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藉來的地球(地球人應該醒醒瞭!)
定價:36.00元
作者:(美)荷南,晨詠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1135978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你可曾聽說過日本的水俁病,你可曾知道英國的倫敦霧,你可曾瞭解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也許你或多或少的有所瞭解,但你不知道這對你有什麼意義。也許你對物種的滅絕無動於衷,也許你對死亡的數字感到陌生,你可知這在你身邊或已發生。麵對自然的災難,我們隻能興嘆人類的渺小,麵對環境的災難,我們隻能感到人類的可悲。沒有人告訴你明天還會有多遠,繼續漠視給環境帶來的災難,正在將人類推嚮絕境。請珍惜我們的生命,愛護我們的環境,因為我們的地球是從後代子孫那裏藉來的!
“地球不是我們從父輩那裏繼承來的,而是我們從自己的後代哪兒藉來的。”
——*總理在第五屆中歐工商峰會上的講話
內容提要
本書描述瞭過去發生的十五起環境災難,給我們在倡導綠色經濟的大氣候裏提供瞭曆史的藉鑒。這些紀實揭示瞭造成環境災難的原因、災難怎麼深深睏撓人們、保護我們的環境有多重要等深刻地道理。如果要避免進一步的環境災難,必須保護這個培育我們生命的賴以生存的環境。
作者對過去十五起環境災難的描述為許多剛開始對工業汙染有興趣和意識進行較深入認識的讀者提供瞭通俗易懂的參考資料。翻譯這本在美國齣版的書籍也意在幫助年輕人對影響社會的持久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的政策措施有更多清醒認識及參與其製定的發言權。
目錄
譯者序
原序一
原序二
鳴謝
介紹
一、日本水俁汞中毒20世紀50年代
二、英國倫敦霧1952
三、英國溫得斯科爾核火災1957
四、意大利塞維索毒氣泄漏1976
五、美國紐約愛運河化學廢料1978
六、美夕法尼亞州三哩島核警報1979
七、美國密蘇裏州時代海濱毒廢料1982
八、印度博帕爾毒氣慘案1984
九、烏剋蘭切爾諾貝利核事故1986
十、瑞士萊茵河化學品汙染1986
十一、美國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音灣油輪泄漏1989
十二、科威特油井漏泄和火災1991
十三、南非達森和羅本群島漏油2000
十四、巴西雨林生態環境
十五、全球氣候變化
附錄環境保護組織目錄
注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有一種天然的戲劇張力,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經典的反烏托邦作品,或者是一些深刻的哲學思辨。 “藉來的地球”,這四個字本身就充滿瞭一種不確定性和警示意味。它暗示著,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並非我們永恒的財産,而隻是暫時地被“藉予”的。這種“藉”的概念,很容易引申齣許多層麵的思考。它可能是在叩問我們對資源的占有欲,我們對自然環境的索取,是否已經超齣瞭“歸還”的能力範圍?或者,它可能是在指責人類社會的某種集體性麻木,我們沉浸在短暫的繁榮中,而忽略瞭星球正在承受的重負。而“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句副標題,則像是在對所有讀者發齣最後的警告,是一種不容置疑的催促。它不是一個溫和的建議,而是一種帶有緊迫感的命令。我開始思考,這本書會以何種方式來實現這種“喚醒”?是通過震撼人心的事實呈現,還是通過引人深思的故事敘述?它是否會揭示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背後,隱藏著的令人不安的真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跳齣日常的局限,去看到一個更廣闊、更本質的世界。它能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並非地球的主宰,而是它的一部分,一種需要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脆弱生命。
評分讀到“藉來的地球(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個書名,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哲學上的深度和一種社會性的批判。 “藉來的”這個詞,立刻將我的思緒引嚮瞭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問題。我們認為地球是我們的,是屬於全人類的,但“藉來的”這個概念,卻打破瞭這種自以為是的定論。它可能是在暗示,我們對地球的占有,並非永恒,而是一種短暫的租賃,甚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使用。這背後隱藏著的是一種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挑戰,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角色。而“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句口號式的副標題,則更像是一種呼籲,一種對集體麻木的控訴。它傳遞齣一種不祥的預感,暗示著某種災難性的後果正在逼近,而我們卻對此視而不見,仍在夢遊。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闡述這種“藉”和“醒”的邏輯。它會通過科學的論證,還是通過深刻的寓言?它是否會揭示齣某些被隱藏的真相,讓我們看到被錶象所掩蓋的現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去理解我們與地球之間更復雜、更微妙的關係,並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真正地“醒來”,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
評分“藉來的地球(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強烈的畫麵感和情感共鳴。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一個被過度開發、傷痕纍纍的地球,仿佛一個疲憊不堪的母親,無聲地承受著兒女的索取。而“藉來的”這個詞,則將這種關係形容得更加微妙,它暗示著我們並非真正的主人,我們的存在,我們的發展,都是建立在一種暫時的、可能隨時被收迴的“許可”之上。這是一種對我們自大和傲慢的有力迴擊,提醒我們尊重自然,感恩自然。至於“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句副標題,則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拍在那些依舊渾渾噩噩、沉迷於眼前利益的人們臉上。它錶達瞭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仿佛作者已經看到瞭某種迫在眉睫的危機,而我們卻對此熟視無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極其生動、且具有說服力的方式,來描繪齣這種危機,並引導讀者進行深刻的反思。它是否會通過講述一個個具體的故事,來揭示人類行為對地球造成的真實傷害?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我們能夠真正地“醒來”並采取行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點燃我內心的那份對地球的愛與責任,讓我成為一個更清醒、更積極的地球公民。
評分“藉來的地球(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個書名,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一樣,直擊我心中一直以來對我們所處環境的隱隱擔憂。 “藉來的”這個詞,在我腦海中描繪齣一種不踏實的感覺,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感。它不是那種明確的“所有”,而是帶有一絲不安的“暫時”。它似乎在提醒我,我們現在享受的一切,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基於某種默許或者協議,而這個協議可能隨時會失效。這種“藉”,或許是對我們過去行為的一種審判,也或許是對我們未來的一種警示。而“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句話,則帶著一種焦急和懇切。它不是一個溫和的勸誡,而是一個帶有緊迫感的命令,仿佛作者看到瞭某種不容忽視的危險,而這種危險已經到瞭刻不容緩的地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會用什麼樣的筆觸,去描繪這個“藉來的”地球,以及它即將麵臨的“不醒”的後果。它會以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震撼的案例,或者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讓我們這些“沉睡”的地球人,真正地“醒過來”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喚醒我內心深處對地球的熱愛和敬畏,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並激發齣我改變的勇氣和行動的力量。
評分“藉來的地球(地球人應該醒醒瞭!)”這個名字,第一次映入眼簾的時候,就有一種莫名的震撼。仿佛一個警鍾,在耳邊敲響,又像是一聲低語,在心底迴蕩。它沒有直接告訴我故事的內容,卻用一種充滿力量的姿態,暗示著某種迫切的、需要被關注的議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可能性:也許是關於環境保護,是對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敲響的警鍾;也許是關於人類的貪婪與無度,對地球資源的掠奪式開采;又或許,它探討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藉”,一種我們似乎擁有,但終究不屬於我們的存在方式。這種懸念和引導,足以勾起我強烈的閱讀欲。我開始想象,作者會如何展開敘述,是用宏大的視角描繪地球的變遷,還是聚焦於某個個體在覺醒過程中的掙紮?“醒醒瞭!”這三個字,更是直擊人心,它不僅僅是語言的呼喚,更是一種行動的召喚。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認知大門,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與地球的關係,以及我們自身在這個龐大宇宙中的位置。它能否讓我看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聽到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聲音?這名字所承載的使命感,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