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敏
出版社:三民书局
ISBN: 9789571452722
页数:547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k
语种:繁体中文
内容简介:
白居易是中唐有名的社會寫實詩人,詩歌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懂。詩作留傳之廣,曾遠及日本、新羅。他所倡導的新樂府運動,重視文學的實用性,帶動詩歌革新,影響深遠。本書選錄其詩文共二百二十首,入選作品以詩歌?主,並適當選入較多的制、策、奏、判等應用文,以全面反映白居易的文學成就。注釋簡明,語譯淺近,力求保留作品原有的風致和神韻。研析以文本藝術鑑賞為中心,並適時介紹學界相關研究成果。透過本書與白居易交流,他的理想與智慧、執著與堅守,以及藝術才華與情感體驗等,便能一覽無餘,進而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會
说实话,我买书通常是图个“对味”,这本《[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的封面设计和选篇目录,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想要深入探究的冲动。我一直认为,白居易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诗歌有着极强的“入世”精神,他敢于直面盛唐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这点上,很多同时代的诗人望尘莫及。我希望这本选集在选篇上,能跳出那些被过度解读的“流行金曲”,更多地纳入一些反映他政治抱负和友人交往的篇章。例如,他与元稹之间的深厚情谊,那些诗文往来,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文人集团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另外,对于那些叙事长诗的翻译,我非常看重它的流畅度和画面感。唐诗的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跌宕。如果翻译后的文字读起来拗口,或者节奏感全无,那么即使意义完全正确,也失去了阅读的乐趣。我更喜欢那种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古人吟诵之声的译文。如果能在诗歌旁附带一些关于其写作背景的简短介绍,那就更贴心了,能帮助我迅速沉浸到那个特定的时空语境中去。
评分我对诗歌阅读的体验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它不仅关乎内容,更关乎“体感”。拿到这本选集,我首先会翻看那些被誉为“中晚唐诗歌巅峰”的作品,比如《长恨歌》这类传诵千古的篇章,看译者如何处理其中的情感高潮和转折。好的翻译,应该能引导读者的情绪,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激昂顿挫。白居易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认为带有很强的叙事性,他像一个说书人,将复杂的故事娓娓道来。因此,译文的“叙事感”至关重要。如果译文读起来像散文,缺乏诗歌特有的凝练和韵味,那便失了魂魄。我特别留意了对某些意象的取舍,比如“杨柳”、“青苔”这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特定文化符号的词汇,译者是选择直译,还是赋予其更具现代意境的表达?这种选择,直接决定了读者能否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我希望这本新译本,能提供一种既有古典美感又不失现代清晰度的阅读路径。
评分作为一个并非专业研究古典文学的人士,我购买任何选本,都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领略一位大家的全貌。因此,《[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在选篇的广度上,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白居易的诗歌并非只有“感伤风花雪月”,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奠定的,这要求他的作品必须具备深刻的社会批判性。我希望看到更多他早期或中期,那些直抒胸臆、批判时弊的篇章被收录。同时,对于他后期的闲适诗和饮酒诗,我也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解读角度,理解他在仕途受挫后,是如何在自然和友朋中寻求慰藉的。一本好的选本,应该像一个精准的导航仪,带领读者在白居易广阔的文学宇宙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如果附录部分能提供一些关于白居易生平脉络的梳理,那就更好了,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清晰的时间轴,理解他的思想是如何随着年龄和政治环境的变迁而演化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典文学抱有敬畏之心的人,但同时,我也深知“阅读门槛”对大众的影响。白居易的诗歌流传之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易懂”,但这“易懂”背后,也隐藏着被简化和扁平化的风险。因此,对于这本《[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我更看重它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如果译者能够恰当地使用现代的修辞手法来重构诗句,使得当代读者在不借助太多工具书的情况下,也能领会其妙处,那无疑是成功的。我尤其想看看他对那些充满讽刺意味的讽喻诗的处理。讽喻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言外之意”,它需要译者有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字里行间隐藏的政治机锋和时代批判。如果译文只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了事件,而未能将那份“怒其不争”或“哀其不幸”的情感张力翻译出来,那就太可惜了。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安全”的翻译,而是一本能让我读完后,能重新感受到白居易那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悲壮情怀的版本。
评分这部《[B065]新譯白居易詩文選》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在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海洋里摸索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记得上次完整地读完白居易的诗集还是在大学时代,那时的阅读更多的是应付考试,对其中蕴含的深层社会关怀和生活哲思,理解得还很肤浅。这次拿到这本新译本,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让人在捧读时就能感受到一种对原著的尊重。我特别关注了译者在注释和翻译风格上的处理。白居易的诗歌,尤其是那些描绘民生疾苦的作品,比如《新丰折臂翁》或《卖炭翁》,文字直白却力量惊人。如果翻译过于拘泥于字面,很容易丢失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感。我期待的是一种既能准确传达原意的现代汉语表达,又能保持唐诗那种韵味和节奏的译法。尤其是一些典故的解释,如果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做一些深入浅出的阐释,那就更好了。这不仅是文字的转译,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我希望能从这本选集中,重新发现那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红叶”和“琵琶行”的浪漫想象之中。希望译者在“新译”二字上,真正做到了“新”在理解,而“译”在传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