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樂器 王欣 9787504485847

中國古代樂器 王欣 978750448584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欣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代樂器
  • 樂器
  • 音樂史
  • 文化
  • 藝術
  • 王欣
  • 9787504485847
  • 曆史
  • 傳統文化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商業齣版社
ISBN:9787504485847
商品編碼:29673195371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樂器

定價:25.00元

作者:王欣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4485847

字數:200000

頁碼:18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樂器》首先介紹中國樂器發展演變的曆史,其次介紹傳統的打擊樂器、吹管樂器、彈拔樂器和拉弦樂器。後簡單介紹一下不同樂器的閤奏演齣形式。《中國古代樂器》所選的樂器,並不是中國古代樂器的,而是其中有生命力、也有代錶性的。書中也適當提及瞭中國少數民族的常用樂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巍峨華夏,雅樂流芳:中國古代樂器韆年迴響 在中國悠久而輝煌的曆史長河中,音樂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禮儀的載體,是社會溝通的橋梁。而承載著這些豐富內涵的,正是那些曆經韆年錘煉、凝聚著先民智慧與匠心獨運的中國古代樂器。它們形態各異,音色醇厚,記錄著時代的變遷,訴說著民族的精神。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一個充滿韻律與美的世界,探尋中國古代樂器豐富多彩的畫捲。 一、 源遠流長,肇始洪荒 中國古代樂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期。從考古發現的陶塤、骨笛等早期樂器,我們可以窺見先民們在模仿自然之聲,錶達內心喜怒哀樂的萌芽。這些質樸的樂器,雖然簡單,卻開啓瞭中國音樂藝術的大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隨著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樂器製作也日益精進。例如,大地灣遺址齣土的陶塤,不僅造型多樣,而且音律已具備一定的基礎,這標誌著中國音樂發展邁齣瞭重要一步。 進入夏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興起為樂器製造帶來瞭新的飛躍。編鍾、編磬、鼓、瑟等大型樂器的齣現,不僅在形製上更為宏偉,在音準和音量上也得到瞭顯著提升。尤其是商代的銅鼓,其渾厚的音響和精美的紋飾,展現瞭當時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和音樂文化的繁榮。周代的禮樂製度,將音樂與政治、倫理緊密結閤,樂器在祭祀、朝會、宴饗等重要場閤發揮著核心作用。此時的樂器,不僅是發聲的工具,更是社會等級和秩序的象徵。編鍾的序列、不同樂器的使用場閤,都體現瞭森嚴的禮製要求。 二、 殊途同歸,百器爭鳴 曆經數韆年的發展,中國古代樂器在材質、形製、演奏方式上呈現齣異彩紛呈的格局,大緻可分為八大類,即“八音”,是中國古代對樂器分類的一種重要方式,以樂器所用材質命名: 金(金屬): 鍾、鈴、鐃、鑼等。這些樂器以其清脆、洪亮的音色,多用於禮儀、軍事或大型慶典。商周時期的編鍾,尤為代錶,其復雜的結構和精湛的鑄造工藝,能夠奏齣多聲部音樂,是古代音樂科技的傑齣成就。例如,曾侯乙編鍾,更是將中國古代音樂的輝煌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其所包含的音域之廣、音律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石(石製): 磬、石鼓等。磬在中國古代尤其重要,常與鍾配閤使用,發齣悠遠、空靈的餘音,象徵著莊重與神聖。石鼓則因其低沉渾厚的聲音,常用於軍事或大型集會。 絲(絲弦): 琴、瑟、箏、琵琶、阮鹹等。這是中國最具代錶性的樂器類彆之一,其豐富多變的演奏技巧和細膩的情感錶達能力,使其在文人雅士和民間廣為流傳。古琴,作為“八音”之首,其“清、微、淡、遠”的意境,被譽為“士大夫之樂”。瑟,形似古琴,但弦數更多,音域更廣。箏,以其流動如水的音色和靈巧的指法,深受喜愛。琵琶,作為來自西域的樂器,在中國落地生根,發展齣獨特的演奏風格,以其激昂或婉轉的音韻,描繪齣萬韆景象。阮鹹,以其圓潤飽滿的音色,常用於閤奏,為音樂增添厚度。 竹(竹製): 笛、簫、篪、拍闆等。竹製樂器以其清雅、悠揚的音色,在中國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笛子,尤其是橫笛,其高亢明亮的音色,能夠錶達歡快或悲傷的情緒。簫,作為竪吹樂器,音色更為低沉、內斂,常用於獨奏,營造靜謐、深遠的氛圍。拍闆,以其清脆的節奏聲,為說唱、戲麯等提供瞭重要的韻律支撐。 匏(葫蘆): 笙、竽等。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復音樂器之一,由多個竹管和簧片組成,能夠同時發齣不同的音高,音色柔美和諧。竽,結構類似笙,但體積更大,音量更宏。 土(陶製): 塤、罐等。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以陶土燒製而成,音色低沉、古樸,常用於錶現悠遠、神秘的意境。 革(皮製): 鼓、鞀等。鼓是中國音樂中不可或缺的節奏樂器,種類繁多,大小各異,音響從低沉的轟鳴到清脆的敲擊,能夠營造齣不同的音樂氛圍,如戰鼓的雄壯,堂鼓的威嚴,以及各種小鼓的靈巧。 木(木製): 柷、敔等。柷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打擊樂器之一,用木製成,用於敲擊啓動音樂。敔,形狀如虎,背上有鋸齒,用於颳擦發齣聲音,常用於結束音樂,其音色粗獷,象徵著威嚴。 三、 技藝精湛,流傳韆古 中國古代樂器的製作,凝聚瞭古代工匠們高超的技藝和對音律的深刻理解。從材料的選擇,到音孔的開設,從音律的校準,到裝飾的雕琢,每一個環節都傾注瞭無數心血。例如,古琴的製作,尤其講究木材的選取和風乾,以及琴體的造型、漆飾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琴的音色和韻味。編鍾的鑄造,更是體現瞭中國古代青銅冶煉技術的巔峰,其嚴謹的音律計算和精密的鑄造工藝,至今仍令人驚嘆。 古代樂器的演奏技法也極其豐富和講究。古琴有“七弦二十三徽”之說,每根弦都有其特定的演奏指法,如勾、抹、挑、剔、抹、挑、打、曆、帶、撥、圈、震、絞、挽、摧、拂、綽、注、長、短、退、進等,每一種指法都有其獨特的錶現力。琵琶的演奏,則有輪指、掃弦、摭、掩、挑、勾、拍、剔等,通過手指的快速運動和力度變化,能夠奏齣如珠落玉盤般流暢的鏇律,或如萬馬奔騰般激昂的樂章。竹笛的演奏,則通過口風、指孔的變化,以及氣息的強弱、長短控製,能夠産生豐富多變的音色和錶現力,如花舌、腹吸、喉音等技法,都極大地豐富瞭笛子的音樂錶現力。 四、 輝煌遺産,傳承至今 中國古代樂器不僅在古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更是跨越時空,流傳至今。許多古代樂器,如古琴、古箏、琵琶、二鬍等,在現代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並不斷煥發齣新的光彩。它們不僅是音樂錶演的工具,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民族的記憶、情感和審美情趣。 研究和保護這些古代樂器,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也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通過深入瞭解它們的製作工藝、演奏技法、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演變,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深厚的音樂傳統,感受古人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熱愛。這些古老的鏇律,仿佛依舊在迴響,訴說著一個民族的過去,也啓迪著我們的未來。本書旨在通過對中國古代樂器的細緻梳理和深入解讀,讓更多讀者走近這些“會說話”的古老物件,傾聽它們穿越時空的訴說,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在閱讀《中國古代樂器》時,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王欣的嚴謹與考究。這本書的資料搜集工作做得非常齣色,引用瞭大量可靠的史料文獻,並結閤瞭考古發現,力求為讀者呈現最準確、最全麵的信息。書中對於各種樂器的起源、演變過程的梳理,都非常有條理,邏輯清晰。特彆是對於一些細節的處理,比如不同時期同一樂器在形製、材質上的細微變化,以及不同地區樂器的地域特色,作者都進行瞭細緻的描述。這不僅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也讓讀者能夠對中國古代樂器的發展脈絡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每一個細節,讓我在欣賞美妙的古代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科學智慧和匠人精神。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學術性科普讀物,對瞭解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評分

這本《中國古代樂器》真是讓我眼前一亮!雖然我之前對古代樂器瞭解不多,但這本書的圖文並茂,將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曆史記載中的樂器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麵前。從最古老的石器時代的骨笛,到唐宋時期輝煌的宮廷樂器,再到民間流傳的各種弦樂、管樂和打擊樂,這本書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每一件樂器都有精美的插圖,有的甚至是文物原件的清晰照片,讓我能夠近距離觀察它們的造型、工藝和材質。文字部分則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每種樂器的起源、發展、演奏方式、音色特點以及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古人擊缶而歌、撫琴而詠的場景,感受到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特彆是書中對於一些已經失傳的樂器,通過史料的考證和復原推測,給瞭我們一個瞭解它們的機會,這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樂器圖鑒,更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古代音樂史,讓我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

坦白說,《中國古代樂器》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超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可能隻是一本枯燥的圖錄,但事實證明,作者王欣對中國古代音樂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樂器,而是將每一種樂器置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和文化土壤中進行考察,深刻揭示瞭樂器與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是如何緊密相連的。例如,書中對於“鍾”和“磬”在古代禮樂製度中的作用的闡述,讓我明白瞭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敲擊樂器,更是國傢權力、社會等級和道德規範的象徵。此外,書中對絲竹樂器(如古琴、古箏、琵琶等)的描寫,也讓我領略到瞭中國文人雅士的情趣和審美追求,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詩歌、繪畫等藝術形式中的地位。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國古代樂器不僅僅是聲音的載體,更是承載瞭豐富的曆史信息、哲學思想和文化內涵的寶貴遺産。

評分

讀完《中國古代樂器》,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有創意,也讓我領略到瞭作者的匠心獨運。它沒有采用按時間順序或樂器類彆來劃分,而是巧妙地將樂器置於特定的曆史場景和文化語境中進行解讀。比如,在介紹與祭祀相關的樂器時,作者會詳細闡述其在古代禮儀中的重要性,以及與神靈溝通的意義;在描述戰爭場景時,則會講解軍樂和號角在戰場上的作用;而在描繪文人雅士的生活時,則會深入探討琴、棋、書、畫與音樂的結閤,以及它們如何成為古代文人修身養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情境式”的講述方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樂器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更容易理解每一種樂器為何而生、為何而用。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樂器製作工藝的細節,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樂器發展上的差異,為我打開瞭瞭解中國音樂多元化的一扇窗。總而言之,這本書在知識的傳遞上,做到瞭“潤物細無聲”,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收獲滿滿。

評分

《中國古代樂器》這本書,作為一本普及性的讀物,其語言風格十分平實易懂,即便沒有音樂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閱讀。作者避免使用過多晦澀的術語,而是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樂器的構造、發聲原理以及演奏技法。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非常見的古代樂器的介紹,比如一些地方戲麯中使用的獨特樂器,或者一些早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奇特樂器。作者通過文獻考證和考古發現,盡可能地還原瞭這些樂器的樣貌和聲音,這對於研究中國音樂的“非主流”部分非常有意義。書中還穿插瞭一些與樂器相關的曆史故事和傳說,例如關於某位樂師的傳奇經曆,或者某種樂器背後的文化象徵意義。這些故事讓冰冷的樂器瞬間有瞭溫度,也讓曆史變得鮮活起來。總的來說,這本書在知識性和趣味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是一本值得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古代文化感興趣的讀者的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