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
定价: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新农村人文普及读本编写组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04850836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特产丰富的亚洲,交通发达的欧洲,热带大陆非洲,大洋环绕的大洋洲生物资源丰富的南美洲,冰雪大本营南极洲……《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能够帮助您实现地理知识的启蒙教育,让您做一个巡视世界地理的漫游者,踏遍五大洲,游遍四大洋,饱览全球的锦绣江山,了解地质环境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中开阔视野,增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地球及各国环境和人文的认识。
内容提要
《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语言表述生动流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一方面力图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包含大的地理知识含量,提供翔实可靠的地理资料;另一方面精心挑选、插入了数百幅精美的图片和地图,而且每幅图都配有生动丰富的注解,既可以加深读者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同时又能给广大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感,增加阅读兴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表面有水陆之分的惟有地球。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70.8%,包括岛屿在内的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2%。简略地说: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为“七三开”(即约七成是海洋,三成是陆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由于全球陆地面积还不及海洋面积的一半,所以在任何一个半球上,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要大。比较起来,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拥有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从南、北半球来分,北半球的陆地多于南半球的陆地。尽管如此,但是在东半球上,陆地面积还只是占东半球面积的41%左右;在西半球,陆地面积仅占18%。在北半球,海洋面积占61%,南半球上海洋面积比例高达81%。根据以上数据,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东半球和北半球的海陆面积比例相近,约是“六四开”,即约60%是海洋,40%是陆地;西半球的海陆面积比例又和南半球的海陆面积比例相近,大致是“八二开”,即约八成是海洋,二成是陆地。于是,人们就根据海陆面积比例在一个半球内的悬殊程度。又把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两个半球。人们把海洋面积比例达到大、陆地面积比例小的那个半球叫做水半球;陆地面积比例达到大的那个半球叫做陆半球。分割地球表面为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大圆,既非经线圈,又非纬线圈,而是人们测算出来的与地心共面地球表面的一个大圆。地球水半球的“顶点”或者说表面中心约在经度180。和南纬47度交点处的南太平洋新西兰以东的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在水半球上,海洋面积约占表面积的90.5%,陆地面积比例只有9.5%。水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74%,包括太平洋的绝大部分、印度洋的南部和大西洋的一小部分。孤立于海洋上的陆地主要包括南极洲、大洋洲以及南回归线以南的南美洲和亚洲的马来群岛等。我国南海诸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均位于水半球上。
陆半球的“”或者表面中心大致在法国西部大西洋沿岸卢瓦尔河河口附近,地处本初子午线和北纬47度交点处。陆半球上集中了全球陆地面积的80%多,相当于水半球上陆地面积的四倍多,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北半部。然而就在这个陆地集中的半球上,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的表面积,海洋约占53%,陆地只占47%。陆半球的海洋,包括北冰洋、大西洋的绝大部分、印度洋的北部和北纬40度以北的太平洋海域。
海洋水是咸水,目前人类不能直接利用。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I又占了全球淡水总储量的68.7%。位于水半球的南极洲“冰天雪地”,它拥有全球冰川资源的90%,因而成为地球上六的固体淡水库。水半球不仅拥有全球多的咸水,还拥有全球多的淡水资源,真是名不虚传。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60%多的南极洲冰川既是控制全球气候的一大因素,又是人娄未来的一大财富。
目前,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分布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述的陆半球上就占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挤着世界约95%的人口。
序言
对于我这样平时对地理不太感冒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救星”!我一直觉得地理就像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名词,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地理也可以如此有趣和充满故事性。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灵活,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引人深思,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它并没有试图一次性塞给我所有的地理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小窗口”,让我窥探到世界地理的精彩之处。例如,它会从一个有趣的地理现象讲起,然后引申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再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或人文趣闻,这种“跳跃式”的叙述方式,反而让知识点更容易被记住。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地理与资源”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罗列矿产和能源的分布,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资源的分布如何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关系,甚至引发了历史上的冲突。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世界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图片和图表也是非常出色的,它们并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地理概念。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地理奇观”的介绍,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如巨大的峡谷、神秘的火山,以及它们背后的形成原因,都让我对地球的鬼斧神工充满了赞叹。这本书让我觉得,地理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坐标,更是构成我们世界万千变化的底层逻辑,理解地理,就是理解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地理的认识停留在“世界地图上有哪些国家”的层面,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理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关于世界观察方式的启蒙。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将地理要素与人文、历史、经济等多个维度相结合,展现了一个立体、多面的世界。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能够从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比如我们餐桌上的一道菜,或者我们身上的一件衣服,追溯到它背后的地理成因和全球联系。这让我觉得,地理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书中的许多案例都非常引人深思,例如,它会探讨为什么某些地区盛产某种作物,为什么某些地方会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这些地理条件如何塑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智慧,他不会用生硬的理论去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地理规律。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地理的‘秘密’力量”这一部分的描述,它揭示了地理环境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类的命运,包括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甚至是历史进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联系,也让我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评分我一直认为,地理知识的获取应该是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通过巧妙的叙事方式,将宏大的地理概念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小故事”。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气候带时,并没有直接罗列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而是通过描绘不同气候带下动植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来展现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例如,在讲述热带雨林气候时,它描述了参天大树、各种奇特的动植物,以及当地居民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生活。而在介绍寒带气候时,则呈现了冰雪覆盖、驯鹿迁徙等景象,以及当地居民如何适应严寒的环境。这种“情境式”的学习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些遥远的地方。书中的数据和信息也并非简单堆砌,而是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知识变得更有说服力。比如,在讲到人口分布时,它会结合城市化的进程、资源的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这里人多,那里人少”。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地质构造和自然灾害的介绍,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地震、火山爆发等现象的成因,让我这个地理小白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还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让我深刻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看中了它“一看就懂”的宣传语,因为我一直对地理有些“阴影”,总觉得它太抽象、太遥远。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教你背地图、记地名的书,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旅行家,带着你穿越五湖四海,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个人化,常常穿插着一些有趣的轶事和个人感受,让我觉得在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比如,在讲到某个国家时,他会分享自己在那里的旅行经历,或者讲述当地一些鲜为人知的风俗习惯,这些细节让书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让人记住。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地理与文化”的探讨,比如为什么某些地区会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为什么某些地方的音乐会带有忧伤的旋律,这些问题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地理信息。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其中的联系。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可视化”能力,即使是那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比如洋流的形成、季风的原理,作者都能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把它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对关于“地球的脉搏”——也就是地壳运动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用“地球在呼吸”、“大地在舞蹈”这样的比喻,让我感受到了地球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地理知识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充满动态和变化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人类文明的演进密不可分。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我一直对世界地理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很多书籍都写得过于枯燥乏味,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书,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书名就非常吸引人,“一看就懂”,这正是我苦苦寻找的!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独具匠心的编排方式深深吸引。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出发,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从哪里来,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里的矿产来自哪个国家,这些接地气的问题瞬间拉近了我和世界地理的距离。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举个例子,讲到板块运动的时候,作者不像教科书那样生硬地描述,而是用“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各块陆地在慢慢移动”来比喻,瞬间就勾勒出了一个画面感。而且,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地图,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们不是那种死板的示意图,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和趣味性,让我能够轻松地将文字信息和地理位置对应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关于不同国家文化和地理环境如何相互影响的章节,比如亚马逊雨林如何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或者高纬度地区的漫长冬季如何塑造了北欧人民坚韧的性格。这些内容让我觉得,地理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和名字,更是与人类生活、文化息息相关的生动故事。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那些复杂的地理术语,反而激发了我探索世界的更大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