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傳媒的傻子們:解讀美國在綫-時代華納並購案 9787508604374

搶灘傳媒的傻子們:解讀美國在綫-時代華納並購案 978750860437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濛剋,王德倫 著
圖書標籤:
  • 傳媒並購
  • 美國在綫
  • 時代華納
  • 互聯網泡沫
  • 商業案例
  • 公司戰略
  • 媒體史
  • 經濟史
  • 科技並購
  • 失敗並購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04374
商品編碼:2965790526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5-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搶灘傳媒的傻子們:解讀美國在綫-時代華納並購案

定價:33.00元

售價:22.4元,便宜10.6元,摺扣67

作者:(美)濛剋 ,王德倫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5086043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國在綫宣布以1630億美元時代華納。人閃驚羨地稱閤並後的公司為傳媒界的“超級航母”。
2003年9月17日,美國在綫-時代華納宣布將公司名稱又改成時代華納,而公司標誌也從原先的美國在綫的標誌改為閤並之前的時代華納的標誌。
“我從業沒哭過,但是現在我經常哭泣。”
——傑裏·李文

內容提要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國在綫宣布以1630億美元買下時代華納。這則新聞太瘋狂瞭,讓人不敢相信。媒體稱,這是有史以來*的並購案,是一個“可怕的超級並購”和“勇氣與榮譽的結閤”,該“世紀大並購”堪稱“地球與網絡的超級聯姻”,美國在綫是個網絡新貴,它買下瞭世界上*的娛樂傳媒公司。
兩年後,迷霧散去,股東的2000億美元財富就消失在網絡空間瞭。由於涉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司法部開始調查美國在綫-時代華納的財務狀況。時代華納“永遠的天纔”傑裏·李文失去瞭工作,喪失瞭聲譽。美國在綫的理想主義史蒂夫·凱斯被近離開瞭他創辦的公司。2003年9月17日,美國在綫-時代華納宣布將公司名稱又改成時代華納,而公司的標誌也從原先的美國在綫的標誌改為閤並之前的時代華納的標誌。時代華納公司仍是目前世界上*的媒體娛樂公司。
(搶灘傳媒的傻子們)忠實地記錄瞭美國閤並史上*的失敗案例。濛剋用她所知道的每個細節刻畫齣整個崩潰的過程。
本書旨在認真解讀美國在綫-時代華納並購案,詳細調查已經完成的及未完成的細節。

目錄


部分 “永遠的天纔”從時代公司到時代華納(1923-1998)
章 時代帝國的崛起
第二章 時代華納
第三章 李文時代
第二部分 網絡牧童的闖入:美國在綫(1985-1999)
第四章 凱斯與美國在綫
第五章 “皮特曼時代”
第三部分 大買賣:美國在綫和時代華納(1999-2000)
第六章 美國在綫的橄欖枝
第七章 並購之路
第四部分 “堅持就是勝利”(2000-2003)
第八章 並購進行時
第九章 艱難的磨閤期
第十章 李文時代的結束
第十一章 媒體帝國的隕落
後記
緻謝

作者介紹

妮娜·濛剋:《名利場》傑齣的編輯。她原來是《財富》的高級作傢,曾在紐約《時代》雜誌、《紐約客》和《福布斯》上發錶過作品。她齣生於加拿大,目前居住在紐約市。

文摘


序言



《巨頭聯姻的迷思:重塑媒介版圖的時代迴響》 2000年,在互聯網浪潮席捲全球的 euphoria 之中,一場被譽為“世紀之戀”的商業並購震驚瞭世界。美國在綫(AOL)與時代華納(Time Warner)的強強聯手,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市值疊加,更是一場關於未來媒體格局、技術革新與內容價值的宏大實驗。這場並購的初衷,是希望通過融閤內容創作的王者與分發渠道的先鋒,構建一個包羅萬象的數字媒體帝國,預言並引領著下一代的信息傳播方式。然而,曆史的洪流卻以其不可預測的力量,將這場雄心勃勃的結閤推嚮瞭意想不到的深淵,留下瞭無數值得深思的商業教訓和對媒體演進的深刻反思。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這場被譽為“21世紀最糟糕的商業交易”背後的復雜成因與演變過程,而非簡單地記錄事件本身。我們將剝開華麗的錶麵,探尋驅動這場世紀聯姻的深層動因,以及在技術變革的洪流中,傳統媒體巨頭與新興互聯網力量碰撞齣的火花與裂痕。 第一章:夢想的起點——科技狂潮下的樂觀主義 在世紀之交,互聯網的興起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樂觀情緒。AOL,作為當時最大的在綫服務提供商,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無可比擬的渠道優勢,被視為通往數字未來的橋頭堡。人們普遍認為,掌握瞭分發渠道,就掌握瞭未來的媒體命脈。與此同時,時代華納則代錶著傳統媒體的巔峰:從電影、電視、音樂到齣版,其內容 IP 庫豐富得令人咋舌。其旗下的華納兄弟影業、HBO、CNN、時代雜誌等品牌,在全球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這場並購的邏輯似乎完美無瑕:AOL 的技術和分發能力,加上時代華納的優質內容,將能夠創造一個全新的、無所不包的數字媒體生態係統。設想中的場景是,用戶隻需通過 AOL 的平颱,就能無縫訪問時代華納旗下所有精彩內容,而時代華納的內容也得以通過 AOL 的網絡觸達更廣泛的受眾。這場聯姻被描繪成一場“內容與技術的終極融閤”,是傳統媒體嚮數字時代轉型的必由之路。 我們將在本章中,細緻還原當時的市場環境、科技氛圍以及參與者們的宏大願景。探究是什麼樣的樂觀主義情緒,讓兩傢行業的巨頭,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技術變革時期,做齣瞭如此大膽而又倉促的決定。我們將審視當時的技術預測,以及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理解,來理解這場聯姻的“閤理性”。 第二章:裂痕的萌芽——文化與價值的錯位 然而,當“內容”與“渠道”的結閤真正落地時,現實的復雜性開始顯現。AOL 的企業文化,充滿瞭矽榖式的速度、創新和顛覆;而時代華納,則是一傢根植於傳統媒體的、更為穩健和注重流程的公司。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在融閤過程中産生瞭巨大的摩擦。AOL 的高管們,習慣瞭互聯網行業的快速迭代和激進擴張,而時代華納的管理者,則更看重內容的穩定産齣和品牌價值的維護。 這種文化上的差異,直接反映在公司治理、決策機製和戰略方嚮上。AOL 試圖將互聯網的“免費”和“互動”模式強加於傳統媒體內容,而時代華納則難以割捨其對內容版權和商業模式的既有認知。雙方在戰略優先級、資源分配以及對未來盈利模式的判斷上,産生瞭不可調和的矛盾。 本章將聚焦於並購後雙方內部的權力鬥爭、戰略方嚮的分歧以及由此産生的溝通障礙。我們將深入分析,當兩種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和商業邏輯碰撞在一起時,是如何一步步蠶食這場聯姻的根基。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與內容的結閤,更是一場關於組織融閤的嚴峻考驗。 第三章:泡沫的破滅——估值陷阱與商業模式的重塑 促成這場並購的,除瞭技術和內容的協同效應,還有當時互聯網泡沫帶來的高估值。AOL 以其高昂的股價,似乎給瞭時代華納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閤並條件。然而,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AOL 的市值大幅縮水,這場“均富”的閤並,瞬間變成瞭“高溢價收購”的燙手山芋。 更重要的是,雙方對於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都未能形成清晰而可持續的認知。AOL 依賴廣告和訂閱費的模式,在內容免費化的浪潮中顯得脆弱不堪。而時代華納的內容,雖然價值巨大,但在數字化的分發渠道上,卻未能找到有效的變現途徑。人們期望的“數字媒體帝國”,並未如願以償,取而代之的是傳統媒體盈利能力的下滑,以及數字業務的持續虧損。 我們將審視這場並購背後的金融邏輯,深入剖析互聯網泡沫對企業並購決策的影響。重點關注雙方在評估資産價值、預測未來盈利能力以及探索數字商業模式上的失誤。本章將揭示,在科技浪潮的喧囂中,對商業本質的忽視,往往是導緻宏大設想走嚮失敗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時代的印記——反思與啓示 美國在綫與時代華納的並購,最終以慘淡收場告終。這場轟動一時的聯姻,不僅未能實現其宏大的目標,反而成為瞭商業史上一個著名的反麵教材。它像一麵鏡子,摺射齣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戰略決策的復雜性與風險。 然而,這場失敗的並購並非毫無價值。它為後來的企業並購提供瞭深刻的教訓,迫使人們重新審視內容與技術的真正關係,以及文化融閤的重要性。它也促使媒體行業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在數字時代重塑自身,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途徑。 在本書的最後,我們將從這場並購中汲取經驗教訓。探討在信息爆炸、技術迭代加速的今天,企業如何纔能在保持創新活力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將分析,這場並購的失敗,是如何間接推動瞭後來各種新興媒體模式的興起,以及其對整個媒體行業生態格局的深遠影響。 《巨頭聯姻的迷思:重塑媒介版圖的時代迴響》將帶您走進一場波瀾壯闊的商業史詩,從宏觀的産業趨勢到微觀的企業決策,全方位地解讀這場定義瞭互聯網時代初期媒體格局的世紀並購。它將為您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商業世界的復雜性,以及曆史的迴響如何塑造我們今天的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的像一本懸疑小說,隻不過它講述的是真實的商業世界。每一次翻頁,都仿佛在揭開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真相。我一直認為,大型並購案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市場時機和戰略布局,但《搶灘傳媒的傻子們》徹底刷新瞭我的看法。它讓我看到瞭,有時候,一場並購的成敗,可能就取決於某個關鍵人物一念之間的猶豫,或者是一個小小的判斷失誤。書中對當時市場環境的描繪,那種普遍存在的樂觀情緒和對互聯網無限潛力的盲目崇拜,讀起來令人不寒而栗。我仿佛能看到,在那股狂熱的浪潮中,有多少人被裹挾著前進,又有多少人因為看到瞭暗礁而選擇退縮。作者在細節上的挖掘非常到位,那些來自內部人士的爆料和迴憶,讓整個故事更加生動、真實。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在商業世界裏,有時候“聰明”可能會被“貪婪”和“傲慢”所濛蔽,而那些看似“愚蠢”的選擇,或許纔是真正能避免巨大損失的關鍵。

評分

我一直對互聯網行業的崛起和傳統媒體的轉型充滿瞭好奇,所以當看到《搶灘傳媒的傻子們》這本書名時,立刻就被吸引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對一場並購案的瞭解。它更像是一堂生動的商業案例課,而且是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展開的。作者並沒有堆砌枯燥的數字和理論,而是通過對關鍵人物的深入刻畫,展現瞭他們當時的心境、決策過程中的疑慮以及最終的選擇。讀到那些曾經被視為“神話”的企業傢們,在巨大的壓力和誘惑麵前,所錶現齣的脆弱和猶豫,真的讓我感覺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特彆是書中關於“協同效應”被過度解讀和市場預期被無限放大的部分,讓我深刻理解瞭盲目樂觀和群體思維的可怕。這本書提醒我,在追逐潮流和擁抱變革的同時,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審慎評估風險,不被錶麵的繁榮所迷惑。它讓我對“價值”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財務上的數字,更包括長期的品牌、文化和人纔積纍。

評分

這本《搶灘傳媒的傻子們》真的讓我對商業世界的復雜運作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像這種大型並購案,無非就是一些聰明人之間的商業博弈,最後勝者為王。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有時候“聰明”和“糊塗”之間的界限其實非常模糊,甚至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成功”背後,可能隱藏著我們難以想象的代價和無奈。作者以一種近乎紀錄片的方式,將美國在綫和時代華納這場世紀聯姻的幕後故事抽絲剝繭地呈現齣來,那些曾經站在聚光燈下的商業巨頭,在書中卻展現齣瞭普通人般的掙紮、誤判和情感糾葛。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企業文化衝突的部分印象深刻,那種截然不同的基因如何在一個新的軀殼裏相互排斥、摩擦,最終導緻瞭不可挽迴的裂痕,讀起來真是令人唏噓。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場並購,更是關於人性、關於時代的洪流,以及在巨大的商業浪潮中,個體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些看似不可動搖的帝國,是如何在內部的裂痕中走嚮衰敗的。它讓我開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看到的“新聞”,有多少是被精心包裝過的,又有多少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正在被忽略。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標題《搶灘傳媒的傻子們》一開始並沒有讓我産生太大的期待,我以為會是一本略顯八卦的商業分析。但實際閱讀後,我不得不承認,我被它的深度和廣度深深摺服瞭。作者的寫作功力非常瞭得,他能夠將復雜的技術、經濟和管理問題,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呈現齣來,使得即便是我這樣對金融領域並非專業人士的讀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書中對於企業文化差異如何成為並購“定時炸彈”的剖析,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總覺得,隻要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就能將兩個企業整閤在一起,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企業文化並非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影響企業運營效率和員工士氣的關鍵因素。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結尾處對未來傳媒行業發展的思考,他提齣的觀點既有前瞻性,又充滿瞭對現實的深刻洞察。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曆史,更讓我對未來充滿思考。

評分

我一直覺得,像美國在綫和時代華納這樣的巨頭閤並,應該是一場精心策劃、步步為營的棋局,最終的結果也應該是理性的商業決策。然而,這本書《搶灘傳媒的傻子們》卻讓我看到瞭另一番景象。它更像是一齣充滿戲劇性的肥皂劇,其中充滿瞭人性的弱點、錯誤的判斷和難以預料的轉摺。作者的敘事非常巧妙,他能夠將原本可能枯燥的商業案例,描繪得扣人心弦。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協同效應”的探討印象深刻,那些曾經被寄予厚望的“1+1大於2”的設想,在現實中是如何被一一擊碎的。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在追求規模和擴張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忽略瞭企業最核心的價值,以及那些看不見的“軟實力”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它讓我意識到,資本的力量固然強大,但如果缺乏對人性、對市場、對企業自身特點的深刻理解,那麼再大的投入也可能化為泡影。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遠不止於對一次並購案的瞭解,它更讓我對商業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瞭更深的敬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