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谈谈我对四川辞书出版社在这次出版物中所展现的编辑理念的困惑。作为一家地方性的、但理论上应有自身特色的辞书出版社,这次推出的《古代汉语词典》,在内容选择和学术深度上,给人的感觉是“平庸化”和“保守化”。它似乎非常害怕触及那些真正具有争议性或需要深入考证的词义边界。许多本应在“异文考辨”或“词义演变”部分详细阐述的内容,在这里被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忽略了。比如,对于一些兼具哲学和语言学意义的词汇,它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层面,完全没有对它在不同历史阶段(如魏晋玄学、唐宋理学)中内涵的微妙变化进行勾勒。这种“求稳不求精”的编辑策略,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它像是一个初级入门的阅读辅助,但绝不是一个能够支撑起严肃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对于真正渴望探索古代汉语复杂性和精妙之处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更像是一个“止步不前”的选择。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新课标学生专用辞书”的定位,我持保留态度,甚至可以说是强烈反对。我理解教育部门推行新课标,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但“新课标”绝不应该成为降低学术标准的借口。如果一本面向学生的古代汉语词典,其内容深度和准确性无法与传统经典工具书相抗衡,那么它培养出来的只会是对古代文化一知半解的“速成品”。这本书的例句选取尤其令人诟病。它似乎热衷于从一些非常现代化的、甚至有点“口水化”的文学作品中摘取例证,来解释古代词汇的含义,这完全割裂了词汇的语境和历史传承。古代汉语的学习,最关键的就是要理解其语境的严肃性和特定性,而不是用现代白话的“感觉”去套用。例如,对于一个具有复杂政治含义的古代官职名称,它给出的解释竟然是“一个古代的职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某个部门负责人”,这种解释不仅粗糙,而且完全丧失了历史的厚重感。学生需要的,是扎实的根基,而不是这种“快餐式”的理解,这无疑是对基础教育的一种不负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背景标识,更像是一种误导性的宣传口号,而非实实在在的质量保证。当我看到这个署名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汉语大字典”在学界的分量是毋庸置疑的。但阅读内容后,我不得不怀疑,这个“编纂处”是否只是一个挂名的合作方,或者这只是早期项目的一个早期版本,其质量与主力的成果相去甚远。从内容组织上看,它缺乏那种大型工具书应有的宏大视野和严谨的体例。例如,在引注的规范性上,它显得非常随意,有些重要的引文来源标注模糊不清,让人无法追溯其准确出处进行核实。学术的严谨性在于每一个细节的溯源和确认,而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薄弱。这使得我在进行严肃的研究时,根本无法完全依赖它提供的任何一个释义或例证,必须反过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交叉验证它给出的信息,这与一本工具书旨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初衷背道而驰。可以说,这个名头在这本书上,更像是“挂羊头卖狗肉”。
评分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最近淘到的那本《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完全不是我期待中的样子,而且这种“不符合预期”的程度,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我本来指望着它能成为我深入研究先秦两汉文献的得力助手,毕竟名字里带着“古代汉语词典”这么响亮的头衔,而且还标注了“汉语工具书”,怎么说也得有点真材实料吧?结果呢?这本书的释义部分,简直像是小学生字典的放大版,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很多我查阅古代典籍时遇到的疑难字词,它要么干脆没有收录,要么给出的解释简直是敷衍了事,简直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典型代表。举个例子,某个生僻的通假字,我需要它解释清楚在特定语境下的具体用法和演变脉络,结果它就给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甚至是生硬的白话解释,完全没有体现出词汇在历史流变中的那种微妙的语义漂移。这让我怀疑,编纂者是不是对“古代”二字的理解过于肤浅了,或者说,他们更侧重于给初学者提供一个浅尝辄止的入门概念,而不是服务于真正需要深入挖掘古籍的专业人士或资深爱好者。如果我想要一本真正能信赖的、能够指导我进行严谨学术阅读的工具书,这本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它更像是一个“装饰品”而非“实用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哪个出版社的实习生赶着交差的产物。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种廉价感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粗糙得像工地上的草稿纸,墨水印得也深浅不一,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真的非常容易疲劳。更要命的是,它的字号设计简直是个谜团。重要的词条,比如那些高频出现的常用古词,字体和普通解释部分差不多大小,没有做任何视觉上的强调;而一些完全不重要的、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几次的冷僻词汇,反而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字体还被设置得特别大,仿佛在向读者炫耀自己收录了多少“冷门知识”。这种混乱的排版逻辑,直接破坏了工具书最核心的查阅效率。一本好的词典,应该在设计上就体现出对使用者查阅习惯的尊重,用清晰的层级、合理的留白和恰当的字体对比,引导读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然而,这本书完全反其道而行之,让每一次翻阅都变成了一场对耐心的考验。我甚至在某些跨页的地方,发现印刷的对齐都有些许偏差,这对于追求精准的工具书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细节瑕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