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 郑东 9787121239366

密码学 郑东 97871212393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东 著
图书标签:
  • 密码学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科学
  • 郑东
  • 高等教育
  • 教材
  • 9787121239366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网络安全
  • 数据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39366
商品编码:2952295377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密码学

定价:33.00元

作者:郑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21239366

字数:369000

页码:237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现代密码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郑东、李祥学、黄征、郁昱编著的《密码学--密码算法与协议(第2版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主要介绍密码学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对称密码算法与非对称密码算法、数字算法及哈希函数的设计原理、密钥管理体制的设计方法、抗泄露流密码等,后对0penssL的使用做了介绍。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及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和信息管理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以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目录


作者介绍


郑东,男,1964年10月出生于山西翼城,现任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198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1999年8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攻读并获得密码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密码学理论与网络安全;1999年9月一200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密码算法与应用研究;2001年9月一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任副教授、教授;2014年1月起在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任教。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先后在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论文;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十一五”国家密码发展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公钥密码算法、安全协议分析、抗一量子密码理论、密码应用技术等。

文摘


序言



《密码学》 作者: 郑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239366 内容简介 《密码学》一书,由郑东教授倾力编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密码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前沿应用。本书不仅为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第一部分:密码学基础 本书的开篇,作者首先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密码学知识体系。从密码学的历史演变讲起,追溯了古典密码的简洁与局限,引出现代密码学诞生的必然性。接着,详细阐述了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等,并区分了对称密码学和非对称密码学两大类。 对称密码学: 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分组密码和流密码。作者深入剖析了数据加密标准(DES)和三重DES(3DES)的工作原理,虽然它们在当前的应用中已逐渐被更安全的算法取代,但其设计思想和安全分析仍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随后,本书花费大量篇幅介绍了当前最主流的对称加密算法——高级加密标准(AES)。从AES的背景、设计理念、基本结构(如替代-置换网络SPN)到各个轮函数(AddRoundKey, SubBytes, ShiftRows, MixColumns)的详细工作机制,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此外,还探讨了AES的不同模式(ECB, CBC, CFB, OFB, CTR)及其安全性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不同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场景和潜在风险。 非对称密码学: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作者首先介绍了非对称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即公钥和私钥的产生与使用。接着,深入讲解了RSA算法,包括其数学基础(数论中的模运算、欧拉定理、中国剩余定理等)、密钥生成过程、加密和解密过程。作者还详细讨论了RSA的安全性分析,包括因子分解的难度以及针对RSA的各种攻击方法,并提出了提高RSA安全性的建议(如使用填充方案)。除了RSA,本书还介绍了其他重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如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协议(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解释了如何在不直接传输密钥的情况下,双方安全地协商出一个共享密钥。此外,还涉及了椭圆曲线密码学(ECC),强调了ECC在提供同等安全级别下密钥长度更短的优势,以及其在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等资源受限环境中的重要应用。 第二部分:密码学应用与进阶 在打好理论基础之后,本书将目光转向密码学在实际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并探讨了一些更高级的主题。 消息认证码(MAC)与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s): 作者详细介绍了散列函数的作用,即对任意长度的数据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指纹”。本书深入讲解了MD5、SHA-1、SHA-2(包括SHA-256, SHA-512)等主流散列函数的设计原理、工作流程以及它们在数据完整性验证、数字签名等方面的应用。然而,作者也坦诚地指出了MD5和SHA-1已不安全的现实,并强调了使用SHA-2及更安全的SHA-3的重要性。关于消息认证码(MAC),本书介绍了HMAC(基于散列的消息认证码)等技术,阐述了MAC如何确保消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 数字签名: 这一部分是关于如何验证信息来源和不可否认性的关键技术。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通常结合非对称密码学实现。作者解释了如何使用私钥对消息的散列值进行加密生成签名,以及如何使用对应的公钥进行验证。本书深入探讨了RSA签名、DSA(数字签名算法)以及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等,分析了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数字签名的核心在于提供身份认证和防篡改,使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软件分发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钥基础设施(PKI): 随着非对称密码学的普及,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公钥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书详细介绍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证书颁发机构(CA)、注册机构(RA)、证书吊销列表(CRL)以及数字证书的标准格式(如X.509)。作者解释了PKI如何通过数字证书来验证公钥的合法性,从而实现可信的身份认证和安全通信。SSL/TLS协议作为PKI最成功的应用之一,也得到了详细的介绍。 协议安全: 密码学并非孤立存在,它往往嵌入在各种安全协议中。本书探讨了一些重要的安全协议,如SSL/TLS协议,这是互联网上最广泛使用的安全通信协议,负责保护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传输等。作者解析了SSL/TLS协议的握手过程、密钥协商、加密通信等环节,以及其在保证网络传输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可能涉及一些认证协议(如Kerberos)以及电子邮件安全协议(如PGP/MIME)的介绍。 先进主题: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视野,本书还可能触及一些密码学的前沿领域。例如,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它允许在加密数据上进行计算,而无需解密,这在隐私计算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允许一方证明另一方知道某个秘密,而无需透露任何关于该秘密的信息本身,这在身份验证和隐私保护方面应用广泛。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旨在应对未来量子计算机对现有公钥密码体系构成的威胁,介绍了格密码、基于编码的密码等新的密码学算法。 本书特点 《密码学》一书的编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算法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辅以清晰的数学推导和图示。同时,本书并未回避密码学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挑战,而是通过分析各种攻击方法,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设计更安全的系统。 目标读者 计算机科学、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从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对密码学原理及其应用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通过研读《密码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构建安全可靠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引导读者探索信息安全奥秘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习进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前沿领域的覆盖度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在RSA和DES这些经典算法的层面,而是勇敢地迈入了更具挑战性的研究前沿。例如,对零知识证明(ZKP)不同变体的详细对比,对格密码(Lattice-based Cryptography)基础理论的引入,以及对新兴的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中隐私保护技术的探讨,都显示了作者紧跟时代步伐的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书中为每一个重要章节都附带了“进一步阅读建议”和相关的经典论文引用,这为那些希望将学习从入门推向研究的读者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它没有把话说死,而是为我们指明了探索更广阔知识海洋的方向。每一次当我感觉自己对某个子领域有了初步了解后,回头翻阅那些推荐文献,总能发现新的启发,这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远超其物理页数所能承载的知识量。

评分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安全模型”和“攻击面分析”的讨论部分。在很多教材中,这些内容往往被草草带过,只给出几个简单的术语定义。但这本书却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详细剖析了不同安全模型(如理想模型、标准模型、王牌模型)之间的微妙差异,以及每种模型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面临的实际威胁和假设条件的限制。作者强调,密码学并非绝对的真理,其有效性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计算环境和未被攻破的假设。这种严谨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对我后续进行安全协议设计和评估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教会我,一个好的密码系统,不仅要能抵御已知的攻击,更要对未知风险保持敬畏之心。这种“安全是相对的,需要持续审视”的理念,远比记住几个加密算法的名称重要得多,这才是真正成熟的密码学家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刻板的教科书腔调,反而带有一种沉稳而略显幽默的学人气息。作者在阐述那些极其严谨的数学概念时,偶尔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行业内的轶事,比如某个著名密码破译的背景故事,或者某个关键定理的发现过程中的波折。这些“花边”材料非但没有冲淡专业性,反而极大地丰富了内容的维度,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数学推导变得鲜活起来。我记得有一次在学习某个复杂的公钥基础设施(PKI)模型时,原本有些头晕,但作者引用了一个关于早期通信保密的故事,瞬间就将那个抽象的结构“具象化”了,让我茅塞顿开。这种将冰冷的逻辑与人性化的叙事巧妙结合的能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教学艺术的深刻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啃教材,不如说是在与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学术对话,让人在获取硬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滋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墨蓝底色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沉稳和专业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通俗读物。我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在图书馆的书架前多摩挲了一会儿,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透露出编著者对内容的精雕细琢。内页的排版也极其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即便面对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算法推导,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页,设计得很有心思,总能用一张简洁的几何图形或者一个恰当的名言警句,将前后内容的逻辑串联起来,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目录的清晰度,索引的详尽程度,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查找资料的效率,对于需要经常回溯查阅特定概念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是很多技术类书籍所欠缺的,也正因此,这本书在我书架上的地位无可替代。

评分

初次翻阅时,我最深的感受是作者在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许多经典著作往往过于偏向纯理论的抽象探讨,读起来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而另一些则流于表面的应用介绍,缺乏对底层原理的深入剖析。然而,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递进式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数论预备知识开始,步步深入到现代密码学最核心的那些难题,比如椭圆曲线的数学基础,量子计算对现有加密体系的潜在冲击,以及后量子密码学的最新进展。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关键算法时,总会辅以详尽的数学证明和直观的例子,让你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层次分明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想系统性掌握这门学科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生硬地把公式砸过来,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你每一步的困惑处及时给予指引和澄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