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學 9787542758439

趣味化學 978754275843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化學
  • 科普
  • 趣味
  • 實驗
  • 青少年
  • 知識
  • 學習
  • 教育
  • 科學
  • 兒童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科學普及齣版社
ISBN:9787542758439
商品編碼:2968705614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趣味化學

定價:23.80元

售價:16.2元,便宜7.6元,摺扣68

作者:法布爾;硃敏

齣版社:上海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2758439

字數

頁碼:18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地球化學是講什麼的?簡單地說,這門科學是研究各種元素是如何在自然界運動的。元素無處不在,我們的整個世界,包括你自己,都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它們以各種形式藏身於我們的周圍,法布爾所著的《趣味化學》能告訴你如何發現它,去哪裏能找到它,還要給你講講它們的故事與傳奇。地球化學科學是打開地球寶庫的金鑰匙,讓我們跟隨作者展開一次地球探寶之旅吧。

內容提要

《趣味化學》的作者是舉世聞名法國昆蟲學傢法布爾。作者用淺顯易懂的對白形式,像講故事般繪聲繪色地描繪齣一個個有趣的實驗場景,將原本深奧、生硬的化學知識,變得簡潔、活潑、生動、易懂。《趣味化學》是一部特地為孩子們而寫的化學基礎知識啓濛讀物,能啓發他們對化學的濃厚興趣,讓他們深信:化學一點兒也不枯燥,它很有趣、很迷人。這部作品已問世100多年瞭,並沒有淹沒在作者的宏偉巨製《昆蟲記》的光芒下,至今仍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

目錄


作者介紹

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傢,動物行為學傢、科學傢、科普作傢。他是位在自然環境中實地研究昆蟲的科學傢,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真實地刻錄下各種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也由此獲得瞭“科學詩人”、“昆蟲荷馬”等桂冠。

文摘

沒過多久,我們就付諸行動瞭。保羅叔叔找到附近的匠,從他那裏討來瞭一些東西,就在工作颱上放著,拿到後包在瞭一張紙裏麵,之後又去藥店買瞭幾分錢藥,同樣用紙包好,帶瞭迴來。
  “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啊?”他打開一個紙包問道。
  “黃色的粉末,用手撚一撚,會發齣幾乎聽不到的聲音,我猜應該是硫磺沒錯。”愛彌兒很快迴答說。
  “你說得對,是硫磺沒錯,我們做個試驗驗證一下。”喻兒說完就跑進瞭廚房,從裏麵拿瞭一塊正在燃燒的炭,在上麵撒瞭一點點黃色的粉末,很快就可以看到火焰的顔色變成瞭藍色,還有一股撲鼻的臭氣散發齣來,就像我們常用的硫磺火柴一樣。
  “快瞧,這就驗證瞭我們的推斷,隻有硫磺燃燒的時候呈現藍色火焰,還會散發齣難聞的臭氣。”喻兒得意洋洋地說。
  保羅叔叔發話說:“沒錯,這就是硫磺的粉末,碾得細細的,叫做硫磺華。”說著他又打開瞭另外一個紙包,說:“你們再來看看這個是什麼?”紙包裏麵包著一種閃光的粉末,看起來是金屬物質。
  愛彌兒搶著說到:“這很像是鐵的粉末啊!”
  喻兒也插嘴說:“用'像'字還不夠,這個根本就是吧!保羅叔叔,我猜你是從鐵匠那裏拿來的。”
  “哈哈,你說對瞭哦,話說迴來,我可不允許你這麼輕率就下決斷。不管研究什麼,在下決斷之前,我們都要經過細緻的考察,不那樣的話,你下的決斷正確的肯定少,錯誤的肯定多。你說這是鐵的粉末,沒有什麼根據。從外觀上看的話,鉛、锡、銀、鐵的粉末看起來都是銀灰色的,都會呈現齣金屬的光澤,差不太多。之前你為黃色粉末下定論,是因為你已經用燃燒的炭驗證瞭。現在你看著這些金屬粉末,有證明它一定是鐵屑的證據嗎?”保羅叔叔說道。
  兩個孩子互相看瞭看對方,有一些迷糊瞭。保羅叔叔趕緊暗示瞭一下他們,說:“你們不是很喜歡玩馬蹄狀的磁鐵嗎?試一試它能不能幫你們解決問題?我總是見你們用它到處吸鐵釘和針,想一想,它可以吸住鉛嗎?”
  “不可以,它可以吸住分量很重的刀子,可是卻吸不住鉛,哪怕隻有一小塊也不行。”喻兒說道。
  “那它可以吸住锡嗎?”
  “也不行。”
  “那麼銀和銅呢?”
  “同樣不行,對,我知道瞭,磁鐵隻能吸住鐵,其他的卻不行,我們可以用它來驗證一下。”說完,兩個孩子就快步上瞭樓,在放玩具和書的櫃子上翻找著磁鐵,找到後又一路小跑地下瞭樓。當他將磁鐵靠近金屬粉末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有很多小刺刺吸在瞭磁鐵的兩端,就像鬍須一樣竪著。
  “快瞧快瞧,全都吸起來瞭,現在說它是鐵屑已經是闆上釘釘的瞭。”愛彌兒高興得叫著。
  保羅叔叔也說:“沒錯,就是這樣,這些粉末是我從鎖匠那裏拿來的。我們已經知道瞭這兩種東西是硫磺和鐵屑,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化學研究瞭,你們注意仔細看哦!”說完,他取來瞭一張大紙,把兩包粉末倒在瞭上麵,攪拌瞭一會兒,讓它們混閤均勻。
  “現在你們說說,這上麵是什麼啊?”
  “這太簡單瞭,不就是硫磺和鐵屑混閤在一起嗎?”喻兒說。
  “對瞭,這種混閤在一起的東西就叫混閤物。那麼現在如果讓你們將這裏麵的硫磺和鐵屑辨彆齣來,可以做到嗎?”保羅叔叔又問道。
  愛彌兒湊到近前仔細看瞭看,說:“應該很簡單,這邊這些黃顔色的是硫磺,這邊這些閃光的是鐵屑。”
  “那如果讓你將它們分揀齣來,能做到嗎?”
  “下一點功夫的話,應該是可以的。我可以拿一根針,細細地劃分一下,硫磺在這邊,鐵屑在那邊。不過我可能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去分揀,有點麻煩啊。”
  “對瞭,人的耐心總是有限的,在分揀這件事上可能沒有人可以乾得瞭。不過要想達到分揀的目的,確實是可以辦到的。你們瞧,這一堆混閤粉末上,非黃非銀灰,呈現齣的是混閤瞭的灰黃色。除非擁有非凡的眼力和嫻熟的手指,否則要想分揀開來是很難的。不過,我還有個方法可以把它們分開,你們能想到是什麼嗎?”
  喻兒說道:“我知道,我知道。”說著他就把磁鐵的兩端放到瞭混閤物的上麵,來迴移動著。
  “等一等,我也可以想到,這並不太難,因為剛纔已經說到瞭磁鐵。”愛彌兒也說。
  叔叔說:“能夠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好的,可以很快想齣來就是好上加好瞭。你不要著急,有機會讓你和喻兒比一比。我們先來驗證一下他的方法可行不可行。”
  ……

序言

章 開場白
第二章 混閤與化閤
第三章 一片麵包
第四章 單質
第五章 化閤物
第六章 呼吸的實驗
第七章 空氣的實驗
第八章 空氣的實驗(續)
第九章 兩隻麻雀
第十章 燃磷
第十一章 燃金屬
第十二章 鹽類
第十三章 關於工具
第十四章 氧
第十五章 空氣和燃燒
第十六章 銹
第十七章 在鐵匠鋪裏
第十八章 氫
第十九章 一滴水
第二十章 一支粉筆
第二十一章 二氧化碳
第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水
第二十三章 植物的工作
第二十四章 硫
第二十五章 氯
第二十六章 氮的化閤物


探索宇宙的奧秘:從微觀粒子到宏大星係 圖書名稱:探索宇宙的奧秘:從微觀粒子到宏大星係 ISBN:978-7-5427-5843-9 (此為示例,與原書號無關) 圖書簡介: 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如同永恒的火焰,從仰望星空那一刻起,我們就從未停止追問:我們從哪裏來?宇宙的終極結構是什麼?本書《探索宇宙的奧秘:從微觀粒子到宏大星係》正是這樣一部旨在係統梳理現代科學如何揭示宇宙真貌的深度科普讀物。它並非聚焦於實驗室中的分子鍵閤或酸堿平衡,而是將讀者的視野拓展到人類認知尺度的兩端——物質的最基本構成與宇宙的邊界。 第一部分:微觀的邊界——量子世界的奇妙景象 在宏觀世界的日常經驗中,物體的位置和速度是確定無疑的。然而,當我們深入到原子核內部,進入普朗剋尺度時,一切熟悉的物理定律似乎都失效瞭。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潛入量子力學的核心領域,探討那些挑戰直覺的現象。 我們首先會迴顧物理學史上那場深刻的革命,從經典物理學的僵局到普朗剋提齣能量量子化的曆史性一步。隨後,本書將詳細闡釋波粒二象性的奧秘。電子不再僅僅是圍繞原子核鏇轉的小球,它們更像是彌散在空間中的概率波。通過對德布羅意波長的解析,讀者將理解為何隻有在極小的尺度下,這種“波”的特性纔變得至關重要。 核心章節將深入探討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這不是測量技術上的限製,而是自然界內在的根本屬性——我們無法同時精確地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我們將通過生動的類比,而非復雜的數學公式,解釋“觀測行為如何影響被觀測對象”這一哲學層麵的深刻含義。 更進一步,本書將介紹量子糾纏現象。愛因斯坦曾將其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想象兩個粒子,無論相隔多遠,測量其中一個的狀態會瞬間決定另一個的狀態。我們將追溯貝爾不等式的實驗驗證,揭示這種非定域性的關聯如何成為未來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基石。此外,對費曼路徑積分的通俗解讀,將展示粒子如何“同時走過所有可能的路徑”來抵達終點,徹底顛覆我們對確定性的固有認知。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與元素的起源 離開瞭微觀的亞原子世界,我們的目光轉嚮瞭恒星——宇宙中最壯麗的能量工廠。本部分旨在構建一個完整的恒星演化史,解釋我們身體中的每一個原子如何源於遠古的恒星熔爐。 本書將從星雲的引力坍縮開始,描述恒星的“誕生”過程。在核心區域,核聚變是驅動一切的引擎。我們將詳細描繪質子-質子鏈反應和CNO循環,解釋太陽這類主序星如何通過將氫轉化為氦來穩定地釋放能量,維持數十億年的生命。 隨著核心燃料的耗盡,恒星的命運開始分岔。對於質量較小的恒星,它們會膨脹成紅巨星,隨後拋射外層形成絢麗的行星狀星雲,最終留下緻密的白矮星,其命運由電子簡並壓力所支撐。 而對於大質量恒星,結局則更為壯觀。它們會演化齣包含碳、氧、氖直到鐵的復雜核聚變層。當核心積纍到鐵時,聚變停止,引力占據瞭絕對優勢,導緻災難性的超新星爆發。本書將深入解析這類爆發如何是宇宙中比鐵更重的元素(如金、鈾)的唯一來源,揭示“我們都是星塵”的科學內涵。最後,我們將討論極端遺跡——中子星的密度奇觀以及黑洞事件視界的本質。 第三部分:宇宙的結構與演化——從暴脹到暗能量 將尺度擴大到整個可觀測宇宙,我們將迴顧現代宇宙學建立的基礎,並探討當前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 本書將以大爆炸理論為核心框架,但會著重講解其關鍵的三個支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發現及其溫度的微小漲落如何揭示瞭早期宇宙的結構種子;哈勃定律對宇宙膨脹的確定性證明;以及輕元素(氫、氦、鋰)的豐度與理論模型的完美吻閤。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宇宙的“加速器”——暗能量。自1998年對Ia型超新星觀測證實宇宙加速膨脹以來,暗能量已成為當代物理學的最大謎團。本書將梳理當前關於暗能量的幾種主流模型,包括引入宇宙學常數(真空能量)的解釋,以及探索替代引力理論的可能性。我們將探討暗能量如何主導瞭宇宙未來數韆億年的命運。 最後,本書將聚焦於暗物質。盡管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它,但其引力的效應在星係鏇轉麯綫、引力透鏡以及星係團的動力學中錶現得無所遁形。我們將詳細考察直接和間接的暗物質探測實驗(如地下氙氣探測器和阿爾法磁譜儀),以及WIMPs、軸子等候選粒子理論,試圖勾勒齣構成宇宙約27%的“隱形物質”的真實麵貌。 總結: 《探索宇宙的奧秘》緻力於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連接起人類對最微小事物的精確理解與對最宏大尺度的無限想象。它引導讀者穿越量子隧道,沐浴超新星的餘暉,最終站在宇宙的邊緣,以最前沿的科學視角,審視我們存在的意義與宇宙的最終命運。全書語言嚴謹而富有感染力,旨在激發每一位讀者對自然科學永恒的探索精神。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科學史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那些能夠將科學發現的過程和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書籍。我非常著迷於那些偉大的化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探索未知,如何剋服睏難,如何通過一次次的實驗和思考,最終揭示齣自然的奧秘。我喜歡那些不隻是羅列科學事實,而是能夠展現科學傢們的智慧、勇氣和堅持的書。我想瞭解他們當時的時代背景,他們遇到的挑戰,以及他們的個人經曆如何影響瞭他們的科學研究。 solche Geschichten sind für mich immer am fesselndsten.

評分

我對那些能夠打破學科壁壘,將化學與其他學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甚至藝術)聯係起來的書籍特彆感興趣。我始終認為,科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當一本書能夠展示化學如何解釋生物體的運作機製,如何影響地球的演變,或者如何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時,我都會覺得非常吸引人。我喜歡那些能夠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化學在整個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的書籍。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世界。

評分

最近迷上瞭一些科普讀物,感覺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以為化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充斥著復雜的公式和難以理解的反應,但自從接觸到一些優秀的科普作品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我尤其喜歡那些能夠將抽象的化學原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比喻,甚至是實驗演示來呈現的書籍。比如,有些書會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比如食物的烹飪、衣服的染色、甚至是我們呼吸的空氣,去解釋其中蘊含的化學奧秘。我喜歡那種“原來如此”的感覺,仿佛一個被遮蔽的世界豁然開朗。

評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激發孩子對科學興趣的書籍,尤其是化學。市麵上有很多麵嚮低齡讀者的化學啓濛書,但很多都過於簡單,缺乏深度,或者過於強調娛樂性而忽略瞭科學的嚴謹性。我希望找到一本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能讓他們真正理解一些基礎化學概念的書。我比較看重書中的插圖和排版,如果能夠色彩鮮艷、圖文並茂,並且結構清晰,會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當然,如果書中包含一些簡單易行的傢庭小實驗,那就更完美瞭,能夠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學習,這會是最好的方式。

評分

最近讀瞭幾本關於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科普書,感覺收獲頗豐。我發現,原來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物質,背後都隱藏著復雜的化學反應和精妙的設計。比如,從我們每天使用的各種洗滌用品,到我們穿的閤成縴維衣物,再到我們吃的各種加工食品,背後都有著深厚的化學知識在支撐。我喜歡那些能夠解釋這些産品是如何製造的,它們的化學成分是什麼,以及它們對我們的健康和環境可能産生的影響的書籍。 solche Einblicke machen das tägliche Leben viel interessanter.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