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
定价:56.00元
作者:郑柏峪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19981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基本是对郑柏峪环境保护活动、查干诺尔治理经过和科学观点的总结和阐述。
来自大城市的郑柏峪热爱草原和查干诺尔湖。他从对查干诺尔水源的探究中了解了浑善达克沙地和锡林郭勒草原。回到北京以后他依然对草原和查干诺尔湖爱恋,对日益恶化的草原十分忧虑。在机构改革后他提前退休,义无返顾的重回草原进行草原生态公益活动。
在查干诺尔咸水湖干涸引起生态恶化以后,他和科学家一起探索治理办法。在找到成功的治理措施后,联络大企业进行查干诺尔治理项目,并成功治理了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
在查干诺尔治理中他遇到不少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他收料,钻研学习,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目录
作者介绍
郑柏峪,男,汉族,籍贯河北遵化县,1947年6月10日生人;大学本科,中员。居住地: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外大街4号院2号楼207室,邮编100045;联络手机13911120471。
1954年进入育才学校(前延安保育院小学)上小学和初中;1963年考入北京四中上高中。
1968年从北京四中来内蒙古锡盟阿巴嘎旗查干诺尔镇(乡)红旗嘎查(村、队)插队,曾任嘎查领导班子委员、副队长、代理书记。
1981年回到北京,在轻工业部任公务员、副处长、处长。
1983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科毕业。
1985年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
1999年国家轻工业局撤消,作者满30年工龄提前退休,带着对第二故乡生态恶化的忧虑和还首都蓝天碧水的责任心,开始自费到草原志愿从事生态保护活动。
2002年查干诺尔咸水湖干涸以后,郑柏峪全身投入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的治理上,他和中科院科学家一起,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排除大风低温、盐碱灼烧皮肤等重重困难,连续多年自费在查干诺尔干湖盆进行种植耐盐碱植物(碱蓬)试验,面积达上千亩,基本摸清了治理盐碱尘暴和荒漠化的途径。从2008年开始,在韩国“生态和平亚洲”(NGO)的斡旋和组织下,现代汽车(集团)决定出资支持开展“查干诺尔干湖盆治理项目”,郑柏峪担当项目顾问,准备在在5年的时间内,在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上种植耐盐碱植物——碱蓬,让50平方公里(75000亩)白茫茫的盐碱干湖盆变成绿色!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项目取得巨大成功,五年里播种面积超过了75000亩,三分之二的湖盆被绿色植物覆盖。项目不仅创造了我国治理盐碱干湖盆方面的先例,对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而且具有世界影响。
由于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表现,自2005年以来郑柏峪连续多年被评选为“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员”。在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他都被列为表彰的“党员”。
2011年1月,在《人民日报》社举行的“环球人物榜‘绿动中国’环保高层论坛”将2010年“绿色贡献奖”授予了他。同年初,“2010年度公益中国颁奖大典”评选他“*民间公益人物奖”。2011年10月,郑柏峪出席了“联合国荒漠化大会第十次会议(UNCCD COP10)”,查干诺尔治理项目列为大会展览项目。
众多媒体对郑柏峪环保活动和查干诺尔治理成功进行了报导,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气象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众多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
文摘
序言
读完《查干诺尔传奇》,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心中涌动,那是对生命不屈不挠的赞美,是对精神力量的讴歌。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叙事,而更像是一部哲学散文,充满了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时代的深刻思考。我被故事中那种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垮,而是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一步步地克服难关,甚至在荒凉的土地上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要敢于与命运抗争。作者对“查干诺尔”的描绘,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家园,一种历经风雨依然挺立的象征。这本书让我对“传奇”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惊心动魄的事件,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在艰难岁月里闪耀的人性光辉。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坚定地前行。
评分《查干诺尔传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沉浸感。作者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我完全带入到那个遥远的年代,那个充满挑战的“查干诺尔”。我仿佛能听到风在草原上呼啸,能闻到泥土的气息,能感受到阳光炙烤大地时的灼热。那些文字,如同电影镜头般在我脑海中展开,将那个时代的场景、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喜欢作者在描述生活细节时所展现出的匠心,那些关于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也展现了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存在的艰辛和无奈,而是将其如实地呈现出来,但同时又赋予了故事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充满了迷茫、探索、以及最终的成熟,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弧线。我仿佛看到他从一个懵懂的青年,一步步蜕变成一个坚韧、有担当的男人。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个年代,也让我对“知青”这个群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探讨。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偏爱那些能够展现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的作品。《查干诺尔传奇》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类作品的所有想象。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精准的笔触所折服,他对于细节的把握,对于情绪的渲染,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书中不仅仅有宏大的时代背景,更有着细腻的人物情感。我常常会在某个情节处停下脚步,反复咀嚼作者的文字,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书中的一员,一同经历着那个时代的风雨。那些关于“查干诺尔”的描绘,不似纪录片般冷静客观,却又充满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关怀。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以及对那些在这片土地上付出过青春和汗水的人们的尊敬。书中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困境,但正是这些挑战,才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他们的故事更加动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上的 nuanced,那些友谊、爱情、甚至是潜在的矛盾,都被描绘得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初读《查干诺尔传奇》,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又是一部泛泛而谈的知青回忆录,讲述青春的迷茫与苦涩,以及对过去的追忆。然而,当我深入翻阅,被那个曾经的“查干诺尔”所吸引,被作者描绘的广袤、荒凉与生机勃勃的景象所震撼。这不是简单地叙述一段历史,而是将读者置身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体验那片土地的呼吸。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清晨草原上弥漫的薄雾,风吹过草地发出的沙沙声,还有星空格外璀璨的夜晚,都仿佛触手可及,让人沉醉其中。我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在那个缺乏现代科技的年代,人们是如何与自然共处,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生存的意义。那些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都深深地触动了我。尤其是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老知青”,他的视角贯穿始终,他的成长与蜕变,他的思考与感悟,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光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一群人的缩影,是对一代人青春记忆的致敬,也是对那片土地深沉情感的抒发。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和过去的时光对话,和那些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交流。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超越文字本身的思考和感受。《查干诺尔传奇》无疑就是这样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荒漠化”这一议题的深刻洞察所吸引。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环境的恶化,更是将这种环境的变迁与人物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反作用于人类的深刻课题。故事中,那个“老知青”的视角,成为了我们观察和理解这个复杂问题的窗口。他如何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的反思,再到最终采取行动,这一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我被作者在描绘环境变化时的写实感所震撼,那些土地的干裂,植被的稀疏,仿佛就发生在眼前。然而,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绘困境,而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思考,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智慧和勇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我们对环境的破坏,终将影响到我们自身。它引发了我对当下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也让我思考,作为个体,我们能够为保护地球做出些什么。这是一部充满警示意义,但同时又饱含希望的作品,它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去行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