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9787113112714

(教材)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97871131127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紫婷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实验教程
  • 教材
  • 电子技术实验
  • 9787113112714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电路
  • 实验
  • 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112714
商品编码:2962844034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教材)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29.00元

售价:21.2元,便宜7.8元,折扣73

作者:王紫婷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131127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随着电子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内容、设计、分析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技术系统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本书在传统电子技术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EDA技术与创新综合性实验,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综合来分析设计典型电子电路。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介绍电子技术中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常用电子仪器;第2章介绍**仿真软件EWB与Multisim9的使用与典型电路分析方法;第3章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第4章介绍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第5章介绍三个典型的创新与综合实验。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高等学校信息类、控制类、微电子学专业编写,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了解电子新技术的应用领域,学会使用新的工具、新的设计方法去设计新型的电子电路和电子产品。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工类、电子类电子技术实验课教材或课程设计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关实验课程教材和参考书,亦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子技术基础与仪器 1.1 测量技术基础 1.1.1 测量及其重要意义 1.1.2 电子测量的任务与内容 1.1.3 电子测量的特点 1.1.4 电子测量的方法 1.2 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1.2.1 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 1.2.2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1.2.3 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3 误差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1.3.1 测量误差 1.3.2 误差的表示方式 1.3.3 误差的性质与分类 1.3.4 测量结果的评论 1.4 测量数据处理 1.4.1 有效数字 1.4.2 数字修约(舍入)规则 1.5 信号发生器 1.5.1 信号发生器的概述 1.5.2 通用信号发生器 1.6 电子示波器 1.6.1 电子示波器概述 1.6.2 通用示波器 1.6.3 VP-5220D踪示波器 1.6.4 数字存储示波器 1.6.5 KENWOOD-DCS-7020数字存储示波器第2章 EDA设计软件 2.1 EWB软件介绍 2.1.1 EWB的软件界面简介 2.1.2 元件库栏 2.1.3 实验流程 2.1.4 实验举例 2.2 Multisim 9软件介绍 2.2.1 主界面 2.2.2 文件基本操作 2.2.3 元器件基本操作 2.2.4 文本编辑操作 2.2.5 图纸标题栏编辑 2.2.6 子电路创建 2.3 Multisim 9电路创建方法 2.3.1 元器件 2.3.2 电路图 2.4 Multisim 9操作界面 2.4.1 Multisim 9菜单栏 2.4.2 Multisim 9工具栏 2.4.3 Multisim 9仪器仪表栏 2.5 Multisim 9仪器仪表的使用 2.5.1 数字万用表(Multimeter) 2.5.2 函数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 2.5.3 瓦特表(Wattmeter) 2.5.4 双通道示波器(2 Channel Oscilloscope) 2.5.5 四通道示波器(4 Channel Oscilloscope) 2.5.6 伯德图仪(Bode diagram Plotter) 2.5.7 频率计(Couter) 2.5.8 数字信号发生器(Word Generator) 2.5.9 逻辑分析仪(Logic Analyzer) 2.5.10 逻辑转换器(Logic Converter) 2.5.11 IV分析仪(IV Analyzer) 2.5.12 失真度仪(Distortion Analyzer) 2.5.13 频谱分析仪(Spectrum.Analyzer) 2.5.14 网络分析仪(Network Analyzer) 2.5.15 仿真Agilent仪器 2.6 实验举例第3章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3.1 放大电路实验 3.1.1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3.1.2 利用EDA软件设计单管放大电路 3.1.3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 3.1.4 射极跟随器 3.1.5 差分放大电路实验 3.1.6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 3.1.7 LA4100集成功率放大器简介 3.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3.2.1 模拟运算电路 3.2.2 有源滤波器 3.2.3 电压比较器 3.2.4 波形发生器 3.3 直流稳压电源 3.3.1 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3.3.2 集成稳压器 3.3.3 串联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调试 3.4 高频电子电路实验 3.4.1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3.4.2 模拟乘法器实现调幅与检波实验 3.4.3 集成锁相环路的研究第4章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4.1 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及设计 4.1.1 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4.1.2 CMOS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4.1.3 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4.2 组合逻辑电路功能测试及设计 4.2.1 组合逻辑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4.2.2 加法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4.2.3 数据选择器的设计和应用 4.2.4 译码器电路及其应用 4.2.5 编码器的设计及应用 4.3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和应用 4.3.1 触发器的设计及应用 4.3.2 触发器的扩展及应用 4.3.3 时序逻辑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4.3.4 计数、显示、译码电路综合应用 4.3.5 中规模移位寄存器 4.3.6 555定时器实验 4.4 D/A、A/D转换电路及其应用 4.4.1 D/A转换电路及其应用 4.4.2 A/D转换电路及其应用第5章 创新与综合实验 5.1 基于16位凌阳单片机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5.1.1 实验内容与任务要求 5.1.2 项目工程背景 5.1.3 实验目的 5.1.4 实验原理 5.1.5 实验报告要求 5.1.6 考核方法 5.2 电子秒表设计 5.2.1 实验内容与任务要求 5.2.2 项目工程背景 5.2.3 实验目的 5.2.4 实验原理 5.2.5 实验报告要求 5.2.6 考核方法 5.3 增益自动切换的低频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的软件设计与硬件制作 5.3.1 实验内容与任务要求 5.3.2 项目工程背景 5.3.3 实验目的 5.3.4 实验原理 5.3.5 实验报告要求 5.3.6 考核方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从原理到实践,构筑坚实的电子技术基础 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电子技术作为驱动现代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通信、计算,还是能源、医疗,无不与电子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知识,不仅是工程师的必备技能,更是未来创新者的基石。本书《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正是一本旨在帮助您从理论走向实践,系统构建坚实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指导用书。 为何选择《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在众多的电子技术类书籍中,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实验教程”的定位。理论知识固然是基础,但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学习更是如此,许多概念和原理,只有通过亲手搭建电路、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才能获得深刻的体会和领悟。《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正是以此为核心,将抽象的电子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让您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成长。 本书的编写力求做到: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每一项实验都紧密围绕着相关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展开。在开始实验之前,会对涉及的理论概念进行简要回顾和讲解,帮助您温故知新,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实验过程中,您将有机会亲眼验证这些理论,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本书的实验设计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从最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识别与使用,到简单的电路搭建,再到复杂的集成电路应用,逐步深入。每一个实验都建立在前一个实验的知识基础之上,确保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贴近实际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的设计不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更注重模拟真实工程应用中的常见电路和问题。通过完成这些实验,您将接触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详细的操作指导: 为了让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本书对每一个实验都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电路图、元器件清单以及注意事项。无论是电路的连接、仪器的使用,还是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都力求清晰明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惑。 深入的实验分析与思考: 实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搭建和观察,更在于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本书引导您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的差异,并鼓励您提出改进方案。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成为一名优秀电子工程师的关键。 本书内容概览: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涵盖了电子技术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系。以下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模块: 第一部分:基础电子元器件及电路分析 电阻、电容、电感: 您将学习这些基本元器件的识别、参数测量、特性曲线绘制,以及它们在直流和交流电路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阻网络的简化方法,电容和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容抗和感抗),以及它们在滤波、耦合等方面的应用。 二极管: 学习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理解其单向导电性。实验将涵盖二极管的整流电路(半波、全波)、稳压电路(稳压管)等基本应用,让您直观感受二极管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方面的作用。 三极管(BJT)与场效应管(FET): 这是半导体器件的核心。您将学习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实验将重点放在它们作为开关和放大器方面的应用,例如搭建单管放大电路,观察其放大作用,并学习如何进行偏置设置以获得最佳性能。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本书通过设计包含电阻、电容、电感和电源的组合电路,让您亲手测量各支路电流、各元件电压,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加深对这些基本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部分:常用模拟电子电路 放大电路: 学习不同类型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您将掌握放大电路的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重要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并了解不同组态的优缺点。 运算放大器(Op-amp): 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功能最强大的器件之一。本书将介绍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各种经典应用电路,如反相放大器、同相比例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通过这些实验,您将深刻理解运算放大器“理想”特性的强大之处,以及它们在信号处理、滤波、信号生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滤波电路: 学习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您将通过实验测量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理解截止频率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特性的滤波器。 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是产生周期性信号的关键。本书将介绍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等基本类型,让您了解振荡产生的条件,并能搭建并测量不同频率和波形的振荡信号。 第三部分:数字电子电路基础 逻辑门电路: 学习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和特性。您将通过实验验证这些逻辑门的真值表,并学习如何使用它们组合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 学习如何根据逻辑功能需求设计组合逻辑电路,例如译码器、编码器、多路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实验将引导您从逻辑表达式到电路图的设计过程,并通过搭建实际电路来验证其功能。 时序逻辑电路: 学习触发器(SR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您将了解触发器作为数字电路基本存储单元的作用。 计数器与寄存器: 学习异步计数器和同步计数器的设计与应用,以及移位寄存器等。这些电路是实现数字系统时序控制和数据存储的关键。 数码显示: 学习如何使用七段数码管等显示器件,并将其与译码器、计数器等电路结合,实现简单的数字显示功能。 第四部分:专题实验与综合应用 传感器与信号采集: 介绍一些常用的传感器(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并指导您如何将这些传感器接入电路,采集实际环境中的物理量信息。 简单电源电路设计: 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稳压电源,包括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等几个关键环节。 集成电路的应用: 介绍一些常用的集成电路(如定时器555、特定功能的模拟/数字IC)的应用,并通过实际实验来展示它们强大的功能和便捷性。 简单系统集成: 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常见电路模块后,本书将引导您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设计和搭建一些简单但具有实际意义的电子系统,例如简易报警器、自动开关灯、简易信号发生器等。 实验必备工具与元器件: 本书的实验设计考虑了教学实验室的普遍配置,通常需要以下基本工具和元器件: 实验箱/面包板: 用于搭建电路,方便连接和修改。 直流稳压电源: 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函数信号发生器: 提供各种频率和波形的交流信号。 示波器: 用于观察和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波形,分析信号特征。 万用表(数字或模拟): 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参数。 常用电子元器件: 各类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如运放、逻辑门、定时器等)、LED发光二极管、开关、按键等。 导线、烙铁、焊锡(用于部分固定连接的实验)。 如何从本书中获得最大价值? 1. 认真阅读理论部分: 在开始每个实验之前,务必仔细阅读相关的理论讲解,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预期的结果。 2. 按部就班地操作: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每一个连接的正确性。 3.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关注电路工作时的各种现象,如LED是否点亮,波形是否符合预期,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等。 4.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仪器,精确测量各项参数,并详细记录。 5. 深入分析实验结果: 将实验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来源,思考原因。 6. 积极思考与总结: 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完成实验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关键知识点和收获。 7. 大胆尝试与创新: 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后,可以尝试对电路进行适当的修改,观察其性能变化,培养创新意识。 结语: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手册,它更是您通往电子技术世界的钥匙,是您从理论学习者蜕变为实践工程师的桥梁。通过本书,您将不仅学习到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更重要的是,您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拿起本书,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电子技术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蓝白相间的配色给人一种专业而稳重的感觉,书名《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几个大字印刷清晰,旁边辅以国际标准书号,这让我对它的正规性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拿在手里,触感温润,纸张的厚度适中,翻阅时不会轻易撕裂,印刷字体也相当规整,排版上看起来条理清晰,能够预见到内容会是结构化的,而不是那种随意堆砌的文字。我尤其喜欢封面上的那种淡淡的哑光质感,不像有些书那样容易留下指纹,这对于经常需要在实验室翻阅的书籍来说,细节之处见真章,也暗示了编著者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有着细致的考量。整体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作为一本实验教程,这样的外观和触感,能让人在开始学习之前就产生一种期待感,仿佛已经准备好要踏入一个严谨而有趣的电子世界,去探索那些神奇的电路原理和实际操作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部分,也提供了很具指导性的建议。它不仅仅是让你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理解和分析实验结果。书中会引导你思考实验数据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可能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比如元器件的误差、测试仪器的精度等等。这种分析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此外,书中还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图表绘制技巧,这对于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都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这本书的设计理念,是希望通过实验,让读者不仅仅掌握操作技能,更能培养一种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远远超出了仅仅学习一个实验的范畴,更像是在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在我看来,是相当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逻辑的。从最基础的电子元件介绍,到复杂的集成电路应用,层层递进,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难以理解的概念。每一章节的开篇,都会对本章的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进行清晰的概述,这为我理解后续的操作步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在讲解每个实验时,不仅仅是给出操作流程,还会附带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回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某个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时,书中会先简要回顾一下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再给出具体的接线和调试方法,这样一来,我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书中的插图和电路图都非常清晰,标示明确,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地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不会因为图纸的模糊不清而感到困惑。

评分

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实验步骤描述得非常细致,甚至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对于每一个连接点、每一个元器件的安装方向,都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并配有相应的图示,这对于初次接触电子实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书中还对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预警和指导,比如在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信号异常,书中会提示可能的原因,并给出排查的思路,这大大减少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败感,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这本书在实验材料的准备方面,也提供了详细的清单,方便读者提前采购,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的尴尬。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还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思考,比如在完成基本实验后,会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路或者相关的延伸实验,这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实验学习推向更深层次。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直接、清晰的方式来传达信息。这种风格对于一本实验教程来说,至关重要。在解释复杂的概念时,书中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恰当的比喻,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同时,书中对术语的定义也相当严谨,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在引用一些专业知识的时候,也考虑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接受能力,有时候会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来介绍,先讲基础,再逐步深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复杂的知识。这样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