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
定价:29.00元
作者:郑宇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378321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厦门青年科幻文学作者郑宇22万字长篇科幻悬疑小说《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完成于2006年11月,2009年9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多年未见的、不同凡响的科幻小说。这是作者精心构思、精心著作的一部作品,也是作者新科幻理念的产物。
内容提要
这部小说并非作者纯粹的向壁虚构,这是作者从1993年5期《奥秘》刊登的《四亿年前的人类化石之谜》一文得到信息,立足本土,原创思维,展开非凡的想象。蒲城南宋金代当时的县令叫马扬,小说主人公就叫马阳,这是对当年令人尊敬的马扬县令特别的尊重和别致的纪念。时间跨度,四亿年;地理跨度,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人物关系,好人坏人之间,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由于作者对古玛雅的特别尊崇,借助玛雅古书的独特破译,寻觅追踪四亿年前凶手的途径,穿越时间之门,千辛万苦,终找到凶手,制裁凶手。我蒙古毛乌素沙漠的遗迹,神秘的地洞,远古的文物,提供沟通古玛雅的信息。玛雅幽深漫长的隧道,奇异悬浮的金字塔,凶猛的剑齿虎,四亿年前奥陶纪鲜活的三叶虫……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作者高超的笔触将一系列看似无关的线索,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般,一步步咬合,引导着读者深入迷雾的核心。从一开始对主角内心挣扎的细腻描摹,到后续情节中突如其来的反转,每一个转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绝不拖泥带水,却又留足了让你屏住呼吸的时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无论是阴郁的城市角落,还是空旷荒凉的郊外,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紧张感,仿佛能透过纸页蔓延出来,让人手心冒汗。读到一半时,我甚至需要放下书本,整理一下思绪,因为故事抛出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但所有的碎片最终都能被巧妙地串联起来。这种智力上的挑战与满足感,是很多同类作品难以企及的。它不是那种靠廉价的惊吓堆砌起来的快餐读物,而是一部需要你全神贯注、细细品味的工艺品,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充满了匠心。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人物塑造上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阅读这类题材的预期。主角并非那种脸谱化的英雄,他的动机、他的缺陷、他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都描绘得入木三分,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光辉与阴影。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煎熬与坚持,他所做的每一个艰难抉择背后,都有着沉甸甸的重量。而配角的刻画同样精彩,他们各自都有着自己隐藏的动机和不为人知的过去,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持续保持在高位。特别是那位亦正亦邪的侦查员,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带着一种不确定的能量,让人无法完全信任,也无法轻易放下警惕。作者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我们跟随人物一同成长、一同犯错,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读完之后,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依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仿佛他们是真实存在过一样。
评分对于一个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罕见的“后劲”。通常读完一本精彩的书,情绪会在合上的那一刻达到顶点并迅速消退,但这本书的讨论空间极大,引人深思。它所探讨的核心议题——关于正义的模糊边界、关于系统性的失误、关于个体在巨大洪流中的选择——这些宏大命题并没有在故事结束时得到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相反,它将这些难题抛给了读者,让你在接下来的几天甚至几周内,还会不自觉地回味某些片段,试图从自己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遍整个事件链。这种持久的思考惯性,是衡量一部真正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故事,更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秩序有了更深一层的怀疑与理解。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近乎诗意的冷峻。它的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即便是描述最残酷的场景,作者也能找到一种克制而优美的表达方式,避免了流于俗套的血腥描写。大量的环境细节描写,比如光线的变化、气味的残留,都成为了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只是背景板,而是情节本身的一部分,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我注意到作者在构建对话时非常讲究“留白”,很多关键信息是通过人物的停顿、眼神的交流来传递的,这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参与感,因为你必须自己去填补那些未被说出口的部分。这种精致的文字打磨,让这本书拥有了超越一般情节小说的文学价值,值得反复推敲,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美感和哲理。
评分这部作品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时间”这一概念的探讨,尽管它可能不是直接的科幻题材,但那种对历史沉淀和瞬间爆发力的掌控,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叙事的格局。作者似乎在暗示,我们所处的“现在”,不过是无数个微小决策累积的必然结果,而揭露真相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与过去的较量。叙事结构上,它采用了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不同时间点的场景切换得异常流畅,有时只是一个物品的特写,或者一句不经意的对话,就能将你从当前的困境中猛然拉回到某个关键的过去瞬间。这种对时间刻度的灵活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使得“等待”和“追寻”的主题被放大到了极致。它迫使读者去思考,历史的真相究竟是被遗忘,还是被精心隐藏起来,等待着被唤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