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定价:58.00元
售价:35.4元,便宜22.6元,折扣61
作者:朱恪钧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504290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朱恪钧等著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动态管理机制研究》在实际调研成都市、雅安市、内江市和自贡市等一些区县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安全阀”理论、统计学原理、心理学和行为学原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按照立足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发扬传统、创新管理,定性定量、动态管理,简便易行、突出实效等原则,对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分类、分级和定性、定量及紧急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和动态管理的标准化运行流程等。
目录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章社会矛盾纠纷与人民调解
一、社会矛盾纠纷及分类分级评估
二、人民调解及其特点、作用
三、人民调解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矛盾纠纷分类评估
一、社会矛盾纠纷的理论分析
二、社会矛盾纠纷的现实分析
三、矛盾纠纷分类
第三章社会矛盾纠纷分级评估
一、单个矛盾纠纷分级的依据和思路
二、单个矛盾纠纷分级的特点
三、单个矛盾纠纷分级评估体系构建
第四章社会矛盾纠纷“紧急度”评估
一、社会矛盾纠纷的“紧急度”分析
二、影响矛盾纠纷紧急度的因素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动态管理机制研究》(朱恪钧,9787550429017)这个书名,我嗅到了一股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这似乎是一本试图解决“疑难杂症”的书,尤其是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纠纷频发,如何才能让调解工作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而是一种主动、灵活、有预见性的管理?我个人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和定义“动态管理”的,它是否意味着调解过程中的数据化分析、模型化预测,或者是对调解员队伍的动态培训和评价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一个“立体式”的调解网络,将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乃至公民个人都纳入其中,形成一个协同共治的局面。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探讨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矛盾中,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调解策略,而非生搬硬套。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社会矛盾调解指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评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动态管理机制研究》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非常有分量,点出了当前社会治理的核心难题之一。朱恪钧教授(9787550429017)的研究,我想定然不会止步于理论的堆砌,而是会深入到实践的肌理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调解不再仅仅是事后补救,而是能够成为一种主动预防和风险控制的手段。当下的社会,变化太快,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相对静态的调解模式,很难跟上节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动态管理”的内涵,它包含哪些关键要素?如何实现其“动态性”?是关于信息收集的动态?还是关于调解策略的动态调整?亦或是关于参与主体的动态组合?从读者的角度,我渴望看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框架或模型,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立并运行一个既有效率又具韧性的调解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绝佳机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评分尽管尚未翻开《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动态管理机制研究》(朱恪钧,9787550429017)的扉页,我却对它充满了一种职业性的好奇与期盼。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观察者,我深知社会矛盾的“动态”二字并非虚设,而是现实写照。今天还在平和的小区,明天可能就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群体性的事件;一项政策的出台,初期看起来天衣无缝,但推行过程中却可能触动某些群体的利益,导致新的矛盾滋生。那么,一个“动态管理机制”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能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通过一系列动态的评估和干预,在矛盾萌芽阶段就介入,而不是等到它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在探讨如何建立一套预警和响应系统,能够捕捉到社会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提前介入。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调解策略,避免“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这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化解社会积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最近一直在关注社会治理方面的书籍,看到《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动态管理机制研究》这本书,觉得名字挺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动态管理机制”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它们往往是动态发展的,处理起来也需要与时俱进。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单从书名和作者信息(朱恪钧,9787550429017)来看,我预期这本书会从理论层面梳理调解机制的演变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的调解体系。我比较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界定“动态”的,是侧重于调解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策略和方法,还是指调解机制本身需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调整?这本书是否会提出一些创新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调解模型?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我深切体会到,很多矛盾一旦激化,就会牵扯出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而一个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或许能提供解决这些难题的思路。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提升社会矛盾的化解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评分读到《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动态管理机制研究》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一项重要议题。朱恪钧教授(9787550429017)的著作,相信会对我们理解和应对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提供深刻的洞见。在我看来,传统的调解方式有时显得僵化,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元的利益冲突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而“动态管理机制”这个概念,恰恰触及了问题的核心——如何让调解过程和机制本身保持活力,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变化,甚至预判潜在的矛盾点。我尤其关心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在信息爆炸、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来辅助调解,或者说,如何防止信息的不对称加剧矛盾?此外,在法治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调解与法律裁决之间如何巧妙地衔接,形成一种互补而非对抗的关系,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图景,即如何在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利益博弈的复杂格局中,构建一套既遵循原则又不失灵活性的调解体系,这让我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