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家与性文化
定价:26.00元
作者:胡宏霞 刘达临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60806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所催生的,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全世界**的大力促进技术发展的宗教,也是全世界*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道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被弄得十分神秘、不太兴旺,而许多人认为道士是装神弄鬼,易经、八卦、占卜、风水都是迷信。本书作者从自身优厚的性文化知识出发,还原道家对性文化的科学态度,丰富了中华性文化知识,同时,也对世俗对道家的某些偏见进行了拨乱反正,如时下国人对中医的态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人刘达临继研究了《孔子与性文化》的关系后,从“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为中国性文化寻根究底。
书中从道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探索出去,说明了道家文化中所蕴涵的性文化,并运用大量的图、秘戏图,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术的理论和技巧。同时,摘取了部分房中术古籍中的养生秘方,说明了道家性文化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本质。另外,书中总结了古代房中术中的十二大成就,诸如对性的正确认识、方法、性健康、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性前戏、体位、障碍改进方法、优生等。本书揭开了中国历*为神秘的一页,填补了中国养生养性理论的空白。
目录
前 言 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章 道家性文化的形成
节 从黄帝到春秋战国
第二节 老庄之学成为道家文化的主旨
第三节 孔孟之道崇尚人性
第四节 出土重现的房中术古籍
第五节 “外转内销”的中国古籍
第二章 《易经》与八卦
节 《易经》与性文化
第二节 八卦中的性内容
第三节 阴阳互补
第四节 八卦和婚姻、妇女
第五节 对的预测
第三章 道家与妇女
节 女神崇拜
第二节 道家思想是“主阴”
第三节 妇女对发展道教大有贡献
第四节 女性的修道
第四章 中国古代房中术的发展
节 古代房中术与养生
第二节 房中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道教的建立和房中术
第四节 中国古代房中术的十二个大成就
第五章 道教的异化
节 修炼变成了巫术
第二节 房中术变成淫乐手段
第三节 炼丹可致人命
第四节 “两个打击”
第六章 道教的改革和后的兴盛
节 张三丰其人
第二节 理论、丹药、武术及其他
第三节 道教圣地——崂山与茅山
第四节 道教的改革
第五节 道教新的尊神们
后 记 研究道家文化引发的思考
作者介绍
胡宏霞 医学博士,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性文化基金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医学统计与档案管理工作。1999年,开始与刘达临教授合作创建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并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刘达临教授在外举办有关展览,并两次共同获得国际大奖。论著有《儿童性早熟的社会成因及医学探讨》《抢救流落外的性文物》《中国人性功能障碍的文化影响》《女子的性压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画说性》(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性文化77夜谈》《爱琴海的爱情》《欢情与迷乱》和《梵天与》等。
刘达临,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学燕京大学新闻系,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参过军,获中尉军衔,1969年复员。1982年任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副主编。1988年任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著有《性社会学》《中国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书籍。作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胡宏霞 医学博士,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性文化基金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医学统计与档案管理工作。1999年,开始与刘达临教授合作创建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并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刘达临教授在外举办有关展览,并两次共同获得国际大奖。论著有《儿童性早熟的社会成因及医学探讨》《抢救流落外的性文物》《中国人性功能障碍的文化影响》《女子的性压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画说性》(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性文化77夜谈》《爱琴海的爱情》《欢情与迷乱》和《梵天与》等。
刘达临,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学燕京大学新闻系,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参过军,获中尉军衔,1969年复员。1982年任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副主编。1988年任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著有《性社会学》《中国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书籍。作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摆脱了学术著作常见的刻板和干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娓娓道来。作者似乎深谙“文以载道”的精髓,他能在保持学术准确性的同时,将那些深奥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典故之中。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个原则的解释,并不是干巴巴的定义,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古代士大夫在困境中的抉择,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可读性。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某个句子描绘出的意境而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这种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完美融合,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读完之后,不仅是对知识有所收获,更是在精神层面获得了一种洗涤和升华的感觉,让人觉得心灵都变得开阔了许多。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复杂思想体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物外的洞察力。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堆砌前人的语录或者理论,而是通过一种非常现代和富有批判性的视角,对那些流传已久的观念进行了一种深刻的“再解读”。我能感受到作者并没有被既有的框架所束缚,而是大胆地将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深入挖掘,从而提炼出一些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这种高屋建瓴的叙事方式,使得原本被认为只存在于古代典籍中的智慧,焕发出一种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关的生命力。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尤其是在作者对一些经典命题进行剖析时,那种层层剥茧、直击核心的论述手法,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深层次的、与古代智者进行的跨时空对话。
评分作为一位对传统文化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成功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空白区域。它没有像某些同类书籍那样陷入过度的神化或片面的批判,而是采取了一种极为审慎、平衡的姿态,去探讨一个可能被历史忽视的侧面。作者对原始文献的引用考证得非常扎实,每一个论点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史料支撑,这使得全书的论证具有了极强的说服力,让人信服。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展示其专业性的同时,保持了极高的克制力,他从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辨析。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所探讨的那个领域有了一种更为立体、更为立体的认知,不再是过去那种碎片化的理解。这本书无疑为想要深入探究该主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且极具启发性的起点或参照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吸引人,封面采用了那种带着岁月感的暗色调,中央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让人忍不住想捧起来细细品味。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虽然不是那种奢华的雪白,但偏向米黄的色调显得非常沉稳,阅读起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舒适度也保持得很好。我特别欣赏编辑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正文部分的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每一页的留白都显得疏朗有致,没有丝毫的拥挤感。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从侧面反映出出版方对于内容质量的尊重。初次翻阅时,那些精美的插图和版面装饰,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复杂的内容,却为阅读奠定了宁静而又深邃的基调,仿佛在暗示着接下来要接触的知识体系是多么的厚重和值得探究。整体而言,从触感到视觉的体验都非常高级,无疑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佳作,光是摆在书架上,那种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气息就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我注意到作者在章节的过渡上花了很多心思,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晦涩难懂的论述,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惊叹。开篇部分似乎着重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框架,但它并非枯燥的年代罗列,而是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和哲学思辨的引入,迅速将读者的心神拉入那个特定的时空维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在概念的界定时非常严谨,每一个关键术语的提出都伴随着详尽的溯源和解释,这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作者的行文风格时而如山涧清泉般流畅自然,时而又像哲人对弈般沉着有力,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节奏,让我在跟随作者的思路前进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丝毫没有被冗长或复杂的论证所困扰,整体阅读体验堪称一气呵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