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改变世界的N个技术发明
定价:16.00元
售价:11.7元,便宜4.3元,折扣73
作者:邱卫东
出版社: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63653775
字数:
页码: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历史回眸·世界的精彩华章:改变世界的N个技术发明》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系列影响整个世界的技术发明,其中具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便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历史回眸·世界的精彩华章:改变世界的N个技术发明》接着了解世界各国的一系列发明,如公元105年蔡伦造纸、1765年蒸汽机的发明、1987年电话的发明等等。
  《历史回眸·世界的精彩华章:改变世界的N个技术发明》文字简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叙述生动,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的缩影。
目录
1.炼丹家的偶然发现所产生的重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发明与改良
2.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传播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
3.古代印刷史上的大革命
——中国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为航海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
5.非凡的实用技术
——超冷科学的应用
6.从人类自然的意义上改变人类
——17世纪晚期避孕套的发明
7.手工业向机器工业变革的强大杠杆
——1765年蒸汽机的发明
8.人类消灭“麻脸”
——1796年天花的攻破
9.人类进入一个的时代
——1830年照相机的发明
10.人类远距离快捷通信时代的到来
——1832年电报的发明
11.造福病人的医学发明
——1846年近代麻醉术的发明
12.武器技术的重大革新
——1860年自动的产生
13.人类拥有了“顺风耳”
——1875年贝尔发明电话
14.“新时代普罗米修斯”的诞生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5.为人类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书写工具
——1884年自来水笔的发明
16.造福人类的一项发明
——1892年巴斯德发明抗病疫苗
17.影像故事时代的开始
——1896年电影的诞生
18.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
19.飞天梦的实现
——20世纪飞机的诞生
20.营造四季如春的世界
——1902年空调的发明
21.家务劳动不再繁重
——1906年洗衣机的发明
22.会“飞”的火车
——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23.大众消费大众爱
——1912年人造棉的发明
24.感光技术的结晶
——1923年彩色胶片的发明
25.海上出现了“巨无霸”
——1918年航空母舰的诞生
26.食品保鲜时代的到来
——1923年浦拉腾、孟德斯发明了冰箱
27.一次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
——1925年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28.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之作
——1936年“图灵机”的出现
29.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技术
——20世纪上半叶化学肥料的发明与应用
30.给人以巨人般力量
——20世纪早期机械手的发明
31.人类书写工具的一次巨大进步
——1938年圆珠笔的发明
32.喜中带忧的技术发明
——1939年农药和杀虫剂的发明与应用
33.打开原子能的大门
——1942年世界座原子反应堆的建造
34.打开“潘多拉”魔盒
——1945年世界上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35.一场厨房革命
——1947年微波炉的发明
36.一卡行天下
——1950年信用卡的发明和使用
37.帮助人们再现美好场景
——1951年录像机的发明
38.人类遨游太空的开端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39.看不见的光线
——1961年红外线的发现
40.对人类健康的一项巨大贡献
——1965年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发明
41.人类自动化技术的结晶
——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
42.现代通信技术的长足进步
——1973年移动电话的发明
43.人类胚胎学的重大突破
——1978年试管婴儿的诞生
44.敢于怀疑的袁隆平
——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明
45.实现开发宇宙的梦想
——1981年航天飞机的研制成功
46.挑战人类的双刃剑
——1997年“克隆”技术的发明
47.治疟神药青蒿素的发明
——中医药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作者介绍
文摘
《历史回眸·世界的精彩华章:改变世界的N个技术发明》:
  1.炼丹家的偶然发现所产生的重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发明与改良
  如果说的发明是源于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你会以为是天方夜谭,但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古代那些幻想“得道成仙”的帝王将相们常常令方士炼制“灵丹妙药”,而这些尽职的“化学家”在炼丹过程中虽没有炼成仙丹,却发明了。而且由于的独特作用,它很快就闻名于世,成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相当发达。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能制造出造型复杂、美观大方的大型青铜器皿了。春秋中期,中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到了春秋末年,铁制的农具和兵器也已得到普遍使用。
  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起,中国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药物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那种炼制所谓长生不老药的炼丹术在古代被称为方术,从事炼丹的炼丹家则被称为方士,后来被称为“道士”或“丹家”。
  虽然这些炼丹家始终未能炼出长生不老药来,但是在一次次冶炼中,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掌握了不少化学知识。这些炼丹家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把他们称为“古代的化学家”更为合适。在这些方士中,较为突出的有李少君、魏伯阳、刘安、葛洪等。正是这些炼丹家的工作,才发现了。
  现在我们知道,制造的主要原料为木炭、硫黄和硝石。
  硫黄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作石硫黄、留黄等。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后,就已在湖南的郴县发现了大量的硫黄矿。此后在我国北方、南方也多次发现大型硫黄矿。我国古籍中早提到“硫黄”的是《淮南子》一书(公元前150年前后)。这说明在当时古人对硫黄已有认识。在西汉末年问世的我国本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把石硫黄归人“中品药”的第三种,可见当时硫黄已被广泛用于入药。
  硝石是黑色里的氧化剂。它的化学成分是硝酸钾,受热能产生氧气,有很强的助燃作用。爆炸力的大小主要根据含硝量的多少来决定。迟在公元前后,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了硝,并能掌握利用它。古代人民在实践中慢慢发现硝石有消除积热和瘀血等医疗作用,便将它人药。《神农本草经》把硝石列入“上品药”的第六种。古代的炼丹家十分熟悉硝石的性能,常把硝石作为主要的氧化剂和溶剂。公元500年左右的炼丹家陶弘景就指出硝石有“强烧之,紫青烟起”的现象。
  唐朝初年,的药物学家孙思邈也炼过丹药。在他所写的《丹经》一书中,有一种“伏硫黄法”,记载着类似的方子。
  由于这种伏硫黄法经常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燃烧,烧伤炼丹者的手和脸,甚至烧掉炼丹房,因此古人明白了硫黄、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极易猛烈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制作时必须十分小心。
  经过一次次的爆炸起火,炼丹家们从初的恐惧中逐渐认识到:硫黄、硝石和木炭,如按比例配制,可制成会爆炸的“”。
  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以前。由于这种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作“黑”。
  虽是由炼丹家发明的,但炼丹家的本意是为了制作药物,他们并不希望它有强大的爆炸力和破坏力。可是当一旦为军事家们所知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明白,用制成的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于是军事家们不断探索研制,强化它的燃烧力和爆炸力。发明后,引起了武器制造的重大变革,逐渐由冷兵器时代进入了火器时代。
  唐朝末年,已开始用于军事目的,配制也更趋科学化。用硝石(硝酸钾)75%、硫黄15%、炭粉10%就可制成威力强大的。宋朝有个叫路振的人,他所著的《九国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哀帝时(904906),郑瑶攻打豫章(现在的江西南昌),他命令兵士“发机飞火”,烧了龙沙门。据考证,飞火是火炮一类的东西,是用制造的燃烧性武器。可见,当时已开始用于战争。
  到了北宋,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北宋初年开封设有“广备攻城作”(兵工厂),其中有专门生产的车间(窑子作)。它以为原料生产作战用的“烟球”、蒺藜火球和火炮等。配料除硝石、硫黄、炭粉外,还有油蜡、沥青、干漆、松香、黄丹、铅粉等。到了宋朝,人们发明了更多种类的武器,从初的燃烧型武器逐渐过渡到威力更大的爆炸型武器。
  1132年,南宋的军事家陈规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又发明了一种管状的射击型武器——火枪。这种火枪是用长竹竿做的,竹竿里面装满。打仗时由两个人抬着,点着了火发射出去。火枪的发明,可以说是火器史上的又一个新起点。
  除了用于战争外,还可用于生活、生产。据《武林旧事》《梦粱录》《事林广记》等书记载,在南宋、元朝时,人们已经用制造焰火,以燃放焰火的形式来欢庆节日。的性能和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古代人民利用它来开山、破土、采矿、筑路等,使其在生产劳动与和平建设中发挥威力。
  ……
序言
我一直对科技发展如何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充满好奇,所以当我在书店的科技类书架上看到《改变世界的N个技术发明》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封面上简洁的标题和作者名字,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反而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是用内容说话的。拿到手里,它的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开目录,看到那些耳熟能详又充满神秘感的技术名称,比如蒸汽机、电报、互联网,还有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心里就燃起了阅读的冲动。我知道,每一项伟大的发明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汗水,甚至冒险。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关键时刻,去理解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现代生活,是如何一步步被这些划时代的技术所铺就的。我期待着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这些技术诞生的时代背景,发明者们的奇思妙想,以及它们如何颠覆了旧有的世界秩序,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萦绕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惊叹于人类创造力的无穷无尽,也深感自己身处在一个多么幸运的时代。作者邱卫东先生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可能枯燥的技术史,讲述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火药和印刷术的章节,它们看似古老,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前者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后者则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解放。书中对每一项发明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原理的层面,更着重于它们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深远影响。我仿佛能看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轰鸣,听到信息时代的数据洪流,感受到每一次技术飞跃所带来的巨大变革。这本书让我对“发明”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工程师的实验室里的成果,更是人类在面对挑战、追求进步过程中,一次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与升华。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讲述他眼中人类文明的演进故事。邱卫东先生并没有采用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流畅、甚至带有一定文学色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技术画卷。我发现,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技术,在作者的笔下,都展现出了它们最初诞生时的那种震撼力。比如,对于蒸汽机,作者不仅仅解释了它的工作原理,更让我感受到它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演变成驱动整个工业革命的强大引擎,如何让工厂拔地而起,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书中对每一项发明的介绍,都充满了细节和故事性,让那些曾经沉寂在历史书本里的名字,瞬间鲜活起来。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过去对话,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发明家们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亲身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盛宴。作者在梳理那些“改变世界”的技术时,并没有按照简单的年代顺序,而是通过巧妙的章节编排,将相互关联、或者对后世产生连锁反应的技术发明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张张宏大的技术发展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失败、他们的成功,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比如,爱迪生在灯泡发明上的“千百次失败”,马可尼在无线电技术上的不懈探索,这些故事让我觉得,伟大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对目标的坚定信念。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它让我明白,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技术进步,都可能孕育出颠覆世界的力量,而每一个有梦想、有行动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改变世界的人。
评分《改变世界的N个技术发明》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科技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感到着迷,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些转折点归结于一系列关键的技术发明。它让我不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那些发明家的名字和年份,而是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又如何反过来深刻地重塑了那个时代乃至未来。书中对“发明”的定义,也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它不仅仅包括了物质层面的工具和设备,也包含了思想和方法的创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体会到,技术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巨大,它既可以带来便利和进步,也可能伴随着挑战和思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读后受益匪浅、且充满启发性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