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登山技巧全攻略
定價:45.0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日)山本正嘉
齣版社:青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552582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能夠在登山運動中得到快樂——自己思考、探究如何在登山的過程中更好地運動自己的身體。在登山運動中既要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同時也要和自己的“心”進行對話,筆者就是要引導讀者在這種對話中感受到登山運動的奇妙和不可思議。
內容提要
本書不僅是一本登山運動教材,也是一部涉及運動生理學、健康科學、運動醫學、訓練科學等各領域的入門作品。作者以多年來的實際登山體驗及專業研究,帶給讀者科學而完備的登山知識 讓你一看就懂!書中有詳細的圖解說明,從登山技巧、恢復疲勞、補充能量等方麵給予精心指導,幫助登山者如何安全健康地登山,享受登山帶來的無窮樂趣!
目錄
目錄
部分基礎篇
章登山運動與健康
第2章登山運動與疲勞
(1)上山引起的疲勞
爬階梯與登山運動的速度比較
(2)下山引起的疲勞
(3)“燃料耗盡”引起的疲勞
什麼都吃不到的時候怎麼辦?
鼕季登山時維持體溫的食物
(4)過熱引起的疲勞
為什麼人們都認為“不能喝水”?
什麼都喝不到時怎麼辦
(5)人體的疲勞實驗
登山比賽運動員的飲食
第3章中老年人、女性、兒童的登山運動
(1)中老年人的登山運動
(2)女性的登山運動
(3)兒童的登山運動
第4章登山運動與體能訓練
(1)登山運動必須具備的體能
(2)登山運動必須具備的肌力
(3)登山運動必須具備的耐力
大攝氧量與無氧閾值的自我測定方法
(4)該選擇哪種訓練方式?
大學登山社時期的體力訓練
(5)具體的訓練方法
A.耐力訓練
B.肌力訓練
C.柔軟性訓練
D.平衡性訓練
E.減重訓練
F.防衛體力訓練
登山體力就是健康體力
第2部分發展篇
第5章攀岩
(1)自由攀岩者的體能特徵
(2)攀岩與肌肉疲勞
(3)訓練
A.訓練的基本姿勢
B.肌力訓練
C.肌耐力、恢復力訓練
D.全身耐力訓練
E.柔軟性訓練
F.休息的重要性
第6章高原登山
(1)低氧與身體
高原登山運動能力的個性差異
(2)高原登山運動必須具備的體力
R?Messner的大攝氧量
(3)高原適應210在低氧室進行適應訓練
(4)高原登山運動策略
不同高度齣現的高山癥錶現
(5)高原適應的自我判定方法
(6)高原技能
A.呼吸的方式(呼吸法)
讓身心放鬆的方法
B.步行方式和休息方式
C.進食和飲水方式
遠徵後如何恢復體能
(7)無氧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可行性
A.在實驗室中無氧攀登珠穆朗瑪峰
無氧登山運動與閉氣潛水
B.以無氧方式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可能性
附錄:用於高原登山、健走的體能狀態管理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恰到好處的留白和字體選擇,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非常舒適的體驗。我特彆喜歡它在插圖和文字說明之間的平衡,很多復雜的動作分解圖,清晰得仿佛能直接上手操作一樣。而且,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比如在不同海拔、不同天氣條件下對繩結的微調,講解得非常到位,讓人感覺作者是真正將每一個環節都反復打磨過。我之前看過的很多戶外書籍,要麼是文字堆砌,要麼是圖文分離,讓人難以將理論和實際操作結閤起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做”的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嚮導,耐心地在你身邊,一步步為你演示正確的姿勢和心態。那種沉浸式的閱讀感受,極大地激發瞭我下一次背起行囊的衝動。我甚至在翻閱時,就能想象齣自己在攀爬過程中,那種指尖觸碰到岩石的真實觸感和心跳加速的感覺,足見其敘事的高超技巧。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讓我印象深刻,它絕非那種淺嘗輒止的入門指南。我尤其欣賞它對“風險管理”這一核心概念的探討,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培養讀者的“預判能力”,而不是僅僅教會我們如何應對突發狀況。比如,關於天氣係統的演變和應對不同地質結構時裝備選擇的哲學思考,這些內容顯然是建立在常年纍月、甚至可以說是“血淚”積纍的實踐基礎上的。它不像一些商業化的指南那樣,隻會推銷最新的裝備,而是深入到為什麼選擇A裝備而非B裝備的底層邏輯中去,這對於想要真正提升技術水平的嚴肅登山者來說,價值無可估量。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安全”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哲學層麵,不再是簡單的規則遵守,而是一種與環境、與自我能力的持續對話。這種深層次的見解,是那些隻關注“如何打一個漂亮的八字環”的讀物所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說是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標準,但又不失可讀性。它在介紹工具使用時,那種嚴謹程度令人稱贊。我特彆關注瞭關於“繩索維護與損傷評估”那一章,作者提供瞭一套非常細緻的檢查流程和判斷標準,這不是那種“看起來沒壞就繼續用”的模糊指導,而是精確到瞭縴維磨損的角度和程度。這種近乎偏執的嚴謹態度,無疑是把讀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瞭首位。而且,書中對不同類型登山路綫的“裝備配置清單”的講解,也極其細緻,它不僅告訴你帶什麼,還解釋瞭為什麼在特定場景下,帶多一根備用扁帶或一個額外鎖扣的必要性。這種“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理念,通過書中的每一個技術細節得到瞭完美的體現,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信心倍增地去準備下一次探險。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的知識遞進方式,而非綫性的堆砌。初看之下,某些章節似乎內容略顯跳躍,但當你深入到後續章節,再迴頭去看開頭時,就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在用一種更高維度的視角來鋪陳全局。它不急於讓你掌握所有技巧,而是先建立起一個堅實的概念框架,然後纔開始填充具體的“磚塊”。例如,它在初期就強調瞭“負重與平衡”的整體性,而不是孤立地講解每一種移動方式。這種由宏觀到微觀,再由微觀反饋迴宏觀的教學邏輯,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對於像我這樣時間零碎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種組織結構非常友好,可以隨時抽齣一部分進行深入研讀,並且能確保所學知識點都能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而不是一堆孤立的知識碎片。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故事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迷人。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腔調,而是充滿瞭對山脈本身的敬畏與熱愛。作者在穿插技術講解的同時,時不時地會流露齣對自然力量的贊嘆和對攀登精神的探討,那些關於“山之所以為山”的文字,讀起來簡直像詩歌一樣。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種徵服前的掙紮與最終登頂時,那種與天地融為一體的寜靜。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時不時地停下來,不是因為沒聽懂技術要點,而是被那種畫麵感和氛圍所吸引住瞭。它成功地將冰冷的技術操作,注入瞭熱烈的生命力,讓“登山”這件事,從一項運動,升華為一種生活態度和對自我極限的探索。這使得即便是暫不能上山的人,也能從中獲得極大的精神滋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