求? 436

10.5.4 在现有尺寸基础上快速标注连续尺寸—“连续”标注 436

10.5.5 真正的快速标注—快速标注 437

10.5.6 其他快速标注方法 438

10.5.7 实例—标注直齿轮零件图尺寸 440

10.6 标注公差 443

10.6.1 【形位公差】的标注内容和方法 444

10.6.2 实例—标注直齿轮零件图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445

10.7 尺寸标注的编辑与修改 448

10.7.1 将尺寸线与标注对象相交的位置打断—打断标注 448

10.7.2 修改尺寸标注—编辑标注 449

10.7.3 调整尺寸标注的间距—等距标注 450

10.7.4 疑难解答—如何按照特定距离调整尺寸标注的间距? 451

10.7.5 美化尺寸标注内容—编辑标注文字 452

10.8 综合实例—标注建筑墙体平面图尺寸 453

10.8.1 绘图思路 453

10.8.2 绘图步骤 454

10.9 综合自测 458

10.9.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458

10.9.2 软件操作入门—标注机械零件图尺寸 459

10.9.3应用技能提升—标注机械零件图尺寸与公差 459

1章 | 图形的文字注释与表格 460

11.1 文字注释的类型与文字样式 461

11.1.1 了解文字注释的类型 462

11.1.2 标注文字注释前的首要操作—新建文字样式 462

11.2 单行文字 464

11.2.1 创建单行文字 464

11.2.2 疑难解答—如何选择文字样式创建单行文字? 465

11.2.3 疑难解答—使用【单行】文字命令如何创建多行文字? 465

11.2.4 疑难解答—为什么命令行没有出现文字高度的提示? 466

11.2.5 了解单行文字的对正 466

11.2.6 单行文字的编辑—编辑文字 467

11.2.7 实例—标注建筑墙体平面图房间功能 469

11.3 多行文字 471

11.3.1 创建多行文字 471

11.3.2 【文字格式】编辑器详解 472

11.3.3 编辑多行文字 475

11.3.4 实例—标注零件技术要求与明细 477

11.4 引线标注 481

11.4.1 创建快速引线注释 481

11.4.2 快速引线的设置 482

11.4.3 创建多重引线 485

11.4.4 实例—编写组装零件图部件序号 487

11.5 创建与填充表格 489

11.5.1 创建并填充表格 489

11.5.2 【插入表格】对话框的选项设置 491

11.5.3 实例—完善零件图技术要求与明细 491

11.6 信息查询 494

11.6.1 获取图形信息—查询面积 495

11.6.2 完善建筑平面图—标注房屋面积 496

11.6.3 获取墙体长度—查询距离 498

11.6.4 快速获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一本引领您踏入三维设计殿堂的实用指南 您是否曾渴望将脑海中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精准、生动的工程图纸或三维模型?是否曾被繁复的操作界面和晦涩难懂的术语所困扰,望而却步?《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正是为您量身打造的理想之选,它将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引领您跨越学习的门槛,轻松掌握AutoCAD 2014强大的三维设计功能。 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多数枯燥乏味、理论堆砌的技术教程,它深知学习者在实践中遇到的痛点,并以“无师自通”为核心理念,力求将复杂的技术问题化繁为简,让您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我们摒弃了冗长空洞的理论阐述,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实用的操作技巧和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上。想象一下,当您能够轻松勾勒出建筑物的轮廓,精确调整机械零件的尺寸,抑或是构建出精美的工业产品模型时,那份源于自身能力提升的喜悦,将是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收获。 为什么选择《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 在浩如烟海的CAD学习资料中,为何本书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您不可或缺的学习伙伴?答案在于其独树一帜的编写理念和扎实的内容体系。 1. 独创的“情景式”学习法,让知识鲜活起来: 传统的教程往往以命令为线索,逐一介绍各项功能。而本书则另辟蹊径,采用“情景式”学习法。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孤立地讲解某个工具的功能,而是将它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场景中。例如,在讲解“拉伸”命令时,我们不会简单地告诉您“拉伸可以改变实体的高度”,而是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如“为一个方形底座添加柱子”,让您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拉伸的原理和应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您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命令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也更具趣味性和目的性,避免了机械记忆的枯燥。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为零基础读者保驾护航: 我们深知,许多读者可能是第一次接触AutoCAD,甚至对三维建模的概念也相对陌生。《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从最基础的界面认知、基本图形绘制开始,逐步深入到三维建模的核心技术。每一个章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例如,在学习了二维图形绘制之后,我们才会引入三维坐标系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如何创建三维实体。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能够有效地降低学习门槛,让初学者也能够轻松上手,逐步建立起对AutoCAD三维设计的信心。 3. 海量精选案例,还原真实工作场景: 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书精选了大量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涵盖了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产品开发等多个热门方向。每一个案例都经过精心挑选,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通过跟随本书的案例步骤,您将亲身体验从概念设计到模型构建的全过程,学习如何运用AutoCAD 2014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例如,您将学习如何根据施工图纸绘制建筑模型的立面和剖面,如何设计加工零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装配,甚至可以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具模型。这些真实场景的还原,将极大地提升您的实战能力。 4. 深入解析三维建模核心技术,让您成为建模高手: 三维建模是AutoCAD的核心功能之一,《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将深入剖析这一强大功能。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操作的介绍,更会深入解析各个建模工具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实体建模的艺术: 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各种基本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以及布尔运算(联合、差集、交集)来构建复杂的实体模型。您将学会如何精确地控制实体的尺寸、位置和方向,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拉伸”、“旋转”、“扫掠”、“放样”等高级建模命令,将二维草图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三维实体。 曲面建模的魅力: 对于需要设计复杂曲面形状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航空器外壳等,《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将为您揭示曲面建模的奥秘。您将学习如何创建和编辑NURBS曲面,如何通过“面域”、“曲面擦除”、“曲面修剪”等命令,构建出光滑、连续、符合设计要求的曲面。 高级建模技巧: 除了基本的实体和曲面建模,本书还将触及更高级的建模技巧,如“圆角”、“倒角”命令的应用,如何对模型进行“阵列”和“镜像”,以及如何使用“移动”、“复制”、“旋转”等命令对模型进行精确编辑。这些技巧将帮助您提高建模效率,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设计任务。 5. 细致入微的图纸输出与渲染,让您的作品脱颖而出: 完成三维模型的构建仅仅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如何将您的设计成果有效地传达给他人,则需要专业的图纸输出和精美的渲染效果。《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同样关注这一重要环节。 二维工程图的生成: 您将学会如何从三维模型中提取投影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等,并将其绘制成符合国标的二维工程图纸。本书将详细介绍图层管理、标注样式、尺寸标注、文字样式等图纸输出的关键要素,确保您的图纸专业、规范、易于阅读。 三维模型的渲染与可视化: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您的设计意图,本书将引导您学习AutoCAD 2014内置的渲染功能。您将了解如何为模型添加材质、灯光,调整相机视角,最终生成逼真的三维渲染图。这对于产品展示、方案汇报等场景至关重要,能够极大地提升您作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本书的适用人群: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面向广泛的学习者群体: 零基础的CAD初学者: 即使您之前从未接触过CAD,本书也将为您提供最扎实、最系统的入门指导。 寻求技能提升的设计从业者: 无论您是建筑师、工程师、产品设计师,还是需要使用CAD进行绘图的技术人员,本书都将帮助您掌握AutoCAD 2014强大的三维设计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 对三维建模感兴趣的学生及爱好者: 如果您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充满热情,希望学习一门实用的三维建模技术,《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将是您开启三维设计之旅的绝佳起点。 结语: 学习AutoCAD 2014三维设计,并非遥不可及。有了《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的陪伴,您将发现,掌握这项强大的技能,比您想象中要容易得多。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良师益友,它将激发您的学习兴趣,培养您的逻辑思维,最终助您自信地迈入三维设计领域,将创意变为现实。现在,就翻开这本书,开始您的精彩三维设计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计算机图形学和CAD这类软件一直有点“恐慌”,总觉得它们非常专业,离我这个文科生太远了。但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解和学习AutoCAD。朋友推荐了这本《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当时心里也没抱太大希望,觉得可能又是一本艰涩难懂的书。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完全吸引住了。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一点一点地讲解,没有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操作,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片说明,就像是在看一本图画书一样,我能很容易地理解每一步该做什么。书中的小案例也非常实用,比如绘制一些简单的家具图、装饰图案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CAD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我的日常工作中的。这本书让我克服了对CAD的心理障碍,也让我对学习这项技能充满了信心。我甚至开始期待着,以后能用CAD来设计一些属于我自己的小东西。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当时我正为学习AutoCAD 2014的中文版而感到头疼。市面上有很多关于AutoCAD的书籍,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只讲皮毛,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实在难以消化。翻开这本《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时,我被它清晰的排版和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作者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命令和晦涩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界面介绍、鼠标操作、命令行输入等最最原始的环节开始,一点点地引导读者进入AutoCAD的世界。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新命令时,都会配上详细的图示,并且会在旁边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小技巧,让我感觉好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我旁边手把手地教我一样。书中的案例也非常贴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绘制简单的平面图、绘制三维模型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以前我总觉得CAD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看到了CAD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应用价值,也点燃了我深入学习的热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这本书后续的内容,相信它一定能带我走得更远。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学校的课程中虽然有CAD教学,但总觉得老师讲得太快,很多细节都一笔带过,等到自己实践的时候,就感觉无从下手,甚至一些基础的图形都画不好,更别提复杂的施工图了。机缘巧合下,我听同学推荐了这本《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它的内容所吸引。书中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从零开始,把AutoCAD的每一个功能都拆解得非常细致,而且图文并茂,每一个命令的操作步骤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even the slightest nuance. 作者还穿插了很多在实际绘图过程中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快速选择对象、如何高效地进行标注、如何批量修改图层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学校课堂上从未学到过的宝贵经验。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它提供了一些非常贴近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并且一步一步地教你如何绘制和修改。通过这些案例,我不仅巩固了书中学到的命令,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CAD在建筑设计流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能够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者。

评分

我是一名 CAD 方面的初学者,一直梦想着能够熟练掌握这门技术,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市面上关于 CAD 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我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枯燥,要么就是针对性太强,与我的需求不太匹配。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这本书记载的,简直是我一直以来所寻觅的宝藏。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带领我认识了 CAD 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每一个命令的讲解,都配有清晰直观的图示,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这让我这样一个零基础的初学者,也能够轻松理解。例如,在讲解绘制直线和圆的命令时,作者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输入命令,还细心地讲解了各种捕捉模式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坐标和角度进行精确绘图。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觉得非常有条理,并且能够立刻上手实践。书中的案例也非常贴合实际应用,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立刻运用到具体的图形绘制中,这不仅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也让我看到了 CAD 在实际工作中的巨大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拥有多年AutoCAD使用经验的设计师,我一直追求着能够更高效、更精细地运用这款软件。市面上大多数关于AutoCAD的书籍,要么停留在基础功能的讲解,要么就是针对特定行业的应用,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整体操作水平的书籍。直到我遇到了《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知识体系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作者在讲解基础命令时,并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理和高级用法。比如,在讲解“修剪”和“延伸”命令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基础用法,还详细介绍了配合Shift键、空格键等实现各种特殊功能的技巧,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注意过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参数化绘图”和“动态块”的讲解,这些功能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掌握但不得其法的领域。这本书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将这些复杂的功能拆解开来,让我茅塞顿开。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的AutoCAD技能将得到质的飞跃,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作为一个在工程领域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对CAD软件的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只能零散地接触一些操作。这次偶然接触到《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感觉像是挖到了一块宝藏。这本书的编写思路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绘图命令,到图层管理、块的使用、外部参照等进阶技巧,循序渐进,丝丝入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仅仅罗列命令的功能,而是会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分析该命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和适用性。比如,在讲解“块”的概念时,作者不仅仅告诉你如何创建和插入块,还深入分析了块的嵌套、属性块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块来提高绘图效率和统一图形风格,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提供的各种快捷键和命令行的使用技巧,更是让我在实际操作中事半功倍。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例子进行练习,发现那些以前觉得复杂难懂的操作,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后,变得简单易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AutoCAD的强大功能,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评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 Auto CAD 核心技能的优质教材。市面上关于 CAD 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存在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或者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这让我在教学中屡屡碰壁。《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的出现,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本书的编写,充分考虑到了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的需求。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新概念时,都会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并且提供了大量贴近实际工程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巩固。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坐标系”、“捕捉”、“约束”等基础但至关重要的概念的深入阐释,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绘图思维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布局”、“打印设置”等后期输出环节的详细讲解,也弥补了许多其他教材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从绘图到出图的全过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流畅自然,条理清晰,非常适合作为教学辅助教材,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评分

在我多年的工程实践中,CAD软件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一直认为自己对AutoCAD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直到我偶然看到了《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AutoCAD的认知。作者在书中对每一个功能模块的讲解,都充满了深度和独到的见解。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讲解“图层管理”和“块”这两个核心概念时的细腻之处。在讲解图层时,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图层的创建和颜色设置,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分层来提高图纸的可读性和可编辑性,以及在大型项目中如何通过图层来协同工作。而对于“块”的概念,作者更是将其运用到极致,详细介绍了如何创建具有属性的动态块,以及如何利用块库来规范设计,提高效率。书中提供的各种实用技巧,例如如何快速删除重复线,如何批量修改文字样式,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实际工作中却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之前对AutoCAD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而这本书则教会了我如何“用好”,如何将AutoCAD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评分

我一直认为自己对 AutoCAD 已经非常熟悉了,毕竟在我的设计生涯中,这款软件已经陪伴了我十几年。然而,当我翻开《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这本书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对 AutoCAD 的理解还有很多可以深入和提升的空间。作者在书中对一些常用命令的解读,充满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讲解“阵列”命令时,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其基础用法,更是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参数化阵列来实现更复杂的布局,以及如何结合“动态块”来实现更灵活的设计。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书中提及的关于“自定义命令”和“插件开发”的一些初步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却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意识到 AutoCAD 还有更广阔的定制化和扩展化潜力。书中提到的许多效率提升技巧,例如如何通过“外部参照”来管理大型项目,如何利用“对象追踪”来实现高精度对齐,这些都是我之前在使用中虽然有所涉猎,但并未深入研究的。这本书让我感觉,即使是多年的使用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知识。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 DIY 的爱好者,一直梦想着能够自己设计一些小家具或者家居装饰品。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绘图软件,但都觉得上手太难,而且出来的效果也达不到我的预期。后来,我听朋友说 AutoCAD 非常强大,于是我找到了这本《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大的惊喜。它的讲解方式非常适合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那些抽象的命令变得容易理解。比如,在讲解“偏移”命令的时候,作者把它比作“复制一条平行线”,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书中的图示也非常清晰,每一个步骤都像是在跟着老师做实验一样,非常有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那些小型项目案例,比如绘制一个简单的椅子,或者设计一个置物架。通过这些案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 AutoCAD 绘制图形,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图纸。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绘制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没有那么难,它也激发了我更大的创作热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