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移動電視廣播原理與DSP實現
定價:33.00元
作者:艾渤,林之初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121070396
字數:350000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消費電子市場的推動,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在數字電視領域得到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書首先介紹瞭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數字移動電視標準,著重分析瞭在射頻前端結構和基帶信號處理兩方麵降低係統功耗的技術。接著在簡要介紹典型數字移動電視廣播基帶信號處理算法的基礎上,以目前外廣泛使用的ADI公司的Blackfin係列DSP為代錶,討論瞭數字移動電視廣播中交織、信道編編碼、多載波調製、同步、信道估計與均衡等算法的設計和DSP實現,同時給齣瞭許多算法的實現程序。
內容提要
中國地麵數字電視國傢標準GB20600-2006的頒布之後,數字移動電視(手機電視)標準的製定成為焦點。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消費電子市場的推動,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在數字電視領域得到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書首先介紹瞭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數字移動電視標準,著重分析瞭在射頻前端結構和基帶信號處理兩方麵降低係統功耗的技術。接著在簡要介紹典型數字移動電視廣播基帶信號處理算法的基礎上,以目前外廣泛使用的ADI公司的Blackfin係列DSP為代錶,討論瞭數字移動電視廣播中交織、信道編碼、多載波調製、同步、信道估計與均衡等算法的設計和DSP實現,同時給齣瞭相關算法的實現程序。
本書麵嚮通信廣播和電子技術等領域的廣大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
目錄
作者介紹
艾渤,1974年生於西安,1997年畢業於西安工程學院,2004年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進入清華大學電子係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兩年。現任職於北京交通大學現代通信研究所,軌道交通控製與安全國傢重點實驗室,副教授,研究方嚮:無綫寬帶多媒體通信技術、
文摘
序言
坦白說,市麵上關於數字信號處理和通信原理的書籍汗牛充棟,但能真正將“原理”與“實現”完美結閤的佳作卻鳳毛麟角。這本書給我的初步印象是,它試圖解決的痛點正是這個“結閤點”。我注意到書中對係統級的時鍾同步和幀結構管理的部分著墨不少,這在實際工程中往往是係統穩定運行的基石,卻常被理論書籍輕描淡寫。移動電視廣播對實時性要求極高,任何微小的延遲或同步誤差都會導緻整個係統的崩潰。因此,我非常期待能在書中找到關於這些底層時序控製的深入討論,以及如何利用DSP的定時器和中斷機製來精確管理數據流。如果作者能提供一些關於軟件架構選擇(例如采用RTOS還是裸機編程)的權衡分析,並結閤具體的算法調度策略進行論述,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得到幾何級的提升。總而言之,這是一本看起來野心勃勃、旨在打通理論與工程壁壘的力作,希望閱讀後的實際體驗能夠印證我此刻的期待。
評分初次翻閱,我立刻被作者在係統架構描述上的清晰度所摺服。很多關於廣播原理的書籍,往往在描述整個信號鏈時,會因為信息過載而顯得結構鬆散,讀者很容易在繁雜的模塊間迷失方嚮。但這本則不然,它仿佛是用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劃分瞭各個功能單元,並且詳盡地闡述瞭它們之間的接口和數據流嚮。特彆是對數字移動電視中關鍵環節——比如多載波調製技術(OFDM/OFDMA)的解釋,非常到位,沒有采取那種過於簡化的比喻,而是深入到瞭數學模型的層麵,但同時又保證瞭讀者的理解路徑是平滑遞進的。我尤其欣賞那種在講解完理論後,緊接著就引齣DSP實現考量的敘事方式。在數字世界裏,理論的優雅和實現的效率往往是兩碼事,如何將那些精妙的數學公式,轉化為能在嵌入式處理器上高效運行的代碼,是所有工程師麵臨的挑戰。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在算法的量化、流水綫設計以及資源占用優化方麵給齣一些獨到的見解和實踐經驗,而不是泛泛而談“需要優化”。這種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態度,纔是我認為一本優秀技術專著的核心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的藍色調,配上清晰的標題字體,立刻就給人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我個人對技術書籍的視覺呈現比較看重,這本做得非常到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內容也一定紮實。最近幾年,移動設備上的多媒體體驗發展迅猛,但真正深入到背後的底層技術原理,很多書都寫得過於晦澀或者停留在錶麵概念介紹上。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能夠把復雜的信號處理過程,用清晰的邏輯脈絡一步步剖析齣來的著作。特彆是涉及到數字信號處理(DSP)這塊,如何高效地在資源有限的移動平颱上實現復雜的算法優化,這纔是決定産品性能的關鍵。我期待這本書能在理論推導和實際應用之間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而不是僅僅羅列公式或者堆砌行業術語。從目錄來看,它似乎覆蓋瞭從基礎的調製解調到復雜的信道編碼和解碼的全流程,這對於想係統學習這一領域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料。我對那些能結閤最新標準和實際案例進行講解的章節特彆感興趣,希望能從中找到解決實際工程難題的思路和啓發,而不是讀完後依然感覺雲裏霧裏的狀態。這本書的厚度也讓人感到安心,顯然是經過瞭細緻的打磨和內容的填充,相信能提供一個全麵且深入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難度定位似乎非常精準,它避開瞭麵嚮初學者的那種過於簡化的入門導讀,也不同於純粹的學術論文集那種高深莫測,它顯然是為有一定電子信息或通信基礎的工程師和研究生量身打造的。對於我們這些已經在行業裏摸爬滾打瞭一段時間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讀到那種“人盡皆知”的內容,浪費寶貴的時間。我更傾嚮於深入挖掘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和邊緣情況的處理,比如在低信噪比環境下的性能衰減模型,或者在特定移動場景下,係統如何動態調整功率分配和幀結構。從章節的標題來看,DSP實現部分的內容組織得非常緊湊,我猜測作者在介紹完特定的數字濾波、FFT/IFFT實現方案後,很可能會涉及具體的硬件加速策略,比如如何利用DSP的特定指令集或者並行處理能力來提升吞吐量。如果書中能夠附帶一些仿真結果或者基於特定平颱(比如TI C6000係列或類似架構)的性能對比數據,那就更具說服力和實用價值瞭,這能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理論指導實踐的強大力量。
評分閱讀體驗上,我感覺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嚴謹,用詞精準,邏輯鏈條極為牢固,幾乎沒有齣現需要我反復迴溯來確認上下文含義的情況。這種清晰的錶達能力在技術寫作中是極其難得的,它極大地降低瞭信息解碼的認知負荷。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信道估計與均衡的部分,因為在移動環境下,多徑效應和多普勒頻移是導緻信號質量下降的主要元凶。好的書籍不應該隻是告訴我們“需要做信道估計”,而是要深入剖析各種估計算法(如最小二乘法、MMSE)的收斂速度、計算復雜度以及在實際信號捕捉中的魯棒性對比。如果作者能在這個環節提供一些對比分析,比如在特定衰落模型下的性能麯綫圖,那就太棒瞭。此外,對於數字電視的錯誤控製編碼(如Turbo碼或LDPC碼)的介紹,我也期望能看到DSP層麵的高效譯碼架構設計,畢竟這些算法的復雜度是齣瞭名的,直接關係到硬件實現的成本和功耗。這種深層次的、注重工程實現細節的講解,纔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沉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