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0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定价:23.00元
作者:寒小风,王慧艳,省登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35447920
字数:223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囊括了活跃在当下的主要的青春写手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称得上是年度青春文学的名家汇展和名作荟萃。
它不只汇集了一年中好看的作品,它还以这种好作者和好作品的拔优选萃,集中展示了那些被商业运作遮蔽了的文学追求。而这些,正是青春文学的实力所在,希望所在。
内容提要
这是我国2010年度*代表性的青春文学。反映了2010年度我国青春文学这个文体领域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精选集,刚拿到手的时候,光是那个厚度就挺让人心潮澎湃的。说实话,我对于“精选”这个词总是抱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毕竟每个人的“精”和“选”的标准天差地别。但翻开目录,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里面闪烁着不同年代、不同光影下的青春侧写。我记得有几篇小说的氛围把握得尤其到位,那种特有的、带着点莽撞和不谙世事的冲动,简直能把我拽回到十几岁时坐在窗边偷偷看书的那个下午。文字的力度和细腻程度在这本集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作者笔触如同夏日骤雨,酣畅淋漓,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有的则更像慢炖的清汤,味道需要细细品咂,回味悠长。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停下来,不是因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是因为某一句措辞、某个比喻,精准地描绘了一种我曾经模糊感知却无法言说的青春情绪。那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阅读过程中最美妙的馈赠。这绝不是那种肤浅地堆砌流行元素的作品合集,它更像是一部时代的侧影记录,记录了那个特定年份里,年轻一代在梦想、友谊、迷茫与试探中所经历的那些“大事”。
评分读完整个系列,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怀旧感,但这种怀旧并不是盲目的美化,而是对一段复杂而真实时光的致敬。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被精选出来,想必是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那个时期的“青春气质”。它成功地避免了陷入对旧日时光的无病呻吟,相反,它直面了青春期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那种虽然知道前方是未知,但依然选择义无反顾地迈步的勇气。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在许多故事的结尾,虽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主人公们至少在自我和解的路上前进了一步。这种开放式的、充满希望却又现实的结局处理,远比大团圆更令人信服。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扎实的阅读旅程,它让你怀念的,不是单纯的“年轻”,而是那个时代里,我们如何学着去“成为”一个人的过程。
评分这套书的整体调性是相当多元的,这得益于汇集了不同风格的作者。如果你习惯了那种甜腻到发齁的“暖文”,那这本书里有些篇章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的“冷峻”。我喜欢这种平衡感。它没有刻意去迎合某种市场口味,而是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期中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们在题材和手法上的探索欲。有一位作者的文字,简直是诗化的散文与小说的完美结合,他的段落划分和句式结构都极具韵律感,读起来像是在听一首精心编排的爵士乐,充满了即兴和转折,却又在整体上保持着迷人的连贯性。这种对文字形式本身的探索,是让一本选集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其自身的结构和美感也值得反复品味。它让我看到了,在主流叙事之外,还有这么多富有创造力和思考深度的声音在涌动。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这类集合性的选本多少会抱持着一种“重在参与”的心态,但这次的体验远超预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青春”这个主题过度浪漫化或极端化。它呈现的,是那种夹杂着泥土气息的真实感。有些故事里,那种青春期的敏感和易碎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不是那种电视剧里滤镜加满的矫情,而是真正源自内心深处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和对世界秩序的不满。那些关于成长的阵痛,关于友谊的变质与重塑,关于初恋那种青涩到近乎笨拙的美好,都被作者们用各自独到的视角和节奏感串联了起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几篇,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并非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通过碎片化的回忆或者多重视角切换,来构建一个更复杂、更立体的人物群像。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具挑战性,也更有收获感,仿佛拼凑一幅年代久远的拼图,每拼好一块,对那个时代的面貌就更清晰一分。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正在发生”的生命力,那种尚未完全定型、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蓬勃朝气。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有点担心这些作品是否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毕竟,文学的潮流变化太快了,十年前流行的叙事模式和情感表达,现在看可能就显得有些过时了。然而,事实证明,真正触及人性的东西,总是有穿透力的。这里的选篇,更多地聚焦于个体在群体中的挣扎与和解,这种核心冲突是永恒的。比如,我读到一篇关于校园群体内部权力动态的描绘,那种微妙的排挤和默认的规则,比任何宏大的历史叙事都更让人感到压抑和真实。作者的笔法非常克制,没有用强烈的控诉,而是用细节的堆砌,构建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很多当时未曾察觉的暗流涌动,在这些文字中被清晰地揭示出来。这种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回望过去时,能看到更清晰、更深入的自己。那些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那些在现实面前逐渐收敛锋芒的勇气与妥协,都处理得相当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