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還原真實的美麗:攝影
定價:29.80元
售價:21.8元,便宜8.0元,摺扣73
作者:田勇
齣版社:吉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206108655
字數:
頁碼:1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科學技術是生産力。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産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開闢瞭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力地推動瞭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瞭與攝影相關的科普知識。
內容提要
攝影的發展、攝影收藏的興起等等為攝影事業帶來瞭無限的生機和成就,本書詳細介紹瞭攝影的一般基礎知識,還重點介紹瞭數碼攝影,同時還加入瞭很多過去攝影教材所沒有涉及的問題,如攝影節、攝影網站、攝影拍賣、攝影收藏等,希望讀者可以從中輕鬆獲得讓絢麗瞬間成為永恒的技巧。
目錄
章 讓瞬間定格成永恒——攝影
節 走近攝影
初識攝影
數字攝影
攝影的功能
第二節 從鏡頭裏看過去——攝影的曆史
暗箱的齣現
感光材料的靈感
攝影的誕生
第二章 攝影者的助手——照相機
節 認識照相機
什麼是照相機
照相機的使用
照相機的誕生
第二節 照相機的心髒——組成部件
鏡頭
光圈
快門
三腳架
調焦裝置
閃光燈
自動控製裝置
第三節 百花齊放的格局——分類
按用途進行分類
按畫麵規格進行分類
按取景方式進行分類
按照相機的快門種類進行分婁
按自動化程度進行分類
第四節 還原每一個笑臉——鏡頭
標準鏡頭
防抖動鏡頭
數碼鏡頭
廣角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
遠攝變焦鏡頭
超廣角鏡頭
微距鏡頭
特殊用途鏡頭
遠攝鏡頭
透視調整鏡頭
皮腔鏡頭
柔焦鏡頭
散焦鏡頭
第五節 照相機的革命——數碼相機
輕便型數碼相機
單反型數碼相機
後背型數碼相機
第三章 攝影中的重中之中——構圖與用光
節 攝影名作的密碼——攝影構圖
攝影構圖的元素
攝影構圖的要求
攝影構圖的技巧
經典攝影構圖
第二節 讓“光”為你服務——攝影用光
認識光的特性
自然光的運用
燈光的運用
第四章 攝影高手的必經之路——攝影實踐
節 彰顯美的自己——人像攝影
什麼是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使用的鏡頭
拍攝前的準備
第二節 與自然融為一體——自然風光攝影
第三節 讓工作不再單調——應用攝影
風景攝影
花卉攝影
雨景攝影
霧景攝影
雪景攝影
廣告攝影
新聞攝影
紀實攝影
科技攝影
影樓攝影
時裝攝影
第四節 不遺忘每一個角落——其他攝影
校園攝影
社會攝影
電視攝影
舞颱攝影
動體攝影
動物攝影
旅遊攝影
第五章 永恒經典——攝影名人名作
節 攝影名作欣賞
《鼕日暴風雪後初霽》
《愛因斯坦》
《東方紅》
《草原輕嵐》
《歡送誌願軍迴國》
《朝暉頌》
《信仰》
《鋪》
《安德烈》
第二節 攝影大師趣事
邁布裏奇
卡塞比爾
伯剋懷特
艾森斯塔特
邁登斯
佩恩
曼雷
尤素福卡什
吳印鹹
袁毅平
鄧偉
作者介紹
田勇,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在安徽省濉溪中學任教,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發錶過《讓歌聲在學生心中飛揚》《教學隨感三則》等學術論文近50篇。專著有:《低碳生活:為瞭我們的地球傢園》《低碳飲食:屬於你的綠色時尚新生活》《和爸爸媽媽一起綠色齣行》等。
文摘
《科普書未來的新科技·還原真實的美麗:攝影》:
8.使用相機後,必須檢查快門和自拍設備是否放鬆,因快門結構的核心機件是彈簧,彈簧緊張的時間過長,易使彈力減弱,影響快門速度的準確性。
總之,相機的種類很多,使用相機的方法也不盡同。使用相機時,先要查看相機的型號、鏡頭的規格、使用的方法等。新的相機都有說明書,要仔細閱讀,熟悉各部件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沒有說明書而不清楚的,要問清,切勿強行撥弄。在拍照前,還要檢查一下相機的附件帶全瞭沒有,甚至連膠片捲軸這類小件都要考慮周到,稍有疏忽便會影響攝影的講行。
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係統,是一種結閤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産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齣現瞭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孑L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1558年,意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瞭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隻能用於繪畫。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製齣瞭世界上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塗有感光性瀝青的锡基底版上,通過暗箱拍攝瞭一張照片。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瞭颱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製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齣清晰的圖像。
1841年光學傢沃哥蘭德發明瞭颱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未裝瞭世界上隻由數學計算設計齣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瞭世界上颱可搖攝150。的轉機。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瞭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傢馬剋斯威發明瞭世界上張彩色照片。
1860年,英國的薩頓設計齣帶有可轉動的反光鏡取景器的原始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1862年,法國的德特裏把兩隻照相機疊在一起,一隻取景,一隻照相,構成瞭雙鏡頭照相機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國的貝剋製成瞭雙鏡頭的反光照相機。
1866年德國化學傢肖特與光學傢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瞭鋇冕光學玻璃,産生瞭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
隨著感光材料的發展,1871年,齣現瞭用溴化銀感光材料塗製的乾版,1884年,又齣現瞭用硝酸縴維(賽璐照相機珞)做基片的膠捲。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産齣瞭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捲繞的“膠捲”。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瞭世界上颱安裝膠捲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使用瞭閃光燈。
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剋研製齣瞭世界上颱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階段中,同時還齣現瞭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萊卡的前身)、祿來、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産齣瞭小體積、鋁閤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滌蕩。書中的影像,沒有浮誇的技巧,沒有刻意的擺拍,更多的是一種順其自然,一種對生命本真的尊重。我特彆欣賞那種留白的處理,畫麵雖然簡潔,卻有著無窮的想象空間。它不是將所有信息一股腦地灌輸給你,而是邀請你去參與,去思考,去感受。在某些畫麵中,我看到瞭極緻的寂靜,那種仿佛能聽到呼吸聲的寜靜,讓我體會到一種久違的平和。而在另一些畫麵中,我又感受到瞭生命蓬勃的力量,那種在逆境中生長的頑強,又讓我充滿瞭力量。田勇先生的攝影,就像一位智者,他用鏡頭講述著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時間的故事,沒有說教,隻有引人深思的畫麵。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美”的定義。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是被動的接受者,是被時代的審美所裹挾。而這本書,則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內心深處對於真實之美的渴望。它讓我明白,美麗並非隻有一種模式,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瞬間,都可能蘊含著不被我們注意到的,卻無比珍貴的美麗。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哲學層麵的啓迪。我注意到,書中很多作品都捕捉到瞭非常微妙的情感瞬間,那種不經意間流露齣來的喜悅、憂傷、甚至是疲憊,都被攝影師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捕捉,需要極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更需要一種與被拍攝者心靈的溝通。我無法想象,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攝影師內心是懷揣著怎樣的情感,纔能讓鏡頭下的畫麵如此充滿生命力。它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一種共情,一種對個體生命獨特性的深刻理解。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轟炸,被各種“完美”的形象所包圍,反而失去瞭對身邊真實的、細微的美麗的感知能力。這本書,像一股清流,讓我重新找迴瞭那種靜下心來,去觀察、去體味生活的能力。我開始留意身邊的那些平凡人,那些平凡的場景,試圖從中發現那些被隱藏在喧囂之下的,屬於他們自己的,那份“真實的美麗”。這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迴歸內心的覺醒。
評分初讀這本書,我被它營造的氛圍深深吸引。整本書的色彩運用,光影的調度,以及構圖的精妙,都透露著一種高超的藝術功力。但是,支撐起這一切的,並非僅僅是技術上的精湛,更是一種深邃的思想。我反復閱讀瞭幾幅作品,它們似乎都有著一種超越時間的力量,仿佛穿越瞭曆史的長河,將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那些曾經激蕩的情感,凝固在瞭紙張之上。我特彆關注瞭書中對光影的運用,那種恰到好處的明暗對比,既增強瞭畫麵的立體感,又烘托齣瞭一種難以言喻的戲劇性。有時候,一束光,能夠勾勒齣人物的輪廓,讓他們的存在感更加鮮明;有時候,陰影,又能夠暗示著某種未知的過去,或者未來的走嚮。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敘事方式,它不僅僅是用畫麵說話,更是用情緒,用氛圍,去打動讀者的內心。我開始意識到,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魅力就在於它能夠以一種無聲的語言,去觸及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這本書,無疑是這一理念的絕佳實踐。它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更是一次關於“真實”與“美麗”的哲學對話,一次關於生命價值的深度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那種純粹的黑白影調,沒有一絲多餘的雜色,仿佛直接將我拉入瞭一個沉靜的藝術空間。封麵上“還原真實的美麗”這幾個字,帶著一種力量,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讓我立刻對它産生瞭好奇。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關於“真實”與“美麗”的討論,它們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張力?是那些被濾鏡修飾過的完美,還是那些帶著歲月痕跡卻飽含故事的臉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解讀和欣賞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或者被商業化審美所遮蔽的,真正動人的瞬間。攝影,作為一種記錄現實的媒介,往往是記錄者內心世界的投射。我很好奇,田勇先生是如何通過他的鏡頭,去“還原”那些在他眼中“真實”的美麗的?是捕捉稍縱即逝的光影,還是定格永恒的瞬間?是在宏大的自然風光中,還是在細微的人物情感裏?這種對於“真實”的探索,本身就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而“美麗”作為一種主觀的感受,又會因為“真實”而增添多少重量和深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讓內心的疑問得到解答,同時也讓自己的審美觀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翻開第一頁,不是華麗的序言,也不是繁瑣的介紹,而是一幅幅直擊人心的畫麵。我仿佛置身於一個被精心構築的視覺世界,每一張照片都在訴說著一個獨立的故事,卻又在整體上形成一種強大的敘事鏈條。我特彆喜歡其中幾幅描繪人物的作品,那種眼神裏的故事感,那種肢體語言的張力,讓我不禁駐足凝視,試圖去理解畫麵背後的人物經曆。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攝影師,就是那個能夠透過這扇窗戶,捕捉到靈魂深處最真實情感的人。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瞭許多“不完美”的麵孔,但正是這些“不完美”,纔顯得如此鮮活、如此動人。皺紋、斑點、粗糙的皮膚,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視為瑕疵的元素,在田勇先生的鏡頭下,卻成瞭訴說生命故事的絕佳注腳。它們並非醜陋,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美麗”,一種曆經風雨、沉澱歲月的痕跡。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追求的“美麗”,是否過於狹隘和單一?是否被大眾媒體所定義的“標準”所束縛?這本書,無疑是在挑戰這種刻闆印象,它提醒我們,真實本身,就是最動人的美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