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明著的《秦光明篆书唐诗(中华金文应用典籍)》是青年书法家秦光明用将近十年的工夫,查阅百余种唐诗类、古文字类专著,择取《全唐诗》之精华,大体依诗人出生先后为序,用金文精心书写180作位诗人的作品1300多首,在此基础上,先期已整理62位诗人共计300首作品。并从学术源头出发,撰写《关于篆书唐诗用字的几点说明》一文,对唐诗用字、篆书用字、以及书法创作中一些极易混淆的字作了详细的辩正。通观本书,正文金文古雅,释文小楷端庄;选诗严谨,用字准确。
一介書癡,潛心於此。十載光陰,百書覲旨。學 術探源,有的放矢。選詩嚴謹,用字合理。共寫唐賢 ,逾干篇什。三百六十,整理付梓。習篆吟詩,一書 二體。專著手稿,文献價值。
國内**本用金文創作的唐詩專集,精選62位詩 人36。首作品,小楷釋之。既可作學習金文書法的上 佳讀本,又可作學習唐詩之優秀選本。
**本經古文字學家陳初生教授全篇審定的金文 唐詩專集。保證了文字的學術性、準確性、嚴肅性, 讀者可放心使用。
**本系統梳理篆書用字方法的工具書。論著六 萬餘字,對於唐詩用字、篆書用字以及一些極易混淆 的字作了詳細的辨正,甚惠學林。
秦光明著的《秦光明篆书唐诗(中华金文应用典 籍)》既可作為大專院校書法專業、漢語言文宇學專 業之選修教材,又可作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古文字研 究者、古典詩歌愛好者之參考工具書。
序
虞世南 蟬
詠螢
奉和詠風應魏王教
賦得臨池竹應制
王績 秋夜喜遇王處士
野望
李世民 賦得臨池竹
賜蕭瑪
詠雨
秋日
芳蘭
盧照鄰曲池荷
駱賓王 于易水送人
在獄詠蟬
慧能 偈
杜審言 和晋陵陸丞早春遊望
蘇味道 正月十五夜
李崤 風
王勃 山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瞭王閤
韋承慶南中詠雁
楊炯從軍行
宋之間 渡漢江
度大庾嶺
題大庾嶺北驛
沈佺期 獨不見
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
春夜別友人
晚次樂鄉縣
登幽州臺歌
賀知章 送人之軍
回鄉偶書一一首
詠柳
張說蜀道後期
幽州夜飲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蘇願汾上驚秋
盧僎 途中口號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营造的那种宁静而致远的阅读氛围。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这样一本能够让你慢下来,去感受文字本身力量的书,实属不易。 我常常会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书。看着秦光明先生那充满力量又细腻的篆书,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艺术空间。书中的唐诗,因为有了篆书的独特呈现,变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有了生命。 我喜欢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书中的篇幅,更多地给了书法本身。这种做法,恰恰鼓励了读者去主动思考,去挖掘诗歌背后的深意,去体会书法所传达的情感。它不像很多现代出版物那样,恨不得将所有的信息都一次性灌输给你。相反,它更像是在给你一个邀请,邀请你去探索,去发现。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艺术的体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文字与诗歌的关系,也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古老的朋友,用一种充满智慧和艺术的方式,与我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次翻开它,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我喜欢它那种不事张扬的低调,却又在细节处彰显出非凡的品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中华金文应用典籍”的定位,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义。它并非仅仅是将篆书与唐诗简单地结合,而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古老的文字艺术,以一种更贴近当代人的方式“活”过来。秦光明先生的篆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展现出了个人的独特风格,这种创新与传承并重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以及古典诗歌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不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快餐式”读物,而是一本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细细体会的珍贵典籍。
评分不得不说,《秦光明篆书唐诗(中华金文应用典籍)》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件可以反复品味的艺术品。对于我这样追求阅读的多样性和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及时且令人振奋的。 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种对待诗句的方式。书中的唐诗,并没有配以大量的注释或者译文,而是将重心完全放在了篆书的书写上。这似乎是在鼓励读者,先去沉浸在文字的视觉美感中,去感受书法本身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再去回味诗句的意境。这种“少即是多”的处理方式,反而让我在阅读时,有了更多的自主想象空间。我常常会一边欣赏着精美的篆书,一边在脑海中回溯诗句的经典场景,或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这与我过去阅读唐诗的方式大相径庭,也让我发现了阅读的另一种可能性。它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文字与诗歌的互动中。这种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基础,且希望在现有认知上有所突破的读者。
评分最近偶然间翻阅到一本名为《秦光明篆书唐诗(中华金文应用典籍)》的书,实在是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这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唐诗选集,它将历代脍炙人口的唐诗,以秦光明先生的篆书形式呈现出来。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书法艺术和古典诗歌都抱有深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 首先,吸引我的便是这封面设计。一种古朴典雅的质感扑面而来,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阻隔,触碰到那遥远的辉煌。书中每一页的排版都精心考究,篆书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每一个字都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品。秦光明先生的笔力雄浑,结体严谨,又在古朴中透出一丝灵动,使得那些熟悉的诗句仿佛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我常常会反复摩挲那些字迹,感受其中蕴含的古老韵味和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这种将文字本身提升到艺术高度的处理方式,让我对阅读唐诗有了全新的体验。我不再仅仅是理解诗句的含义,更是在品味书法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字颇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的“金文应用典籍”这个副标题也引起了我的强烈好奇。虽然我对金文的研究涉猎不深,但书中对篆书的运用,无疑是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字之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秦光明先生的篆书,并非刻意模仿古金文,而是在其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书法理念,使其更具可读性和观赏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铜器铭文之间,感受着那古老文明的呼吸。 书中所选的唐诗,也都是经过细心甄选的佳作,虽然书中没有进行大篇幅的诗歌赏析,但其本身的选择就足够引人深思。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在篆书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厚重而充满韵味。我甚至会尝试着去解读每一个篆字,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准确,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遥远的古代书法艺术和璀璨的唐诗文化,让我在欣赏古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