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6G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
定价:35.00元
作者:上官子昌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9858
适读人群 :本书内容,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G101系列国标图集已全面修编,16G101系列图集已于2016年9月出版上市。修编后的16G101系列图集是对国家现行标准内容的落地、细化、延伸和补充。每册图集均包含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部分内容。为了迎接新的挑战,从事平法钢筋工作的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本套丛书正是考虑到广大工作者提高能力的迫切需要而编写的,包括《16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钢筋翻样方法与技巧(第二版)》、《钢筋连接方法与技巧(第二版)》、《钢筋工程常用数据速查(第二版)》。
本书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01-1》《16G101-2》《16G101-3》三本新图集以及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20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本书内容,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1平法基础知识1
1.1平法的基本概念1
1.216G101平法图集简介2
1.2.1平法图集类型与内容2
1.2.2平法图集适用范围3
1.2.316G101平法图集与11G101系列图集的区别3
2独立基础7
2.1独立基础平法识图7
2.1.1平面注写方式7
2.1.2截面注写方式18
2.2独立基础钢筋构造20
2.2.1普通独立基础钢筋构造20
2.2.2杯口独立基础钢筋构造24
3条形基础30
3.1条形基础梁平法识图30
3.1.1平面注写方式30
3.1.2截面注写方式34
3.2条形基础底板平法识图35
3.2.1平面注写方式35
3.2.2截面注写方式38
3.3条形基础钢筋构造39
3.3.1基础梁端部钢筋构造39
3.3.2基础梁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42
3.3.3基础梁箍筋构造44
3.3.4基础梁侧部筋、加腋筋构造47
3.3.5条形基础底板配筋构造50
3.3.6条形基础底板不平时钢筋构造55
4筏形基础57
4.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58
4.1.1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方式58
4.1.2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61
4.2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66
4.2.1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方式66
4.2.2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68
4.3筏形基础相关构造平法识图72
4.3.1后浇带HJD72
4.3.2上柱墩SZD73
4.3.3下柱墩75
4.3.4基坑76
4.3.5窗井墙76
4.4筏形基础钢筋构造77
4.4.1基础次梁端部钢筋构造77
4.4.2基础次梁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78
4.4.3基础次梁箍筋、加腋筋构造80
4.4.4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钢筋构造82
4.4.5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构造90
4.4.6筏形基础相关构件钢筋构造识图97
5平法柱104
5.1平法柱的识图105
5.1.1列表注写方式105
5.1.2截面注写方式108
5.2柱构件钢筋构造110
5.2.1KZ、QZ、LZ钢筋构造111
5.2.2地下室KZ钢筋构造121
6平法剪力墙124
6.1剪力墙构件的平法识图124
6.1.1列表注写方式124
6.1.2截面注写方式130
6.1.3剪力墙洞口表示方法132
6.1.4地下室外墙表示方法134
6.2剪力墙构件的钢筋构造136
6.2.1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136
6.2.2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142
6.2.3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构造145
6.2.4剪力墙连梁、暗梁、边框梁钢筋构造150
6.2.5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157
7平法梁161
7.1平法梁的识图161
7.1.1平面注写方式161
7.1.2截面注写方式170
7.2梁构件钢筋构造172
7.2.1楼层框架梁KL钢筋构造172
7.2.2屋面框架梁WKL钢筋构造179
7.2.3框架梁、非框架梁钢筋构造182
7.2.4悬挑梁的构造185
7.2.5框架扁梁节点构造189
7.2.6ZHZ、KZL钢筋构造193
7.2.7井字梁JZL的配筋构造197
8平法板199
8.1平法板的识图199
8.1.1有梁楼盖板的识图199
8.1.2无梁楼盖板的识图205
8.1.3楼板相关构造的识图209
8.2楼板的钢筋构造211
8.2.1有梁楼盖楼(屋)面板配筋构造211
8.2.2有梁楼盖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217
8.2.3悬挑板的钢筋构造217
8.2.4板带的钢筋构造219
8.2.5楼板相关构造钢筋构造223
9板式楼梯234
9.116G101-2图集的适用范围234
9.1.1现浇混凝土楼梯的特点234
9.1.2现浇混凝土楼梯的分类234
9.1.3板式楼梯235
9.2板式楼梯的识图236
9.2.1楼梯的分类237
9.2.2平面注写方式250
9.2.3剖面注写方式251
9.2.4列表注写方式252
附录1混凝土保护层小厚度254
附录2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255
参考文献256
我购买这本书,是想对建筑钢筋的平法规则有更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在识图方面。作为一名初入建筑行业的学生,我对钢筋图纸上的各种符号和标注总是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来建立起扎实的识图基础。它确实对各种钢筋构件的表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比如梁、板、柱、墙的配筋形式,以及各种附加钢筋、构造钢筋的标注。然而,在实际的读图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在书中没有详细解释的细节,或者是一些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特殊情况。这本书对于这些疑难杂症的解答似乎不够全面。比如,在某些复杂的节点,或者是在不同规范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显得比较模糊。我希望它能更深入地剖析一些常见的识图难点,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基本规则的罗列上。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为了提升自己钢筋算量的能力,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更有效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准确的钢筋算量是控制项目成本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个造价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这本书的标题中有“算量”二字,这让我对它寄予厚望。书中确实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钢筋算量规则,也给出了几个简单的例子。但是,这些例子都过于简单,无法反映实际工程中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多层搭接、弯钩处理、以及各种异形构件的钢筋计算,这些复杂情况在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软件进行高效算量,或者是一些处理复杂钢筋几何形状的计算技巧,甚至是关于如何识别和处理算量中的常见错误的方法。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相对匮乏,让我感觉在实际算量能力的提升上帮助有限。
评分我入手这本书,主要是想学习16G101平法图集的使用,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基础的钢筋工程知识。作为一名刚接触钢筋行业的工程师,我对新的图集标准和钢筋工程的整体流程都不是很熟悉,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确实从基础知识入手,对钢筋的分类、规格、以及一些基本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例如,它解释了不同直径钢筋的受力性能,以及钢筋的连接方式。然而,在实际应用层面,这本书的指导性稍显不足。特别是对于16G101图集的一些核心内容,例如如何在实际的图纸中运用这些规则,以及如何根据图集来指导施工,它并没有给出非常具体和操作性的指南。我希望它能更侧重于将图集规则与实际施工相结合,提供一些结合图集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在实际施工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16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 钢筋翻样工程技术图集 平法基础知识 16”,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当实用的工具书,毕竟“识图与算量”、“翻样”、“基础知识”这些词语都暗示着它应该能帮助我快速上手钢筋工程的相关工作。然而,在我翻阅了大概一半的内容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理论性的介绍,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深入。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各种钢筋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计算规则,这些固然是基础,但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工程背景,或者想要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冗长和空泛。书中列举了一些简单的算例,但这些算例的复杂度和实用性都显得不足,很难让我感受到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更贴近实际的项目案例,能够演示如何处理复杂节点、如何进行多层钢筋的布置、以及如何在算量中考虑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确实有所欠缺,给我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果我是一名刚入行的新手,我可能需要再找一本更具指导性的书籍来辅助学习。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快速掌握16G101图集的使用方法,并且能提高钢筋翻样的效率。毕竟,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快速地进行钢筋翻样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成本的关键。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很吸引人,特别是“钢筋翻样工程技术图集”和“算量”这些字眼,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但是,当我深入阅读之后,我发现它在“翻样”这个环节的阐述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在强调钢筋的符号、代号以及基本的配筋规则。对于如何将图纸转化为实际的钢筋加工和安装指令,这本书给出的指引并不清晰。例如,书中在解释某个节点配筋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列出配筋信息,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在翻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钢筋的连接方式、保护层的处理、以及如何避免施工时的冲突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翻样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一些步骤化的讲解,或者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但这本书在这方面似乎做得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