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谁主沉浮——移动互联网+新浪潮
定价:49.00元
作者:向坤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212599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传统PC互联网的延伸,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内涵还将继续扩大,将延伸到各种移动终端的载体上。本书分析了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态势和趋势,指出移动互联网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在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未来将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社会结构,并将形成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互动机制。工业4.0和互联网 ,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对于产业前端的影响进一步提高。
目录
章 移动互联网是中国经济的重大机遇
节 PC互联网拐点已到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更加贴近生活场景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软硬结合成为大未来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在对各个行业进行改造
第二章 从移动互联网到智能硬件
节 谷歌的智能硬件尝试
第二节 中国的智能硬件尝试
第三节 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硬件的难点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节 移动互联网对于个人的影响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重新构建社会
第四节 消费社会的重新构建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将重新形成互联网行业的生态圈
节 各大巨头通过并购争抢未来
第二节 各大互联网公司各有盲点
第三节 越来越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第四节 下一个巨头如何诞生
第五章 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转型
节 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转型
第二节 海尔的制造业管理变化实践
第三节 的管理经验
第四节 国企的移动互联网价值
第六章 对于未来管理的思索
节 组织的变化
第二节 群体智慧
第七章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后工业社会的加速和工业4.0
节 进入后工业社会
第二节 后工业社会的挑战
第三节 工业4.0的原理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的工业4.0
作者介绍
向坤
现任某网络媒体频道主编,《时代周报》,《每日经济新闻》,《消费者报道》等媒体专栏作家或特约撰稿人,有多年在通信行业的工作经历,书评人,畅销书《决胜移动终端》译者,有多年电信行业工作经验,在百家,柴网,品途网,钛媒体,搜狐IT等有网络专栏。参与2014年版和2015年版《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的撰写。热爱互联网,热爱阅读,写作,思考。微信公众号向远之。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刚开始翻阅的时候,内容的前半部分读起来有点像是一份详尽的行业报告,数据和理论分析的比重较大。但这并非贬义,恰恰说明作者在构建他的论点之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基础打得非常牢固。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生态系统构建”那几章的论述,它没有停留在浅显的“连接”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平台方如何通过制定规则、划分利益池,来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有效控制和价值捕获。这种对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的洞察,远超我原先对这类主题的预期。它让我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产品迭代速度之争,而是规则制定权之争。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熟悉的几个头部应用场景去印证书中的观点,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阅读一本优秀专业书籍带来的最大乐趣。
评分装帧设计虽然朴素,但内页的排版却非常考究,字体大小适中,段落留白合理,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是一种非常友好的设计,能有效减轻阅读疲劳。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阅读流畅度很高,作者的行文逻辑紧密,很少出现为了堆砌术语而堆砌术语的情况,每一句话似乎都在为最终的结论服务。我发现自己甚至会时不时地去圈画那些精辟的总结性语句,它们像是提炼过的精华,可以直接用于工作汇报或日常讨论中。这种高密度的信息输出,但又不失可读性的平衡,是许多作者难以把握的尺度。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系统性的、高强度的知识更新训练,对当前行业热点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图。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在后半段明显转向了一种更具思辨性和前瞻性的笔调。作者开始探讨在技术迭代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如何避免“能力固着”,保持创新的活力。这部分内容让我联想到了许多曾经的巨头如何在新一轮浪潮中显得步履蹒跚。它提醒我们,技术带来的红利期是有限的,真正的壁垒在于组织学习和自我革新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证某一观点时,会不自觉地引用一些跨界领域的哲学或社会学概念来佐证,使得原本枯燥的商业分析变得富有层次感和深度,这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知识广度。它迫使我跳出纯粹的“互联网人”视角,去思考更深层次的组织行为学问题,对于提升我个人的战略思维框架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很有质感,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标题字体,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是冲着“新浪潮”这三个字去的,毕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准确捕捉到时代脉搏并进行深度剖析的书籍是越来越稀缺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帮我厘清移动互联网这场风暴究竟是如何重塑我们的商业逻辑和生活方式的。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厚重且专业的,不像那些轻飘飘的畅销书,而是更倾向于提供一个结构化的分析框架。从目录的初步浏览来看,作者似乎对技术演进的脉络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这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信心。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案例,而是能深挖背后的驱动力,比如用户行为的微妙变化、资本的流向、以及政策监管的滞后性与前瞻性之间的博弈。这本书散发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气质,同时又兼顾了商业实操的落地性,这种平衡感是判断一本商业分析书籍成败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或许在于它没有提供廉价的成功学口号,而是坦诚地展示了在新旧模式交替时期的巨大阵痛和复杂性。它没有过度美化“颠覆”的过程,而是细致描绘了传统路径被打破时的社会结构性影响。这种冷静、近乎冷静的客观描述,反而比热血沸腾的鼓吹更具有力量。它让我反思,作为身处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我们究竟是被动地被裹挟向前,还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并顺应这些宏大的趋势,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那些希望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寻找方向的创业者或管理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份严肃且值得信赖的“地图”,它指引的不是终点,而是理解路径本身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