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9787110089101 科学普及出版社 李杰信

宇宙起源9787110089101 科学普及出版社 李杰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杰信 著
图书标签:
  • 宇宙学
  • 天文学
  • 科普
  • 宇宙起源
  • 物理学
  • 科学
  • 李杰信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9787110089101
  • 宇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89101
商品编码:296841012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宇宙起源
作者 李杰信
定价 49.00元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 9787110089101
出版日期 2015-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继《生命的起始点》出版后,《宇宙起源》又是一本李杰信在有关起源科普知识的力作。与低能量拖拖拉拉的生命起源繁杂不定的过程相比,宇宙起源时的能量高、时间短,过程利索,一步到位,理解起来看似简单得多,但其实不然。
本书以“静止的宇宙”为切入点,利用“宇宙膨胀”一章,先将现代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追寻,从头到尾简略地叙述一遍。从“宇宙有多大?”章起,开始细述宇宙起源的故事。李杰信写的,就是这个有趣但无奈,无始又无终的宇宙故事。这是当下人类所知道的完整的宇宙故事。

   作者简介

李杰信博士,美籍华裔科学家,生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管理硕士,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物理学博士。先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太空研究,后调任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以“特殊科技人员”身份,担任太空任务科学家,管理太空科学飞行实验任务至今。
李杰信发表过90多篇科学及科技管理论文、并拥有9项美国,曾获NASA颁发的“杰出成就奖章”、“杰出服务奖章”和航天员办公室“银斯努匹奖”;还曾获届太平洋盆地国际太空年“松长纪念奖”。在中国台湾,曾获“李国鼎通俗科学写作奖”、“优良图书金鼎奖”和台南中学“杰出校友奖”等奖项。
李杰信热心投入科普教育,在美国成立了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并出任会长,致力推动中国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曾举办了两届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活动,5位中国和香港青少年航天爱好者设计的太空实验搭载,在1992年和1994年,成功地乘坐美国的航天飞机飞上太空。
李杰信也是一位热情的科普作家,曾在海峡两岸出版了中文科普图书《追寻蓝色星球》、《我们是火星人?》、《生命的起始点》、《别让地球再挨撞》、《天外天》。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浮士绘”与中国大陆《中国科技财富杂志》专栏作家。


   目录
章 静止的宇宙
第二章 宇宙膨胀了
第三章 宇宙有多大?
第四章 超均匀
第五章 宇宙电磁微波
第六章 黑体辐射
第七章 不均匀
第八章 平直
第九章 黑暗的宇宙
第十章 暴胀
第十一章 何去何从
第十二章 后记——神话国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哈伯发现宇宙是膨胀的。从膨胀的宇宙往回看,体积一路变小,*终会缩到小得不能再小。那一天就该是宇宙的生日,宇宙的起始点。这么大块头的宇宙,缩到一小丁点的体积,温度和压力都应向无穷大方向攀升。在这样一个难以想象的高温高压状态,合理推测,宇宙生日哪天,就该有个大爆炸,即大霹雳。1965年,天文学家们竟然听到了宇宙在138亿年前爆炸时残留下来的微弱回音。这个纤细的宇宙婴啼以电磁微波现形,性质诡异,人类竟半世纪之功,前后送了三个昂贵的科学卫星上天,搜集了大量宇宙在大霹雳时遗存下来的**手证据。在这本书中,李杰信抽丝剥茧,以易懂的科普语言,带领读者去解读这份*古老的宇宙起源秘籍,进而和读者一起欣赏,在量子力学的操控下,深植在宇宙演化基因中丽质天生的缺陷美。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文摘










   序言

《星辰大海的低语:宇宙的诞生与演化》 序言:仰望星空,叩问起源 自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我们便无法抑制地将目光投向浩瀚的夜空。那点点星辰,并非只是冰冷的孤寂,而是承载着无数奥秘的宇宙符号。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科学的精深探索,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求索从未停歇。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宇宙又是如何从虚无走向万物的?这些古老而永恒的命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智者,点燃了求知探索的火焰。 本书《星辰大海的低语:宇宙的诞生与演化》,正是一次对这些终极问题的虔诚叩问与理性追溯。它并非一部冰冷的科学论文集,而是试图以一种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洪流,亲历宇宙从无到有的壮丽史诗,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所处世界的 fundamental 规律。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充满惊奇与启迪的旅程,从宇宙最微小的组成单元,到最宏伟的宇宙结构,感受科学的魅力,体会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第一章:混沌初开,量子涨落的微光 一切的起点,并非是一片寂静的虚无,而是一种极度炽热、极度致密的奇点。本书将首先带您领略,在那个我们难以想象的极早期,物理学的基本规则是如何被扭曲和重塑的。我们并非要给出一个“创世神话”,而是要探寻那些支持宇宙诞生的物理理论。 奇点理论的曙光: 简要介绍广义相对论中的奇点概念,并解释为何它在描述宇宙开端时显得如此关键,但也面临着挑战。 量子场的涟漪: 深入浅出地阐述量子场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在极早期宇宙中,量子涨落是如何可能成为“一切的种子”。我们将讨论真空能量、虚粒子对的产生与湮灭,以及它们如何为后续的宇宙膨胀提供了最初的动力。 普朗克时代的谜团: 解释普朗克尺度——宇宙最微小的时空单位。在这个尺度下,我们现有的物理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会发生冲突,引出对量子引力理论的迫切需求。本书将触及一些前沿的量子引力模型,如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尽管它们尚未被完全证实,但它们为我们理解普朗克时代提供了可能的视角。 第二章:暴胀的洪流,空间无限的扩张 如果宇宙只是在奇点后温和地膨胀,那么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将是完全不同的模样。本书将详细解析“宇宙暴胀理论”——一个解释宇宙早期快速膨胀的革命性假说。 为何需要暴胀? 详细阐述暴胀理论如何解决大爆炸理论所面临的“视界问题”(为什么宇宙在尺度上如此均匀?)和“平坦性问题”(为什么宇宙的空间几何如此接近平坦?)。 暴胀的机制: 介绍标量场(如 the inflaton field)在暴胀中的作用。我们将探讨能量如何从这个场中释放,驱动空间的指数级扩张。 暴胀的遗迹: 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细微的温度涨落,是如何被认为是暴胀过程中量子涨落被拉伸而形成的。这些微小的涨落,是宇宙早期“种子”的直接证据,它们最终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和星系团。 多重宇宙的可能性: 探讨暴胀理论是否暗示了“永恒暴胀”的存在,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多重宇宙”概念。虽然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领域,但它代表了我们对宇宙边界的最新思考。 第三章:元素的铸造,恒星的核熔炉 随着宇宙的冷却,物质开始凝聚,原子核得以形成。本书将带您走进恒星的内部,了解宇宙中最基础的化学元素是如何被“炼制”出来的。 核合成的序曲: 介绍大爆炸核合成(BBN)。在宇宙大爆炸后的几分钟内,质子和中子结合,形成了氘、氦和极少量的锂。我们将计算这些轻元素的丰度,并说明它们与观测结果的高度吻合,是支持大爆炸模型的重要证据。 恒星的诞生与生命: 详细描述恒星的形成过程,从巨大的分子云坍缩,到引力将物质压缩到足以引发核聚变。我们将聚焦于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如质子-质子链和CNO循环,它们将氢转化为氦。 元素的“铁”和“金”: 深入探讨比氦更重的元素是如何在恒星内部形成的。我们将介绍氦燃烧、碳燃烧、氧燃烧等过程,以及它们最终导致的“造父变星”和“红巨星”的演化。 超新星的壮丽谢幕: 重点阐述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终点发生的超新星爆发。这类恒星死亡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以及伴随的极端环境,是合成比铁更重的元素(如金、银、铀)的关键场所。本书将解释r-过程和s-过程等慢速和快速中子俘获过程,它们如何将宇宙中的重元素“播撒”到星际空间。 第四章:引力的编织,星系的宏伟结构 由恒星组成的星系,是宇宙中最显著的结构之一。本书将揭示引力是如何在宇宙的大尺度上发挥作用,将物质聚集,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宏伟宇宙图景。 暗物质的魅影: 介绍“暗物质”的概念,它不发光,但通过引力效应影响着星系的旋转速度和星系团的运动。我们将讨论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以及目前主流的候选粒子(如WIMPs)和探测方法。 引力坍缩与物质聚集: 解释在早期宇宙中,物质密度微小的涨落如何因为引力的作用而逐渐放大。密度稍高的区域吸引更多的物质,最终坍缩形成恒星、星系和星系团。 宇宙网的形成: 描述星系是如何分布成巨大的丝状结构和空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宇宙网”。我们将介绍模拟宇宙网形成的方法,以及暗物质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星系的演化与碰撞: 探讨星系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会通过合并、碰撞等方式不断演化。我们将展示一些模拟图像,说明星系合并如何改变其形态和组成,以及这对黑洞和恒星形成的影响。 第五章:宇宙的加速膨胀,暗能量的神秘力量 我们以为宇宙的膨胀会因为引力的束缚而减速,但观测结果却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答案:宇宙的膨胀正在加速!本书将揭示“暗能量”这一更为神秘的存在。 遥远超新星的启示: 详细介绍1990年代末期,通过观测遥远的Ia型超新星,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 暗能量的本质猜想: 探讨“暗能量”可能是什么?最简单的猜想是宇宙学常数(vacuum energy),即空间本身固有的能量。我们将介绍其他理论,如标量场(quintessence)等。 暗能量与宇宙的未来: 讨论暗能量对宇宙未来的影响。如果暗能量的密度保持不变,宇宙将继续加速膨胀,最终所有星系都会远离彼此,宇宙将陷入“大寂灭”(Big Freeze)。如果暗能量密度随时间变化,宇宙的命运可能更加复杂。 宇宙学的挑战与前沿: 展望暗能量研究的未来方向,包括更精确的观测(如全天巡天项目)、更先进的理论模型,以及如何将暗能量与其他宇宙学谜团(如暗物质、宇宙学常数问题)联系起来。 结语:未竟的探索,无尽的奥秘 《星辰大海的低语:宇宙的诞生与演化》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次邀请。宇宙的奥秘远未被完全揭示,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可能引出更多未知的谜团。从量子引力到暗能量的真实本质,从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到宇宙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人类的探索之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 本书所呈现的,是人类智慧在理解宇宙过程中留下的璀璨足迹。它提醒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珍视脚下的这颗蓝色星球,以及孕育了我们生命的神奇宇宙。愿这次旅程能点燃您心中对科学的无限好奇,激发您对未知世界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宇宙的低语,永不止息,而人类的求知之心,亦将永远闪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一本关于宇宙起源的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虽然没能完全解答我心中所有关于“从无到有”的终极疑问,但它提供了一个宏大而令人敬畏的视角。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所处的宇宙并非永恒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且充满戏剧性的演化过程。从一个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奇点开始,经历了一系列我们难以想象的物理变化,才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恒星和行星。书中对于早期宇宙的描述,那些微观粒子如何相互作用,能量如何转化为物质,光子如何传播,以及宇宙背景辐射的意义,都让我对科学的严谨和智慧深感震撼。虽然很多概念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吃力,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尽可能地将复杂的理论具象化。尤其是在描述宇宙膨胀以及第一批恒星的形成时,那种史诗般的画面感,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混沌初开的时代,感受着宇宙从无到有的壮丽篇章。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评分

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我被带入了亿万年前的宇宙,见证了星系的诞生与碰撞,黑洞的形成与吞噬,以及生命演化的种种可能性。书中对于不同宇宙学模型的介绍,从最初的稳态宇宙到大爆炸理论,再到各种修正和补充,展现了科学认知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任何一种理论描绘成绝对的真理,而是强调了科学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否定的过程。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科学研究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即使是对普通读者来说,书中关于物理定律如何在宇宙早期建立,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结构,都进行了生动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宇宙大爆炸后不同阶段的详细描述,从夸克时期到强子时期,再到轻子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物理过程和特征,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宇宙图景。尽管某些概念对我而言仍然复杂,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他努力让科学变得易于接近,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性。

评分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仰望星空,却能听见那些遥远星系发出的低语。它让我明白,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书中对宇宙未来的预测,无论是无限膨胀还是大坍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宇宙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反思,人类在宇宙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的存在是否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这些宏大的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开始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生命和宇宙。它让我意识到,科学探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事实,更在于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挑战我们的固有观念。书中对宇宙常数的讨论,以及它如何影响着宇宙的命运,都让我觉得,即使是微小的数值差异,也可能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宏观规律的洞察,都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叙述能力赞叹不已。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宇宙观。它打破了我对宇宙的日常认知,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神秘的世界。从量子涨落到宇宙暴胀,从原初核合成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每一个概念都像是一扇门,打开了我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科学史的梳理,它展示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来,从对宇宙的朴素认知,到建立起一套严谨的科学理论。这种历史的视角,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科学成果,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人类知识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书中对观测证据的引用,以及它们如何支持了理论的提出,都让这本书充满了说服力。我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尽管这本书的很多内容对我来说都非常新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消化,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它让我对宇宙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好奇。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我们为何存在?我们从何而来?这些看似形而上的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似乎也找到了某种程度的解释。它让我理解到,我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宇宙演化长河中的一部分,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可能在遥远的过去,是宇宙大爆炸后诞生的,是星辰消亡后遗留的。这种与宇宙的深刻连接感,让我觉得生命既渺小又伟大。书中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讨论,更是将宇宙的神秘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占据了宇宙绝大部分组成成分的神秘物质,究竟是什么?它们又在宇宙的演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未解之谜,反而让这本书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拥抱未知。我喜欢这种开放性的探讨,它没有试图用单一的理论来束缚读者的思维,而是鼓励我们带着好奇心,去追寻真理的脚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