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可怕的科學科學新知係列 密碼全攻略
定價:16.80元
作者:(英)邁剋·菲利普斯 繪;(英)黛安娜·金普
齣版社:北京少年兒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0123928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三度榮獲國際科普圖書安萬特青少年奬。全球熱銷韆萬冊版權銷售至25個國傢和地區。網五星級評論。名校名師特彆推薦。北京科普創作齣版專項資金資助。該係列暢銷的五星級套裝産品可怕的科學(63本)年銷售已過韆萬!可怕的科學(全63本) 可怕的科學(2013新九冊)匯總“可怕的科學”係列圖書,科學、數學、地理、人文一次擁有! 同類産品推薦: 可怕的科學經典數學係列此套係含(小學數學套裝和中學數學套裝) 可怕的科學經典科學係列此套係含(小學科學套裝和中學科學套裝)可怕的科學自然探秘係列 可怕的科學科學新知係列 神奇科學(全套2冊)
內容提要
《密碼全攻略》初,古希臘人把機密藏在他們的頭發下麵;後來,蘇格蘭的瑪麗皂後岡為一條密碼被破譯而喪失瞭性命;現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能編製齣無人能破解的密碼。擁有瞭這《密碼全攻略》,你就能瞭解復雜得要命的密碼足怎樣編製齣來,義是怎樣被輕鬆破解的,如同掌握瞭一把解開間諜秘密語占的鑰匙。說不定,你還能參透與外星人交流的絕頂機密呢!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渝生,曾榮獲國傢圖書奬、全國科技圖書暨科技進步奬,被評為全國科普先進人物,榮獲全國青少年社會教育“*奬”特彆奬,並享受特殊津貼。
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少工委委員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會長
中陶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副理事長
中國科協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關愛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北市科協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
北京市科普作協副理事長
國傢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2006-2020)戰略研究“創新文化與科學普及”組組長
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09-2020)戰略研究專傢組專傢
國務院頒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起草組成員。
文摘
序言
最近在書店裏閑逛時,偶然發現瞭一本封麵設計非常吸引眼球的書,名字叫《宇宙奧秘探秘之旅》。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充滿瞭未來感,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點綴著閃爍的星辰和一些奇特的符號,讓人一眼看上去就覺得裏麵一定藏著許多驚奇的知識。我原本以為這可能又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但翻開目錄後纔發現,作者對宇宙的結構、黑洞的形成、暗物質的猜想等前沿議題都有非常深入且細緻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用大量的精美插圖和思維導圖來解析那些復雜的物理概念,即便是像我這樣對高深理論知之甚少的普通讀者,也能大緻領會其精髓。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引領我們穿梭於浩瀚的星係之間,絲毫沒有學術著作那種拒人於韆裏的高冷感。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述理論時穿插的曆史小故事,比如伽利略和牛頓在探索過程中的趣聞軼事,這讓冰冷的科學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文關懷。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極其舒服,字號和行間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一本知識密度如此之高的書來說,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評分讀完《失落的文明迴響錄》後,我簡直有種穿越時空,親身站在那些宏偉遺址前的震撼感。這本書並非傳統的曆史教科書,它更像是一部充滿考古學傢熱情與好奇心的探險日記。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能夠將那些沉寂在黃沙之下、被時間侵蝕的古老文字和建築殘骸,重新賦予鮮活的生命力。書中對瑪雅文明的曆法體係、古埃及的喪葬哲學以及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的解讀,都展現齣極其紮實的功底和獨到的見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文物時所采用的多學科交叉視角,她不僅僅局限於考古學本身,還融入瞭人類學、語言學甚至氣候學的知識,構建瞭一個立體的曆史圖景。其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技術與信仰的共存”,通過分析不同時期不同文明的工具製造和宗教儀式,深刻揭示瞭人類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是如何相互塑造的。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妙,時而娓娓道來,細緻入微地描繪一件陶器的紋理;時而筆鋒一轉,將讀者帶入一場宏大戰爭或王朝更迭的漩渦之中,張弛有度,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我最近對心理學領域産生瞭一些新的興趣,於是入手瞭《心智的迷宮:日常決策的非理性探源》。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接地氣,它沒有直接探討那些晦澀難懂的心理學流派,而是聚焦於我們每天都在做的、看似理所當然的每一個選擇——為什麼我們會衝動消費?為什麼我們會固執地堅持一個明顯錯誤的觀點?作者將大量的行為經濟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用極其生活化的案例串聯起來,比如排隊時的焦慮感、股市漲跌帶來的情緒波動,甚至是社交媒體上的點贊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書中多次提到的“啓發式思維”和“係統一/係統二”的區分,讓我對自己大腦的運作方式有瞭顛覆性的認識。最妙的是,它不是單純地揭露我們的“缺陷”,而是在揭示完問題後,立刻提供瞭一係列實用的、可以在生活中立刻嘗試的“思維校準”工具和練習,比如如何設計更閤理的“助推”環境來避免錯誤。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幽默詼諧,即便是一些關於概率和統計的討論,作者也能用恰到好處的比喻讓枯燥的數字變得生動有趣,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簡直是自我提升領域的寶典。
評分《烹飪的藝術與科學:從分子料理到祖母的秘方》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做飯”這件事的認知。我原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復雜化學反應的學術著作,但實際上,它是一本將廚房變成瞭小小實驗室的奇妙指南。作者從基礎的乳化、美拉德反應這些化學原理講起,解釋瞭為什麼煎牛排要高溫,為什麼烘焙需要精確的溫控。但精彩之處在於,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無縫地將這些科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的烹飪實踐中。比如,書中有一整章詳細對比瞭不同品牌的鹽、不同加熱方式對番茄醬酸甜度和濃度的影響,數據詳實且結論具有極強的指導性。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並沒有貶低傳統烹飪,反而用科學的視角去“解構”那些流傳已久的老菜譜,解釋瞭“慢燉”背後的分子變化,從而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創新。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一邊是嚴謹的圖錶和實驗記錄,另一邊則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菜譜,科學的嚴謹與烹飪的感性完美結閤,讓人讀完後立刻就想挽起袖子去廚房大展身手,嘗試用更科學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廚藝。
評分最近接觸到一本關於城市規劃和未來交通的書,名為《流動之城:空間、效率與人的尺度》。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大,它不再僅僅關注馬路和高樓的設計,而是將城市視為一個復雜的生命有機體來探討。作者深入剖析瞭從古代集市到現代超級都市的演變過程,重點探討瞭工業革命以來汽車主導的城市形態如何帶來瞭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催生瞭諸如交通擁堵、社會隔離等深層次的問題。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批判現有模式的同時,能夠提齣大量富有遠見的解決方案,比如關於步行友好型社區的構建、智能公共交通網絡的整閤,以及“15分鍾生活圈”的理念。書中穿插瞭大量全球不同城市的案例研究,從哥本哈根的自行車文化到新加坡的垂直綠化策略,提供瞭豐富且可操作的參考樣本。這本書的論證過程非常清晰,邏輯鏈條環環相扣,讓你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我們現在居住的城市,真的實現瞭“為人服務”的目的嗎?它不僅是對規劃師的啓示,更是對每一個城市居民都值得一讀的深刻反思之作,讓人對居住的環境産生全新的敬畏與責任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