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化學基礎論 | 作者 | (法)安全托萬·洛朗·拉瓦锡,任定成 |
| 定價 | 45.00元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1095560 | 齣版日期 | 2008-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軟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558Kg |
| 內容簡介 | |
| 擺在我們麵前的這本由安托萬-洛朗·拉瓦锡編寫的《化學基礎論》全名是《以一種新的係統秩序容納瞭一切現代發現的化學基礎論》。該書已被人們將它與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起列為世界自然科學的“三大名著”。它的齣版是化學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氧化理論的建立造成瞭一場全麵的“化學革命”,《化學基礎論》正是這場革命的結晶,是拉瓦锡自己對他的發現以及他根據現代實驗所創立的新理論思想的闡明。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序言 《化學基礎論》導讀 漢譯者前言 英譯者告白 序 部分 論氣態流體的形成與分解,論簡單物體的燃燒以及酸的形成 章 論熱素的化閤以及彈性氣態流體或氣體的形成 第二章 與我們大氣的形成和組成有關的一般看法 第三章 大氣的分析,將其分為兩種彈性流體:一種適宜於呼吸,而另一種則不能被呼吸 第四章 大氣的幾個組成部分的命名 第五章 論用硫、磷與炭分解氧氣,酸形成通論 第六章 論酸的普通命名,尤其是從硝石和海鹽中提取的酸的命名 第七章 論用金屬分解氧氣以及金屬氧化物的形成 第九章 論從不同種類的燃燒離析齣的熱素的量 磷的燃燒 炭的燃燒 氫氣的燃燒 硝酸的形成 蠟的燃燒 橄欖油的燃燒 第十章 論可燃物質的相互化閤 第十一章 關於具有幾種基的氧化物和酸的觀察,關於動物物質和植物物質組成的觀察 第十二章 論依靠火的作用對植物物質和動物物質的分解 第十三章 論酒發酵對植物氧化物的分解 第十四章 論緻腐發酵 第十五章 論亞醋發酵 第十六章 論中性鹽及其不同基的形成 論草堿 論蘇打 論氨 論石灰、苦土、重晶石與黏土 論金屬物體 第十七章 對於成鹽基及中性鹽形成的繼續觀察 第二部分 論酸與成鹽基的化閤,論中性鹽的形成 第三部分 化學儀器與操作說明 章 論確定固體和液體的重量與比重所必需的儀器 第二章 論氣量法,即氣態物質的重量與體積之測量 第三章 量熱計即測量熱素裝置的說明 第四章 論分離物體的機械操作 第五章 論不經分解使物體粒子彼此分離以及使其再次結閤的化學手段 第六章 論氣體學蒸餾,金屬溶解以及需要極復雜儀器的其他某些操作 第七章 論封泥的組成與用法 第八章 論燃燒與爆燃操作 第九章 論爆燃 第十章 論在極高溫度中處理物體所必需的儀器 附錄 附錄一 吩即十二分之一時及吩的小數嚮時的十進小數的變換錶 附錄二 用時和十進小數錶示的在氣體化學裝置的廣口瓶中觀察到的水的高度嚮相應的汞的高度的變換錶 附錄三 普裏斯特利博士采用的盎司製嚮法製和英製立方時的變換錶 附錄四 列氏溫度計度數(R.)嚮與其相應的華氏溫標度數(F.)的摺閤錶 附錄五 法製衡量和度量嚮相應的英製單位的變換規則 附錄六 用英製度量和英製金衡錶示的不同氣體在28法時即29.84英時氣壓計壓力和10度(54.5度)溫度的重量 附錄七 不同物體的比重錶 附錄八 計算英製度量一立方Ⅱ尺和一立方時的任何已知比重的物質的英製金衡重量的規則 附錄九 金衡盎司、打蘭和格令嚮12盎司的金衡磅的十進小數以及金衡磅嚮盎司等的變換錶 附錄十 根據埃弗拉德的實驗計算的與金衡重量的55度溫度的蒸餾水相應的英製立方時和十進小數錶 圖版 人名譯名對照錶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解構化學,從最基本的元素組成,到復雜的分子結構,再到各種化學反應的規律,《化學基礎論》以一種極其係統的方式呈現瞭化學學科的精髓。我特彆喜歡它關於“物質的相變”那一章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固態、液態、氣態的特點,而是深入探討瞭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溫度和壓強如何影響物質的相變,以及相變過程中能量的傳遞。作者還引入瞭相圖的概念,通過圖錶直觀地展示瞭不同條件下物質的狀態,這讓我對物質的宏觀行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雖然書中涉及的理論知識量很大,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編排上的精心設計,邏輯清晰,循序漸進。它就像一部精密的齒輪組,每一個部分都緊密相連,共同推動著整個化學理論的運轉。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智力探險,每一次的閱讀都能發現新的寶藏,每一次的理解都能帶來新的啓發。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讓我理解化學“為什麼”的書,而不是僅僅記住“是什麼”。《化學基礎論》在這方麵給瞭我極大的驚喜。它在解釋化學反應的機理時,著重強調瞭電子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從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到化學鍵的形成,再到反應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和共享,作者都進行瞭非常細緻和深入的闡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講解,它不僅僅停留在得失電子的層麵,而是將電子的流動與能量的轉化緊密結閤,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氧化還原反應能夠釋放巨大的能量,驅動著各種化學過程。作者在描述這些復雜概念時,語言非常精準且富有條理,雖然篇幅不短,但讀起來卻不覺得冗長。它讓我看到,化學的本質其實就是關於電子的“舞蹈”,而各種化學現象,都是這種舞蹈所呈現齣的不同姿態。這本書讓我對化學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畏感,也讓我更加渴望去探索這個充滿奧秘的領域。
評分這本書我前段時間剛入手,剛翻瞭幾頁就被它的深度和廣度給震撼到瞭。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速成”類的教材,隻是浮於錶麵地介紹幾個概念,而是真正地在挖掘化學學科最本質的原理。舉個例子,關於原子結構的講解,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質子、中子、電子”模型,而是深入剖析瞭量子力學背景下電子軌道的概念,以及這些微觀粒子之間相互作用力如何決定瞭宏觀物質的性質。讀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化學的“宇宙”,從最基礎的粒子運動規律,到復雜分子的形成機製,一切都變得清晰且有邏輯。作者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頗具匠心,雖然是學術著作,但並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他善於用形象的比喻和精妙的類比來解釋抽象的理論,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逐漸領悟到其中的奧妙。當然,這本書的閱讀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吸收,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我在剋服睏難後獲得的成就感更加強烈。它不隻是提供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如何去思考化學問題,如何用一種更係統、更本質的視角去理解這個充滿化學反應的世界。
評分這本《化學基礎論》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像是一部化學的“史詩”,從宏觀的物質構成,到微觀的粒子行為,它試圖勾勒齣一幅完整的化學圖景。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化學鍵形成過程的論述,它不僅解釋瞭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機理,還深入探討瞭不同類型化學鍵的強度、極性以及它們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讀到這一部分的時候,我腦海中瞬間浮現齣生活中各種物質的形態,比如堅硬的鑽石、柔軟的脂肪、導電的金屬等等,這一切化學鍵的細微差彆,竟然能造就如此多樣的世界。作者在敘述中非常注重邏輯性和嚴謹性,每一個論點都建立在前一個論點之上,層層遞進,讓人無法辯駁。而且,它還引入瞭一些前沿的化學概念,比如分子軌道理論的應用,以及它如何解釋一些傳統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雖然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還有些晦澀,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希望讀者能站在更高的起點去認識化學。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傳授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一種科學思維模式,一種探究事物本質的求知欲。
評分我是一位對化學一直充滿好奇但又覺得它過於復雜的讀者,而《化學基礎論》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探索的渴望。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公式和定義,而是從最基礎的物質分類和性質入手,一點點地引導讀者進入化學的殿堂。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能量”在化學反應中所扮演角色的闡釋,他不僅僅是簡單地說“反應需要能量”,而是詳細地解釋瞭活化能、反應熱、熵等概念,以及它們如何共同驅動化學反應的發生和進行。這讓我對化學反應的動力學和熱力學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將化學反應看作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理解為一種能量轉化的過程。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將抽象的理論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比如解釋為什麼有些反應會自發進行,而有些則需要外界的驅動。這種“化繁為簡”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化學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學科,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存在。這本書讀起來雖然需要一定的專注度,但每一次的閱讀都能讓我感受到知識的積纍和思維的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