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现场:另类世界史978755980138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者:王雁斌

数学现场:另类世界史978755980138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者:王雁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著者:王雁斌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史
  • 另类史
  • 文化史
  • 科普
  • 数学
  • 历史
  • 王雁斌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趣味数学
  • 通俗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1388
商品编码:2965822085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数学现场:另类世界史
作者 著者:王雁斌
定价 65.00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9801388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数学,似乎是一门距离普通读者很遥远的学科。它很抽象,让人望而却步,很难借助自己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和认知去理解它。这门看似无用的学科为什么存在?又为什么会在人类文明的前进中扮演重要角色?《数学现场:另类世界史》将回答这一系列疑问,并揭示,数学的存在对于人类有着多么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的诞生和壮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息息相关。几千年来,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古国创造了不同的辉煌文化,也催生了各具特色的数学体系,它们根植于不同的土壤,*终交汇在共同的节点,形成了一部壮丽的数学交响。一位位天才数学家涌现,无论穷达,他们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合力铺就了通往现代数学的道路。本书带领我们回到数学史上那些重大变革的发生现场,亲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结识走下神坛的数学家,感受数学世界的宏伟和美丽,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传承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作者简介

王雁斌,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深造,1992年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矿物学会会士、芝加哥大学高等放射中心同步辐射试验站研究教授,并在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目录

   编辑推荐

★独特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带领读者回到数学问题发生的现场,数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

作为中文原创的数学史作品,作者将“数学”和“时代”结合在了一起:本书借助20多个不同人类文明时期的经典数学问题带领读者进入数学世界,将数学家和数学问题放置在相应的时代之中,以他们真实的命运展示时代风貌,由此拓展出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

★东西方数学思想兼收并蓄,古代中国、埃及、希腊、印度、巴比伦、波斯等古老文明的数学成就交相辉映。

与一般数学史书主要聚焦西方数学家的成就不同,本书着重介绍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等文明古国的数学成就,详细解读了这些古老文化中与西方体系截然不同的数学思维。

★符合多年龄层的读者阅读。

本书适合的读者受众很广:低年龄的读者看故事,大一些的读者可以跟着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算。针对更高阶的读者,作者把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数学问题从正文中单独提出来,供数学爱好者思考。

★学者倾力创作。

作者王雁斌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深造,1992年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矿物学会会士、芝加哥大学高等放射中心同步辐射试验站研究教授,并在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文摘




   序言

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世界文明的宏大叙事 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冲突与融合的史诗 《文明的曙光:从美索不达米亚到数字未来》 并非一部简单的年代编年史,而是一场深入人类文明核心的探险。本书以宏大的视角,追溯了人类社会组织形态、思想观念和技术革新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这个复杂世界。 本书聚焦于那些定义了特定时代、驱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关键性思想、哲学体系和制度设计。我们从史前人类的符号思维和早期农业革命带来的定居生活开始,探究这些基础性的变革如何为后来的复杂社会奠定基石。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文字、古埃及的太阳崇拜、印度河谷的城市规划,无不展现了早期文明在应对生存挑战时所迸发出的惊人创造力。 古典时代的辉煌与内在张力 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细致剖析了古希腊哲学如何从神话转向理性思辨,苏格拉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论辩如何构建了西方政治学、伦理学和逻辑学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我们并不忽略东方文明的深度:孔孟思想对社会秩序的精妙构建,以及大乘佛教对人类苦难和解脱的深刻探讨。这些思想体系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进行着无声的文化碰撞与吸收。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和工程奇迹,则代表了另一种组织力量的极致——实用主义和权力结构的高效运转。 中世纪的信仰与知识的传承,常被误解为停滞的黑暗时代。然而,本书揭示了这一时期知识的“蓄水池”作用。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学者们如何保存、翻译并发展了古希腊的科学遗产,尤其是在代数、医学和天文学领域的突破,对后世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在欧洲内部,修道院不仅是宗教中心,更是手抄本得以保存的知识避难所。我们还将探讨拜占庭帝国的持久性,以及它在东西方文化间扮演的独特桥梁角色。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理性的重塑 是人类思维史上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本书深入探讨了人文主义如何将焦点从神转向人,赞美人类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随后,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将世界观从神学框架中解放出来,转向基于观察和数学模型的精确描述。紧接着,洛克、卢梭和康德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和社会自治的论述,为现代民主政治和社会结构埋下了种子。这些思想的爆发,直接引燃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火焰。 工业革命与全球化的加速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增长,同时也制造了深刻的社会裂痕。本书考察了蒸汽机、电力和标准化生产对人类生活节奏的彻底改变。我们分析了古典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意识形态如何在工厂烟雾弥漫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试图解释和解决资本积累带来的阶级矛盾。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扩张达到了顶峰,全球市场被重塑,不同地域的命运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联系在一起,为二十世纪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二十世纪的剧变与思想的碎片化 是对人类集体经验的严峻考验。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技术、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全面冲突。本书详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颠覆性发现如何动摇了牛顿式决定论的基础,映射出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同时,我们审视了非殖民化运动如何挑战旧有的权力结构,以及冷战时期“两个世界”的意识形态对峙如何塑造了全球政治格局。在文化领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历史创伤和快速技术迭代时,对意义和真实性的重新探寻。 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未来图景 构成了本书的收尾。互联网和生物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认知边界和社会交互方式。本书探讨了全球化在数字化背景下呈现出的新面貌——既有连接的便利,也有信息茧房和数字鸿沟的风险。面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等跨国界难题,人类文明的下一次飞跃将需要怎样的哲学指导和集体智慧? 《文明的曙光》 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非线性的观察视角,让读者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思想脉络,认识到我们今天的选择,无不承载着数千年人类集体智慧的重量。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渴望理解“我们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的思考者们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打开我思路的书,一本能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世界的书。“数学现场:另类世界史”这个名字,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我层层叠叠的好奇。我对“另类”这两个字尤为敏感,这意味着它不会是教科书式的枯燥讲解,也不是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数学现场”的组合,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象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我设想,作者或许会从古人如何利用简单的几何知识测量土地,到几何学如何成为建筑艺术的基石,再到概率论在战争策略和商业决策中的应用,甚至可能触及到混沌理论如何解释社会变革的复杂性。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历史认知框架,让我看到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更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晶,是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一把钥匙。我希望它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复杂的数学原理融入历史叙述之中,让我既能领略历史的波澜壮阔,又能感受到数学的精妙绝伦。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更多的是因为“另类世界史”这几个字,我总觉得历史书要么枯燥乏味,要么就是被过度演绎得面目全非。但“数学现场”这个组合,却带着一股子“硬核”的味道,似乎预示着这本书不会走寻常路。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对数学有着深厚造诣,同时又对历史有着独到见解的人。他可能不屑于描绘那些流于表面的英雄史诗,而是选择从更根本、更具普适性的角度去审视人类文明的演进。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他会从古埃及的金字塔是如何运用了黄金分割,到古希腊的哲学思辨中隐藏的逻辑推理,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探索如何解放了艺术的表达,甚至可能触及到信息时代背后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科学。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原理到应用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新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科技发展背后,数学所扮演的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应该是那种只有数学专业人士才能读懂的学术著作,而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普通读者思考的、充满智慧的读物,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数学现场:另类世界史”这个书名时,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我一直觉得,历史的叙述往往聚焦于人、事件和政治,却忽略了那些更深层、更具普适性的力量。而“数学”恰恰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名预示着它将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角,一种试图从数学的逻辑和规律来解读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尝试。我设想,作者可能会从古代文明中数学的起源,比如度量、计数和几何,去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了城市规划、贸易发展乃至宗教信仰。又或许,他会深入分析物理定律的发现如何推动了科学革命,进而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以及概率论和统计学如何渗透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由数学串联起来的宏大叙事,看到那些看似无关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数学的内在逻辑。它不应该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数学专著,也不应该是敷衍了事的历史通俗读物,而应该是一种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的“另类”历史解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深邃的蓝色背景下,交错的数学符号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和人类文明的脉络。我一直对历史充满好奇,但传统的历史叙事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像是缺了一块拼图,而这本书的名字——“数学现场”,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数学,这个看似抽象、冰冷的学科,如何能与“现场”这样的词语联系起来?这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全新的历史视角,不仅仅是王朝更迭、英雄事迹,而是透过数学的逻辑和规律,去解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底层驱动力。我设想着,也许作者会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列解释宇宙和谐,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何改变了人类对天空的认知,再到统计学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跨学科的结合,让我想到了很多科普作品,但“另类世界史”的副标题又暗示了它绝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场智慧的盛宴,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数学之美,感受数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甚至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数学现场:另类世界史”,带着一种探索未知、挑战传统的意味。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进程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和规律。而数学,正是揭示这些规律的最佳工具。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将“数学”这一理性、抽象的学科,与“现场”这一充满动态和具体性的历史场景结合起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视角,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文明发展脉络中的数学痕迹。或许,作者会从古代文明的度量衡体系中发现早期数学的萌芽,到中世纪科学革命中数学工具的崛起,再到近现代科技爆炸式发展背后,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深远影响。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数学的语言,去剖析这些事件的成因、发展轨迹以及深层影响。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解读方式,让我感到兴奋。我期待它能让我看到,数学是如何默默地塑造了我们的世界,甚至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提供一个更加深刻、更加普适性的历史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