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乐理教材的编排简直是灾难!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勉强啃完前三章,但收获甚微。首先,它的理论讲解部分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大量生僻的术语,很多地方的解释就像是直接把字典里的定义搬过来,缺乏必要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举个例子,讲到和声功能进行时,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三和弦、七和弦的构建了如指掌,但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新手来说,每一步都需要反复揣摩,甚至需要去翻阅其他更基础的资料来辅助理解。更要命的是,书中的插图和示例乐谱的清晰度极差,很多五线谱上的记号都模糊不清,尤其是在涉及到复杂的对位法和变音记号时,辨认起来异常吃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我不得不自己动手在草稿纸上重新抄写重要的范例,才能勉强跟上进度。这种低劣的印刷质量,对于一本“强化训练”的教材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大幅改进排版和印刷质量,让学习者能够更直观、更清晰地接触到乐理知识,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辨认字迹和模糊的谱子上。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实在让人费解。考虑到其内容的陈旧感和整体的装帧质量,我实在找不到它高价的合理理由。内容上,我前面提到了很多理论阐述的滞后性,很多现代音乐理论和最新的听觉训练方法完全没有涉及,它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音乐学院教学大纲里。再看装帧,纸张非常薄,拿在手里就有种一撕即碎的感觉,而且装订线处理得非常粗糙,翻开到中间部分时,书页总是不太服帖,每次都需要用手按着才能看清右侧的文字。说实话,我更愿意花同样的钱去购买一套设计更精良、内容更新的线上课程或者电子资料。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典型的“老字号”产品,仗着过去的声誉,不再愿意在质量和用户体验上投入精力。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的性价比低到令人发指,是一种不小的经济损失。
评分关于书中提供的“配套资源”,我简直要气笑了。宣传册上赫然写着提供在线音频和互动练习平台,我兴冲冲地根据说明书上的网址注册和登录,结果发现那个所谓的“在线平台”已经彻底打不开了,页面显示404错误,技术支持的邮箱也多次发送邮件未获回复。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本书至少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停止对线上资源进行维护了,但他们仍然沿用着2017年版本的宣传语来销售。这不仅仅是资源缺失的问题,这是一种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对于乐理学习,尤其是听觉训练部分,音频资料是至关重要的辅助工具,没有了音频,很多节奏和旋律的练习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虚假宣传的行为,让我对出版方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我希望他们要么更新版本并保证配套资源的可用性,要么就停止宣传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服务,诚实地面对读者。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学习路径逻辑的人,而这本《乐理强化训练》在结构安排上,给我造成了极大的认知负荷。它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索贯穿始终,章节之间的跳转显得非常突兀。比如,可能前一页还在深入讨论复杂的转调技巧,下一页就跳跃到了简单的节奏型视奏练习,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承接。这种跳跃式的学习体验,让我的大脑不得不频繁地进行“模式切换”,极大地消耗了我的注意力和学习的连贯性。我理解乐理知识点本身就比较零散,但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通过巧妙的编排,将这些点串联成一张有机的网。这本书更像是把一堆零散的乐理卡片随意地洒在了桌面上,让学习者自己去摸索它们之间的关联。如果能按照“基础概念—简单应用—复杂拓展—综合测试”的清晰递进逻辑来重构内容,效果一定会好上百倍,现在这样,简直是在考验读者的自学能力和忍耐极限。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练习题设置简直是出乎意料的“丰富”,丰富到让人感到绝望。当我做完第一套测试题时,我发现它给出的答案解析极其简略,往往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对于错题的分析几乎是零。这对于那些需要通过解析来巩固薄弱环节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个巨大的障碍。你知道吗,我有一道关于调式转换的题目,我算了足足三种不同的方法,结果都和标准答案对不上。我拿着书里的附带的“参考答案”反复比对,最后才发现,原来是题目本身可能存在歧义,或者标准答案的设定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乏足够的学术严谨性。更别提那些所谓的“模拟高考题”了,它们的内容和近年来真正的高考真题风格偏差很大,很多考点设置得非常偏门和死板,与当前音乐教育的导向格格不入。与其说是“强化训练”,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时代脱节的智力游戏。出版社应该认真审视这些练习题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凑够页数而堆砌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