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四辑:沙乡年鉴 [美] 利奥波德;朱敏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四辑:沙乡年鉴 [美] 利奥波德;朱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
  • 自然观察
  • 美国文学
  • 经典译作
  • 利奥波德
  • 朱敏
  • 科普读物
  • 散文集
  • 自然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542759733
商品编码:2963667455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四辑:沙乡年鉴

定价:29.80元

作者: 利奥波德;朱敏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42759733

字数: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四辑: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生灵们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有“生态伦理之父”美誉。《沙乡年鉴》是他的著作,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在《沙乡年鉴》的后一章中,利奥波德阐述了和土地交流的伦理关系——土壤、水、植物和动物都和人类一样应平等相处,人类应摒弃征服者的姿态,而应换以谦恭平和的态度。1948年,他因参与扑灭一场大火时,心脏病突发,不幸病逝。

文摘


一月
  冰融时刻
  寒冷的冰雪过后,迎来的就是冰融的时刻,也许就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你已经可以听到融化的雪水掉落在石壁的声音。这个声音吵醒了冬眠的动物,也唤醒了静睡中的生物,大地似乎开始骚动起来。窝在自己深深洞穴里冬眠的臭鼬,似乎被吵醒了,懒懒地伸着懒腰,它的胆子真是不小,推着松弛的肚皮走在刚刚开始融化的雪地里,开始探索湿漉漉的世界。在这个星球周而复始的季节轮回里,它变成了准确推定一些重要日子的明显标志之一。
  当然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现象发生,相比来看,这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一个现象。星星似乎牵引着它的马车,一路带它穿越田野,还伴随着雨露飘摇。它的行为吸引着我,它的思维和欲望还有真正的目的使我感到好奇,如果它真的有的话。从一月开始,直至六月,大自然存在很多有意思的暗示现象,几乎是等比级数的。一月里,你可以跟着臭鼬的踪迹,或者随着山雀的歌唱,再者你会发现小松树上有鹿啃咬的痕迹,你也可在水貂的帮助下,看到它挖出麝鼠窝的样子。其实小小的细节变化和偏差都会影响本来的情况。一月的雪是单纯无瑕的,安宁而平静,而在这个时刻的观察同样悄无声息,而且也像冬日的寒冷一般漫长持续。
  一只田鼠发现了我们的跟踪,惊慌地跳起,一下子越过了臭鼬留下的线索。也许是因为昨夜的冰雪融化被吵醒,悲伤的它在大白天就暴露在田野上。它曾经奋力建造的属于自己的地下迷宫,专门用来穿梭雪盖的草丛,已经不复存在了。地道完全地显露在外,像是一条小路,寒酸而可笑。一月的太阳融化了冰雪,同时瓦解了田鼠小小帝国的基础建设。
  老鼠则聪明得多,雪对于它们,代表它们不会贫困和恐惧。它们天生似乎就明白,青草是为了方便它们制造地下草垛储存下来,而下雪时便可以开凿一条连一条的地下迷宫,自给自足、食物和运输,都在它们的规划之中顺利进行。
  前方的草坪上有一只毛脚在高空飞翔。此刻,它只是原地盘旋着,然后就像一颗空中的炸弹一样扎进了灌木丛。之后再没有看到它飞起来,我敢肯定它捉住了一只老鼠,而且在犒劳自己的胃口。这可怜的小老鼠工程师,没有耐得住性子,大白天任性地跑出来巡查自己设计的迷宫,后走进了毛脚的肚子。
  对于毛脚来说,它可不管草儿为什么要生长,它只需知道雪融化后,它能快速找到自己的美食——老鼠就够了。冰雪融化对它来说,意味着不再有食物匮乏和生存恐惧了,也许它们还希望冰雪好能慢慢融化呢。
  我们一路追随着臭鼬的足迹,穿过了旷野,钻进树林。在旷野中,我们明明发现了兔子的脚印,可是又被臭鼬粉红色的尿液混淆了踪迹。雪融带来了新生命,橡树苗吐出了新茎。周围的一簇簇的兔毛告诉了我们,每年雄兔的决斗开始了。接着,旁边有血迹的地方,透露了猫头鹰刚刚到过这里。冰雪融化后,兔子并不害怕匮乏,但是猫头鹰的到来的确是提醒了它们要谨慎,不能过于胆大鲁莽。
  臭鼬继续向前赶路,它对有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根本没兴趣,而它邻居的喧闹和宿命似乎和它没有任何关系。我渴望知道它的想法,为什么要远离自己的洞穴?我们大胆地设想,肥硕的它是要去追求自己的罗曼蒂克情史,所以辛苦地拖着自己重重的肚子也要穿越融化的冰雪吗?后,它钻进了河岸边漂着的圆木中,就再没有出来。圆木中同样出现了水滴声,臭鼬也听到这个声音。我在回家的路上依旧存在着疑问,很想知道根本的原因。
  二月
  好的橡树
  如果你从来没拥有过一个自己的农场,会出现两个精神上的迷惑。,以为杂货铺送来了早餐;第二,热量的来源是火炉。
  如何才能不产生这样的迷惑?,需要自己建个菜园,这样我们再不需要杂货铺的捣乱了。
  第二,自己捡来极好的橡木劈成两半塞进壁炉里,因为农场并没有炉火。二月的暴风雪还是相当猛烈的,在这种时候外面树木摇摆,你则可以坐在壁炉旁温暖自己的小腿。农场里,人们可以掉自家的橡树,拖到屋外,劈成块儿,堆放在一起,那么他知道温暖从哪里来,而那些在城里只能依赖暖气度过周末的人是完全不能感受的。
  在通往沙乡农场的老移民道路的道边,我发现了一棵很好的橡树,经过观察和抚摸,它直径大概30英寸,倒后发现它年轮大概80圈,这也就是说,在内战结束的那一年,1865年时被栽种在此,拥有它圈年轮。我了解橡树苗的成长速度,如果在现在,大概没有10年的时间,它长不到兔子够不到的高度。橡树每年冬天都会脱掉一层老皮,夏天才会长出新的皮来,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我们清楚地发现:每每能够存活的橡树,是躲过了兔子的来访,或者兔子的数量很少的年份。如果有一位植物学家可以画出一张关于橡树生长和兔子繁殖率的对比曲线图,你会发现,每10年,橡树成长曲线隆起时,那一年兔子的繁殖率是低下的(在自然界中,动物界和植物界就是这样共同发展,也共同制约着成长。)。
  照这样推断,我发现的这棵极好的橡树,正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中叶的兔子繁殖下降才得以画出了每一圈年轮。而我现在所走的路,正是那个时期,大蓬车队进入大西北地区的路线。道路两旁的空旷也许就是那个时期由于移民交通的紧张和破坏所导致的,这却也成全了这棵橡树果实可以在艳阳下的健康成长。在每一千颗果实中,只有一颗可以存活下来并成长到能与兔子抗衡,其他的则早早地就消失在这茫茫大草原中了。
  这棵橡树在这个平原上度过了80个六月里的艳阳,比起被原野吞没的同伴,它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真是令人感到欣慰和亲切。而被它吸收的阳光能量现在却被我劈开,通过壁炉释放出来,温暖着我的房间和灵魂。木屋外的袅袅轻烟,在向所有通过的人诉说着阳光从来不会白白地普照。
  我家的狗从来不关心温暖到底从哪里来,但是它却如此地渴望,渴望热量迅速地到来。拂晓前冰冷的黑暗并没有阻止我,起了床悄悄跑到壁炉边开始生火,狗可能特别崇拜我拥有能够控制温暖的魔法,就跑到了我和灰堆之间,因为我把点火用的橡木堆在了灰堆上,只好通过它腿中间拿出橡木条点燃扔进壁炉。我认为这可能就是那种令群山也会动容的忠诚吧!
  这棵橡树没有像其他的树木一样成为木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巨大的闪电。就在七月的一个夜晚,我们都被一个雷声吓醒,之后又慢慢地睡去进入梦乡,可是意识里觉得它击中了周围的什么东西。其实人类何尝不像雷电一样,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检验周围的东西,从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对于沙丘上的植物,雨后开心的就应该是雏菊和草原苜蓿了。第二天清晨,我们顺着路散步,看到了昨夜被雷电劈过的橡木。树干上的树皮都掉了下去,只剩下了一根白木,而且上面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裂痕,螺旋形、一英尺宽,由于时间短,所以还没有被晒黄。可是,树叶却已经枯了,我们要感谢这个闪电留给我们足足三捆的柴火。
  我们在为这棵老橡树默哀的同时,却也觉得不必遗憾,因为这片荒野上,很多像它一样高耸入云的同伴都会成为良好的木料。
  我们将这棵八十几岁的老树在艳阳下暴晒了一年的时间,变干后,它就会有更大的作用。寒冷的冬天到来了,光亮的锯齿修剪着它,锯条间喷出的木屑散发着光阴的气息,散落在白雪上,在每个伐木者的面前都堆成了小垛。在我看来,这些成垛的木屑似乎拥有比木材更重要的东西:这里承载的是一个世纪的光阴;锯齿的切割的道路正是它成长的道路,好像经历了十年又十年,来到了一个终生年表里,而这个年表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的年轮所书写的。
  年轮吐露的历史
  大概十几圈之后,锯齿到了与我们有关系的时期,那就是我们拥有这个农场开始,并且用心去热爱和珍惜着这里的一切。紧接着另外一个时代又到来了,就是在我们拥有它之前,这个农场属于一个贩卖私酒的贩子,他憎恨这个农场。他几乎榨干了整个农场,烧掉了农舍,剩下的部分为了抵的税金给了县,就在那个大萧条的时代,他匿名逃跑了。这片土地的橡树曾经也是报答过他的,成为了良好的木材,锯齿依然切割出粉红色的木屑,好像是细细的沙粒,对于橡树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1936年、1934年、1933年和1930年都是美国的沙暴和干旱年份,正是贩卖私酒的贩子拥有农场的时段,而之后不知道哪年他就离开了。在此期间,橡木燃烧的烟都从蒸馏室的烟囱升上天空,混合了沼泽散发的烟雾,遮云蔽日般笼罩上空。到了新政阶段,很多保护主义者也曾来了这里,但是也没有任何改善。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现在,锯齿的脚步把我拉回了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巴比特年代。十年里,一切事物像泡沫一样,急剧地膨胀。1929年的股票大跌,引起了整个美国市场的动荡,但是橡树却毫不知情,当然知道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其中密西西比州议会对于树木保护的几个声明也没有被它们所留意:1927年密西西比州议会颁布《全国森林和森林作物法案》、1924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全面保护、1921年《新森林政策》。就在同样的一片土地上,1925年这个州仅有的一只美洲豹死亡了,1923年这里迎来了只紫翅琼鸟。当然,这些对于橡树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1922年3月,邻近的榆树的树枝被一场暴风雪无情地劈断,可是对于这棵橡树却没有形成任何伤害。对于一棵好的橡树,一吨重的雨雪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锯齿继续运动,现在来到的应该是20世纪初,正是排水梦的十年里。在这几年中,为了可以扩大农场,人们想把威斯康星州中部沼泽地里的水都排干了,以开辟大块农田,可他们的运气太差了,沼泽地不仅没有变成农田,反而变成了废墟。我们农场周围的沼泽地总算逃过了这一劫,多亏了1913年至1916年间的大水,把这块沼泽地淹没了,面对像魔鬼一样的洪水,人们不得不放弃它。
  1915年,高法院宣布取消州有林业,州长菲利普马上出来声明:“其实州有林业并不是个容易经营的生意。”(当然也许对这个州长来说,他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形容词来表达他的观点和立场,而且也许他自己也没有弄清楚“好和生意”的定义。当然在法律角度来说,根本找不出一个具体的定义来解释什么是“好”,在这片土地上,火却做出了另外了一个定义。可能,作为州长,他对于这类的事情必须要表现得漠不关心。)
  就在这十年中,森林的面积大幅度下降,可是动物保护却得到了重视。1916年,《猎物保护法》在沃克沙县成功地颁布;1913年个州立猎场建成营业;1912年,一只母鹿由于《公鹿法》得到保护;1911年动物保护的行动遍布了整个州。“庇护”成为了一个神圣的词语,但是对于橡树来说,毫无意义。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现在锯齿来到了1910年。这一年,一个的大学校长出版了一本有关保护环境的书,主要涉及的话题是关于:一种导致大面积落叶松死亡的,传播范围很广的叶蜂流行病;大片松林在大旱中消失;哈瑞肯沼泽消失在一个巨大的挖掘机下。
  我们来到1909年。大湖地区次迎来了胡瓜鱼的撒种;同时这一年的降雨量较为丰富,所以机关降低了森林防火的项目拨款。
  我们来到1908年。这是极为干旱的一年,大火无情地吞没了森林,同时美洲狮在这片土地绝迹了。
  我们来到1907年。一只充满理想的猞猁在寻求一个乐园的路上走错了方向,在丹尼农场结束了它的生涯。
  我们来到1906年。名州林业官被任命,而无情的大火烧掉了沙乡1。7万英亩的森林。现在来到1905年。当地的松鸡被一群来自北方的苍鹰一扫而光(它们在这棵橡树上休息过,并且吃了我们农场里的松鸡)。1902年和1903年,为寒冷的两个冬天;1901年,降雨量只有17英寸的一年,自然成为了历史上干旱的一年;1900年,开启了充满了希望和祝福的一个世纪年,但是对于橡树,它也只是多了一道普通的年轮。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让我们继续锯起来,现在到达了19世纪90年代。这个时代是那些把视野从农村转向城市的人们心里欢乐的时代。我们来到1899年,在巴布科克靠北的两个乡村的上空,后一只旅鸽被一颗子弹射中;那么来到了1898年,拥有干旱的秋天和无雪的冬天,地下7英尺被冻住,所有的苹果树都没能逃过此劫;1897年,仍然是个干旱的年份,另一个林业机构建立了;1896年,2。5万只草原臻鸡被运到了市,这只是斯普那一个村庄的上交量;1895年,又是一场大火;1894年,又是个大旱年;1893年,“蓝知更鸟风波”发生的一年,这一年由于一场三月的大雪使得正在迁徙的蓝知更鸟灭绝殆尽。(批迁徙的蓝知更鸟会在这棵橡树上停留,而后90年代中叶的迁徙鸟不会停留,直接飞走。)1892年,又是大火的一年;1891年,松鸡的繁殖率大降;1890年,“巴布科克牛奶试验机”成功的一年,以至于半个世纪后,海尔州长可以自豪地宣称:“威斯康星是美国的乳品之乡。”现在值得炫耀的也许是汽车执照,但是那个时候没能预见到,即使是巴布科克教授本人。
  就是在1890年,这棵橡树看到了历史上为壮观的松木群顺着威斯康星河水流而下,正好为草原各个地区的乳牛搭起了红色栏杆帝国。这些极好的松木成功地将母牛和风雪隔开,就好像这棵好橡树为我遮蔽了寒冷的风雪。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这个锯齿不停地切割,现在我们来到了19世纪80年代。1889年,干旱的一年,这一年开始有了植树节;1887年,批狩猎管理员出现在威斯康星州;进入1886年,农业学院次为农民开设了短期课程;1885年,从一个“从没有过的寒冷又漫长”的冬天开始;进入1883年,W。H。亨利院长在报告中称:“麦迪逊市当年春天花盛开的时间比平均记录晚了13天”;进入1882年,这一年的冬天下了一场从1881年~1882年的历史上大的一场雪,慢托达湖比往年晚了一个月解冻。
  1881年,在威斯康星举行的农业协会大会上辩论的主题是:你如何看待近三十年间黑橡树第二次全国大规模地增长问题?我的橡树就应该是其中之一。其中一个观点是这只认为很平常的自然想像,而另外一个观点则认为这是由于南方鸟类迁徙所吐落的大量橡树果实回流所造成的结果。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我们锯齿又开始了工作,现在进入了19世纪70年代,这十年欢呼属于威斯康星的麦子。1879年的一个周一的早上,这片遭到过害虫侵袭的,极其疲惫的土壤,终于让威斯康星的农民知道了,如果种植小麦,他们是无法和西部草原的农民竞争的。我推测现在我的这个农场当时应该也会是一个竞赛场地,而且,橡树北边的那片沙丘也曾经过多地种植过小麦作物。
  同样是1879年,鲤鱼被次引进到了威斯康星州,而这个时候,堰麦草从欧洲偷偷来到了这片土地。同年10月27日,麦迪逊市美意美教堂的屋顶迎来了六位美丽的访客,迁徙的草原臻鸡正在鸟瞰这个城市。而就在11月8日,市场有10美分一只的野鸡出售了。
  1878年,有一个猎鹿人来自索克?拉皮兹,他的评论很具有前瞻性:“这里的猎人马上就要比鹿还要多了。”
  1877年,9月10日,在马克思克出现了一对爱打猎的兄弟,一天之内有210只蓝翅鸭就死在他们的手里。187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降水量高的一年,达到了50英寸。而也许正是因为雨水多了,草原臻鸡的数量下降了。
  1875年,在我农场东边的一个县,约克草原,153只草原臻鸡死在四个猎人的枪下;同时,在我农场南边10英里的戴维尔湖,美国渔业委员会开始养殖鲑鱼。
  1874年,橡树次都被围上了工厂制造的带刺铁丝网圈,我真心地希望我的这棵橡树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1873年,一家芝加哥公司了25000只草原臻鸡并且推向了市场,芝加哥以每打3。25美元买了60万只。
  1872年,后一只野生威斯康星火鸡被射杀,大概是距离我的农场两个县的地方。
  这是个结束了人们由于小麦带来的喜悦,同时也结束了鸽子血给拓荒者带来的欢乐。其实就在距离这棵橡树50英里内的三角地带,1871年的时候,大概有13600万只鸽子在20英尺高的树上做巢,大概是栖息在这里。当时的俱乐部和盐碱地有很多捕鸽子的人,他们喜欢用网罩和猎枪,而且乐此不疲。一车皮的未来鸽肉馅饼正被送往南方和东方的各大城市。这里曾经是几个州里后一个鸟类基地,当然也是威斯康星大的一个。
  就在同一年,还有一个证明了我们国家发展的困难:又是一场大火毁灭了佩什地哥两个县的森林和庄稼;据说芝加哥大火的肇事者是一头被惹怒的乳牛。
  1870年,还有一群肇事的家伙就是田鼠,它们几乎吃掉了整个州新鲜的果实,之后又死去。由于橡树皮对于它们太粗太厚,所以我的橡树得以幸免。同样也是这一年,《猎人》报道了一个以出售猎物为生的捕猎者的话,他非常得意自己在一个季节就在芝加哥附近地区射杀了6000只野鸭。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接下来锯齿走到了19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都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人类共同体是可以被肢解的吗?他们真的解决了,但是并不能亲眼看到他们努力的结果,同一个问题也发生在人类和土地共同体中,我们同样看不到结果。
  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探究过重大的问题。1867年,在英克里斯?拉帕姆的倡导下,州园艺协会为牧场提高了奖金。1866年,威斯康星州的后一只野生驼鹿灭绝,同样也是被猎杀的。现在我们来到了1865年,这一点对于橡树是极为重要的一年。缪尔那年想买下他弟弟的农场,大概距离橡树东边30英里,他只是为了留住那些童年里带给他欢乐的野花。可是他的弟弟还是拒绝了他的购买想法,可是他从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1865年是威斯康星州历史上开始产生崇尚大自然、野生和自由意识的一年。
  锯齿终于把我们带到树木的中心点。它终于带我们返回了历史长河的顺方向;在倒流中的时间太长了,现在可以向树干较远的一边锯过去。终,这棵大树终于被我们锯得开始颤动,锯缝突然开了,锯子迅速抽出,伐木者也全都向后撤退,然后大家一起大喊:“倒啦!”伴随着咯吱的声音,整棵橡树倒了,后就是轰隆一声栽下去,就这样横在了移民大道上,这条曾经给了它生命的道路。
  ……

序言


英文版原序
沙乡年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地质特征
威斯康星州
伊利诺伊州与衣阿华州
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
墨西哥的奇瓦瓦和索诺拉
俄勒冈州与犹他州
马尼托巴州
乡野的秘密
乡野
人的空闲和爱好
环河
大自然的历史
存活于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观鹿
雁的音乐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
荒野与文明
环保美学


《生态思想的源泉: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本书并非直接收录任何名为《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四辑:沙乡年鉴》的作品,而是聚焦于其核心精神的延展与探讨。我们深入挖掘那一脉源远流长的生态思想,追溯其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如何孕育、发展,并对当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审视。本书旨在揭示一种超越具体作品的普遍智慧,引领读者从宏观视角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性,以及个体在维护地球生态健康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一章:回响在荒野的呼唤——自然书写的多重维度 本章将跳脱出单一作者的创作框架,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然书写”这一文学与思想形态。我们将探究不同文化传统中,人类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热爱与认知。从古老的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到西方古典文学中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描绘,再到现代生态主义文学对工业化进程中自然失落的悲鸣,自然书写呈现出丰富而多样的面貌。 我们将分析自然书写如何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景描摹,更是人类情感、哲学思考与伦理观照的载体。它承载着我们对生命起源的追问,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以及对自身在自然界中位置的反思。本章将重点关注那些深刻触动人心的自然叙事,它们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的瞬息万变,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土地、森林、河流、星辰的原始情感。 我们会探讨自然书写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在科学萌芽的时代,它可能是记录观察、积累知识的途径;在浪漫主义时期,它是抒发情感、追求精神自由的出口;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下,它则更多地承担起警示、反思和呼唤的使命。通过梳理这些脉络,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对自然的描写和思考,始终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第二章:土地的伦理——重塑人与自然的新契约 土地伦理,作为一种深刻的哲学观念,在本章中将得到系统性的阐释和拓展。我们不再局限于某一本书的论述,而是追溯这一概念的起源,分析其在不同思想体系中的演变,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土地伦理的核心在于,将土地及其上的生命体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而非仅仅是可供人类开发的资源。它倡导一种尊重、关怀和责任,认为人类作为地球家园的一份子,有义务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 本章将深入剖析土地伦理所包含的几个关键维度: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传统上,人类常常将自身置于自然的中心,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土地伦理挑战了这一视角,强调其他生命形式的内在价值,主张平等地对待自然界的所有成员。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土地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由土壤、水、空气、植物、动物等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网络。土地伦理强调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功能,认识到破坏其中一个环节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世代责任: 我们今天的行为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子孙后代。土地伦理呼吁我们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将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地球环境传递下去,而非留下一个枯竭、污染的星球。 价值的多元性: 除了经济价值,土地还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和美学价值。土地伦理鼓励我们去发现和珍视这些非物质的价值,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的意义。 本章还将探讨如何将土地伦理的理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政策和经济活动中。从个人消费习惯的改变,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再到政府的生态保护政策,每一个层面都存在实践土地伦理的可能性。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个体和组织在践行土地伦理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激励读者思考自身可以为之贡献的力量。 第三章:生命的脉搏——从微观到宏观的生态智慧 “生命的脉搏”旨在带领读者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的微妙而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引导读者超越对自然表象的观察,去探索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深刻联系。我们将从微观的生命单元,如微生物、昆虫,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海洋,逐一揭示它们如何相互依存,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章将聚焦于几个核心的生态学概念,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 食物链与食物网: 我们将解析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了复杂的能量流动网络。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我们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为何是地球生命力的象征。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就像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宝库,它能够更好地抵御疾病、适应环境变化,并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药物、食物和生态服务。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从碳循环到水循环,我们将揭示自然界物质是如何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流动的,以及能量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理解这些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物质平衡和能量分配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生态位与相互作用: 每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即它在特定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将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生物之间的竞争、共生、寄生等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的重点在于强调“联系”的重要性。我们将运用类比和故事,将复杂的生态学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生动图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棵参天大树与土壤微生物、昆虫、鸟类之间的共生关系,来阐释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的紧密联系。我们还将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打破这些自然联系,从而导致生态失衡。通过对生命脉搏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人类自身也是这一宏大生命网络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福祉与自然的健康息息相关。 第四章:寂静的革命——重塑人类与土地的情感纽带 “寂静的革命”并非指声势浩大的社会变革,而是倡导一种深刻的、内在的意识转变,一场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土地的情感革命。本章将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疏远的关系,并探索如何重建一种更深厚、更真诚的情感连接。 我们将深入剖析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脱节”的现象。城市化的扩张、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都使得许多人与自然世界失去了直接的接触,甚至变得陌生。这种疏离感,不仅让我们失去了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更削弱了我们保护自然的动力。 本章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重拾感官体验: 我们将鼓励读者重新用身体去感受自然。走进森林,聆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赤脚走在草地上,感受泥土的温度;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这些直接的感官体验,是重建情感纽带的基础。 理解自然的节奏: 自然有其自身的节奏,从季节的更替到植物的生长,从动物的迁徙到潮汐的涨落。理解并尊重这些节奏,有助于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认识到自身只是自然节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培养同理心与敬畏心: 通过深入了解其他生命的生存状态,理解它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能够培养对其他生命的同理心。而当面对自然界的宏伟与奇迹时,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敬畏之心,这是一种源于深刻理解的尊重。 从“拥有”到“守护”的心态转变: 许多情况下,我们对土地的态度是“拥有”和“利用”,而土地伦理倡导的是“守护”和“归还”。本章将探讨这种心态的转变,认识到我们只是土地的暂时管理者,而非主人。 行动的起点: 情感的连接最终要转化为行动。我们将展示一些通过情感纽带而产生的积极行动,例如参与社区绿化、支持可持续农业、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以及通过教育和宣传,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更多的人。 “寂静的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让我们重新找回对土地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并非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全职的生态活动家,而是希望通过内心的转变,让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更负责任、更充满爱意的方式与自然互动。这种情感上的觉醒,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真正力量源泉。 结语:通往可持续未来的希望之路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套僵化的行动指南,而是希望通过对生态思想源泉的追溯与深刻解读,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我们相信,真正的改变源于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当我们将土地视为一个拥有内在价值的生命共同体,当我们将自身视为这个宏大生态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自然会产生守护它的动力。 本书所探讨的生态思想,其核心在于一种谦逊、尊重和长远的视角。它呼吁我们超越短视的利益,认识到人类的福祉与地球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期待,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激发更多人参与到这场“寂静的革命”中来,共同为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未来而努力。这条通往可持续未来的道路,始于我们对土地的每一次深情凝望,始于我们对生命的每一次温柔触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度融为一体的作品情有独钟,而“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中的《沙乡年鉴》,无疑是这样一本令人期待的著作。利奥波德先生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对自然深刻理解的声誉。我尤其看重那些能够引导读者从宏观视角审视问题,并将其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的作家。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某个特定地理区域的生态描述,它更可能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思考。我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我内心共鸣,让我重新审视自身与周遭环境联系的作品。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和效率所裹挟,而忽略了那些最基本、最纯粹的生命体验。利奥波德先生的文字,或许能帮助我找回那种失落的与自然的连接,重新发现生命的美好与价值。我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一种更加深刻的智慧,以及一种更加坚定的生态情怀。

评分

在静谧的冬日午后,捧起一本泛黄的书页,仿佛能嗅到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这套“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中的第四辑,选择《沙乡年鉴》,无疑是对自然深沉的爱恋和对生命智慧的致敬。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作品心生向往,而利奥波德先生,似乎正是这样一位连接自然与心灵的桥梁。他的文字,并非冰冷的科学报告,而是充满了温度与情感的生命咏叹。读罢,我仿佛也跟随他在沙乡的土地上漫步,感受着四季的更迭,聆听着鸟儿的歌唱,体会着生命在严酷环境中顽强生存的韧性。这本书不只是讲述生态学,更是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那种深刻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联系,思考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土地的语言,是否懂得尊重那些在我们脚下默默生长的生命。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是任何一篇枯燥的科普文章都无法给予的。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更多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以及那些关于生命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真理。

评分

我对《沙乡年鉴》的期待,源于其“经典译丛”的地位,以及作者利奥波德本身所代表的某种精神。我一直认为,真正伟大的科普作品,不应止步于知识的传递,更应触及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利奥波德先生的文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将个人化的体验与普遍的自然法则巧妙地结合,让读者在跟随他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然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土地道德的论述,这是一种超越了经济利益和实用主义的思考,是对生命本身价值的肯定。在当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但人与自然关系却日益疏离的时代,这种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所传递的,是一种对过去的缅怀,对当下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它鼓励我们去倾听大地的声音,去感受生命的脉搏,去成为土地忠诚的公民,而不是掠夺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态文明的深刻见解,以及那些能够滋养灵魂的自然智慧。

评分

翻开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一个没有喧嚣,只有寂静与自然的奇妙世界。我对“巨匠”二字深有体会,真正的大师,总能在平凡的观察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利奥波德先生正是如此,他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记录着沙乡的四季变迁,记录着那些看似渺小却充满生命力的动植物。他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将自然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动都描绘得生动鲜活。阅读这本书,不是在学习科学知识,而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仿佛看到了候鸟在寒风中振翅高飞的壮丽,听到了冬雪覆盖大地时那份寂静的诉说,感受到了春天萌发生机时的喜悦。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重新认识了自然的美丽与复杂,也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充满了敬畏。它提醒着我们,人类并非自然的主宰,而是其中微不足道却又息息相关的一部分。这本书给予我的,是一种对生命根源的追溯,一种对土地的情感连接,以及一种对未来生态伦理的深刻启示。

评分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这个系列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第四辑精选《沙乡年鉴》,更是让我对这次阅读体验充满信心。利奥波德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够将复杂的生态概念,用最朴实、最动人的语言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对细节的关注,对每一个生命现象的细致观察。这种观察,并非冷冰冰的科学探究,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我曾读过一些科普书,它们或许信息量很大,但总觉得缺乏一种灵魂。而《沙乡年鉴》,我预感它会给我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它不仅仅是关于生物,更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星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与万物和谐共处。我期待着,在利奥波德先生的引导下,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培养一种更加深刻的对土地的爱与责任感。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能够触及心灵、启迪思想的“自然之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