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DK 决战:中南解放战争 1949~1950 9787208146204 上海人民出版

RTDK 决战:中南解放战争 1949~1950 9787208146204 上海人民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立昕 著
图书标签:
  • 解放战争
  • 中南战役
  • 军事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历史研究
  • 1949年
  • 1950年
  • 国民党
  • 共产党
  • 战略战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204
商品编码:29610534659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决战:中南解放战争 1949~1950

定价:58.00元

作者:金立昕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2081462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作者、军史专家刘统说,《决战》比《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还好看!他说,写《决战:东北解放战争1945~1948》的时候,纯粹是有感而发的写作。刘统能写能说,开讲座从来不用讲稿。他的讲座《*一生中zui黑暗的时刻:长征路上的戏剧性转折》在微信上疯狂转载,阅读量10万 。

内容提要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军90周年献礼书“解放战争”系列之一。丛书总策划刘统,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热卖读书《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作者。此为《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讲述了第四军向中南六省进军并势如破竹地取得胜利的全过程。1949~1950年,第四军由北平南下渡江,解放武汉三镇;争取程潜,和平解放长沙;挺进湘西,围歼白崇禧主力;向广东进军,把红旗插上五羊城;追歼余汉谋集团,解放广西全境;筹划渡海登陆,顺利解放海南全岛。

目录


章 北平高干会议 ……………………………… 1
东北军平津休整———、罗荣桓忙得不可开交———改编傅作义部队的曲折———迎接中央进京———中央军委下令四野“兵出湘鄂赣”———指战员的思想状况———召开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反复强调团结问题———罗荣桓严厉批评无无纪律现象———北平高干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2章 四野准备南下 ……………………………… 27
国共开始北平和谈———企图卷土重来———李宗仁幻想“划江而治”———二野、三野整装待发———四野加紧南下的各项准备———涉及方方面面的粮草、运输、卫生、经费问题———中央和各解放区的支持———抢运金银物资———李宗仁呼吁美援碰壁———崩溃前夕的国民党众生相———毛指示要“把军队变成工作队”———四野调整编制,充实力量———、罗荣桓下达南下命令

第3章 先遣兵团南下 ……………………………… 55
邓、陈毅建议抽派40万东北军主力提前南下———四野先遣兵团正式成立———萧劲光、解方拟订从豫西大道进击方案———刘伯承、邓的不同意见———毛指示先遣兵团首长:“一切依刘邓意旨行动”———信阳解放轻而易举———萧劲光、陈伯钧指示部队不要轻敌———中央煞费苦心争取桂系———先遣兵团原地待机———钳制白崇禧部于武汉地区

第4章 安阳攻坚 ………………………………… 73
毛指示:安、新之敌由东北部队附带扫清———对第42军军长吴瑞林面授机宜———安阳战斗首战不利———刘兴元、吴瑞林检讨伤亡大的原因———、罗荣桓重申“四快一慢”——— 改进战术,消除顾虑———工兵巧克护城河———特等功臣赫贵顺———安阳守敌无一漏网———认真执行城市纪律———安阳军民喜庆解放

第5章 新乡受降 …………………………………93
冉影冒险进入新乡———李辰熙犹豫不决———攻心为上———施以强大的军事压力———新乡守军终于接受和平改编———安、新战役胜利结束

第6章 南下大进军 ……………………………… 105
“爬也爬到江南去”———白崇禧调整华中南部署———四野前委对进军中南的形势分析———毛制定向全国进军的战略规划———四野各兵团挺进长江北岸———、萧克向中央军委汇报南下进军的经验和问题

第7章 四野渡江 ………………………………… 125
白崇禧收缩防线———毛指示四野提前渡江———43军兵分多路袭歼江北之敌———黄石港守军起义———解放武汉三镇———严格执行入城纪律———军委表扬警备武昌的53师

第8章 张轸兵团起义 ……………………………… 139
张轸其人其事———我党对张轸的争取———王树声、宋任穷说:“看来张轸很滑头!”———邓子恢指示:好在武汉解放时起义———“忠厚长者”差点被“小诸葛”一网打尽———起义被迫提前———走向新生

第9章 克服粮荒 ………………………………… 155
诱歼白崇禧的计划没有实现———毛电询进击宋希濂的时机———严重的粮荒问题———四野推迟作战时间———筹粮是当务之急———精简笨重装备———短期休整,以利再战

0章 不顺利的宜沙、湘赣战役(一) ……………………… 171
宋希濂北上抢粮———四野制定宜沙、湘赣战役计划———艰难的进军———47军首战失利———激战镇境山———38军迂回长江南岸———宋部主力乘夜暗逃脱———战后的经验总结

1章 不顺利的宜沙、湘赣战役(二) ……………………… 187
桂系势力江河日下———白崇禧决心与解放军对抗到底———四野制定湘赣战役作战计划———白崇禧部主力先期撤退———43军奔袭奉新、高安扑空———各兵团全力追击———桂系主力再次撤退,跳出我军包围圈———四野领导人酝酿下一步作战计划———湘赣战役未抓住敌人的原因及教训

2章 长沙和平解放……………………………… 205
湖南省工委对程潜开展争取工作———程潜的“战犯”顾虑———章士钊转达毛的希望———陈明仁的“三怕”———李明灏秘密来到长沙———长沙和平解放———追击叛逃部队———长沙起义的重要意义

3章 确定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 ……………………… 221
阐述华中局工作方针———毛制定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宜沙、湘赣战役中我军暴露出的问题与教训———、邓子恢报告部队疾病情形———暑期休整开始了———兵强马壮运动———部队再次轻装———针对南方作战特点的技战术训练———40天休整的非凡意义

4章 三路南进 ……………………………… 235
四野进军前的反思与整顿———顾祝同部署国民党军反攻———准备再次诱敌北进———毛指出:白崇禧是“中国境内个狡猾阴险的军阀”———三路南进部署终形成

5章 衡宝战役之挺进湘西 ………………………… 255
迎接第二军西进———湘、赣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国民党内部众叛亲离———李宗仁怒斥———毛向全国祝捷———中南我军蓄势待发———3兵团进击湘西———花桥歼灭战———包围芷江———追歼岩脚之敌———切断白崇禧部西逃入黔的退路

6章 衡宝战役之围歼白崇禧主力 ……………………… 271
中路军向衡宝地区推进——— 白崇禧拒绝放弃衡阳———我军拔除衡阳外围据点———桂系主力集结衡宝公路准备决战———、邓子恢指示各军暂勿南进———135师无意间楔入敌后———西路军掉头东进———白崇禧被迫改变计划———毛指示不要轻敌———林、邓下令全线追击———围歼桂系精锐主力四个师———五峰山区捉俘记———衡宝战役的辉煌胜利

7章 向广东进军 ……………………………… 297
蒋、桂、粤三方在保粤问题上的争论———白崇禧部入粤无望———余汉谋不情愿地就任华南军政长官———中央解决广东问题的初方案———陈赓、郭天民直言陈述部队的困难———毛同意推迟南进时间———成立新的华南分局———主持召开赣州会议———进军广东的各方面准备工作———中央军委批准广州战役计划

8章 红旗插上五羊城…………………………… 317
跨越五岭山脉———扫荡粤北之敌———曲江守敌不战而逃———127师佛冈攻坚———提出暂时不占广州———东路军领导人的不同意见———毛几经权衡,确定按原计划占领广州———余汉谋集团弃城西逃———“海珠桥血案”———解放广州

9章 追歼余汉谋集团…………………………… 335
毛指示:务不使粤敌逃入广西———陈赓命令4兵团昼夜追击———4军一马当先,控制了敌人西逃的通道———李成芳军长判定敌人是在向雷州半岛逃跑———毛再次指示4兵团乘胜追击———两阳追歼战———广东战役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第20章 进军广西 ……………………………… 347
桂系残部退守老巢———白崇禧拼凑实力,企图顽抗到底———毛催促四野进军广西——— 、邓子恢确定作战计划———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解决胜利前夕部队指战员的思想问题———白崇禧赴渝调停蒋、李之争———桂系集团的行动方案

第21章 激战粤桂边 ……………………………… 363
13兵团直插桂北———白崇禧令主力秘密南移———四野指挥员调整广西战役部署———激战粤桂边———南路军首战告捷———382团活捉张淦———白崇禧残部向钦州逃跑———我军全力追歼———广西全境解放———林、谭、萧电慰粤桂前线指战员

第22章 筹划解放海南岛…………………………… 387
薛岳奉命防守海南岛———5兵团提出初步作战方案———毛担心重蹈金门失利覆辙———派四野作战处副处长赴三野调查经验———渡海登陆准备工作遇到巨大困难———毛同意推迟进攻海南作战时间———邓华、赖传珠、洪学智坚持认为偷渡是一个好办法———广州作战会议———海南岛战役方针的确定

第23章 偷渡成功 ……………………………… 403
参战部队开进集结地点———深入进行思想动员———征集船只———动员船工———海上大练兵———小木船打败大军舰———薛岳加紧岛上“清剿”———琼纵告急———15兵团决定3月初实施偷渡———批偷渡部队首战告捷———解放涠州岛———邓华总结偷渡经验———第二批偷渡部队成功登岛———毛高度评价379团9连1排海上作战的英勇事迹———四野首长嘉勉登陆部队

第24章 跨海之战 ………………………………431
薛岳在海南的垂死挣扎———邓华决定提前实施主力登陆计划———强渡琼州海峡———“土炮艇”近战国民党军旗舰———381团1连坚守风门岭105高地———40军、43军合围美亭之敌———进攻海口———追歼逃敌———海南岛解放———中南解放战争的胜利

参考书目 …………………………………… 447
中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 451
后记………462

作者介绍


金立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研究与编纂。

文摘


序言



《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 烽火燎原,逐鹿中南——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 1949年,对于中国的历史而言,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年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席卷全国之际,一场更为艰苦卓绝、意义深远的战役在中南地区徐徐展开。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政治意志、人民力量与历史潮流的碰撞。《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一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重回那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峥嵘岁月,深入剖析在这片广袤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抵抗,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的宏大叙事,人民的真实写照 中南地区,地域辽阔,山河壮丽,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1949年至1950年间,这里成为了国民党政权最后一道坚固的防线,也成为了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要冲。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战役的数字和军事部署,而是力图展现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解放军跨越长江,乘胜追击的战略大跨越,到在中南地区各地的艰苦卓绝的攻坚战,每一个章节都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与汗水。 书中将详细描绘解放军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包括地形复杂、敌人据点顽固、后勤补给线拉长等挑战。我们将看到,在解放军钢铁般的意志和高昂的士气面前,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士气日益低落。本书将深入挖掘不同战役的细节,例如,解放军如何运用灵活的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如何通过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的抵抗意志,争取和平解放;如何在新建立的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赢得民心。 更重要的是,《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将把目光投向那些默默无闻但却至关重要的力量——人民。书中将穿插讲述普通农民、工人、学生、妇女等各阶层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他们是解放军的坚强后盾,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军运送弹药、粮食,他们积极组织起来,配合解放军的行动,甚至踊跃参军,投身到解放事业中。正是这种鱼水情深,人民的支持,成为了解放军战无不胜的坚实根基。本书将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和详实的史料,展现人民力量的伟大,以及他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战略的深邃洞察,决策的智慧光芒 中南解放战争的胜利,绝非偶然。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导和灵活机动的军事决策下取得的。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思想。我们将看到,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根据全国的战略形势,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 书中将重点解读解放军在中南地区的战略部署,例如,解放军如何集中兵力,形成优势,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如何通过运动战,调动敌人,瓦解其兵力部署;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例如,在平原地区如何运用机械化部队,在山区如何发挥游击战的优势。 同时,本书也将探讨政治与军事的有机结合。在中南地区,国民党政权腐朽统治的积弊已深,民心尽失。解放军进入中南后,如何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开展土地改革,如何争取和团结各阶层人士,争取和平解放,都是至关重要的政治任务。本书将深入分析解放军如何通过政治宣传、群众工作,赢得民心,从而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双重瓦解国民党政权的抵抗。 历史的经验与启示,当下中国的精神坐标 《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宝贵经验的总结和对当下中国的深刻启示。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伟大壮举。 书中将通过对战役进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坚定不移的政治领导的核心作用,以及将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对于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对于思考当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将带领读者思考,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无数革命者前赴后继?是什么样的智慧,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饱受战乱的国家,能够迅速凝聚起来,迈向新的发展? 书写历史,致敬先辈,展望未来 《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史学巨著。它将以严谨的史料考证、生动的人物刻画、深刻的战略分析,为读者呈现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对中南解放战争的伟大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将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更坚定的信念,将对人民的伟大力量有更真切的感受。 本书将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一次对革命先辈的深情致敬,也是一次对我们国家发展历程的深邃反思。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更加坚定地前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是一段属于中国的史诗,一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辉煌篇章。打开《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您将与历史同行,感受那个伟大时代的脉搏,理解新中国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RTDK 决战:中南解放战争 1949~1950》引起了我的兴趣,特别是“RTDK”这个缩写,让我充满好奇,它究竟代表着什么?是某个军事组织?某种战术代号?还是作者原创的某种体系?我希望书中能够对此有清晰的解释,并深入探讨其在中南解放战争中的实际应用。1949年至1950年,是中国大地发生巨变的两年,中南地区的解放更是关键的一步。我期待这本书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我展现那段历史。是否会涉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者揭示一些被忽视的历史细节?我想知道,在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决战中,有哪些智谋较量,有哪些艰难抉择,有哪些令人感动的瞬间?作为一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我对它的学术严谨性和史料真实性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成为一本真正有分量的历史读物,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军事史,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战术很感兴趣,这本《RTDK 决战:中南解放战争 1949~1950》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会很扎实。封面上的“决战”二字,预示着书中必然会有很多精彩激烈的战斗描写,我希望作者能够还原那些关键战役的宏大场面,从战前的谋划、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到战后的影响,都能有细致入微的刻画。比如,书中会不会深入分析当时双方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优势劣势,以及将领们的临场指挥艺术?我特别好奇在解放中南这一重要区域的过程中,国民党军队是如何一步步溃败的,解放军又是如何以劣势装备却能屡屡以少胜多的?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战例分析,让我们这些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与智慧?一本优秀的军事历史著作,不仅仅是记录史实,更应该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解放战争的书,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够深入,不够立体。《RTDK 决战:中南解放战争 1949~1950》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于“RTDK”这个术语的解释,它是否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战略战术体系,或者是一种军事理论?如果作者能够详细阐述这一体系在中南解放战争中的运用和成果,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1949年至1950年,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时期,中南地区的解放更是具有战略意义。书中对这一时期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联动是否有深入的分析?例如,解放军是如何在后勤补给、情报工作等方面做得更好的?又是如何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士气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是一部既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微观细节的著作,让读者能够全面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暗红的背景色,搭配金色的书名“RTDK 决战:中南解放战争 1949~1950”,还有那印着战旗的图案,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略带粗糙,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光是翻看目录,那些地名、战役名称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中南解放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入解读,毕竟那段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后续中国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949年到1950年,这短短两年,是多少英雄儿女浴血奋战,多少历史事件在这里交织碰撞?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紧张与激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品,品质上我还是比较放心的,希望能带来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书号是9787208146204,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几个信息让我对它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信心。我关注的是,书中对于1949年至1950年中南解放战争的叙述,是否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很多时候,历史的记载会聚焦于宏大的战略层面,但我想知道更多的是普通士兵的经历,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什么样的?书中是否会穿插一些感人的故事,描绘那些为了解放事业而牺牲的战士,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理想?此外,对于战争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也希望能有所涉及。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的重塑。这本书能否展现出解放战争在中南地区如何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面貌,人民的生活又是如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人民、关于时代的史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