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9787517063285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9787517063285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寒晖 著
图书标签:
  • 电厂
  • 锅炉
  • 自动控制
  • 控制系统
  • 安全性
  • 水利水电
  • 电力工程
  • 工业自动化
  • 能源
  • 控制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63285
商品编码:295786144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定价:54.00元

作者:董寒晖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7063285

字数: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锅炉的安全性是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面,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技术,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将对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直流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汽轮机自动控制系统、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原则等方面。
  总体上,《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原理分析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可供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类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章 绪论
1.1 火电厂运行过程的特点及自动化控制要求
1.2 锅炉汽水系统与汽水测量系统
1.3 锅炉燃烧系统与燃烧测量系统
1.4 分散控制系统(DCS)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介

第2章 锅炉给水系统及自动控制
2.1 概述
2.2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
2.3 给水全程自动控制系统

第3章 汽包锅炉汽温自动控制系统
3.1 概述
3.2 串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3.3 双回路汽温控制系统
3.4 过热汽温分段控制系统
3.5 再热汽温自动控制系统
3.6 600MW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应用

第4章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4.1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特性
4.2 协调系统的负荷控制
4.3 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4.4 协调控制的能量平衡原理
4.5 600Mw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应用

第5章 汽轮机自动控制系统
5.1 概述
5.2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
5.3 功率频率电液控制系统
5.4 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

第6章 直流锅炉及其控制
6.1 直流锅炉的特点及动态特征
6.2 直流锅炉的基本控制方案
6.3 直流锅炉的给水控制系统
6.4 直流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6.5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第7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控制
7.1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控制系统
7.2 燃烧过程的特点及控制任务
7.3 燃烧过程控制系统
7.4 300Mw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

第8章 锅炉安全监控系统
8.1 概述
8.2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与配置
8.3 火检原理与炉膛压力检测
8.4 炉膛爆燃及其防止
8.5 MFT及公用逻辑
8.6 锅炉安全可靠性探析

参考文献


聚焦现代能源发展:精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文集 本书精选了近年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技术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前沿方向。汇集了来自不同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专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开发者以及在校学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技术参考。 第一篇: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本篇重点关注现代电力系统在面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可再生能源接入以及运行复杂性提升等挑战下的关键技术问题。 智能电网与先进控制策略: 深入探讨了智能电网的构建理念、关键技术以及面向智能电网的先进控制策略。内容包括分布式发电的有效集成与管理、需求侧响应机制的设计与实现、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评估、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特别关注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新能源并网与稳定性控制: 针对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波动性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所带来的电网稳定性问题,本篇提供了详尽的研究分析。详细介绍了新能源发电并网的电气特性、并网控制技术(如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功率预测与跟踪控制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电网结构、配置储能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来保障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特高压输电技术与电力市场: 聚焦特高压输电在解决我国区域间能源供需不平衡、提升电网互联互通水平中的作用。分析了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电磁暂态分析、绝缘配合、电晕损耗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同时,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趋势,探讨了特高压输电在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应用前景。 电力系统仿真与优化: 介绍了当前主流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在系统规划、运行分析、故障排查等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基于仿真技术的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仿真结果进行系统优化设计,例如最优潮流控制、无功功率补偿优化等。 第二篇:工业自动化与过程控制 本篇深入探讨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及其在提升制造业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的应用。 先进过程控制与优化: 关注工业生产过程中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与控制。详细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MPC)、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在化工、冶金、食品等行业中的成功应用案例。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多变量控制、非线性控制以及协同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调控和经济优化。 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 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在现代工业中的角色演变。内容涵盖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路径规划、视觉识别、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特别强调了机器人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个性化生产模式转型。 工业网络通信与嵌入式系统: 深入研究了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无线工业网络等工业通信技术在构建高效、可靠的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不同通信协议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同时,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器、传感器节点、人机界面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工业物联网(IIoT)平台。 安全仪表系统(SIS)与风险管理: 聚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详细阐述了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需求、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评定标准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分析了如何通过SIS的部署,实现对危险工况的有效监测和紧急停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第三篇:新能源技术与能源互联网 本篇聚焦当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其与传统能源系统融合形成的能源互联网。 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并网: 深入分析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主流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重点关注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以及其与电网的并网技术,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逆变器技术、以及储能系统的匹配与协同。 风力发电技术与电网适应性: 详细探讨了风力发电机的类型、关键部件(如叶片、发电机、变桨系统)的先进技术。关注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风力发电场的设计优化、运行管理和维护策略。特别强调了风力发电在电网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包括风电预测、功率平抑、以及应对电网频率和电压波动的技术。 储能技术与应用: 全面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主流储能技术的原理、性能特点、优缺点及其应用场景。重点分析了储能系统在电力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提高电能质量、以及用户侧削峰填谷等方面的作用。 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与管理: 探讨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分析了如何将电力、热力、燃气、交通等多种能源形式进行集成和优化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重点关注了能源交易平台、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以及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交易技术。 第四篇:信息安全与系统可靠性 本篇强调在数字化、网络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信息安全与系统可靠性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控制系统(ICS)信息安全: 深入分析了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独特安全威胁,包括网络攻击、内部威胁、供应链安全等。详细介绍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设计原则,包括纵深防御、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审计等。重点关注了SCADA系统、DCS系统、PLC等关键设备的加固技术,以及针对ICS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方法。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威胁情报: 介绍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构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重点阐述了威胁情报的获取、分析与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威胁情报指导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冗余设计: 聚焦复杂电气与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详细介绍了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冗余设计、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技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鲁棒性。 数据隐私保护与合规性: 探讨了在数据驱动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应用中,如何有效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分析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及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本书涵盖的各个方面均体现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这些精选的文献,能够激发读者的学术兴趣,促进技术创新,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工程师,曾经参与过国内多家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建设和改造项目,对锅炉控制技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不禁回想起当年攻克技术难关的日子。那时候,自动化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很多控制都是依靠人工和简单的逻辑电路。这本书如果能系统地梳理电厂锅炉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新,我想我会非常有兴趣阅读。我特别想知道,现代的DCS系统是如何解决当年我们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的,例如锅炉负荷的快速调节、燃烧的经济性优化、以及在高海拔或特殊气候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等。另外,书中关于安全性的研究,我想了解一下,现在是如何从设计理念、系统架构、软件算法等多个层面来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的,是否有哪些新的技术手段或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有一定历史的视角,同时又能展现出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让我这个老家伙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看看我们曾经付出心血的事业如今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评分

在数字时代,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本书《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恰好触及了这两个关键领域。我是一名对新兴技术和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充满关注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电厂锅炉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中,自动化技术是如何扮演“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角色,又是如何通过精密的计算和控制,确保锅炉高效、稳定地运行。而“安全性研究”这个词,更是吸引我目光的焦点。我深切关注工业控制系统在面对网络攻击、人为误操作以及设备故障时可能存在的脆弱性。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防护策略,例如网络隔离、访问控制、数据加密以及威胁监测等,并结合锅炉本身的物理安全特性,分析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体系,那将是一本极具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的读物。我期待书中能够解释,如何在追求自动化效率的同时,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确保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评分

作为一个对工业设计和工程美学有着独特品味的人,我对书籍的外观设计和排版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这本书《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的标题,虽然显得专业而略显严肃,但我相信内容本身一定蕴含着精妙的设计和严谨的逻辑。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在技术论述方面,能够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复杂的控制算法和安全防护机制,也能通过图表、流程图等可视化手段,让读者一目了然。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通过生动详实的描述,展示自动化技术在锅炉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措施如何化解潜在风险。如果书中还能在排版上有所考究,比如采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合理的行距和段落划分,以及高质量的插图和图表,那将大大提升阅读体验。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在技术内容上满足专业读者的需求,也能在形式上给人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成为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精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银色字体,营造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科技感。光是看到书名“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就足以让作为一名长期在电力行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感到心头一震。我工作的电厂,锅炉系统是核心,其稳定运行和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自动化技术在锅炉控制中的巨大进步,从最初的模拟仪表到如今高度集成的DCS系统,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和风险的降低。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些技术演进的脉络,解析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并且从安全性角度剖析潜在的风险点,并给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那将是我工作中的一本宝贵参考书。我尤其关心书中对新一代控制理论,比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锅炉优化运行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应对复杂工况下的瞬态扰动等内容的阐述。同时,对于锅炉安全方面,如防爆、防超温、防超压等关键环节,如果能有详细的技术分析和案例研究,那将是极大的帮助。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的精髓,为保障电厂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充满好奇心的在校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宽我视野,深入了解某个具体工业流程的书籍。“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安全性研究”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技术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从锅炉的基本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其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我会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锅炉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关键参数的检测,以及阀门、泵等设备的精确控制。更重要的是,我对书中关于安全性的论述非常感兴趣。毕竟,锅炉作为高压高温设备,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锅炉安全联锁系统的设计原理、故障诊断与处理、以及应急响应机制的详细讲解。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典型的锅炉事故案例分析,并从中总结出技术教训和安全改进措施,那将极大地提升本书的教育意义。此外,如果能对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法规有所提及,并分析其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那就更完美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