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棉花生物技术与优势
定价:40.00元
作者:侯思宇,孙朝霞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16050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生物技术是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史中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为人类解决疾病防治、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匮乏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带来了希望。国际上科学家和企业家公认,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21世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产业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广义的新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但新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它能带动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有革命性。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成功,生物信息学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即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新技术)的发展,积极的推动了作物重要性状新基因的发掘和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尤其是玉米(Zeamays)、大豆(Glycine max)和黄瓜(Cucumissativus)等基因组计划的相继完成,更是极大的推动了作物基因发掘的速度。自“九五”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和支撑计划等相关项目的资助下,中国作物新基因发掘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新基因发掘材料的创制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在新基因标记和定位以及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方面取得可喜成就。中国作物基因发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水稻基因发掘为代表的作物基因规模化、高效化发掘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其他作物进行新基因的发掘研究。
本书旨在概括近10年来,世界和中国在棉花生物技术与优势利用方面做出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总结前人在生物技术领域和优势品种选育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今后棉花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深入开展棉花生物技术应用开发和优势利用的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侯思宇,男,汉族,出生于1980年,博士,讲师。2002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和经济管理双学位。2006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基因工程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任职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教师。曾经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771371)及国家重大专项研究“86 3计划(AA21 1050)”课题研究。
文摘
序言
“棉花生物技术与优势”——这个书名本身就承载着一种令人振奋的期待。我总觉得,棉花,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其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科学故事。而“生物技术”这三个字,更是将我的思绪带到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领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现代科技是如何深度介入到棉花的种植和改良过程中。比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技术,精准地“设计”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我更想知道,这些“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更高的产量,还是对各种病虫害的天然抵抗力,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亦或是,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后的棉花,在纤维的品质上有了质的飞跃,例如更柔软、更强韧、更易染色?甚至,我还在设想,这本书会不会探讨生物技术在提升棉花的环境适应性上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培育出耐旱、耐盐碱的品种,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科学的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科技如何改变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如何为人类带来更优质、更可持续的物质基础。
评分“棉花生物技术与优势”——这几个字,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好奇之门。我脑海中浮现的,绝不仅仅是关于棉花的简单介绍,而是它背后蕴藏的,由科技驱动的无限可能。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现代生物技术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熟悉的棉花。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何被用来精确地改良棉花的性状?科学家们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棉花的产量,或者赋予它抵御病虫害的天然能力,从而减少对化学品的依赖,走向更环保的种植模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细致地描绘这些“优势”的。它们仅仅是产量上的增加,还是在纤维的物理特性上,比如强度、细度、长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从而为纺织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甚至还在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生物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比如培育出耐旱、耐盐碱的棉花品种,以适应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学和遗传学的专业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运用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从中获取更优质、更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故事,我渴望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科技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
评分翻开这本《棉花生物技术与优势》,书名就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钩子,瞬间将我的好奇心拉满。我知道,棉花,这个与人类文明发展史紧密相连的作物,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生物技术,这个充满魔力的词汇,预示着这本书将深入探讨科学如何赋能这颗古老的种子。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那些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来解锁棉花的潜能,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通过基因改良,棉花是如何在产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何更有效地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走向绿色生产?更让我心动的是,我猜测书中还会描绘生物技术如何提升棉花的品质,例如纤维的长度、强度、细度乃至色泽,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最终能够获得的纺织品。此外,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生物技术是否能够培育出更具韧性的棉花品种,例如耐旱、耐盐碱,从而在更广泛的地区实现可持续种植?这不仅仅是对一株植物的科学剖析,更是一次对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深度对话,我期待从中汲取关于科技如何重塑农业、如何惠及人类的宝贵知识。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个引人注目的书名:“棉花生物技术与优势”。单凭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棉花产业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科技革新的好奇心。我知道,棉花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其发展历史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而如今,生物技术更是为这古老的作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阐述,科学家们如何运用最前沿的基因工程技术,去改造棉花的遗传物质,让它变得更加茁壮、抗逆性更强。是否会涉及到转基因技术,如何通过引入新的基因来提高棉花的产量,又或者赋予它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绿色生产?更进一步,我猜想书中会探讨生物技术如何提升棉花的品质,比如纤维的长度、强度和细度,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纺织品的质量。还有,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生物技术是否能培育出耐旱、耐盐碱的棉花品种?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相信都蕴含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它不仅仅是关于一株植物的科学解析,更是对人类如何利用智慧与科技,不断优化自然资源,提升生活品质的深刻洞察。
评分一本厚实的著作,沉甸甸地压在书桌上,光是封面上的“棉花生物技术与优势”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对内容产生无限的遐想。我知道,棉花,这个看似寻常的植物,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科学奥秘,而生物技术,更是将这种古老作物带入了现代化的前沿。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里会如何描绘这种奇妙的结合,它究竟是如何改变了棉花的基因,赋予了它更强大的生命力,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优势”。是产量上的飞跃?是对病虫害的天然抵御?还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更杰出的表现?我脑海中浮现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辛勤工作的画面,他们如何通过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高科技手段,一步步揭示棉花生命的密码,然后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最终体现在我们手中那一束束柔软而洁白的棉花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科学书籍,更是一次对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探索之旅,我渴望从中汲取知识,了解科技如何与农业深度融合,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