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一个文艺浪子游走世界的不正经思想录——在路上,体味自由,寻找信仰,发现自我
定价:38.00元
作者:李大卫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404502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个文艺浪子游走世界的不正经思想录
★在路上,体味自由,寻找信仰,发现自我
内容提要
咀嚼东西方文明成果,品味的艺术盛筵,倾听来自历史的回声。本书是作家、文学评论家李大卫行走于欧美各国之际创作的游记、文学随笔的集结。涉及欧美各国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睿智幽默、见解犀利直接,在当今文坛的一片靡靡之音中爆发出一种难得的质疑之声。在多年游走于外的漫游生涯中,李大卫依然保持着特立独行的思考和怀疑精神,文章既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更不乏反思当下文化现状的“热血告白”。书中有对中外文化历史的咀嚼,有对山川风景的感怀,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是作者在多年漫游生活中的积淀和感悟。
目录
编 一个人的博物馆
物馆
天堂的滋味
只要一文钱
记忆之所
蒙娜丽莎――没了
展示天窗
重返卢浮宫
人之外是更大的历史
巨兽的万神殿
艺术敬老院之与时俱进
艺术中心还是连锁超市
上得殿堂,下得广场
鸟卜美利坚国运
让他们爱艺术
第二编 叙事的拐点
细节中的魔鬼
汽车的口音
你曾经是谁
资产阶级的审慎趣味
思想家的肉身
让他们开汽车
龙生凤
叙事中的“拐点”
洛丽塔与蝴蝶
铸犁为剑
历史暂停之处
三脚恋
北非猫影
鲨鱼和黑天鹅
君子未必远庖厨
都市行者
远道而来的说书人
狼图腾
替古人担忧
中产阶级的情趣教练
六条腿的更好
给文化
也是一种忏悔录
时间深处的避难所
作家在行动
失忆的城市
酿制群星
唐人街大巴的故事
真实的谎言
大象,大象
英国伤病员
艺妓的眼睛和蘑菇云
蝶变
戒之在色
懒汉的修养
误会了
异类的眼光
东方独角兽
第三编 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
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
老鼠大厨
灾难之后
马路超女
巴别塔的猫、狗和猴子
我们身后,洪水滔天
捕鲸记
第四编 巴别塔的猫
运河人家和房价
要爱国,就会有牺牲
巴别塔的猫
明朝还有哪些事儿
慕尼黑的救赎
跟着乔治华盛顿看纽约
我也不高兴
我们的遗产
作者介绍
李大卫,当代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现在北京、纽约两地居住,在《新世纪》周刊、财新网等知名媒体撰写文化评论。曾在《花城》、《人民文学》、《大家》、《钟山》等杂志上发表小说,其极具个性、风格怪异的小说很快就引起了文坛上的广泛关注,受到一大批文学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喜爱,作品《出手如梦》获得了1996《小说选刊》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集梦爱好者》。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刚开始翻阅时,我有点担心这会是一本矫揉造作的“文青自嗨”之作,毕竟“文艺浪子”这个标签有时候会显得过于浮夸。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了。作者的文字虽然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对世界的某种疏离感,但其根基却是非常坚实的——那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关怀。他笔下的世界是流动的,人物是鲜活的,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一个个散落的、真实到有点粗粝的瞬间。例如,他对不同文化中“时间”概念的观察,就极其精妙,让人意识到我们被时间线牵着走的焦虑是多么受限于自身的文化框架。这种观察力,体现出他“游走世界”绝非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把自己放进去体验。更妙的是,他的“不正经”总是在关键时刻,用幽默和自嘲化解了可能出现的说教意味,使得整本书读起来轻松愉悦,像是在听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在壁炉边,用沙哑的声音跟你讲述他那些奇遇。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可信度和亲近感。
评分这书的标题就带着一种洒脱劲儿,光是“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这句口号,就足够让人心头一动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人生一个稍微有些迷茫的关口,总觉得被日常琐事缠绕得喘不过气。翻开它,仿佛立刻被一股清新的风卷走,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允许卸下所有包袱,去往任何一个地图上只有个模糊标记的地方。作者用他那“文艺浪子”的视角,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描绘出一种近乎诗意的、带着点叛逆的色彩。他不是在写攻略,也不是在记录流水账,他是在跟我们分享一种生活态度——用最低的成本去体验最高的精神满足。比如他写在某个偏僻小镇上,为了换取一顿饭,如何用一个即兴的故事打动了一个老妇人,那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的、不掺杂功利的情感交流,读起来让人心底一暖,也忍不住反思自己如今的社交方式是不是太过功利和冰冷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逃逸舱”,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暂时逃离自己被驯化已久的生活轨道,去触摸那种久违的、野性的自由。那些散落在字里行间的“不正经思想”,其实都是对主流价值观温柔而坚定的反驳,让人会心一笑,然后若有所思。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那就是“回味悠长”。它不像那些热门的旅行指南,读完后你可能就扔在一边,期待下一本爆款。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对日常琐事的看法。那些关于“信”的探讨,或许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它引导你去思考,你到底愿意相信什么?是银行账户的数字,还是陌生人眼中的光芒?作者那种对“在路上”状态的执着,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概念。家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坐标,而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构建的、内心的宁静之地。读到最后,我甚至有些不舍,仿佛刚刚结束了一段真实的旅程。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教你如何去旅行,而在于它教你如何以旅行者的姿态,去面对你生活中的每一天。它让我明白,即便是最平淡无奇的一天,只要用对的心态去体验,也能尝到某种“天堂的滋味”,即便那滋味,可能只需要“一文钱”的勇气去换取。
评分这本书的笔触,有一种老派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又不失现代的清醒和自嘲。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游走于世俗边缘却又紧紧拥抱生活本质的叙事方式。他似乎对一切都抱持着一种既不完全相信也不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游离感,恰恰最贴合“浪子”的身份。读到他描述如何在异国他乡,仅凭着一股韧劲和几个零碎的词汇,解决燃眉之急的窘境时,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那不是教科书里教的生存技巧,而是真正活在世界之中的鲜活经验。他似乎总能从最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中,提炼出哲学的金子。比如他写在某个海边,看日落时,如何理解“存在”的虚无与丰盈。他的文字有着一种老电影般的颗粒感,不加修饰,直击人心。很多旅行文学都倾向于歌颂风景的壮阔,但这本书的重点显然在于“在路上”这个状态本身,以及通过这种状态所激发的内在对话。它更像是一本心灵的速写本,记录的不是目的地有多美,而是抵达目的地的过程如何雕刻了灵魂的纹理。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信”(也许是信仰,也许是信任)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更柔软、更具弹性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自由”的重新定义。我们总以为自由是拥有选择权,是财务上的无忧无虑,但作者却展示了另一种可能:真正的自由,或许是内心对物质依赖的彻底松绑。他用“一文钱”来象征这种低欲望的哲学,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观念。读着他描述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却获得了最丰富的体验时,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那些为了维持某种“体面”而做出的妥协。作者的文字中有一种近乎禁欲主义的美感,他把生活的重心从“拥有”转移到了“感受”上。这种感受是多维度的,包括了饥饿的滋味、异乡的孤独、陌生人的善意,以及在迷路时忽然捕捉到的星空。这些体验,远比一顿昂贵的晚餐来得深刻和持久。他不是在鼓吹贫穷,而是在提倡一种精神上的富足,一种不被既定规则束缚的生存方式。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清晰地看到自己被生活打磨得还剩多少棱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