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話5G
定價:48.00元
作者:小火車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212813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2016年的巴展再一次讓5G成為全球通信界的熱門,5G真的來瞭,並將在不久的將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如我們無法預料3G、4G帶來移動互聯網的繁榮,從而讓人類邁進令人嘆為觀止的時代一樣,我們相信5G必將開啓一個新的紀元。
《大話5G》的齣版正當時,作為早期的5G圖書,它介紹瞭外5G的發展現狀,涵蓋瞭5G的需求與場景,並重點闡述瞭當前熱門的5G空口候選技術,5絡候選技術。本書作為5G的啓濛讀物,相信會讓廣大讀者從中獲益。
內容提要
4G已經商用多年,5G正方興未艾。業界對5G係統的研究,已形成廣泛共識:未來5G將支持海量的數據連接,靈活適配多種空口技術,支持20Gbps的超高速率。盡管5G的場景和需求已基本明確,但是候選關鍵技術仍在不斷發展,5G技術已處於標準化的關鍵階段。
本書作為5G的早期圖書,首先從5G的需求和場景齣發,重點介紹瞭5G的業務場景和技術指標;其次闡述瞭全球5G的*研發進展,讓讀者能夠對5G的研究形成全貌的認識;再次從無綫物理層、接入網架構和核心網架構等方麵重點闡述瞭候選的5G空口關鍵技術和網絡關鍵技術。
本書立足於通信從業人員,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論述深奧的5G通信原理,適閤通信設備製造商、手機製造商、網絡運營商、科研人員、高校教師、大學生、研究生等人員閱讀與參考。
目錄
工具書>百科全書
作者介紹
小火車,生於20世紀80年代,碩士畢業後在通信行業摸爬打滾近十年,做過産品開發、標準、行業分析。從有綫做到無綫,從通信做到互聯網,跑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遊曆世界名勝之地。在通信的路上摺騰不已,並長期關注通信技術的演進,同時在5G技術研究領域也積極參與,所悟、所感、所聞盡化為全書十多萬字,既為瞭紀念,也為瞭迎接新的通信十年。
文摘
序言
工具書>百科全書
對於那些已經在該領域工作多年、尋求更高層次係統性理解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也提供瞭寶貴的梳理和再認知的機會。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架構描述上展現齣的嚴謹性。他並沒有停留在對單一技術模塊的介紹,而是清晰地描繪齣瞭整個生態係統是如何協同運作的——從底層物理層的編碼優化,到中層移動性管理,再到頂層應用服務框架的構建。這種“全景式”的視角,幫助我把過去零散學習到的知識點串聯成瞭一張完整且相互關聯的知識網絡。書中對於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SDN)在下一代網絡中的作用的分析,尤為精闢。它揭示瞭傳統電信基礎設施的僵化如何被顛覆,以及這種顛覆將如何為快速迭代的創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整本書的論述如同精密的瑞士鍾錶,每一個齒輪的運轉都服務於整體的宏大目標,讀起來酣暢淋灕,充滿智力上的滿足感。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流暢且富有活力的,仿佛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正帶著我們穿越一片充滿奇跡的技術叢林。敘事節奏的把握堪稱一絕,緊張時鼓舞人心,需要深入思考時又會放緩步調,提供必要的留白。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那些曆史小故事和早期研發人員的軼事,它們為冰冷的技術注入瞭人性化的溫度。比如,講述某個關鍵協議標準如何在漫長而激烈的國際會議中最終拍闆的過程,那些細節充滿瞭戲劇張力。這讓讀者感受到,任何偉大的技術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無數次妥協、辯論和堅持的結果。這種“幕後”的視角,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親近感。讀完之後,我對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基礎設施産生瞭由衷的敬意,因為它背後承載著人類智慧和不懈的努力。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是抱著一種略帶懷疑的態度翻開這本書的。市麵上關於新興技術的書籍太多,很多都隻是膚淺地羅列名詞,缺乏真正的洞察力。然而,這本書卻成功地避開瞭這些陷阱。它最讓我贊嘆的一點是其對技術倫理和社會影響的平衡探討。作者並沒有沉迷於技術自身的華麗,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討論頻譜分配的公平性、數字鴻溝可能加劇的問題,以及在萬物互聯時代下,個人數據安全麵臨的新挑戰。這種兼具技術深度與人文關懷的寫作風格,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顯得尤為成熟和負責任。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這不僅僅是關於更快網速的故事,更是關於社會結構和未來治理的深刻議題。尤其對網絡中立性原則的討論部分,觀點犀利,邏輯縝密,讓我對當前全球監管環境有瞭更清晰的認知。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思想的催化劑,它促使我從一個單純的用戶,轉變為一個更加審慎的社會觀察者。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通信技術世界的一扇全新的窗戶。我原本對“5G”這個概念隻停留在運營商廣告裏那種模糊的、超快的下載速度的印象上,讀完這本書,纔發現這背後蘊含瞭多麼深厚的工程學和理論基礎。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即便是像我這樣技術背景不深厚的讀者,也能跟上他深入淺齣的講解步伐。特彆是關於毫米波傳輸的章節,那種描述如何在擁擠的城市環境中實現穩定連接的挑戰,讓我印象極其深刻。書中沒有過度堆砌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縮寫,而是巧妙地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生動的比喻,比如將網絡切片比作多功能定製的賽道,讓不同需求的數據包能以最適閤自己的速度通行。讀完後,我對未來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前沿應用不再是憑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個堅實的技術理解之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解釋瞭“是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和“未來將如何發展”,提供瞭一種宏觀的、戰略性的視角來看待這場技術革命,遠超齣瞭我對一本技術普及讀物的預期。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那便是“前瞻性”。它不僅僅是對當下已部署技術的總結,更像是一份對未來十年技術演進的路綫圖預告。作者對於非地麵網絡(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與地麵蜂窩網絡融閤的探討,讓我對衛星互聯網的潛力有瞭全新的認識,特彆是它在解決全球偏遠地區接入問題上的巨大潛力。書中對時間敏感網絡(TSN)在工業互聯網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分析得入木三分,清晰地展示瞭超低延遲特性如何從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轉變為工業自動化升級的“核心必需品”。這種對細分領域未來影響的精準預判,顯示齣作者深厚的行業洞察力。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它鼓勵讀者跳齣眼前的局限,去規劃和設想那些尚未成為現實,但即將塑造我們生活的技術圖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