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社会科学
  • 学术著作
  • 文库
  • 2016年
  • 国家社科
  • 成果
  • 研究
  • 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京典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2576
商品编码:2957704603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定价:168.00元

作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3002425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所有学术成果的概要介绍,主要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成果的学术创新和应用价值。

目录


哲学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概要 魏义霞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概要 殷杰
《算术、真与悖论》概要 熊明
《可能世界的名字》概要 刘新文
《科学与人文新论》概要 孟建伟
《〈资本论〉的哲学》概要 仰海峰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转向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概要 刘福森

理论经济

《社会偏好理论与社会合作机制研究:基于公共品博弈实验的视角》概要 周业安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与中国特色研究》概要 马艳
《经济学范式的演变》概要 马涛

应用经济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概要 肖文
《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制度金融学导论》概要 张杰

法学

《国际法的中国理论》概要 何志鹏
《张彭春:世界人权体系的重要设计师》概要 孙平华
《现代权利理论研究:基于“意志理论”与“利益理论”的评析》概要 彭诚信
《商法的独特品格与我国民法典编纂》概要 许中缘
《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概要 陈玺

社会学

《后乡土中国》概要 陆益龙
《时空社会学:拓展和创新》概要 景天魁

民族问题研究

《西夏经济文书研究》概要 史金波
《〈慈悲道场忏法〉西夏译文的复原与研究》概要 杨志高

国际问题研究

《互联网国际政治学》概要 余丽

中国历史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概要 周棉
《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概要 乜小红
《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概要 黄纯艳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概要 郑大华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概要 陈祖武
《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概要 臧知

世界历史

《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研究》概要 王丽萍

中国文学

《〈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概要 何宗美
《民国词史考论》概要 曹辛华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概要 姚文放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概要 方长安
《简帛文学研究》概要 蔡先金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概要 胡可先

外国文学

《诗人的散文: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研究》概要 汪介之

语言学

《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概要 张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概要 李无未
《鄂温克语动词形态论》概要 朝克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概要 陈力

管 理 学

《金融复杂系统的演化与控制研究》概要 张卫国
《制度经济地理学范式:以“岭南模式”为例》概要 何一鸣

教 育 学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的教育哲学阐释》概要 刘铁芳

作者介绍


1991年6月,中央决定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方案;具体管理和筹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检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情况,交流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组织对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和推广。

文摘


序言



探寻人类文明的深度与广度:精选学术著作导读 一、 理论的基石与前沿: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 本导读精选了一批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当代实践中的重要著作。这些作品不仅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概念,更关注其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 1. 经典重温与时代解读: 收录了对《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本的最新研究成果。学者们致力于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例如,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变迁,以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科技创新与社会治理。重点章节会剖析“异化”理论在当代消费主义文化中的新表现,以及“剩余价值”学说在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中的适用性。 2. 中国化进程的理论探索: 重点介绍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这部分内容聚焦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涵盖了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意义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哲学基础和经济学逻辑的阐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专著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旨在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提炼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贡献。 二、 社会结构的深刻洞察:社会学、人口学与公共管理前沿 本导读的第二板块聚焦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治理和人口变迁的细致描摹与深刻反思。 1. 社会分层与流动性的实证研究: 精选的社会学著作采用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收入分配、教育机会、职业晋升在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动态变化。研究关注“中等收入陷阱”的社会学意涵,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融合障碍与路径选择。关于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的探讨,不再局限于收入指标,而是引入了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多元维度进行衡量。 2. 人口结构转型与政策应对: 针对中国人口“未富先老”、生育率下降等严峻挑战,相关研究提供了精密的定量分析。论文深入探讨了三孩政策的社会接受度、育儿成本的测算模型,以及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行业和群体中的公平性问题。此外,关于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经济”的社会学意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也是本板块的亮点。 3.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管理领域的著作着眼于提升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研究涵盖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范式、应急管理体系的韧性构建,以及数字化转型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例如,有学者对基层治理的“微观动力学”进行了细致考察,分析了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中的作用与困境。 三、 思想的交锋与文明的对话:历史学、法学与文化研究 本导读的第三部分呈现了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涉及历史演变规律的探寻、法治精神的弘扬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理解。 1. 历史观的重塑与区域文明研究: 历史学著作超越了传统的宏大叙事,转向对特定历史时段、社会群体和物质文化的精细化考察。例如,关于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不再满足于传统史料,而是结合考古学和环境史的证据,重构区域经济的循环模式。此外,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如荀子、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的重新挖掘,强调其对当代政治伦理的启示。 2. 法治精神的本土化与现代化: 法学领域的成果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法理体系。研究深入探讨了宪法学中的“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路径,以及民法典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如数据产权的界定、人工智能侵权的责任认定。尤为突出的是,有专著系统梳理了中华法系的现代转型,探讨了“德法兼治”的哲学基础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平衡之道。 3. 文化自觉与全球传播: 文化研究部分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者们从文学、艺术、宗教学等多个角度,阐释了儒家“仁爱”精神在现代社会伦理构建中的作用,以及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在国际传播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有效讲述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路径和实践案例。 四、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 经济学板块的著作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1. 宏观经济稳定与结构转型: 研究深入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效应,关注债务风险的代际传递问题,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中的有效性边界。对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有学者从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的角度,构建了内循环为主体的动态均衡模型。 2. 创新驱动与要素市场化改革: 聚焦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这部分内容详细考察了研发投入的乘数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以及如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特别关注了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活力之间的张力与协同。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绿色转型: 区域经济研究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收敛性假说,而是关注城市群内部的协同机制、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提升。绿色经济学研究则提供了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优化模型,评估了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的“波特假说”效应。 本导读所涵盖的这些学术成果,共同构成了对当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深刻变革的全面认知图景,是理解中国复杂现实和未来走向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送达的时候,我正坐在窗边,阳光正好,手里捧着一杯清茶。书的封面颜色素雅,没有过于复杂的图案,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几个字,就足以吸引我的目光。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有序的学术气息。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字体的选择、行距的设置,都让人在阅读时倍感舒适,即使是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发现,这本书的介绍方式很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题目,而是对每一项成果的核心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其在整个学科领域内的意义都做了简洁而深刻的阐述。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概要”,更是一份精心策划的“导览”,能够带领读者快速、有效地了解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这样希望拓展知识视野,了解国家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哲学社会科学的广阔天地。

评分

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官方”和“严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拿到书后,我并没有立即去研究其中的具体条目,而是先感受了一下它的整体风格。我发现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统一,用词准确,逻辑清晰,很少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更多的是直抒胸臆,直接阐述研究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都承载着学术的严肃性。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风格,因为它传递出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让我觉得我可以信任书中所呈现的信息。我猜想,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应该非常广泛,既有专业的学者,也有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但不管身份如何,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来源,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它让我看到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总有一些深刻的哲学和社会规律在起作用,而这些规律,正是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才能被我们所认识和把握。

评分

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出现在我眼前时,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一群学者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他们正在激烈地讨论着某个社会现象,试图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这种学术的氛围,在我拿到这本书时,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书本本身的装帧设计就透露出一种稳重和专业,不是那种花哨的封面,而是沉静的色彩和清晰的字体,仿佛在告诉读者,里面蕴含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学术智慧。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论文集,而更像是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成果进行高度提炼和概括,用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更广泛的读者。这种“概要”的形式,对于我这样时间有限但又渴望了解国家学术发展动态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大福音。它就像一个精心制作的“学术地图”,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定位到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让我对整个学科的版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评分

这本书,哦,名字挺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收到它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好奇,又有点沉甸甸的。毕竟“国家”二字,就带着一股子权威和厚重感,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些深邃的理论、严谨的研究,以及那些能触及社会脉络、洞察人类灵魂的文字。翻开它的扉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让我安心的味道,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场思想的盛宴。书页的纸质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的,而是带着一丝粗粝,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经过反复打磨的智慧。我尤其欣赏它整体的排版设计,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可以更专注于内容本身。我猜想,里面收录的应该都是近些年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里比较有分量、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社会发展、思想变迁充满求知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我的阅读之旅,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洞见,去理解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火花,去感受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和方向。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概要”,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图景,以及那些正在塑造我们未来的重要思想。

评分

我拿到这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第一感觉就是它沉甸甸的分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识上的。拿到手之后,我并没有立刻埋头苦读,而是先在咖啡馆里,点上一杯醇厚的拿铁,然后随意地翻阅了几页。我发现它不是那种连贯性的长篇大论,更像是一个个精心挑选出来的“亮点”的集合。目录的部分就显得非常丰富,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哲学等等多个学科门类,这让我意识到,它试图勾勒出一幅相当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成果的图景。每一项成果的介绍,虽然是“概要”,但用语都非常精准,直击核心。我注意到,有些介绍后面还会附带一些研究机构的名称,这让我联想到背后庞大的智库和学者群体,他们为这些成果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本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快速了解国家在不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对于我这样希望提升自己宏观认知水平,了解国家智力资源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导航图”。它让我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逐一查找和筛选,就能大致把握国家学术研究的脉络和方向,这对于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