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怪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地图中的海洋异兽
定价:168.00元
作者: 切特·凡·杜泽,未读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596123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引言
经典的先例
早出现海怪的中世纪地图:贝亚图斯世界地图
“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创世纪》中的海怪
布林迪西港海怪
一幅虚构的世界地图中的海怪
天花板上的海怪
两张小型世界地图上的巨型海怪
“汪洋大海,空无一物,唯有海怪巢穴”
鲜有海怪的两幅巨型中世纪地图
三海怪鏖战大西洋
图片附录:海怪的危险性
海图中的海怪:巨型章鱼、海妖塞壬、鲨鱼
有钱才会有海怪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古老的世界地图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在边角处绘制的奇特生物,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致入微的视角,带我深入了解了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地图绘制师们是如何将想象力与当时的地理学知识相结合,创造出那些令人惊叹的海怪形象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海怪寓意的解读,例如,有些海怪可能象征着海上的暗礁和风暴,提醒着航海者要时刻保持警惕;有些则可能代表着遥远的异域国度,激发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作者还引用了大量不同时期的航海日志和文献,将地图上的图像与当时的航海事件和民间传说相结合,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鲜活的历史感。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海洋知识,在过去是多么的模糊和充满神秘。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怪物的生物,或许在当时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态位,只是我们的认知未能触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地图不仅仅是地理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载体,它承载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对未知的好奇。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论著,更像是一本精美的艺术画册。每一页的插图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排版,那些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和图书馆的珍贵地图,以极高的分辨率呈现出其细致入微的笔触和丰富多彩的色彩。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欣赏那些地图上的细节,比如描绘在船只旁边的巨大的摩利耶,或者在海浪中若隐若现的塞壬。作者的文字功底同样不容小觑,他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解读了这些图像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地图上的海怪并非只是简单的装饰,它们往往蕴含着当时社会对于海洋的认知、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神话传说的崇拜。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地图上出现的同一种海怪的比较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在面对海洋时的相似性和独特性。例如,欧洲地图中的海怪往往带有更强的威胁性和神话色彩,而东方地图中的海洋生物则可能更偏向于祥瑞或象征性的存在。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对地图学和海洋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艺术、地理以及神秘传说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地图上那些令人着迷的海怪的著作,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在翻阅那些泛黄的羊皮纸和古老的铜版画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想象着当时的人们是如何面对那片未知而又充满危险的海洋。那些地图上绘制的巨型章鱼、长着翅膀的鲸鱼、形似巨蛇的怪物,不仅仅是简单的插画,更像是那个时代航海者们对于未知恐惧的具象化表达。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巧妙地将这些怪兽与当时的地理知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又引人入胜的图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具体海怪形象演变过程的梳理,例如早期的海蛇形象如何逐渐演化成更具辨识度的利维坦,又或者海怪的出现如何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海洋神话的理解差异。书中还探讨了地图绘制师们在绘制这些怪兽时所运用的象征意义,它们可能代表着海上的危险、未知的疆域,甚至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次充满奇幻色彩的航海之旅,那些曾经只在童话故事里出现的海洋生物,如今在我的脑海中变得如此真实和鲜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未知”的意义。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海洋对于人类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未知领域。而地图,作为人类探索和认知世界的工具,自然也成为了承载这些未知与想象的载体。作者通过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地图上出现的各式海怪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当时人们是如何试图理解和描绘这些神秘的海洋生物的。这些怪兽,与其说是真实的生物,不如说是当时人们集体无意识的一种投射,它们代表着人们对大海深不可测的敬畏,对未知海域的恐惧,以及对远方奇遇的渴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怪兽学”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认为,地图上的海怪不仅仅是地图绘制师的想象,更是当时科学、宗教、哲学以及民间故事相互交织的产物。它们的存在,既是对航海风险的一种警示,也是对探索精神的一种鼓励。读到书中关于一些海怪形象逐渐消失的过程,更是让我思考,随着人类对海洋认知的不断深入,那些曾经令人胆寒的怪物,最终也只能回归到神话和传说之中。这种从未知到已知,从恐惧到理解的转变过程,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地图图像的简单罗列和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海怪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地图上出现的海洋异兽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它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象征意义以及演变过程。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地图上的海怪并非是简单的“凭空想象”,它们往往与当时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哲学思想,甚至是社会政治格局紧密相连。例如,书中对某些海怪如何被用作政治宣传的工具,或者如何反映当时人们对“他者”的恐惧和想象,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引用的丰富史料,这些史料为他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让整本书显得更加客观和可信。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那些地图上的怪物视为古人的奇思妙想,而是将其看作是那个时代人们认知世界、理解宇宙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从“怪物”到“文化符号”的转变,让我对历史和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充满神秘与想象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