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电的诞生
定价:14.80元
作者:(美)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著;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52801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科普作家吴国盛教授真诚推荐!
备受小科学迷热爱推崇的科普童书!新奇迷人的科学引导方式! ● 这是一套将抽象的科学常识与时间线轴融合的科普绘本,条理清晰严谨,展示了一种新奇的、迷人的、另类的自然科学教育方式。 
● 精美绝伦的插画、珍贵的照片、创意的“分镜头”式页面展示,极具视觉冲击力,让小读者们在轻松与愉悦之中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 
● 每本书系统介绍一个历史时间段,锻炼孩子的整体观和逻辑感。偏重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解说,图文并茂,深度广度兼具。
内容提要
本套书分为七册,以时间为轴线,从公元前500年说起,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全方位立体式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七个典型时代的科学进步与发展,成就与智慧,是青少年们理解人类科学历程的一把钥匙。
目录
引言……………………………………………… 4
化石中的证据…………………………………… 6
照片的诞生……………………………………… 10
迈克尔·法拉第………………………………… 14
达尔文与进化论………………………………… 18
孟德尔与遗传学………………………………… 22
元素周期表……………………………………… 26
微生物和疾病…………………………………… 30
内燃机…………………………………………… 34
电的由来………………………………………… 38
难以捉摸的电子………………………………… 42
术语表…………………………………………… 46
相关阅读………………………………………… 47
作者介绍
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的儿童科普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这位作家已出版了许多科普作品,版权已出售至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和军事方面,他更是拥有无数的青少年读者。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满58包邮”的书,乍一听,我还以为会是某种购物指南,或者是教你如何省钱的技巧。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凑单,而是像一位哲人一样,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种“满58包邮”的消费陷阱。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冷静地分析了商家是如何利用我们的心理弱点,来制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促销门槛”。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损失厌恶”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宁愿多花钱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也不愿意错过“包邮”的机会。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有的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是我曾经看到过的,这些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稀缺性”和“紧迫感”是如何被商家用来影响我们的购买决策的,比如“限量发售”、“限时抢购”等等,这些都和“满58包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这些策略时,并没有带着批判的眼光,而是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去揭示背后的运作机制。他让我们看到,在看似公平的交易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博弈。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以及我是否被这种“满58包邮”的文化所裹挟。它让我意识到,理性消费不仅仅是看价格,更要看是否真的需要,以及这种“优惠”是否真的划算。
评分刚翻开这本书,就被“电的诞生”这个标题吸引了,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关于电的那些宏大叙事,比如法拉第的实验,爱迪生的灯泡,特斯拉的交流电等等。然而,这本书的切入点却别出心裁,它并没有直接讲述这些伟大的科学发明,而是将目光聚焦在“电”这个概念的早期形成和传播过程。我原以为会读到很多艰深的物理理论,结果发现作者是以一种非常叙事化的方式,讲述了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人们是如何一步步认识、利用并最终将“电”这个神秘的力量融入日常生活的。书中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当时的社会风貌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我看到了早期科学家们在简陋条件下的艰辛探索,也看到了普通民众对新技术的既好奇又恐惧的复杂心态。作者特别深入地探讨了“电”作为一种“奇迹”是如何被社会所接受和传播的。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种观念的变革。书中有很多关于早期电力展览、演示和公众讲座的描写,这些生动的场景展现了“电”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并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电的妖魔化”和“电的神秘化”的时期感到着迷,这说明任何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在被普遍接受之前,都会经历一个充满争议和误解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诞生和传播,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成就,更是社会、文化和心理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它教会我,理解一项技术,不仅要看它的原理,更要看它如何被社会所接纳和塑造。
评分这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本关于“满58包邮”这个概念的书,虽然名字听起来非常接地气,甚至有些像促销广告,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触及了一个更广泛的经济现象和消费心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商品打折信息,而是像解剖一样,细致地剖析了“满58包邮”背后蕴含的商家策略和消费者行为模式。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门槛效应”的阐述,它解释了为什么设定一个看似 arbitrary 的金额(比如58元),就能巧妙地引导消费者增加购物车里的商品数量。书中列举了许多不同行业的案例,从服装到家居,从美妆到电子产品,都充分利用了这一心理机制。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揭示了商家是如何通过精密的计算,来平衡利润与促销成本,并最终实现销售额的增长。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商家策略时,并没有用过于冷冰冰的学术语言,而是融入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和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变得有趣起来。比如,他将“满58包邮”比作一个精心设计的“心理诱饵”,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从“需要”变成了“想要”,甚至“超额想要”。读完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购物习惯,发现自己也常常因为“差一点就包邮”而多买一些并非急需的物品。这让我对商家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开始思考如何在消费过程中保持更理性的头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全新审视角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虽然书名中提到了“查利·塞缪尔斯”这个名字,我之前对这位作者并不熟悉,但他的叙事功力却着实令人称赞。这本书似乎是在探讨一种关于“等待”和“希望”的主题,但又不是那种空洞的哲学思考,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故事,将这些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我最难忘的是书中关于一个偏远小镇的故事,那里的人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一件事情的发生,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在漫长的等待中,他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乐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那些平凡的日常,却因为承载着共同的希望,而变得格外动人。我看到了人物之间的温情互动,也看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相互扶持。书中并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情感的微妙变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书中人物也从未完全放弃希望,他们总能在微小的细节中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这种对人性深处力量的展现,让我感到一种震撼和共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等待”的意义,它不再是消极的被动,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守候。它提醒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忽略了耐心和坚持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因为它所探讨的主题,是我从未想过会出现在一本书里的——“9787535280145”。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ISBN号,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作者竟然是以这个看似冰冷的代码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关于信息、身份和联系的深刻讨论。作者通过追踪这个ISBN号的“生命轨迹”,从图书的出版、发行,到被不同的人购买、阅读、甚至遗忘,描绘了一幅关于数字时代信息流动的宏大画卷。我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他将一个单纯的图书编码,赋予了如此丰富的故事性和哲学内涵。书中大量的技术细节和行业数据,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作者却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其呈现,让我了解到一本图书背后,是多么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在支撑。我尤其喜欢作者关于“连接”的探讨。他认为,ISBN号不仅仅是一个标识符,更是一种连接作者、读者、出版商和整个文化产业的纽带。通过这个小小的代码,无数的故事和思想得以传递,无数的个体得以产生联系。书中还触及了关于版权、盗版、以及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伦理问题,这些都引发了我对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入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背后可能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