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新解 梁清岭 9787511212207

婚姻关系新解 梁清岭 97875112122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清岭 著
图书标签:
  • 婚姻关系
  • 情感
  • 心理学
  • 家庭教育
  • 两性关系
  • 沟通
  • 亲密关系
  • 自我成长
  • 幸福婚姻
  • 梁清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12207
商品编码:2957314254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关系新解

定价:36.00元

作者:梁清岭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1212207

字数:251000

页码:2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婚姻关系新解》从人与婚姻、人与情感、人性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等诸多角度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在这部专著中,作者梁青岭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理论集于一体,论述了婚姻的历史、当今状况,对爱情、择偶、婚姻关系的建立与维系、矛盾、冲突、调适以及未来婚姻关系的发展趋势,特别对于影响婚姻关系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述,其中既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色彩,也不乏经济学、法学、文学的味道。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作者多年对婚姻关系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以文采华丽与语言的诗化见长,其独特的文风在学术专著中并不多见。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婚姻始终困扰着人类,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另一方面却在社会学、家政学领域边缘化的路上徘徊不止,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婚姻关系新解》作者梁青岭以独特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哲学、法学等诸多理论,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对影响婚姻关系诸多的因素进行论述,并突破原有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思维定势,《婚姻关系新解》着重从人、人性、情感以及男女两性的差异切入,试图通过对影响现代婚关系诸多要素的分析,就如何建立良好的婚姻关系,防范婚姻关系的危机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录


作者介绍


梁青岭,男,1952年3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文学艺术创作中心聘任制作家。现供职于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家政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70年以来,先后发表诗歌、小说、散文120多篇(首),作品多次被《中外妇女文摘》《青年博览》《读者》转载。著有《现代婚姻社会学》等五部专著。

文摘


序言



婚姻的迷宫与出路:解析现代亲密关系的复杂性与重塑之道 一、 导言:当代婚姻图景的碎片化与重塑需求 自古以来,婚姻被视为社会结构稳定的基石与个体情感归属的核心载体。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个体意识以及性别角色的深刻变迁,传统的婚姻范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解构。当代婚姻不再是简单的“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固定模式,它更像一个复杂、多维、充满张力的生态系统。人们在追求亲密关系带来的安全感与自我价值实现之间艰难平衡,导致婚姻质量、满意度以及存续率都呈现出日益复杂的态势。 本书并非对既有婚姻制度的简单赞美或彻底批判,而是旨在深入剖析现代社会中,婚姻关系所呈现出的多样化面貌、内在冲突的根源,以及个体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中,寻求更健康、更具生命力的亲密关系模型。我们试图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哲学的多重视角,构建一个理解现代婚姻的立体框架。 二、 现代婚姻的结构性挑战与内在张力 当代婚姻的复杂性,源于几个核心的结构性张力: 1. 情感需求与经济现实的碰撞: 现代社会要求婚姻双方不仅是情感伴侣,更可能是平等的经济伙伴。这种“伴侣式婚姻”的理想,往往在现实的资源分配、职业规划、育儿成本面前显得脆弱。夫妻双方既需要深层的情感联结(依恋理论),又必须精通资源管理和目标协同(契约理论)。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冲突点往往被放大,使得“爱”不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2. 自我实现与关系责任的拉锯: 后现代思潮强调个体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的强调“奉献”与“牺牲”的婚姻观不同,现代人更追求关系能滋养个体成长。然而,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可能侵蚀共同体(家庭)的稳定性。如何在保持高度自我完整性的同时,履行亲密关系的责任与承诺,成为一对伴侣必须不断协商的议题。 3. 沟通模式的异化与代际差异: 科技的进步在便利连接的同时,也可能加剧人际交往的肤浅化。电子媒介、社交媒体的介入,使得夫妻双方可能在“共享空间”中处于“分离状态”。此外,不同世代(如“婴儿潮一代”、“X世代”、“千禧一代”)对于婚姻的期待、冲突处理机制存在代际鸿沟,这使得跨代际婚姻中的沟通成本显著增加。 4. 性别角色的模糊与权力动态的重塑: 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场参与度的增加,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权力结构正在瓦解。这种权力的再分配,一方面带来了更平等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清晰边界的缺失,导致双方在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上产生长期性的不确定感和权力斗争。 三、 亲密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深度解析 本书将聚焦于婚姻关系中的几个关键领域,提供细致的分析与反思: 1. 依恋模式与冲突的循环: 借鉴依恋理论,本书分析了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依恋模式如何影响夫妻间的冲突应对。识别并理解自身的依恋风格,是打破“重复性冲突循环”(例如追逐-疏远模式)的第一步。我们探讨如何从“战斗或逃跑”的生存模式,转向基于共情和理解的成人式连接。 2. 信任的建立、侵蚀与重建: 信任是婚姻的无形基石。本书将信任的瓦解不仅仅归因于“出轨”这一极端事件,更探讨了日常的“微背叛”(如信息隐瞒、情感疏离、价值观不一致)如何慢性地腐蚀关系。对于信任的重建,强调的不是简单的原谅,而是透明度、一致性行为的长期实践。 3. 亲密关系中的“边界协商”艺术: 成功的亲密关系并非没有边界,而是边界清晰且可协商。这包括对原生家庭的界限、财务边界、个人空间与时间的边界。模糊不清的边界是导致“窒息感”或“不被尊重感”的主要原因。 4. 育儿责任与伴侣关系的优先级排序: 孩子是婚姻中的重要元素,但也是关系中的主要“关系重塑者”。本书关注“从夫妻到父母”这一身份转变过程中,如何避免将所有精力倾斜于育儿而牺牲了作为伴侣的情感联结。探讨如何维护“伴侣关系高于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从而为家庭提供更坚实的基座。 四、 重塑婚姻:走向适应性与韧性的亲密关系 理解问题之后,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更具韧性(Resilience)和适应性(Adaptability)的婚姻。 1. 叙事疗法与共同意义的构建: 婚姻的本质是双方共同创作的故事。本书鼓励夫妻审视并重写他们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一起”的故事。通过共同定义危机和挑战,将负面事件转化为关系成长的契机。 2. “情感银行”的日常维护: 借鉴情感账户的比喻,强调积极互动与消极互动的比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伴侣“情感需求信号”的敏锐度,积极回应(Turning Toward),积累情感资本,使其能够在危机时刻提供缓冲。 3. 协商承诺的“动态有效性”: 现代承诺不再是僵硬的终身契约,而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同意过程。这意味着夫妻需要定期“重新谈判”他们的关系协议——关于角色、期望、未来愿景。这种定期的关系“体检”,确保了婚姻的承诺始终与双方的现实成长保持同步。 五、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现代婚姻的挑战在于,它要求我们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个人自由时代,依然选择并维护某种形式的联结。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关系食谱”,而是一套深入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框架,帮助读者认识到,婚姻的质量不在于它是否完美,而在于双方在面对不完美和不确定性时,愿意投入多少智慧、耐心和勇气去共同探索、协商并创造新的意义。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选择持续地朝着共同的未来走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婚姻关系新解”,这几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婚姻的困惑和疑问。我们从小到大,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但关于如何经营一段长久而幸福的婚姻,似乎很少有系统的指导。我们更多的是在摸索,在经历,有时甚至是在痛苦中学习。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新”的角度来解读婚姻?它是否会挑战我们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否会引入一些现代社会特有的挑战,比如科技发展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或者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给婚姻带来的新课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打破思维定势的观点,从而以一种更开放、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婚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倒是挺别致的,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的分量。封面设计用了一种比较柔和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温馨又不失专业的感觉。书脊上的字体也清晰易读,整体来说,在视觉呈现上,它已经成功地吸引了我。我喜欢这种有质感的纸张,翻阅的时候没有那种廉价的沙沙声,书页的触感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惫。印刷质量也很高,文字没有重影,排版也很规整,阅读起来顺畅无比。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否也能像它的外观一样,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一直对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一些微妙之处很感兴趣,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重复着一些模式,而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仿佛它能解答我心中那些隐秘的困惑。

评分

阅读一本关于婚姻的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旅程。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两个成长背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理解对方,才能让这段关系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自我认知和情感成熟的洞见。比如,我们如何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期待?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让负面情绪影响到伴侣?我们又如何才能在给予对方空间的同时,保持亲密的连接?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思考的问题,而我也相信,深入理解这些方面,对于构建稳固而充满爱的婚姻至关重要。

评分

我一直认为,解读人际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需要一种更深入、更细腻的视角。我们常常习惯于从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评判,但婚姻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它涉及到两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磨合、成长、相互支持,又如何处理彼此的差异和冲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思考维度,帮助我理解那些在婚姻中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以及那些在日常琐碎中逐渐消磨感情的潜在因素。是不是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学原理,或者社会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建立健康的界限,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情感的连接,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也让我感到一丝亲切,似乎在某些地方听到过。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更加期待,也许这位作者在婚姻关系的研究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我总觉得,理解婚姻,就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需要耐心、逻辑,还需要一些灵感。而这本书,我希望它能给我提供一些关键的公式和定理,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方法。也许它会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人类学等多个角度,为我们揭示婚姻的本质。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讨论到婚姻中常见的误区,比如过于理想化的期待,或者缺乏有效沟通所带来的隔阂。我渴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能够帮助我避免这些误区,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经营和维护我的婚姻关系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