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定价:28.60元
作者:殷瑞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040130058
字数:
页码:3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全书包括二个部分:电路理论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书中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的分析与应用。例题和习题除围绕上述重点外,还注意思考性、启发性,使读者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读者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分析设计电子电路,专门安排了一章介绍ElectromWorkbench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同时为了配合理论教学,书中还安排一章实验内容,提供了12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兼顾了深度和广度,适合于计算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各种成人教育的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对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目录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元件
1.1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1.2 电路模型
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1 电流
1.3.2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1.3.3 功率和能量
1.4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5 电路的工作状态
1.5.1 开路
1.5.2 短路
1.5.3 负载状态
1.6 无源电路元件
1.6.1 电阻元件
1.6.2 电容元件
1.6.3 电感元件
1.7 有源电路元件
1.7.1 理想电压源
1.7.2 理想电流源
1.7.3 实际电源的模型
1.8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习题一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2.1 基尔霍夫定律
2.1.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CurrentLaW,KCL)
2.1.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VoltageLaW,KVL)
2.2 支路电流法
2.3 等效电路分析
2.3.1 等效电路的概念
2.3.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效
2.3.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3.4 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2.3.5 等效电源定理
2.3.6 大功率传输
2.4 叠加原理
2.5 结点电压法
2.6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6.1 受控源模型
2.6.2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习题二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
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3.1.1 周期和频率
3.1.2 幅值和有效值
3.1.3 相位和相位差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3.3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3.3.1 元件的相量模型
3.3.2 电路的相量模型
3.3.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3.4 阻抗和导纳
3.5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3.6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7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3.7.1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3.7.2 功率因数的提高
3.8 电路中的谐振
3.8.1 串联谐振
3.8.2 并联谐振
习题三
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 三相交流电源
4.1.1 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4.1.2 三相电源
4.2 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
4.3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4.4 三相负载的功率
4.5 安全用电
4.5.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和伤害
4.5.2 触电方式和安全电压
4.5.3 接地和接零
习题四
第5章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
5.1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5.1.1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
5.1.2 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的谐波分解
5.1.3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方法
5.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5.2.1 有效值
5.2.2 非正弦周期电流或电压的平均值
5.3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计算
5.4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功率
习题五
第6章 电路的暂态响应
6.1 换路定律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6.1.1 换路定律
6.1.2 初始值计算
6.2 RC电路的暂态响应
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2.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2.3 RC电路的全响应
6.3 RL电路的暂态响应
6.3.1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3.3 RL电路的全响应
6.4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6.5 矩形脉冲作用于一阶电路
6.5.1 微分电路
6.5.2 积分电路
6.5.3 耦合电路
6.6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习题六
第7章 直流电源电路
7.1 半导体二极管
7.1.1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7.1.2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7.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7.2 整流电路
7.2.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7.2.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7.2.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7.3 电源滤波电路
7.3.1 电容滤波电路
7.3.2 电感滤波电路
7.3.3 电感电容(LC)和电阻电容(RC)滤波电路
7.3.4 形滤波电路
7.4 稳压二极管
7.5 稳压电路
7.5.1 稳压管稳压电路
7.5.2 串联型稳压电路
7.5.3 集成稳压电路
7.5.4 开关型稳压电路
习题七
第8章 基本放大电路
8.1 极型晶体三极管
8.1.1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基本结构
8.1.2 晶体管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
8.1.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8.1.4 晶体管主要参数
8.2 晶体管放大电路
……
第9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0章 信号的产生
1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2章 应用EWB进行电子电路分析设计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元件
1.1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1.2 电路模型
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1 电流
1.3.2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1.3.3 功率和能量
1.4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5 电路的工作状态
1.5.1 开路
1.5.2 短路
1.5.3 负载状态
1.6 无源电路元件
1.6.1 电阻元件
1.6.2 电容元件
1.6.3 电感元件
1.7 有源电路元件
1.7.1 理想电压源
1.7.2 理想电流源
1.7.3 实际电源的模型
1.8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习题一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2.1 基尔霍夫定律
2.1.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CurrentLaW,KCL)
2.1.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VoltageLaW,KVL)
2.2 支路电流法
2.3 等效电路分析
2.3.1 等效电路的概念
2.3.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效
2.3.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3.4 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2.3.5 等效电源定理
2.3.6 大功率传输
2.4 叠加原理
2.5 结点电压法
2.6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6.1 受控源模型
2.6.2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习题二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
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3.1.1 周期和频率
3.1.2 幅值和有效值
3.1.3 相位和相位差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3.3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3.3.1 元件的相量模型
3.3.2 电路的相量模型
3.3.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3.4 阻抗和导纳
3.5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3.6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7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3.7.1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3.7.2 功率因数的提高
3.8 电路中的谐振
3.8.1 串联谐振
3.8.2 并联谐振
习题三
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 三相交流电源
4.1.1 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4.1.2 三相电源
4.2 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
4.3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4.4 三相负载的功率
4.5 安全用电
4.5.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和伤害
4.5.2 触电方式和安全电压
4.5.3 接地和接零
习题四
第5章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
5.1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5.1.1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
5.1.2 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的谐波分解
5.1.3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方法
5.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5.2.1 有效值
5.2.2 非正弦周期电流或电压的平均值
5.3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计算
5.4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功率
习题五
第6章 电路的暂态响应
6.1 换路定律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6.1.1 换路定律
6.1.2 初始值计算
6.2 RC电路的暂态响应
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2.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2.3 RC电路的全响应
6.3 RL电路的暂态响应
6.3.1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3.3 RL电路的全响应
6.4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6.5 矩形脉冲作用于一阶电路
6.5.1 微分电路
6.5.2 积分电路
6.5.3 耦合电路
6.6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习题六
第7章 直流电源电路
7.1 半导体二极管
7.1.1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7.1.2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7.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7.2 整流电路
7.2.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7.2.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7.2.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7.3 电源滤波电路
7.3.1 电容滤波电路
7.3.2 电感滤波电路
7.3.3 电感电容(LC)和电阻电容(RC)滤波电路
7.3.4 形滤波电路
7.4 稳压二极管
7.5 稳压电路
7.5.1 稳压管稳压电路
7.5.2 串联型稳压电路
7.5.3 集成稳压电路
7.5.4 开关型稳压电路
习题七
第8章 基本放大电路
8.1 极型晶体三极管
8.1.1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基本结构
8.1.2 晶体管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
8.1.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8.1.4 晶体管主要参数
8.2 晶体管放大电路
……
第9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0章 信号的产生
1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2章 应用EWB进行电子电路分析设计
参考文献
我是一名电子技术爱好者,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对电子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我在业余时间学习的教材。坦白说,一开始面对这本书,我还是有点胆怯的,毕竟“高等教育教材”听起来就很有压力。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理解。书中循序渐进地讲解,从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到复杂的放大器和滤波器,每一步都搭建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电路的认知体系。而且,书中配有很多插图和表格,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这对于我这样的自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最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的介绍,比如简单的音频放大电路,或者收音机的一些基本模块,这让我觉得所学的知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能够真正应用到生活中的技术。我常常会花一些时间去理解书中的一个例子,然后尝试自己去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这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用”。例如,在介绍负反馈放大电路时,它不仅详细推导了增益的公式,还深入分析了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和带宽的影响,让我理解到负反馈的真正价值所在。书中对于各种元器件的特性描述,也十分细致,会讨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它们的参数会如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会对整个电路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现象背后原理的深刻挖掘,培养了我严谨细致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书中的章节安排也非常合理,每个章节都承前启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内容。它不光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探索电子世界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多年的工程师,我经常需要回顾和查阅基础知识,尤其是在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或者需要优化现有电路设计时。这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我在工作过程中偶然翻到的,尽管我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但这本书依然给了我不少启发。它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比如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虽然在大学里学过,但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和深度,让我对这些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很多复杂的问题,追根溯源,其实都离不开这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原理。而且,书中对各种模拟集成电路的讲解,比如运算放大器、比较器、振荡器等,都写得非常系统和全面,从基本结构到工作原理,再到应用电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介绍这些器件时,不仅仅停留在理想模型,也会提及一些实际的非理想因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工程师在实际设计中规避风险、提高电路稳定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找到的,当时目标院校的复试科目里有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市面上相关教材确实不少,也纠结过一阵子。最后选择这本,主要是看中了“高等学校教材”这几个字,感觉应该比较权威,而且殷瑞祥这个名字在电子技术领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拿到书后,第一感觉是厚实,封面设计比较传统,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一看就是那种很扎实的学术书籍。翻开目录,章节划分清晰,从基础的电路分析,到各种晶体管、运算放大器、滤波器等等,几乎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大部分内容。我个人比较注重理论的严谨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公式推导一步步都很详细,概念解释也很到位,不像有些书上来就给你个结论,让你摸不着头脑。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严谨,初读的时候会觉得有些枯燥,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不过,正是这种打基础的过程,让我对模拟电路的理解更加深入,不再是停留在死记硬背公式的层面。
评分我是一名在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平时上课老师推荐的教材也是一本,但总觉得有些地方讲得不够透彻,或者案例不够丰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当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比如说,在讲到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时,它会穿插一些实际电路的例子,比如整流电路、放大电路等,这样一来,我不仅能理解背后的原理,还能知道这些元件在实际中是怎么工作的,有什么作用。另外,书中还提供了不少例题,这些例题的难度适中,而且讲解得很详细,一步步地分析解题思路,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有时候,我还会把书中的一些电路拿到仿真软件里去跑一下,看看结果是不是和书上说的一样,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