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 (日)桑子研;李梅译 9787

“形形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 (日)桑子研;李梅译 978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普
  • 物理
  • 波动学
  • 趣味科普
  • 青少年
  • 日文原版
  • 桑子研
  • 李梅译
  • 科学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030318848
商品编码:296551735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形形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

定价:39.80元

售价:23.9元,便宜15.9元,折扣60

作者:(日)桑子研;李梅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0303188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早会
不擅长物理的人可分为两种类型
随处可见的波动
本书的特色
节课 课波的表示方法及其五大性质
写在前面的话
所谓的波是什么呢?
表示波的两种坐标图(y-x坐标图,y-t坐标图)
表示波的符号
①y-x坐标图
②y-t坐标图
什么是振动频率
与波有关的重要公式
两种类型的波
用横波表示纵波
纵波之1,2,3
波的五大性质
波的性质①圆形波
波的性质②反射
①无变化反射(自由端反射)
②颠倒后反射(固定端反射)
波的性质③折射
波的性质④干涉
波的性质⑤反射 干涉;驻波
总结
练习题1纵波与驻波
解答
节 课内容总结①
节 课内容总结②
第2节课 课乐器的构造弦与空气柱的振动
写在前面的话
声波的真面目
声音的速度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大小
弦的振动与驻波
沿着弦传递的波长
沿着弦传递的波速
f与L成反比例
f与T成正比例
f与ρ成反比例
振动方式与振动频率
空气柱的振动
开管
开管振动的方式与声音的高低
闭管
闭管的振动方式与声音的高低
管口校正
练习题2 弦与空气柱
解答
第2节 课内容总结
第3节课 救护车声音的秘密多普勒效应
写在前面的话
水面上波的传播方式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源发生变动时会怎么样呢?
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使用公式表示多普勒效应
声源静止时的声波波长
A声源逐渐靠近
B声源逐渐远离
即使观测者处于运动状态也会产生多普勒效应
C观测者逐渐靠近声源
D观测者逐渐远离声源
救护车与观测者都处于运动状态时
声源与观测者互相靠近时
声源与观测者互相远离时
多普勒效应之1,2,3
多普勒效应之应用篇
A有墙壁时
拍振现象
B声源从斜方向传过来时
C有风时
练习题3多普勒效应1
解答
练习题4多普勒效应2
解答
第3节 课内容总结
第4节课 耀眼的光 光的干涉
写在前面的话
光的基础知识
光也会变慢?折射率就是缩小率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折射的公式
光是粒子?还是波?
二维干涉
光具有波的性质
登山就可以明白的干涉相长的公式
位置P1为什么会发生干涉相长现象呢?
位置P2为什么会发生干涉相长现象呢?
位置P3为什么会发生干涉相长现象呢?
登山路线与干涉相长的条件式
干涉相消的条件与整数m的关系
位置P1'为什么会发生干涉相消现象呢?
位置P2'为什么会发生干涉相消现象呢?
托马斯·杨的实验
托马斯·杨的实验与路程差
路程差的使用方法
五种路程差
衍射光栅
衍射光栅的路程差
薄膜干涉
薄膜的路程差
光程差
光的自由端反射与固定端反射
在脑海中留下自由与固定的形象
薄膜干涉
薄膜干涉条件式所表示的内容
组建干涉条件式的方法之1,2,3
楔形干涉
牛顿环
应用如果从下方观测牛顿环,条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练习题⑤ 衍射光栅
解答
练习题⑥ 托马斯·杨的实验
解答
练习题⑦ 楔形干涉
解答
第4节 课内容总结
补充讲义 从0开始组建波动方程
写在前面的话
正弦·余弦是指什么
正弦·余弦与波的关系
角度与弧度
波的四种类型
y-x坐标图与波数k
y-x坐标图与角速度ω
如何组建运动中波的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所表示的内容
波动方程之1,2,3
波动方程的变形
“2π方程”的推导
“2π方程”的使用方法
练习题8波动方程
解答
补充讲义 内容总结
下课
小测试与附赠 习题·综合问题·附录
习题·综合问题
习题·解答篇
附录① 全反射
附录② sinθ=tanθ之谜
附录③ 反射波的波动方程
附录④ 波动领域的公式
附录⑤ 物理之1,2,3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形形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 波动世界的奇妙旅程:从微观到宏观的探索 我们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被各种各样的“波动”所充斥,它们以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的方式,塑造着我们所感知的一切。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到耳边萦绕的动人旋律,再到夜晚抬头仰望的璀璨星河,甚至我们赖以生存的通讯信号、医疗诊断,都离不开波动现象的参与。然而,波动的概念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理论让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 “形形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正是为喜爱探索、渴望理解世界奥秘的你量身打造。而在这套丛书中,《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这本独特的读物,则将带领读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直观的方式,步入波动的迷人世界。本书摒弃了枯燥的理论推导和艰涩的数学语言,转而聚焦于波动的本质、它们如何产生、传播以及产生的影响,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1、2、3”的简单步骤中,掌握波动学的核心概念,感受科学的乐趣。 第一步:认识波动的“模样”——它是如何发生的? 你是否曾好奇,风吹过湖面会泛起层层涟漪,声波又是如何传递到你的耳朵里的?波动学的第一步,就是带你认识波动的“家族成员”。本书将从最直观的例子入手,比如投石入水产生的圆形波纹,你会了解到,波动本质上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它并不是物质本身的移动,而是物质在受到扰动后,能量沿着介质传播开来的过程。 我们会仔细剖析波动的产生机制。想象一下,当你拨动一根琴弦,它会发生振动,正是这种振动,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形成了我们听到的声音。本书将用生动的图示和贴近生活的比喻,解释什么是“振源”、“介质”以及“扰动”。你会发现,很多看起来截然不同的现象,比如光线的传播、地震波的形成,其根源都与振动和能量的传递息息相关。 此外,本书还会介绍波动的基本要素:波长、振幅、频率和周期。这些看似专业的术语,在本书中将变得易于理解。波长,就像波纹之间的距离;振幅,代表了波的“高度”或“强度”;频率,则告诉我们单位时间内波重复的次数;周期,是完成一次完整波动的所需时间。通过这些基本要素,你将能够初步描绘出不同波动的“模样”,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波动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波动的“旅行”——它们如何传播? 波动一旦产生,便开始了它们的“旅行”。本书的第二步,将聚焦于波动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现象。我们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波动,例如,机械波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来传播,而电磁波(如光、无线电波)则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书中将详细讲解波动的传播速度。为什么光速如此之快,而声音的速度却相对较慢?这取决于介质的性质。我们会通过类比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理解不同介质对波动传播速度的影响。同时,本书还会介绍波动的传播方向。例如,声波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传播,而光线则沿着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浅出地阐释波动学中最迷人的几个核心现象: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 反射:就像声音在墙壁上回荡,光线在镜子上成像,反射是波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现象。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回声、镜子成像,来理解反射定律,明白光线和声波是如何“遵守”规则地弹回去的。 折射: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或者从水中射入空气时,你会发现光线似乎“弯曲”了。这就是折射。本书将解释,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致。我们将通过观察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断了”或者“弯了”的现象,来直观感受折射的奇妙。 衍射:即使是狭窄的缝隙,也能让光线“绕过去”。这就是衍射。想象一下,从门缝里透进来的阳光,会投射出一个模糊的图案,而不是一条清晰的直线。本书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当波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窄的孔隙时,会发生展宽和弯曲的现象。 干涉:这是波动学中最令人着迷的现象之一。当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更强的波或者相互抵消,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本书将通过模拟水波的干涉,来揭示这种“此消彼长”的奇妙规律,并解释它在声学和光学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步:波动的“力量”——它们如何改变世界? 认识了波动的模样和旅行方式,我们就可以开始探索波动的“力量”,以及它们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的。本书的第三步,将带领读者从理论走向实践,发现波动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让你惊叹于这些看似抽象的科学原理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声音的奥秘与应用:从我们每天的交流,到音乐的创作,再到医疗上的超声波检查,声音无处不在。本书将解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如何感知声音。你会了解到,不同的音高、音量和音色,都与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有关。同时,我们还会探讨超声波在成像、清洗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次声波可能带来的影响。 光的奇迹与感知: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讲解光的波动性,解释我们如何看到颜色,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如何形成各种光学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你还会了解到,激光的产生和应用,以及光纤通信如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方式。 无线电波的连接: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电视、广播,都离不开无线电波。本书将介绍无线电波作为一种电磁波,是如何携带信息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你将理解,为什么不同的频道对应着不同的频率,以及无线电波是如何被调制和解调的。 其他形式的波动:除了声音和光,地震波、引力波等波动形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星球和宇宙。本书会简要介绍这些更为宏观或微观的波动现象,让你对波动的广阔天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2、3!”——你的波动学入门之旅 《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科普的桎梏。作者桑子研以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教学视角,通过层层递进的“三步法”,将复杂的波动学原理化繁为简。配合李梅译者的精心翻译,使得本书无论是在内容深度还是阅读体验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恰当的比喻和贴切的生活化场景,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精美的插图和图示,更是将波动的形态和传播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理解。本书并非旨在培养理论物理学家,而是希望每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读者,都能在这趟旅程中,感受到探索未知的乐趣,理解身边世界的运作规律。 无论你是学生,想要在枯燥的课堂之外,找到理解物理的有趣途径;还是业余爱好者,希望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亦或是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感到好奇,想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本书都将是你不可多得的良伴。 跟随“形形的科学”丛书,踏上《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的奇妙旅程吧!你将发现,波动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潜藏在你我身边,以最优雅、最神奇的方式,编织着我们眼前的现实。让我们一起,用“1、2、3”的简单节奏,去聆听、去看、去感受,波动的无限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听到《形形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中有关于物理波动学的篇章,我的兴趣一下就被点燃了。过去在学习物理时,波动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印象,各种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总是让人难以捉摸。然而,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从未减退,我一直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再难的知识也能被有趣地呈现和理解。这套书的“趣味科普”定位,以及“三步搞定”的宣传语,让我对它寄予厚望。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采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引入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来解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波动现象。我期待它能够打破传统教科书的刻板印象,让波动学的学习过程充满惊喜和发现。我渴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揭示波动学在自然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我更深入地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评分

这套《形形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光听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觉得物理波动学是科学中最奇妙也最令人着迷的部分之一,但它也常常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难关。看介绍说这套书能“三步搞定”,我真的非常期待!尤其是“1、2、3!”这种简洁明了的标题,感觉就预示着学习过程也会是清晰易懂的。我一直认为,好的科普书不应该只是堆砌专业术语,更重要的是能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产生共鸣。想象一下,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或者是一些有趣的实验演示,就能理解波的叠加、衍射、干涉,甚至到更深层次的量子波动,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摆脱对波动学的恐惧,真正领略到它蕴含的美妙规律。尤其是考虑到是日文原著,并有中文译本,我很好奇译者是如何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使其更贴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方式的,这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科学大门,让我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物理世界。

评分

我对“形形的科学”这套丛书的另一大期待,在于它能否真正做到“趣味科普”。科学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而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可以充满乐趣。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科学的畏难情绪,并非源于科学本身的复杂,而是源于教学方式的枯燥。如果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以“形形”俱到的方式,展现物理波动学的多样性和魅力,那就太棒了。我设想,它可能会通过一些意想不到的类比,比如将声波比作涟漪,将光波比作跳跃的精灵,又或者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让读者动手去体验波动的生成和传播。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甚至引发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毕竟,科学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而好的科普书,就是那双眼睛的放大镜,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更透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这样的阅读体验,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物理波动学的奥秘。

评分

“1、2、3!三步搞定物理波动学”这个副标题,虽然听起来颇具挑战性,但同时也充满了诱惑力。作为一名对物理学抱有浓厚兴趣但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读者,我深知理解波动学并非易事。它涉及到的概念,如波长、频率、振幅、相位,以及更复杂的干涉、衍射、共振等,都容易让人感到困惑。我希望这套书能够真正地将复杂的概念分解,以一种循序渐进、逻辑清晰的方式呈现。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一步地穿越波动学的迷宫。也许“三步”指的是三个核心的学习模块,或者三个关键的理解突破点。无论如何,这种“三步搞定”的承诺,对于渴望快速入门但又希望深入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吸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浅显的解释,而是能够真正帮助我建立起对波动学坚实的基础认知,为我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评分

《形形的科学》这套丛书,特别是其中关于物理波动学的内容,听起来就像是为我这样渴望“学有所得”又“学得轻松”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认为,科学学习不应该是一场艰苦的跋涉,而应该是一场充满发现的旅行。而“三步搞定”的承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意味着这本书有能力将复杂的波动学知识,提炼出核心要点,并以一种易于消化和掌握的方式呈现。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设计这“三步”,是逻辑上的递进,还是概念上的突破?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建立起对波动学概念的直观理解,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公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波动学如何解释声音的传播、光的折射,甚至更深层次的量子现象,并能用我自己的语言去复述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获取,更是关于学习方法的革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