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6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废墟的故事 : 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
作者 | 巫鸿,肖铁,巫鸿 校 |
定价 | 110.00元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08143487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字数 | |
页码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
作者简介 | |
巫鸿(Wu Hung) 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两项荣誉的大陆赴美学者。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肖铁,作家。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4年又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生院东亚文化系。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居美国,执教于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著有长篇小说《转校生》、《飞行的杀手》,小说、散文集《红房子》《坚硬的早春》等。作品曾获冰心图书奖、北京大学创新奖等。小说《井》译介至国外。小说散文集《成长的感觉》《树的回忆》,散文《登龙骨山》《壶口的瀑布》,短篇小说《标本》《红房子》《坚硬的早春》等。近期翻译有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 |
目录 | |
前言 章 废墟的内化: 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 丘与墟:消逝与缅怀 碑与枯树:怀古的诗画 拓片:废墟的替身 迹:景中痕 第二章 废墟的诞生:创造现代中国的一种视觉文化 “如画废墟”的流布 战争废墟:征服与存亡 圆明园:毁灭、荒废和重新发现 第三章 过去与未来之间:当代废墟美学中的瞬间 绝望与希望的能指 再现当代都市废墟 尾声 国家遗产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编辑推荐 | |
废墟主题,纵横捭阖,探讨中国艺术从古代到当代的实践与经验,领域横跨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并与西方艺术参照并观,令人眼界大开。《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
文摘 | |
|
序言 | |
废墟的故事 : 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9787208143487 上海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废墟的故事 : 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9787208143487 上海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废墟的故事 : 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9787208143487 上海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