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
定价:59.00元
作者:陈学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0100661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已成为今天人类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重要的课题,能否对此做出正确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类究竟往哪一个方向发展,以及究竟如何发展,也就是说,直接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在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之交,世界历史出现了的严重曲折,即原先凯歌行进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潮,而原先矛盾重重的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生机。面对这一历史的倒转,不要说西方政要和右翼思想家一改昔It的悲观,以为历史已经终结,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Ft子即将来临,就是我们这里一些人也动摇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迷惘和彷徨。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一下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当今资本主义的现实有着切身体验的西方左翼思想家对当今资本主义的种种批评,倾听一下发自资本主义内部的“另一种声音”,确实是非常有益的。
目录
前 言
导论
章 西方的五位思想家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批评
一、德里达:“当今的资本主义满目皆是黑暗、威胁与被威胁”
二、詹姆逊:“宣告资本主义和市场体系决定性胜利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
三、哈贝马斯:“西方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失去了方向感和自信心”
四、吉登斯:“我们所生活的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失控的世界”
五、乔姆茨基:“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恐怖主义国家”
第二章 西方活跃的五大思想流派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批评
一、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主要源自于资本主义的牛产方式”
二、后殖民主义:“美帝国主义正逐步演变为文化帝国主义”
三、世界体系分析学派:“现代世界体系正处于结构性危机之中”
四、依附理论学派:“当今资本主义正面临着有可能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样一个挑战”
五、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方’的资本主义机体实际上是十分虚弱的”
第三章 西方富有代表性的两家左翼杂志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批评
一、l999年的《每月评论》和《新左派评论》:“我们当今面对的资本主义是一个被剥去了一切人性伪装的资本主义”
二、2000年的《每月评论》和《新左派评论》:“资本主义正把一种‘新的恶毒形式’不知不觉地安置在当代世界”
三、2001年的《每月评论》和《新左派评论》:“资本主义统治之进行全球治理是不可能的”
四、2002年的《每月评论》和《新左派评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五、2003年的《每月评论》和《新左派评论》:“美国正借用军事铁拳头来支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第四章 西方世界批评当今资本主义的十部代表作
一、《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美国模式的车身光彩夺目掩盖不了并不强劲的发动机”
二、《赌场资本主义》:“美国世纪将会悲哀、痛苦地结束”
三、《资本主义黑皮书》:“资本主义已经到达了它穿越历史盲目飞行的终点”
四、《资本主义的幽灵》:“把主义的崩溃解释成是资本主义的胜利是一种错误”
五、《反资本主义宣言》:“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与整个星球相对立的制度”
六、《资本的帝国》:“美帝国主义的存在就意味着‘无限战争”’
七、《反对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行将穷尽它一切存在的理由”
八、《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疯狂逻辑》:“资本主义全球化这部机器留下了巨大的灾难和沟壑”
九、《资本》:“资本的结构性危机正自我暴露为统治的真正危机”
十、《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我们不能把帝国的败落视为偶然,而应视其为必然”
第五章 西方左翼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当今的资本主义是否经过自我调节已成了人类美好的制度
二、当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能医治百病的神丹妙药?
三、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是值得我们照搬效法的一种政治体制吗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个书名直指核心,让我联想到一种结构性的、无可逃避的危机感。我推测,这本书的作者群必然会聚焦于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和“不平等”这两个核心议题。金融资本是如何一步步脱离实体经济,演变成一种近乎形而上学的力量,操控着全球的资源分配?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诸如“次贷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等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而不是将其简单归咎于监管不力。从左翼视角来看,这些危机往往被解读为资本内部矛盾的总爆发,是系统自我净化的残酷过程。同时,贫富差距的拉大,不仅仅是收入问题,更是政治权力的重新配置。我希望作者们能展示出,巨额财富如何转化为对民主进程的渗透和控制,使得任何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变得寸步难行。这种对“权力-资本”同构关系的深刻揭示,是理解当代困境的关键。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瓦解过程的描述,即它如何从一种经济政策,演变成一种深入个人心灵的生存哲学,使得人们主动接受自己的“被剥削”地位。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选得真是高明,充满了宿命论的张力。我猜想,这本书里探讨的重点,必然是围绕着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性展开的。左翼思想家们,他们向来不相信市场机制的自我修正能力,总是强调结构性的不平等和剥削是内嵌的,而非偶然的失误。因此,我预感这本书不会过多纠缠于某次具体的经济衰退或是某项具体的政策失误,而是会深入到资本逻辑本身。他们可能会探讨当代金融资本是如何超越实体经济,成为一个自我循环、自我强化的系统,而这种超前发展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想想看,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悲剧,在于其对自身技术能力的过度迷信,忘记了自然规律的冷酷。同理,当代资本主义是否也陷入了一种对金融工程和数据驱动的盲目崇拜?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些思想家如何解释全球化背景下的权力重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与民族国家之间的权力消长。书中是否会引用如福柯对权力运作的分析,或是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来揭示当代消费主义和信息流是如何成为新的社会控制工具,将大众导向一种“舒适的麻木”状态,从而无法察觉那块巨大的冰山正在逼近?这种对意识形态控制的深刻剖析,比单纯的经济模型分析要来得更有穿透力。
评分读到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一本充满激情与悲观主义色彩的作品。西方左翼的传统,向来不吝啬于对既有秩序进行彻底的、近乎毁灭性的批判。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充满辩证法的方式,去解构当代资本主义那些光鲜亮丽的表象。比如,它如何处理“创新”与“停滞”的悖论?资本主义承诺了无限的进步,但当利润率下降,是否只能诉诸于金融泡沫或军事化来维持其运转?我想看到作者们如何将对劳工权益的关注,扩展到对“自然权利”的关怀。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也是技术傲慢对自然的无视。当代资本主义对环境的掠夺性,是否也是这种傲慢的延续?如果书中能够将环境危机视为资本积累的必然副产品,而不是外部冲击,那这本书的分析框架就非常扎实了。而且,左翼思想的魅力在于其对“解放”的想象。尽管作者们可能对当下的困境持悲观态度,但我更希望看到他们能提供一种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激进愿景——一种不同于现有范式的、真正平等的、可持续的社会组织形式的蓝图,哪怕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起点。
评分这本聚焦于“西方左翼”视角的书,想必会带着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来审视当下。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瞬间,是镀金时代奢华与残酷并存的缩影,这与我们当下的情景何其相似——科技光环下隐藏的巨大社会裂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对“全球南方”或边缘地区被剥削状态的批判视角,因为西方左翼思想的深度,往往体现在其对帝国主义遗产和全球不平等的持续关注上。这本书是否会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如何通过“债务陷阱”、“结构调整”等方式,将剥削链条延伸到全球范围?此外,左翼思想对“共同体”和“社会连带”的强调,在日益原子化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我希望书中能探讨,如何在消费主义和技术隔离的时代,重新构建起抵抗性的公民社会和互助网络。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对西欧或美国资本主义的批判,那它的视野就显得不够宏大。只有将“冰山”理解为全球性的、生态性的、历史性的综合体,这本书的论述才能真正配得上这个引人注目的书名。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引人深思,光是“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这个比喻,就让人立刻联想到那种带着盲目自信与不可避免的灾难感。我猜想,作者一定是想用这种极端的历史事件来映射我们当下所处的经济体系——一个看似强大、无坚不摧,却在内部孕育着致命缺陷的庞然大物。从西方左翼思想家的视角来审视当代资本主义,这本身就提供了一个极具批判性的棱镜。我期待看到他们如何解构那些被主流经济学奉为圭臬的叙事,比如关于“效率”、“增长”的绝对神话,以及财富分配不均的系统性根源。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批判如何在新的技术革命和金融化浪潮下获得新生,比如“异化劳动”在算法控制和零工经济中的新变种。更重要的是,这种批判不应止于理论的阐发,而应指向现实的紧迫性。冰山在哪里?是气候危机、债务泡沫,还是日益加剧的社会撕裂?这本书如果能精准地指出这些结构性问题,并提供一种基于深层历史唯物主义的洞察,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份对当代社会病灶的诊断书。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种超越日常喧嚣的、冷静而深刻的剖析,帮助我理解我们是如何,以及为何会朝着一个似乎注定要撞上障碍的方向全速前进的。这种对历史宿命感的文学化处理,让我对书中对未来前景的预测充满了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