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梦魇-中国科普图书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定价:20.00元
售价:12.6元,便宜7.4元,折扣63
作者:叶至善著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52551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63kg
编辑推荐
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普、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展现科学之真、善、美,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内容提要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普、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展现了科学之真、善、美,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由叶至善编写的这本《梦魇》就是该书系之一,收录的均为科学幻想小说,共计11篇,包括:《失踪的哥哥》、《没头脑和电脑的故事》、《竖鸡蛋》、《史前探险记》、《梦魇》等。
本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失踪的哥哥 公安局来的电话 15年 推理和证据 人不是鱼 哥哥和弟弟 在速冻车间里 生命的暂停 养分和滋味 冻豆腐里的小窟窿 好心的假定 手术的把握 满意的结局没头脑和电脑的故事张衡竖鸡蛋 哥伦布的难题 爱因斯坦为什么笑 看不到却找得着的那个点 稳定须有条件 先用木头做个蛋 你为什么早不这样做呢史前探险记 出发 穿过冰川时代 史前猎人的家 野兽的天堂 龙的世界 更古老的年代割掉鼻子的大象 戈壁滩上的新城市 割掉鼻子的大象 一封请帖 指象为猪 奇迹离不了科学 丰盛的午餐梦魇夕照诀别祈求权利
作者介绍
叶至善,笔名于止、魏信、韦商、呼延凑。江苏吴县人。编审。1945年8月任开明书店编辑。1953年2月任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学生》杂志主编。1956年6月,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科普作协名誉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顾问。曾写作供少年儿童阅读的科普文章200余篇。出版的单行本有:《割掉鼻子的大象》、《到人造月亮上去》、《太阳、月亮、星》、《失踪的哥哥》(1982年获全国少儿读物二等奖)、《梦魇》(1978年获第二届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1990年获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二等奖)、《竖鸡蛋和别的故事》(1990年获上海科普读物一等奖)。叶至善提倡和支持用各种不同文学形式向少年儿童介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致力于发掘科学本身的美和趣味,还把不少国外的科普读物介绍到来。他在开拓科普文章的题材和形式方面起了影响,经常提出有启发性的选题,组织出版过不少有益于少年儿童智力开发的好书。他热心支持科学普及活动,曾参与许多单位组织的少年儿童科技活动的设计。
文摘
序言
《梦魇》这本书的名字,以及它所属的“中国科普图书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的标签,都预示着它是一部值得深入品读的佳作。我一直认为,一些看似抽象的概念,比如“梦魇”,其实往往与我们最根本的需求和最深刻的体验息息相关。我非常好奇,叶至善先生将如何将“梦魇”这一主题,与更为宏大的科学叙事相结合。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个体心理的探索,更有可能触及到集体意识、社会发展,甚至人类文明的某些底层逻辑。我设想,作者可能会运用一些独特的叙事手法,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以一种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又能体会到情感的共鸣。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去理解那些潜藏在表面现象之下的深层规律。
评分我对《梦魇》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在于它能否带来一种“顿悟”的感觉。我一直认为,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发。叶至善先生作为中国科普图书大奖的获得者,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自然不必多言。我希望《梦魇》能够挑战我现有的认知框架,让我看到一些以前从未留意过的联系和可能性。这本书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能够跨越多个学科,展现出一种宏观的、整体性的思考。我猜想,它会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无关的现象串联起来,最终指向一个令人振奋的结论。我期待它能让我对“梦魇”这个概念产生全新的理解,不仅仅是那些在睡眠中发生的恐怖体验,更可能是人生中那些让我们束缚、让我们痛苦的“心理牢笼”。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带着一种更清醒的头脑、更强大的力量,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当我翻开《梦魇》的扉页,脑海中瞬间涌现出无数关于“梦”的碎片记忆。那些在睡梦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画面,那些时而惊悚、时而慰藉的情绪,总是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叶至善先生的这部作品,以“梦魇”为切入点,我想它必然会对我们大脑在睡眠状态下的活动进行深入的剖析。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科学理论与生动的案例相结合的?是会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梦境产生的生理机制?还是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梦魇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创伤或焦虑?抑或是会结合文学、艺术等领域,来阐释梦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丰富内涵?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梭于梦境的迷宫,揭示那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秘密。我期待它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困惑,让我不再对那些突如其来的、令人不安的梦境感到恐惧,而是能以一种更理性、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们,甚至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是那种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翻阅的类型。我一直对“中国科普图书大奖图书典藏书系”这个系列很感兴趣,总觉得这里面收录的书籍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代表了国内科普创作的较高水平。这次有幸接触到叶至善先生的《梦魇》,光是名字就带着一股神秘感,让人不禁好奇作者将要带我们探索一个怎样的世界。我猜想,这不会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它可能触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某些方面。或许是关于睡眠的奥秘,关于潜意识的奇妙,甚至是关于人类心智深处的某些隐秘角落。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打开我的认知边界,让我对“梦魇”这个概念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那种既有科学严谨性,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科普作品,往往是最能打动我的。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未来的无数个夜晚,都能给我带来启迪和思考。
评分《梦魇》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引人深思的力量。它似乎在暗示,我们所经历的许多困境,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可能与某种“梦魇”般的体验息息相关。我猜测,叶至善先生在这本书中,可能会探讨一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频繁出现的,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症结”或“挑战”。也许是关于压力,关于焦虑,关于那些让我们感到窒息的“不可能”的任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认识并克服这些“梦魇”。或许它不是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这些挑战的本质,去发掘我们自身潜藏的应对能力。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能够像一位智者,与我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让我从中获得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梦魇”,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黎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