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主要性狀數據集
:40.00元
售價:29.2元,便宜10.8元,摺扣73
作者: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著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0920762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主要介紹瞭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的耕地質量狀況。按照兼顧土壤類型、行政區劃、地貌類型、地力水平等因素的原則,在該區域共遴選瞭23862個評價樣點,並對數據進行瞭集中審查,建立瞭規範化的耕地資源屬性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根據土壤發生學分類,按照土類、亞類、土屬整理匯編瞭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數據集。數據涵蓋有有效土層厚度、耕層厚度、耕層質地,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效銅、有效鋅、有效鐵、有效錳、有效硼、有效鉬、有效硫和土壤ph等數據項。
前言
一、土類
黃褐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棕壤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褐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紅粘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新積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風沙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粗骨七拼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石質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潮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砂薑黑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草甸鹽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堿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水稻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二、亞類
黃褐土-典型黃褐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黃褐土-白漿化黃褐土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狀
……
剛收到這本《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主要性狀數據集》,還沒有完全細讀,但光是目錄和引言部分就讓我眼前一亮。它所聚焦的“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恰恰是中國農業的命脈所在。小麥和玉米的輪作是一種非常經典的農業實踐,但在不同地理、氣候、土壤條件下,其對耕地質量的影響也會韆差萬彆。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嘗試用“數據集”的形式,係統地梳理和呈現這些“主要性狀”。我特彆關注它對於“主要性狀”的定義和選擇,是僅僅包含最基礎的理化指標,還是已經深入到瞭生物學指標,比如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酶活性等方麵?如果是後者,那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就非常可觀瞭。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不同區域、不同年份、不同管理措施下的數據對比,這樣纔能更清晰地展現齣耕地質量的變異性和演變規律。我設想,這份數據集或許能成為很多研究的起點,比如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對耕地質量的影響,或者評估氣候變化對耕地承載能力的影響等等。作為一名對中國農業發展充滿期待的讀者,我迫切地想看到這份數據集能為我們揭示怎樣的“耕地密碼”。
評分看到《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主要性狀數據集》的標題,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幅華北廣袤的田野圖景。這本數據集的價值,在我看來,在於它能夠將那些抽象的“耕地質量”概念,轉化為具體、可量化的“性狀”數據。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界定“主要性狀”的?是根據它們對小麥和玉米産量和品質影響的顯著程度,還是在土壤健康、生態功能方麵的代錶性?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關於土壤有機質、速效養分、pH值、陽離子交換量等基礎指標的細緻數據,同時也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反映土壤結構穩定性和生物活性的指標,例如土壤容重、團粒結構百分比、甚至是一些關鍵微生物的豐度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或許能夠揭示齣在長期的小麥玉米輪作模式下,耕地質量正在發生哪些不易察覺但卻至關重要的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紮實的數據庫,為未來更精細化、可持續的耕地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也為研究作物生長與土壤環境之間的復雜關係提供豐富的素材。
評分拿到《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主要性狀數據集》這本書,我最先被其嚴謹的科學態度所吸引。從書名來看,這並非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而是一份經過大量田間調查、實驗室分析和數據整理的學術成果。作為對土地科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以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耕地質量性狀數據呈現齣來。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研究區域的選擇依據,以及數據采集的具體方法和質量控製流程,這對於評估數據的可靠性至關重要。我對那些能夠直觀反映耕地“健康狀況”的指標尤其感興趣,比如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通氣性、以及是否含有對作物生長不利的物質。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圖錶、麯綫或者空間分布圖,將數據可視化,那就更好瞭,能夠幫助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些信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枯燥”的數據堆砌,更能從中解讀齣華北平原耕地質量的現狀、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方嚮。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關注農業科技進展的愛好者,我對“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主要性狀數據集”這本書感到非常好奇。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從書名和 ISBN 號(9787109207622)就能感受到其厚重和專業。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關於華北地區小麥玉米輪作模式下,耕地質量的關鍵性狀的詳實數據。要知道,這個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産區,耕地質量的任何細微變化都可能對全國的糧食安全産生顯著影響。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土壤肥力(如有機質含量、氮磷鉀的有效性)、土壤結構(如容重、孔隙度、團粒結構)、土壤水分狀況(如持水量、導水性)以及土壤pH值等方麵的權威數據。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性狀在小麥和玉米生長周期中的動態變化規律,以及不同輪作模式對這些性狀的長期影響。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基於這些數據的模型或分析,那就更好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預測耕地質量的變化趨勢,並為製定科學的耕地管理策略提供依據。我堅信,這樣一份高質量的數據集,對於科研人員、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以及政策製定者來說,都將是一份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農業發展的老讀者,對《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主要性狀數據集》這本書的齣現,我感到由衷的興奮。這本書所覆蓋的“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正是我們國傢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而“耕地質量主要性狀數據集”,則意味著它將提供一份詳實、科學的“診斷報告”。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這一區域耕地在長期作物輪作下的“健康狀況”有一個係統性的梳理。這意味著需要包含一係列關鍵的土壤理化指標,例如有機質含量、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有效性、土壤pH值、陽離子交換量等。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涵蓋一些更深層次的指標,比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等,這些指標往往更能反映耕地的長期可持續性。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不同年份、不同地塊、甚至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數據對比,那就更能體現其研究的價值。我期待這份數據集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當前華北耕地質量的現狀,發現潛在的問題,並為製定更科學、更有效的耕地保護和改良策略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從而為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做齣貢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