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發現”的思考法:兩位諾貝爾奬得主的公開課
定價:28.00元
作者:(日)山中伸彌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12456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大發現”的思考法:兩位諾貝爾奬得主的公開課》是根據日本京都大學精心策劃的一堂公開課的內容整理而成的。主講人是兩位諾貝爾奬得主。一位是被稱為“再生醫學之父”的醫學傢山中伸彌,一位是因預言“誇剋”的存在而解開宇宙奧秘的物理學傢益川敏英。他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迴顧瞭自己的人生之路,重點談瞭在科學大探險的過程中總結齣的研究方法、為人處世的原則、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生動地體現瞭兩位科學傢的真性情,是一部既能增長見識,又能對當代大學生理性選擇人生之路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讀物。
內容提要
目錄
失敗的學生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奬 橋本隆則
專訪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益川敏英:愈老彌堅 馮麗妃
第—章 重大發現從“哥倫布的雞蛋”中破殼而齣
掀起醫療革命的夢幻細胞
名稱很重要,還參考瞭iPod
讓細胞返老還童的時間機器
把細胞時鍾的指針撥迴去
60億個細胞都具有3頁相同的設計圖紙
塗瞭墨水的DNA圖紙
製作多功能乾細胞,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
先從10之中篩選100個
學生時代在父親的工廠管理庫存的經驗發揮瞭作用
終於發現瞭“山中因子”
“小林-益川理論”也是一枚哥倫布的雞蛋
多虧瞭“破缺”,宇宙纔得以存在
“放棄”是重要的工作
“六誇剋模型”被認為是鬍說八道
馬上要發錶論文瞭,卻齣瞭一件大事
在世界範圍內打一場激烈的信息戰
與難題搏鬥時興奮
人類多功能乾細胞誕生的瞬間
用幾毫的皮膚製作多功能乾細胞
第二章 “徒勞無益”成就瞭我們
從來不做傢庭作業的小學生
兩個傢庭都是個體經營,父母無暇關照孩子
母語水平是一切的基礎
父親的影響
十次以上的骨摺
讓我立誌成為整形外科醫生
如今名古屋也在創造科學
計算速度的快慢與是否適閤學數學無關
高三的假期還在參加社團活動
猶豫不決又“花心”
勇敢嘗試是成就夢想的前提
“吹牛”抓住良機
研究室很不起眼,靠的就是齣奇製勝
直綫型人生和螺鏇型人生
看似徒勞無益的東西,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啓示
第三章 思考,就是感動
不齣錯的方法:益川式記憶法
抽象化和具體化,兩種不同的路綫
“吃驚”是重要的素質
狗的實驗讓我異常興奮
沒有“吃驚”就沒有多功能乾細胞
從癌基因研究到多功能乾細胞
假說的成功率不到20%
比起人的思考,大自然更為深奧幽玄
一邊走路一邊思考在睡夢中還能做研究?
廢寢忘食地想瞭三天
第四章 不爭怎麼行?曆時30年的證明
實驗物理更適閤稻作民族的日本人?
頂誇剋“分之存在”
兩種類型的
思考的攪拌作用
普通人如何做齣好成績?
湯川先生的原始論文有錯誤?!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
美國是一個靠大量人力、財力進行規模化競爭的國傢
拼的是思想和創意
錶達和傳播能力的重要性
在美國的大學裏訓練錶達能力
錶達能力改變人生
準確錶述的重要意義
日本的科學傢幸福嗎?
“科學立國”的尷尬現實
當然應該爭
第五章 抑鬱癥和天纔
做實習醫生時的挫摺和失意
不知挫摺為何物
雙職工傢庭的育兒經
伺候老鼠的悲哀
深陷“留美後遺癥”的日子
“抑鬱癥”是我的老朋友
人當誌存高遠,但行動必須腳踏實地
老闆教給我的“VW”
塞翁失馬,焉知福
天纔就是懂得精雕細琢的人
天纔論與到分鍾的日程錶
把織田信長當成“人物甲”就行瞭
跑步
終章 有沒有上帝
搞真正的科學,彆玩科學遊戲
應該簡化大學入學考試
僞科學的蔓延——信奉超能力的科學傢
“積極不信教”
宗教讓人相信不存在的東西
所謂科學,就是“為瞭肯定而進行否定”的工作
大自然遠比人類更具獨創性
人類的後一麯浪漫
多功能乾細胞與人類的未來
早日把新送到病人手中
科學傢必須跨越的一道門檻
還有很多等著我們去發現的“哥倫布的雞蛋”
大師在我身邊
作者介紹
益川敏英(1940~),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産業大學物理學部教授。1973年提齣“小林-益川模型”,用來解釋弱相互作用對稱性破缺。1979年,獲仁科紀念奬;1985年,獲美國物理學會J.J.櫻井奬、日本學院奬;1995年,獲朝日奬、中日文化奬;2007年,獲歐州物理學會高能基本粒子物理學奬。山中伸彌(1962~),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獲得者,入選《時代》雜誌“世界大影響力人物”。京都大學再生醫科學研究所乾細胞生物係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日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07年發現誘導人體錶皮細胞使之具有胚胎乾細胞活動特徵的方法,此方法誘導齣的乾細胞可轉變為心髒和神經細胞,為研究多種心血管絕癥提供瞭巨大助力。這一研究成果使他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奬(2008年)、拉斯剋基礎醫學奬(2009年)。2011年獲國際高學術大奬沃爾夫醫學奬;2012年獲芬蘭“年技術奬”、日本文化勛章。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令人稱道之處,在於它將復雜的科學思考過程,提煉成瞭一套可學習、可藉鑒的方法論。兩位大師如同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我穿越科學的迷霧,去領略那些改變人類曆史的偉大發現是如何孕育而生的。我驚訝地發現,許多看似截然不同的科學領域,在思考的底層邏輯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那種從微小的觀察入手,逐步構建理論框架,再通過實驗驗證、不斷迭代優化的過程,不僅是科學研究的核心,也同樣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決策和問題解決。書中反復強調的“批判性思維”和“跨領域聯想”,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我如何擺脫固有觀念的束縛,如何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個問題,如何將看似無關的知識點聯係起來,從而産生新的見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科學發現,更是關於如何“思考”的藝術,是一種培養深刻洞察力和創新能力的實用指南。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敏銳,看待問題也更加全麵和深刻,仿佛擁有一種“化繁為簡”的神奇能力。
評分“大發現”的思考法,正如其名,它不僅僅是關於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對“如何發現”的深入探究。兩位諾貝爾奬得主的智慧結晶,以一種極具啓發性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從中領略到,真正的科學發現往往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基礎之上,並且需要一種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去發現那些被忽視的細節,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靈感。書中對“好奇心”的定義和培養方式,讓我尤為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種錶麵的“為什麼”,而是深入到“為什麼會這樣”的本質追問,並鼓勵我們去主動尋求答案。這種驅動力,是開啓一切探索之旅的鑰匙。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失敗”的解讀,它不是終點,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兩位大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每一次看似的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都可能孕育著下一次偉大的發現。這種積極嚮上的心態,以及對探索過程的尊重,為我樹立瞭一個全新的認知標杆。
評分“大發現”的思考法:兩位諾貝爾奬得主的公開課 讀後感 這本書就像一場思想的盛宴,讓我深深沉醉其中。從翻開第一頁起,我就被兩位諾貝爾奬得主那深邃而又通俗易懂的講解所吸引。他們並非隻是枯燥地羅列科學原理,而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科學思想,如同涓涓細流般注入我的腦海。我仿佛置身於他們當時的課堂,沐浴著智慧的光輝,感受著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每一次思考的火花,每一次邏輯的碰撞,都讓我對“發現”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偶然的靈光一閃,而是一種經過嚴謹訓練、不斷試錯、並對世界抱有無限好奇心的結果。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的思維模式,那些習以為常的定式是否阻礙瞭我發現更深層次的真理?這本書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思維的盲點,也為我打開瞭通往更廣闊認知空間的大門。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鼓勵質疑、擁抱不確定性的態度,這與我們現今社會普遍追求的“標準答案”形成瞭鮮明對比,也讓我更加珍惜那些充滿未知和挑戰的探索過程。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衝擊力,遠超我最初的預期。我原本以為會讀到一些關於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的介紹,但事實卻遠遠不止於此。它是一次對“思考”本身的深度剖析,一場關於如何點燃智慧火花的思想啓濛。兩位諾貝爾奬得主並非高高在上地傳授知識,而是以一種平等、對話的姿態,與讀者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和思考心得。我被書中那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以及在麵對睏難時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深深打動。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發現”不僅僅是頭腦的智慧,更是內心的力量。書中提齣的“類比思維”和“模型構建”等方法,讓我看到瞭如何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為具象的理解,如何有效地組織和分析信息。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擁有瞭一套更強大的思維工具,能夠更自信地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並且更加渴望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領域,去發現屬於自己的“大發現”。
評分“大發現”的思考法,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超越書本的持久影響。兩位諾貝爾奬得主用他們的親身經曆和深刻洞見,為我描繪瞭一幅探索未知世界的壯麗圖景。我從中領悟到,科學發現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人性光輝:對真理的熱愛,對未知的敬畏,以及對人類進步的責任感。書中對“直覺”與“理性”關係的探討,也讓我對自己的決策過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並非簡單地二選一,而是如何將兩者有機結閤,發揮各自的優勢。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去捕捉那些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本質;也開始嘗試用更開放的心態去接受不同的觀點,去構建更完善的知識體係。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任何偉大的發現,都源於一種敢於質疑、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一種對世界永不熄滅的好奇心。它讓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潛力去發現,去創造,去為這個世界貢獻一份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