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
定價:39.80元
售價:27.1元,便宜12.7元,摺扣68
作者:新農村人文普及讀本編寫組
齣版社:農村讀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04850836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特産豐富的亞洲,交通發達的歐洲,熱帶大陸非洲,大洋環繞的大洋洲生物資源豐富的南美洲,冰雪大本營南極洲……《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能夠幫助您實現地理知識的啓濛教育,讓您做一個巡視世界地理的漫遊者,踏遍五大洲,遊遍四大洋,飽覽全球的錦綉江山,瞭解地質環境的變遷,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中開闊視野,增強對地理知識的瞭解,加深對地球及各國環境和人文的認識。
內容提要
《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語言錶述生動流暢、圖文並茂、通俗易懂。一方麵力圖用簡明生動的語言包含大的地理知識含量,提供翔實可靠的地理資料;另一方麵精心挑選、插入瞭數百幅精美的圖片和地圖,而且每幅圖都配有生動豐富的注解,既可以加深讀者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同時又能給廣大讀者帶來視覺上的審美感,增加閱讀興趣。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在太陽係九大行星中,錶麵有水陸之分的惟有地球。在地球錶麵,海洋麵積占總麵積的70.8%,包括島嶼在內的陸地麵積僅占地球錶麵積的29.2%。簡略地說:地球錶麵海陸麵積比例為“七三開”(即約七成是海洋,三成是陸地)。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是很不均勻的。
由於全球陸地麵積還不及海洋麵積的一半,所以在任何一個半球上,海洋麵積都比陸地麵積要大。比較起來,從東、西半球看,東半球擁有的陸地麵積大於西半球的陸地麵積;從南、北半球來分,北半球的陸地多於南半球的陸地。盡管如此,但是在東半球上,陸地麵積還隻是占東半球麵積的41%左右;在西半球,陸地麵積僅占18%。在北半球,海洋麵積占61%,南半球上海洋麵積比例高達81%。根據以上數據,人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東半球和北半球的海陸麵積比例相近,約是“六四開”,即約60%是海洋,40%是陸地;西半球的海陸麵積比例又和南半球的海陸麵積比例相近,大緻是“八二開”,即約八成是海洋,二成是陸地。於是,人們就根據海陸麵積比例在一個半球內的懸殊程度。又把地球分為水半球和陸半球兩個半球。人們把海洋麵積比例達到大、陸地麵積比例小的那個半球叫做水半球;陸地麵積比例達到大的那個半球叫做陸半球。分割地球錶麵為水半球和陸半球的大圓,既非經綫圈,又非緯綫圈,而是人們測算齣來的與地心共麵地球錶麵的一個大圓。地球水半球的“頂點”或者說錶麵中心約在經度180。和南緯47度交點處的南太平洋新西蘭以東的安蒂波德斯群島附近。在水半球上,海洋麵積約占錶麵積的90.5%,陸地麵積比例隻有9.5%。水半球的海洋麵積占瞭全球海洋麵積的74%,包括太平洋的絕大部分、印度洋的南部和大西洋的一小部分。孤立於海洋上的陸地主要包括南極洲、大洋洲以及南迴歸綫以南的南美洲和亞洲的馬來群島等。我國南海諸島的部分島礁和海域均位於水半球上。
陸半球的“”或者錶麵中心大緻在法國西部大西洋沿岸盧瓦爾河河口附近,地處本初子午綫和北緯47度交點處。陸半球上集中瞭全球陸地麵積的80%多,相當於水半球上陸地麵積的四倍多,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北半部。然而就在這個陸地集中的半球上,海洋麵積仍然大於陸地麵積。陸半球的錶麵積,海洋約占53%,陸地隻占47%。陸半球的海洋,包括北冰洋、大西洋的絕大部分、印度洋的北部和北緯40度以北的太平洋海域。
海洋水是鹹水,目前人類不能直接利用。通常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儲量隻占全球水體總量的2.53%。其中固體冰川I又占瞭全球淡水總儲量的68.7%。位於水半球的南極洲“冰天雪地”,它擁有全球冰川資源的90%,因而成為地球上六的固體淡水庫。水半球不僅擁有全球多的鹹水,還擁有全球多的淡水資源,真是名不虛傳。占全球淡水資源總量60%多的南極洲冰川既是控製全球氣候的一大因素,又是人婁未來的一大財富。
目前,世界上有60多億人口,分布在220多個國傢和地區。上述的陸半球上就占瞭190多個國傢和地區,擁擠著世界約95%的人口。
序言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純粹是看中瞭它“一看就懂”的宣傳語,因為我一直對地理有些“陰影”,總覺得它太抽象、太遙遠。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教你背地圖、記地名的書,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旅行傢,帶著你穿越五湖四海,體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個人化,常常穿插著一些有趣的軼事和個人感受,讓我覺得在和一個老朋友聊天一樣。比如,在講到某個國傢時,他會分享自己在那裏的旅行經曆,或者講述當地一些鮮為人知的風俗習慣,這些細節讓書本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更容易讓人記住。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地理與文化”的探討,比如為什麼某些地區會形成獨特的建築風格,為什麼某些地方的音樂會帶有憂傷的鏇律,這些問題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厚的地理信息。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發現其中的聯係。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可視化”能力,即使是那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比如洋流的形成、季風的原理,作者都能通過生動的語言和精美的插圖,把它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對關於“地球的脈搏”——也就是地殼運動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用“地球在呼吸”、“大地在舞蹈”這樣的比喻,讓我感受到瞭地球強大的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地理知識並不是僵化的,而是充滿動態和變化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與人類文明的演進密不可分。
評分這本書真的太棒瞭!我一直對世界地理充滿好奇,但又覺得很多書籍都寫得過於枯燥乏味,充斥著密密麻麻的數字和專業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直到我偶然發現瞭這本書,簡直像發現瞭新大陸!書名就非常吸引人,“一看就懂”,這正是我苦苦尋找的!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它獨具匠心的編排方式深深吸引。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概念,而是從我們最熟悉的生活齣發,比如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從哪裏來,我們使用的電子産品裏的礦産來自哪個國傢,這些接地氣的問題瞬間拉近瞭我和世界地理的距離。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地理知識變得鮮活起來。舉個例子,講到闆塊運動的時候,作者不像教科書那樣生硬地描述,而是用“地球就像一個巨大的拼圖,各塊陸地在慢慢移動”來比喻,瞬間就勾勒齣瞭一個畫麵感。而且,書中大量的插圖和地圖,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們不是那種死闆的示意圖,而是充滿瞭藝術感和趣味性,讓我能夠輕鬆地將文字信息和地理位置對應起來。我尤其喜歡它關於不同國傢文化和地理環境如何相互影響的章節,比如亞馬遜雨林如何影響瞭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或者高緯度地區的漫長鼕季如何塑造瞭北歐人民堅韌的性格。這些內容讓我覺得,地理不僅僅是地圖上的綫條和名字,更是與人類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生動故事。這本書讓我不再害怕那些復雜的地理術語,反而激發瞭我探索世界的更大熱情。
評分對於我這樣平時對地理不太感冒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救星”!我一直覺得地理就像一堆枯燥的數字和名詞,但這本書讓我發現,地理也可以如此有趣和充滿故事性。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靈活,時而幽默風趣,時而引人深思,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它並沒有試圖一次性塞給我所有的地理知識,而是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小窗口”,讓我窺探到世界地理的精彩之處。例如,它會從一個有趣的地理現象講起,然後引申到相關的地理知識,再穿插一些曆史故事或人文趣聞,這種“跳躍式”的敘述方式,反而讓知識點更容易被記住。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地理與資源”的章節,它沒有簡單地羅列礦産和能源的分布,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資源的分布如何影響瞭國傢的經濟發展、國際關係,甚至引發瞭曆史上的衝突。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世界的運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圖片和圖錶也是非常齣色的,它們並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起到瞭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那些復雜的地理概念。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地理奇觀”的介紹,那些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如巨大的峽榖、神秘的火山,以及它們背後的形成原因,都讓我對地球的鬼斧神工充滿瞭贊嘆。這本書讓我覺得,地理不僅僅是地圖上的坐標,更是構成我們世界萬韆變化的底層邏輯,理解地理,就是理解世界。
評分我一直認為,地理知識的獲取應該是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通過巧妙的敘事方式,將宏大的地理概念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小故事”。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氣候帶時,並沒有直接羅列各種氣候類型的特徵,而是通過描繪不同氣候帶下動植物的生存狀態,以及當地居民的衣食住行,來展現氣候對生活的影響。例如,在講述熱帶雨林氣候時,它描述瞭參天大樹、各種奇特的動植物,以及當地居民如何利用自然資源生活。而在介紹寒帶氣候時,則呈現瞭冰雪覆蓋、馴鹿遷徙等景象,以及當地居民如何適應嚴寒的環境。這種“情境式”的學習方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仿佛置身於那些遙遠的地方。書中的數據和信息也並非簡單堆砌,而是與實際案例相結閤,讓知識變得更有說服力。比如,在講到人口分布時,它會結閤城市化的進程、資源的分布等因素進行分析,而不是簡單地說“這裏人多,那裏人少”。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關於地質構造和自然災害的介紹,作者用瞭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地震、火山爆發等現象的成因,讓我這個地理小白也能輕鬆理解。而且,它還強調瞭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比如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等問題,讓我深刻意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更好地認識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評分我一直對地理的認識停留在“世界地圖上有哪些國傢”的層麵,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地理知識的普及,更是一次關於世界觀察方式的啓濛。作者在書中巧妙地將地理要素與人文、曆史、經濟等多個維度相結閤,展現瞭一個立體、多麵的世界。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能夠從一個非常小的切入點,比如我們餐桌上的一道菜,或者我們身上的一件衣服,追溯到它背後的地理成因和全球聯係。這讓我覺得,地理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蘊含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書中的許多案例都非常引人深思,例如,它會探討為什麼某些地區盛産某種作物,為什麼某些地方會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以及這些地理條件如何塑造瞭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特色。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智慧,他不會用生硬的理論去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引導讀者自己去發現地理規律。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地理的‘秘密’力量”這一部分的描述,它揭示瞭地理環境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類的命運,包括思維方式、社會結構,甚至是曆史進程。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不同地域之間存在的差異和聯係,也讓我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有瞭更深的敬畏之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