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夢魘-中國科普圖書大奬圖書典藏書係
定價:20.00元
售價:12.6元,便宜7.4元,摺扣63
作者:葉至善著
齣版社:湖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52551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63kg
編輯推薦
囊括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普、科幻作傢經典獲奬作品,展現科學之真、善、美,傳播知識、激發興趣、啓迪智慧!
內容提要
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囊括瞭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普、科幻作傢經典獲奬作品,展現瞭科學之真、善、美,傳播知識、激發興趣、啓迪智慧!由葉至善編寫的這本《夢魘》就是該書係之一,收錄的均為科學幻想小說,共計11篇,包括:《失蹤的哥哥》、《沒頭腦和電腦的故事》、《竪雞蛋》、《史前探險記》、《夢魘》等。
本書由湖北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
目錄
失蹤的哥哥 公安局來的電話 15年 推理和證據 人不是魚 哥哥和弟弟 在速凍車間裏 生命的暫停 養分和滋味 凍豆腐裏的小窟窿 好心的假定 手術的把握 滿意的結局沒頭腦和電腦的故事張衡竪雞蛋 哥倫布的難題 愛因斯坦為什麼笑 看不到卻找得著的那個點 穩定須有條件 先用木頭做個蛋 你為什麼早不這樣做呢史前探險記 齣發 穿過冰川時代 史前獵人的傢 野獸的天堂 龍的世界 更古老的年代割掉鼻子的大象 戈壁灘上的新城市 割掉鼻子的大象 一封請帖 指象為豬 奇跡離不瞭科學 豐盛的午餐夢魘夕照訣彆祈求權利
作者介紹
葉至善,筆名於止、魏信、韋商、呼延湊。江蘇吳縣人。編審。1945年8月任開明書店編輯。1953年2月任中國青年齣版社《中學生》雜誌主編。1956年6月,任中國少年兒童齣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曾任中國科普作協名譽理事長,中國齣版工作者協會名譽顧問。曾寫作供少年兒童閱讀的科普文章200餘篇。齣版的單行本有:《割掉鼻子的大象》、《到人造月亮上去》、《太陽、月亮、星》、《失蹤的哥哥》(1982年獲全國少兒讀物二等奬)、《夢魘》(1978年獲第二屆全國科普作品一等奬,1990年獲第二屆宋慶齡兒童文學奬二等奬)、《竪雞蛋和彆的故事》(1990年獲上海科普讀物一等奬)。葉至善提倡和支持用各種不同文學形式嚮少年兒童介紹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緻力於發掘科學本身的美和趣味,還把不少國外的科普讀物介紹到來。他在開拓科普文章的題材和形式方麵起瞭影響,經常提齣有啓發性的選題,組織齣版過不少有益於少年兒童智力開發的好書。他熱心支持科學普及活動,曾參與許多單位組織的少年兒童科技活動的設計。
文摘
序言
《夢魘》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引人深思的力量。它似乎在暗示,我們所經曆的許多睏境,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可能與某種“夢魘”般的體驗息息相關。我猜測,葉至善先生在這本書中,可能會探討一些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頻繁齣現的,卻又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癥結”或“挑戰”。也許是關於壓力,關於焦慮,關於那些讓我們感到窒息的“不可能”的任務。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和方法,幫助我們認識並剋服這些“夢魘”。或許它不是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這些挑戰的本質,去發掘我們自身潛藏的應對能力。我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能夠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文學的感染力,能夠像一位智者,與我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讓我從中獲得力量,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夢魘”,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黎明”。
評分當我翻開《夢魘》的扉頁,腦海中瞬間湧現齣無數關於“夢”的碎片記憶。那些在睡夢中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畫麵,那些時而驚悚、時而慰藉的情緒,總是讓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葉至善先生的這部作品,以“夢魘”為切入點,我想它必然會對我們大腦在睡眠狀態下的活動進行深入的剖析。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科學理論與生動的案例相結閤的?是會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夢境産生的生理機製?還是會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夢魘背後可能隱藏的心理創傷或焦慮?抑或是會結閤文學、藝術等領域,來闡釋夢魘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豐富內涵?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梭於夢境的迷宮,揭示那些潛藏在意識深處的秘密。我期待它能解答我長久以來的睏惑,讓我不再對那些突如其來的、令人不安的夢境感到恐懼,而是能以一種更理性、更積極的態度去麵對它們,甚至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
評分《夢魘》這本書的名字,以及它所屬的“中國科普圖書大奬圖書典藏書係”的標簽,都預示著它是一部值得深入品讀的佳作。我一直認為,一些看似抽象的概念,比如“夢魘”,其實往往與我們最根本的需求和最深刻的體驗息息相關。我非常好奇,葉至善先生將如何將“夢魘”這一主題,與更為宏大的科學敘事相結閤。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個體心理的探索,更有可能觸及到集體意識、社會發展,甚至人類文明的某些底層邏輯。我設想,作者可能會運用一些獨特的敘事手法,將復雜的科學原理,以一種生動、形象、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又能體會到情感的共鳴。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去理解那些潛藏在錶麵現象之下的深層規律。
評分我對《夢魘》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帶來一種“頓悟”的感覺。我一直認為,優秀的科普作品,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的啓發。葉至善先生作為中國科普圖書大奬的獲得者,其作品的深度和廣度自然不必多言。我希望《夢魘》能夠挑戰我現有的認知框架,讓我看到一些以前從未留意過的聯係和可能性。這本書可能不僅僅局限於某個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能夠跨越多個學科,展現齣一種宏觀的、整體性的思考。我猜想,它會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那些看似無關的現象串聯起來,最終指嚮一個令人振奮的結論。我期待它能讓我對“夢魘”這個概念産生全新的理解,不僅僅是那些在睡眠中發生的恐怖體驗,更可能是人生中那些讓我們束縛、讓我們痛苦的“心理牢籠”。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帶著一種更清醒的頭腦、更強大的力量,去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是那種可以讓人靜下心來翻閱的類型。我一直對“中國科普圖書大奬圖書典藏書係”這個係列很感興趣,總覺得這裏麵收錄的書籍都經過瞭嚴格的篩選,代錶瞭國內科普創作的較高水平。這次有幸接觸到葉至善先生的《夢魘》,光是名字就帶著一股神秘感,讓人不禁好奇作者將要帶我們探索一個怎樣的世界。我猜想,這不會是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它可能觸及瞭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但又至關重要的某些方麵。或許是關於睡眠的奧秘,關於潛意識的奇妙,甚至是關於人類心智深處的某些隱秘角落。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打開我的認知邊界,讓我對“夢魘”這個概念有一個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那種既有科學嚴謹性,又不失人文關懷的科普作品,往往是最能打動我的。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書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未來的無數個夜晚,都能給我帶來啓迪和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