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寄往初夏的风筝(那一年,那个初夏的雨季,撞进心中的风筝)
定价:26.80元
作者:杨紫汐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2120567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那一段玫瑰色的暗恋,
没有深一点,没有浅一点,就那样懵懂着;
那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
没有早一点,没有晚一点,恰到好处地不期而遇。
致曾经的爱情,致守候的幸福,致我们渐渐逝去的青春……
内容提要
纪念那个相信爱情,爱做梦的年纪
纪念那些曾在我们的青春中出现的他和她
那个雨天对于高中女生初夏来说,是命运之路中的一块里程碑。
初夏遇到了“黑车司机”徵渊,成了他灰暗生命中的一道曙光,而她却对初次见面的“堂哥”元江一见钟情。同时,徵渊的命运又被青梅竹马的余晴果紧紧纠缠,无力逃脱……
命运将四个人紧紧缠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将如何开花结果?
目录
楔 子
章 丘比特,你射错箭了
第2章 黑车司机你要闹哪样
第3章 天雷滚滚的“情书门”
第4章 咱俩到底谁才是腹黑
第5章 山寨司机你快觉悟吧
第6章 各种糗事?火速围观
第7章 亮瞎狗眼的悲催表白
第8章 特此证明你是我女友
第9章 这真的是场严肃祭祀
0章 “雷帝”嘎嘎双人组
1章 囧,灵魂附体爱上你
2章 旺仔馒头引发的血案
3章 爸妈正从墓里看你呢
4章 惊“吓”过度的生日
5章 床单脏了!自行脑补
6章 那些逝去的,留下的
7章 站在教堂外的“新娘”
8章 纸鸢飞吧,带我离开
9章 华丽助听器中的秘密
第20章 睡美人,欢迎回归爱情城堡
作者介绍
杨紫汐,女,80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于2006~2010年任《北京晚报》编辑、记者,有着独特的少女情怀与美好的青春梦想,故专注于青春文学写作,曾出版过《天使之恋》《烟花如梦》等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抓住了那种初夏特有的朦胧感和微微的湿润气息,那种色彩搭配,让人一看就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味道。我特别喜欢那种用光影营造的氛围,既有阳光穿透云层的希望,又带着一点点夏日雷阵雨前的沉郁。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仅仅是翻阅和感受书的质地,就已经能体会到作者在装帧上的用心。那种纸张的触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轻飘飘的消遣之作,而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回忆载体。尤其是那个标题的字体选择,兼具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灵动,仿佛在暗示着故事里那些既怀旧又充满生命力的情感纠葛。我猜,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也如同这封面一样,层次丰富,耐人寻味,让人忍不住想沉浸其中,去追逐那只在记忆中飘扬的“风筝”。每一次翻动,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开启一段旧时光的私密对话。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实在难能可贵。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强悍,即使只是粗略地浏览了前几章的布局,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精准把握。那种时而舒缓如微风拂面的描摹,时而又急促如夏日骤雨的转折,构成了极其富有张力的阅读体验。我总觉得,好的故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而这本书的结构,就像是交响乐的不同乐章,层层递进,情绪的铺垫和爆发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那种笔触的细腻程度,让人不禁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亲身经历过那个“初夏的雨季”,因为那种青涩、那种心动,被描绘得如此真实可触,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心跳加速的瞬间。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每一个场景的设置,似乎都在为最终的情感高潮蓄力。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让我非常期待后续情节的展开,想知道那只风筝究竟承载了怎样的重量和期盼。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似乎暗示着一种对“时间”主题的深刻探讨。虽然标题提到了“那一年,那个初夏”,但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引人入胜。它并非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是通过对过去的深度剖析,来理解和接纳现在的自己。这种在时间维度上的跳跃与回溯,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生硬感。它让人思考,我们生命中遇到的那些重要的人和事,是如何像风筝的丝线一样,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哲学层面的思考,让这部作品的厚度大大增加。它不只是一部言情或怀旧小说,更像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生命轨迹的沉思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时间错位感,并最终引导读者走向释然或者圆满的结局。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强大的“代入感”。当我读到关于校园、关于青涩暗恋的片段时,那种久违的、略带羞涩的悸动感,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地重新涌上心头。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细致入微,尤其是对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和未付诸行动的瞬间的捕捉,极其精准到位。我们谁的青春里,没有过那么几件“差点就说出口”的事情呢?这本书仿佛在为我们保存那些易逝的瞬间,让它们在文字的庇护下得以永恒。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复刻一种普遍的、却又独一无二的青春体验。这种强大的共情能力,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小说范畴,具有了某种集体记忆唤醒的功能。我感觉,这本书的读者群体会非常广,因为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评分从文字风格来看,作者显然是位非常擅长的“意象捕捉者”。她没有用大段枯燥的内心独白来解释人物的情感,而是巧妙地将情感外化为具体的景物,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比如,对“雨”的描写,可能不仅仅是天气现象,它可能象征着洗涤、也可能代表着分离的泪水;而“风筝”的升起与飘摇,则无疑是青春期梦想与现实拉锯的绝佳比喻。这种写法的优点在于,它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记忆碎片中找到与之呼应的画面。我特别欣赏那种带着淡淡忧伤的唯美感,它没有过度地煽情,而是保持着一种克制的距离,让读者在共情的同时,又保有思辨的空间。这需要作者对语言有着极强的驾驭能力,知道在何处收放,在何处点睛。这种高质量的文学表达,让我对这部作品的深度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