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恐怖的理论: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
定价:25.80元
售价:18.8元,便宜7.0元,折扣72
作者:张相轮著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902204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我国九部委颁布的《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指出:“大力宣传和普及自然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基本常识,包括各种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的科学解释,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有关知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科学成因,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等,促进社会公众建立起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
为了贯彻这一纲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由林德宏教授主编的《科学大视野丛书》。这套丛书选取当代一些重大而民众又应当了解的科学问题,进行通俗的介绍,叙述科学理论建立、探索、完善的历史过程,深入浅出的解释科学发现的内容,使读者扩大科学视野,收到生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激发读者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数学推理可以保证我们由正确的前提出发得出推理,但谁能保证前提正确?如果前提不正确,推论必然是荒谬的。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次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但次,都被证明是无根据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流逝的时光永不复回,正因为如此,新的美景正不断被创造出来。人类的头脑是有限的,但它却能反映和包容无限的宇宙登信息。智慧的头脑也是宇宙的产物,但在这有限的“一”中,饮食了无限的“多”。天上星曾被人们想象为生命的“神仙”。这种关于“天堂”的富有魅力的想象表明人类的一种祈盼——未来会更美。
序
引言:热与人类
1. 机械论的宇宙
2. 熵和热寂说
3. 宇宙真的会热寂吗
4. 爱因斯坦眼中的宇宙
5. 恒星和星系是怎样“死灰复燃”的
6. 宇宙是复杂的
7. 热寂说会复活吗
后记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到“恐怖的理论”这几个字,立刻就能感受到它非同寻常的吸引力。我不是物理学家,对“熵增加”这个概念也只是停留在模糊的印象中,知道它大概和混乱、无序有关。但是,当它被加上“远离”这个动词,并最终指向“热寂说”时,整个概念就变得生动而又令人不安起来。“远离”这个词,给我一种宇宙仿佛在进行某种自觉的、不可逆转的迁徙,而它迁徙的方向,却是走向一个彻底的虚无,一个万物归寂的终点。“热寂说”的字面意思就足够让人联想到一片死寂的宇宙,没有温度,没有变化,一切都沉寂在永恒的黑暗中。这种对宇宙终极命运的设想,既带来了科学上的理性推导,又引发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我很好奇,这本书将如何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熵增的原理,以及为何熵增最终会导致热寂。它是否会引用一些具体的科学实验或观测数据来支撑其观点?它又将如何处理这种看似悲观的理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以及人类的价值所带来的冲击?这个9787539022048的书号,标记着这本书的身份,也暗示着它所承载的知识的重量。
评分“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仅仅是书名,就足以让我脑海中涌现出波澜壮阔的宇宙画面。我不是物理学专家,但“熵”这个词语总是让我联想到混乱、无序和时间的流逝。而“增加”则直接点明了其方向性,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更令人着迷的是“远离”这个动词,它让我想象宇宙本身似乎在进行一场巨大的、无声的“迁徙”,远离着某种我们可能视为“好”的状态,走向一种必然的“坏”的结局。这种拟人化的想象,虽然不严谨,却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兴趣。而“热寂说”,则将这种恐惧推向了顶点。一个宇宙最终归于寂灭,温度均匀如一,再无能量的流动,也就意味着一切活动的停止,一切生命的终结。这是一种何等令人绝望的终局?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深入浅出地阐释熵增的原理,又是如何一步步引导读者走向对热寂说的理解。它是否会引用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推导?它又将如何处理这种哲学层面的恐惧和科学事实之间的张力?这个ISBN:9787539022048,背后一定隐藏着作者对宇宙最深沉的思考。
评分我通常不太会去主动阅读关于物理学或者宇宙学的书籍,因为觉得这些内容太过专业和枯燥。但是《恐怖的理论: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这个书名,却像一股神秘的力量,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直接说“物理学”或者“宇宙学”,而是用“恐怖的理论”来包装,这一下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谁不喜欢听一些“恐怖”的故事呢?何况还是关于我们所处的整个宇宙的。然后是“熵增加”,这个词我虽然听过,但总觉得离我的生活有点远,好像是书本里的公式和概念。但是和“远离”这个词结合在一起,“熵增加远离”听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仿佛宇宙本身在主动地、有方向地朝着某个不可知的远方“逃离”,逃离的轨迹又是那么的令人不安。“热寂说”更是直接点出了终点,一个所有能量都均匀分布,温度趋于绝对零度,一切生命活动都停止的宇宙。想到这里,我的内心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寒意,同时也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了解这个“恐怖的理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又是基于什么样的科学基础。这个带有9787539022048的书号的书,会是我重新认识宇宙的开端吗?我期待它能用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为我揭示宇宙的终极命运。
评分我之所以会被《恐怖的理论: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和哲学深度。首先,“恐怖的理论”几个字,就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联想到那些可能颠覆我们常识、带来深刻思考的科学或哲学观点。接着,“熵增加”这个相对专业的物理学概念,与“远离”这个充满动态感的词语结合,创造出一种宇宙正在进行某种不可逆转的“逃离”的意象,这种意象极富想象空间。而“热寂说”则直接点明了这种“逃离”的最终目的地——一个万物归于寂静、能量均匀分布、再无生命迹象的宇宙终局。光是这几个词的组合,就足以引发我对于宇宙终极命运的无限遐想和一丝丝的恐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阐释熵增的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导向热寂说的。它是否会以一种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解释这些看似深奥的科学概念?它又将如何探讨这种对宇宙终极命运的预判,对我们人类个体存在的意义所带来的影响?这个ISBN:9787539022048,如同一个标记,预示着一段关于宇宙最深刻谜团的探索之旅。
评分在众多的图书中,《恐怖的理论: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这个书名,无疑是最具冲击力和哲学深度的。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直白,而是用一种充满悬念和诱导性的语言,迅速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恐怖的理论”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预示着某种可能颠覆我们固有认知、带来深刻反思的内容。而“熵增加”,这个在物理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在“远离”这个词的修饰下,显得更加具有动态性和宿命感。我开始想象,宇宙是否真的在进行一场漫长的“逃离”?它又在逃离什么?这种“逃离”的终点,便是“热寂说”所描绘的那个冰冷、寂静、一切活动都将归于停歇的宇宙。光是想到这个画面,就足以让人感到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对宇宙整体命运的深切忧虑。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用严谨的科学逻辑,来阐释熵增原理,并将其与热寂说联系起来。这本书是否会挑战我们对生命、对意义的普遍理解?它是否会让我们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获得一种对宇宙更深刻的认识?这个9787539022048的书号,仿佛是一个开启宇宙终极奥秘的钥匙,我已迫不及待想要翻阅。
评分当我看到《恐怖的理论: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听起来太有意思了!”。我不是物理学专业的,所以“熵增加”这个词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化的认知,知道它与混乱和无序有关。但是,“远离”这个词的加入,一下子让这个概念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宇宙本身正在进行一场漫长的、不可逆转的“逃离”,逃离什么呢?是逃离生命?是逃离能量?是逃离一切我们珍视的事物?而“热寂说”则直接描绘了这场逃离的终点——一个冰冷、寂静、万物归于死寂的宇宙。这种描述,既有一种科学的冷静,又有一种哲学的悲凉。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把这些宏大的概念,用一种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清楚。它会像讲故事一样,一步步引导我走进宇宙的终结?它是否会提出一些令人警醒的观点,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个9787539022048的书号,仿佛是一个通往未知宇宙深处的入口,我准备好去探索了。
评分第一次接触到“熵增”这个词,是在大学的物理课上,当时老师用相对抽象的语言来解释它,我只能勉强理解其大致含义,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的无序度(熵)总是趋向于增加。但“恐怖的理论”这个书名,却赋予了它一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力。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定律,而是被提升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哲学层面。而“远离”这个词,更是点睛之笔,它让我想象宇宙仿佛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在有意地“远离”某种状态,但它远离的方向,却是走向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终点——热寂。热寂,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冰冷和绝望。想象一下,当宇宙中的所有能量都均匀分布,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所有的运动都停止,所有的生命都消失,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没有光明,没有声音,没有温度,什么都没有。这是一种彻底的虚无,一种对存在本身的否定。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我心中播下了对宇宙终极命运的深刻忧虑。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所追求的一切,是否都只是在熵增的洪流中挣扎,最终都将归于虚无?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揭示这种“恐怖”背后的科学逻辑,以及我们是否能够在这种逻辑面前找到一丝慰藉,或者,仅仅是更深刻的理解?这个书号9787539022048,似乎也承载着作者对这一宏大命题的探索。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恐怖的理论: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这个书名时,我的大脑几乎立刻就宕机了。首先,“恐怖的理论”这几个字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暗示着某种颠覆性的、可能会带来不安的知识。然后是“熵增加”,这是一个我一直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知道它与混乱和无序有关,但具体理解却总觉得隔靴搔痒。而“远离”这个词,更是让我脑海里闪过无数画面,仿佛宇宙本身正在进行一场宏大的、不可阻挡的逃离,逃离什么?逃离生机?逃离意义?最终,所有线索都指向了“热寂说”。热寂,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冰冷的绝望,想象一个宇宙最终温度均匀,一切活动都停止,再也没有能量的流动,也就意味着生命的彻底终结。这种对宇宙终极命运的描绘,既让我感到一种深切的恐惧,又有一种奇特的、超越现实的哲学思考。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把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我能够理解的、并且能够引起我共鸣的语言。它会是纯粹的科学科普,还是会融入更多的哲学思考?它会让我对宇宙产生更深的敬畏,还是更深的恐惧?这个9787539022048的书号,仿佛预示着一段充满未知和震撼的阅读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带有一种哲学思辨的深度和对宇宙终极命运的探讨。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它,第一眼就被“恐怖的理论”这几个字抓住了眼球。熵增,这个概念在物理学中一直是绕不开的迷思,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事物会逐渐走向混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远离”,这个词语则赋予了熵增一种动态的、似乎是主动的意味,让人不禁联想到宇宙正在进行一场漫长而不可逆转的“逃离”,逃离什么?逃离秩序,逃离有序,最终逃离一切生命和意义的存在。而“热寂说”,更是将这种对宇宙终结的预想推向了一个极致的冰点,一个万物归于死寂、能量均匀分布、再无变化的永恒寒冬。光是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足以勾起我无穷的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画面:宏伟的星系逐渐冷却,黑洞蒸发殆尽,一切物质和能量都失去了存在的张力,只剩下冰冷、寂静和虚无。这种对宇宙终极命运的想象,既令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又有一种奇特的、超越生死的宁静感。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深奥的物理概念与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恐惧联系起来的,又是如何通过“理论”来描绘这一场注定到来的“终结”的。这本书的书号是9787539022048,这个数字似乎也暗示着它所承载的知识的重量和科学的严谨。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或者至少,能够激发出我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恐怖的理论:熵增加远离和热寂说”——书名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张力。首先,“恐怖的理论”这个组合,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的内容绝非等闲之辈,它可能触及到一些我们不愿面对但又无法回避的真相。“熵增加”作为一个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往往与混乱和无序的趋势联系在一起,而“远离”这个动词,更是将这种趋势赋予了一种动态的、甚至可以说是“主动”的色彩,让人不禁联想到宇宙正在不可阻挡地“逃离”某种我们可能认为是积极的状态,走向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未来。而“热寂说”,则直接揭示了这种“逃离”的终极宿命:一个一切能量均匀分布、温度趋于绝对零度、再无生命迹象的宇宙。这种对宇宙终极命运的描绘,既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又带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足以让人在感到一丝寒意之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以一种既科学又富有文学性的方式,来阐释熵增的原理,以及它与热寂说之间的必然联系。它是否会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来解读宇宙的宏大图景?它又将如何引导读者去思考,在这样一种宿命面前,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这个9787539022048的书号,似乎在宣告着一本关于宇宙最深层秘密的书籍的到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